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华北青苗会组织结构与功能变迁——以顺天府宝坻县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健 张思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51,共13页
华北青苗会组织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19世纪初。早期的青苗会只是结构松散的临时看青组织。19世纪中期以降,以征派差徭为契机,青苗会逐渐演变为担负村庄各项公务且结构严密的村落自治组织。这一演变折射出咸同年间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新... 华北青苗会组织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19世纪初。早期的青苗会只是结构松散的临时看青组织。19世纪中期以降,以征派差徭为契机,青苗会逐渐演变为担负村庄各项公务且结构严密的村落自治组织。这一演变折射出咸同年间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新动向国家不断深入地方以攫取财源,乡村社会则在改造青苗会加以应对的同时实现了一定的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世纪 青苗 村落自治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苗会与文化多样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长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在西北边陲社会,生态压力和文化多样性交织在一起,社会如何组织,文化如何平衡,族群关系如何协调?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复数文化中发育了一种文化多样性的社会组织类型——青苗会,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青苗会的分布和联盟沿着冰雹路线而... 在西北边陲社会,生态压力和文化多样性交织在一起,社会如何组织,文化如何平衡,族群关系如何协调?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复数文化中发育了一种文化多样性的社会组织类型——青苗会,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青苗会的分布和联盟沿着冰雹路线而形成,但这一生态压力对组织产生的影响是外在的而不是内在的。事实上文化仪式是跨族群乡村组织的孵化器。龙神信仰和龙神庙宇的分布与青苗会的组织结构保持同构;人们举办大量共享的仪式活动如迎神赛会、"扎山"仪式,利用想象、传说建构起藏、土、回与龙神的亲缘关系;汉人的仪式专家游走在汉藏之间众多村落,不同人群以此从思想上认同青苗会,从行动上进行族际交往和生产互助。高原青苗会所创造的文化多样性的组织模式,为人类学的社会组织研究和族群理论提供了一个地方性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苗 文化多样性 仪式 合作
下载PDF
皇权下县:清代乡里制度实践运作的困境及其出路--以顺天府宝坻县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洪兵 张松梅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103,共13页
在国家正式行政制度止步于县的传统中国,看似“皇权不下县”背后却蕴含着特定的制度设计,清王朝不断完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融合互动的机制,探索低成本的乡村治理方案,从而建立了兼具官民色彩的乡里制度。清王朝将乡里制度视为推动皇... 在国家正式行政制度止步于县的传统中国,看似“皇权不下县”背后却蕴含着特定的制度设计,清王朝不断完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融合互动的机制,探索低成本的乡村治理方案,从而建立了兼具官民色彩的乡里制度。清王朝将乡里制度视为推动皇权下县的重要途径,以乡里制度沟通国家与乡村、官方与民间,推动王朝国家的基层政权建设。站在国家权力向乡村渗透的单一向度,部分学者围绕“皇权下县”与否展开讨论,从而忽略了乡村社会治理的双向性。如果超越乡里制度的宏观研究框架,从区域性的个案来看,下县的国家权力已经不是单纯的皇权,乡村社会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受众,清代乡里制度的实践运作是国家政权与乡村自治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乡村治理 乡里制度 乡保 青苗
原文传递
清中后期华北乡村治理——以青苗会若干京控案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洪兵 《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90,M0004,M0005,共23页
乾嘉以降,华北乡村偷窃庄稼的事件频发,村庄普遍通过组建青苗会,雇人看青,以应对秩序危机。随着青苗会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皇帝与督抚、州县官与民众之间,围绕如何实施乡村社会有效治理展开博弈。在中央一统体制与地方有效治理的互动博... 乾嘉以降,华北乡村偷窃庄稼的事件频发,村庄普遍通过组建青苗会,雇人看青,以应对秩序危机。随着青苗会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皇帝与督抚、州县官与民众之间,围绕如何实施乡村社会有效治理展开博弈。在中央一统体制与地方有效治理的互动博弈下,清朝统治者对于青苗会的政策经历了由恐惧而试图取缔,到因难以取缔而默认接纳,再到监督合作的转变。青苗会的发展符合清代华北乡村治理的历史发展趋势,以青苗会为核心的官民协同治理模式,是清中期以后华北乡村社会长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后期 青苗 京控案 乡村治理 华北地区
