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 被引量:70
1
作者 孙永亮 李小雁 +1 位作者 汤佳 许何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4-362,共9页
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及周边6个气象站近50年来的逐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青海湖水位、面积以及沙柳河和布哈河逐月径流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结论认为:青