原文传递
四川皮影戏的民俗功能 被引量:4
5
作者 江玉祥 《文史杂志》 1989年第6期35-36,共2页
四川皮影戏,同中国各地以及亚洲的皮影戏一样,具有四大社会功能,即:(1)巫术宗教的功能;(2)教育的功能;(3)对文化和社会制度再肯定的功能;(4)增强传统的伦理观和道德标准的功能。巫术宗教的功能是皮影戏原始的民俗功能,直至近代,仍然是... 四川皮影戏,同中国各地以及亚洲的皮影戏一样,具有四大社会功能,即:(1)巫术宗教的功能;(2)教育的功能;(3)对文化和社会制度再肯定的功能;(4)增强传统的伦理观和道德标准的功能。巫术宗教的功能是皮影戏原始的民俗功能,直至近代,仍然是四川皮影戏头等重要之事。主要体现在社区和个人的系列民俗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皮影 民俗活动 中国各地 田祖 组织 人生礼仪 碧玉簪 青苗 彩亭
下载PDF
中国村落习惯法内容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昶瑞溪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3-90,共8页
中国村落习惯法内容初探罗昶瑞溪村落习惯法,是指同一聚居村落的人们在从事农林牧副渔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经过长年累月的重复和逐渐公认,固定下来并为其世代信仰和遵从的那些群体性习惯、规矩的总和。本文仅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村落习... 中国村落习惯法内容初探罗昶瑞溪村落习惯法,是指同一聚居村落的人们在从事农林牧副渔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经过长年累月的重复和逐渐公认,固定下来并为其世代信仰和遵从的那些群体性习惯、规矩的总和。本文仅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村落习惯法的内容进行初步探讨。一、教化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习惯法规 乡约 执行机构 教化 处罚方式 农业生产 青苗 照习惯 明太祖
原文传递
冲突与融合: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的青苗会组织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洪兵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6年第1期337-360,共24页
民国时期,青苗会组织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迁时期。国家不断地对乡村进行政治、经济渗透,以此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与此同时,乡村社会也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保障村庄的整体利益。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是在利益一致的... 民国时期,青苗会组织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迁时期。国家不断地对乡村进行政治、经济渗透,以此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与此同时,乡村社会也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保障村庄的整体利益。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是在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双方又存在着和谐共存的可能,单一向度考察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方法值得商榷。在华北农村,青苗会在处理村庄内部事务的同时,还要在行政改革、维持秩序、财政需求诸方面与国家政权进行积极的互动,青苗会成为国家与乡村社会冲突、融合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青苗 华北农村 国家与社
原文传递
刘猛将信仰与吴中稻作文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滔 周中建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265-269,共5页
刘猛将信仰与吴中稻作文化南京农业大学吴滔,周中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吴中地区是江南腹地。长期以来,水稻生产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性格心理和习俗信仰等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于对稻作文化作... 刘猛将信仰与吴中稻作文化南京农业大学吴滔,周中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吴中地区是江南腹地。长期以来,水稻生产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性格心理和习俗信仰等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于对稻作文化作文化学人类学意义上的探讨。所谓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文化 民间信仰 信仰原型 吴中 青苗 江南民俗 《江村经济》 水稻生产 马林诺夫斯基 周庄镇
下载PDF
制造领袖:近代华北乡村治理进程中的精英塑造——基于青苗会会首群体的考察
9
作者 王洪兵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24,244,245,共18页
清末民初,华北乡村社会秩序动荡,国家仅凭正式行政体制难以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国家赖以维持乡村秩序的乡里组织也趋于没落,成为可有可无的政治点缀。在此背景之下,华北青苗会组织逐渐兴起,统合乡里组织以及士绅、宗族等各方势力... 清末民初,华北乡村社会秩序动荡,国家仅凭正式行政体制难以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国家赖以维持乡村秩序的乡里组织也趋于没落,成为可有可无的政治点缀。在此背景之下,华北青苗会组织逐渐兴起,统合乡里组织以及士绅、宗族等各方势力,形成了以青苗会会首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体系。华北青苗会会首兼具士绅、宗族等乡村精英的多重身份,凭藉其物质财富、个人威望、社会地位维护乡村社会利益的同时,加强村庄与官府的沟通,实现乡村社会的简约治理。在推进乡村治理的进程中,青苗会会首被塑造为官民公认的村庄领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华北 青苗 乡村治理 村庄领袖 宗族与士绅
原文传递
近代华北乡村的“青圈”与村庄边界的建构
10
作者 王洪兵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2,共11页
清中期以来,华北村庄普遍建立青苗会组织看护田禾。适应看青活动的需要,青苗会划定“青圈”作为村庄看青范围,“青圈”内的所有土地均属青苗会的“势力范围”,看青人围绕“青圈”巡视田禾,村庄则按照“青圈”内的土地数量征收“青钱”... 清中期以来,华北村庄普遍建立青苗会组织看护田禾。适应看青活动的需要,青苗会划定“青圈”作为村庄看青范围,“青圈”内的所有土地均属青苗会的“势力范围”,看青人围绕“青圈”巡视田禾,村庄则按照“青圈”内的土地数量征收“青钱”。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华北村庄形成了“本圈”“外圈”“开圈”“连圈”“活圈”“死圈”等一系列与“青圈”密切相关的规则。晚清以降,官方摊派基本上以“青圈”为单位征收,“青圈”由看青范围演变成为赋役征收的重要依据,华北村庄在历史上首次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边界。由于“青圈”事关村庄公共经费和地方财政收入,因“青圈”跨村、跨里、跨县引发的纠纷不断,如何化解“青圈”纠纷成为华北乡村官民面临的一项重要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华北 青苗 青圈 村庄边界 乡村治理
原文传递
清代华北乡村的治安问题及其官民应对——基于顺天府宝坻县青苗会组织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洪兵 张松梅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37-147,共11页
近代以来,随着生态恶化,经济萧条,华北乡村出现了大量偷窃、抢劫、赌博事件,社会治安问题严峻。对于乡村繁多的治安事件,州县地方政府限于治理资源的不足,难以全面干预,不得不加强与乡村社会的合作。在此背景下,华北乡村自发形成了以青... 近代以来,随着生态恶化,经济萧条,华北乡村出现了大量偷窃、抢劫、赌博事件,社会治安问题严峻。对于乡村繁多的治安事件,州县地方政府限于治理资源的不足,难以全面干预,不得不加强与乡村社会的合作。在此背景下,华北乡村自发形成了以青苗会为主要代表的自治组织,肩负起村庄治安的各项事务。在维持村庄秩序的过程中,村庄与州县政府不断探索,从而形成了协同合作的关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区域 村庄治安 青苗 官民冲突 乡村治理
下载PDF
社会组织、治理与节庆:1930年代平郊的青苗会 被引量:5
12
作者 岳永逸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2期113-120,共8页
节庆已经被习惯性地界定为日常生活的反动、间歇与休闲。20世纪30年代,因应社会变迁而处于演进状态的北平北郊清河一带的青苗会,依旧是乡土社会强有力的社会组织,除原本有的看青职能之外,新增了保卫一定地界范围内群体成员生命财产安全... 节庆已经被习惯性地界定为日常生活的反动、间歇与休闲。20世纪30年代,因应社会变迁而处于演进状态的北平北郊清河一带的青苗会,依旧是乡土社会强有力的社会组织,除原本有的看青职能之外,新增了保卫一定地界范围内群体成员生命财产安全、对外交际和兴办学校等多种功能。只有在交了地钱与底钱之后,青苗会内的成员才能参加谢秋时的祭神与聚餐等庆典。因此,以节庆形态表现出来的青苗会实则是特定群体的成员在履行其责任与义务之后而享有的权利。作为节庆的青苗会,实则是因应特定生产生活而与时俱进的地方化的社会治理机制。事实上,这种强调"治"的规范也是所有似乎以"乱"为表征的中国节庆的潜在基础与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庆 青苗 政治组织 治理
下载PDF
乡村治理视域下的近代华北村庙及其嬗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松梅 王洪兵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71,191,共11页
在近代华北乡村,庙宇作为乡村社会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筑,具有多元性、世俗性和普遍性等特色。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华北村庙与青苗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青苗会组织围绕村庙开展信仰活动,维系乡村社会秩序。近代以来,适应华北地区特殊... 在近代华北乡村,庙宇作为乡村社会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筑,具有多元性、世俗性和普遍性等特色。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华北村庙与青苗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青苗会组织围绕村庙开展信仰活动,维系乡村社会秩序。近代以来,适应华北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社会背景,青苗会以村庙为基础整合乡村各类治理资源,成为华北乡村治理的重要自治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区域 庙宇 青苗 乡村治理 民间信仰
原文传递
从自治到保甲——近代北京郊区的乡村政治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二苓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95,共11页
从晚清开始,国家权力逐渐深入农村。京郊政治的近代转型建立在国家力图榨取社会财富服务于战争的基础之上。在自治时期,增加附加税等榨取财富的方式,促成了农村以看护青苗为主要功能的自发自治组织——青苗会的巩固和壮大,以寺庙为公共... 从晚清开始,国家权力逐渐深入农村。京郊政治的近代转型建立在国家力图榨取社会财富服务于战争的基础之上。在自治时期,增加附加税等榨取财富的方式,促成了农村以看护青苗为主要功能的自发自治组织——青苗会的巩固和壮大,以寺庙为公共空间的地方政权名变而实未变。自日伪落实保甲以后,为村民服务的地方社区领袖逐渐分化,部分人成为政府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村庄旧有的文化网络被打破,地方行政最终被收编,保甲制彻底破坏了农村的自治组织。在这些变迁中,地方社会与国家行政的博弈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郊区 公共空间 青苗 自治 保甲
下载PDF
传统的现代面相:青苗会传统社会功能的现代转型讨论
15
作者 陈婷 文忠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2-128,共7页
青苗会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以加强田间管理、保护庄稼为主要目的,主持相关仪式,举办乡村活动,协调村落内外关系。在其传统社会功能逐渐弱化的当下社会,传统青苗会的保护与生存,必须要积极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主动完成现代转型。最可行的... 青苗会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以加强田间管理、保护庄稼为主要目的,主持相关仪式,举办乡村活动,协调村落内外关系。在其传统社会功能逐渐弱化的当下社会,传统青苗会的保护与生存,必须要积极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主动完成现代转型。最可行的保护形式就是保护“文化生态”的完整。“文化生态”势必发生改变的背景下,在改善民生、保证民众享有现代化权利基础上,激励保留传统。青苗会适应时代,积极与新时代相融,与民众、村落发展相契合才是根本。探索新的策略,吸引民众主动融入青苗会,激发、强化与民众民俗生活的关联性,再次将根扎入民间生活。这样,青苗会在乡土社会长期以来树立的社区权威会重新焕发生机,会在强化社区认同、传承民族文化、整合乡村社会秩序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苗 传统社功能 现代转型
下载PDF
青苗会的多元互构与中华一体性研究
16
作者 赵利生 焦泽正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25,共15页
青苗会既是民间组织,又是节庆集会,曾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各民族中,呈现出多元互构的态势。青苗会的结构复杂而多样,在传统与现代、国家与地方、区域与民族、神灵信仰与人际合作、民众与社区的多元互构中,青苗会不断进行着转型与重构... 青苗会既是民间组织,又是节庆集会,曾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各民族中,呈现出多元互构的态势。青苗会的结构复杂而多样,在传统与现代、国家与地方、区域与民族、神灵信仰与人际合作、民众与社区的多元互构中,青苗会不断进行着转型与重构。它在近代华北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活跃在西北的一些多民族地区。青苗会中的区域互助、民族合作、民众对丰收与国泰民安的期盼都体现着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内在一体性。在“多”的具体呈现背后,“一”是更深层次的大传统,两者辩证统一。国家、社会与民众正是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广泛互构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青苗会的发展取向始终在构筑中华民族的一体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化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苗 互构 一体性 多元性
原文传递
青苗会组织渊源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松梅 王洪兵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97-102,108,共7页
青苗会是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村庄组织形式,它产生于清代中后期,是乡村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不断变迁的产物。此外,青苗会组织的产生还与中国乡土社会的神灵信仰密切相关,其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反映了乡土文化的整体面貌,并在... 青苗会是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村庄组织形式,它产生于清代中后期,是乡村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不断变迁的产物。此外,青苗会组织的产生还与中国乡土社会的神灵信仰密切相关,其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反映了乡土文化的整体面貌,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广大农民神灵信仰的心路历程。到清末民初,青苗会由简单的看青组织逐渐演化为调整乡村与国家关系的重要力量。通过青苗会的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清代华北乡村社会变迁的基本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苗 青苗 乡村社 秩序
下载PDF
明清华北乡村组织功能扩大化及其原因探析——以太行山村社碑刻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平 魏春羊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7,219,共9页
19世纪中叶,华北平原的青苗会由看青组织演化为具有综合功能的自我管理组织。太行山地区的村社也发生了类似的功能扩大化的转变,早在晚明清初,村社就从单纯的祭祀组织演化为综合性的乡村组织,清中叶开始又具有了国家行政管理职能。明清... 19世纪中叶,华北平原的青苗会由看青组织演化为具有综合功能的自我管理组织。太行山地区的村社也发生了类似的功能扩大化的转变,早在晚明清初,村社就从单纯的祭祀组织演化为综合性的乡村组织,清中叶开始又具有了国家行政管理职能。明清时期华北乡村组织功能扩大化既是晚明以来官役劣化的结果,又是民间社会日趋活跃和繁荣的表现。这种扩大化的转变既反映了晚明以来乡村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体现了清中叶以后社会危机的加重。村社与青苗会的区别也反映了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乡村组织 功能扩大化 村社 青苗
原文传递
土族传统民间组织青苗会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利生 钟静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7,共6页
青苗会是土族村落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独特的民间组织,它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以村庙为活动中心,形成了"一庙一组织"的组织格局。土族青苗会是血缘、地缘和神缘相结合的产物,在庙神祭祀、农田管理和纠纷调解等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青苗会是土族村落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独特的民间组织,它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以村庙为活动中心,形成了"一庙一组织"的组织格局。土族青苗会是血缘、地缘和神缘相结合的产物,在庙神祭祀、农田管理和纠纷调解等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土族民众自主管理社区和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的综合体现。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社会转型的深入,土族青苗会在与国家、民众的互动中不断调整着生存策略,焕发着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青苗 民间组织 功能
下载PDF
傩与中国的龙信仰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兆乾 《民族艺术》 1992年第4期75-92,共18页
安徽贵池傩戏演出前必有请神仪式,曰“请阳神”。其请神词云: 一心拜请:拜请青苗会上五谷大神,开花童子,结秀郎君,田公、田母,田家眷属,地公、地母一切之神。山神土地、山岗龙神……
关键词 龙神 土地神 面具 原始信仰 安徽贵池 民间信仰 社神 青苗 新石器时代 爬行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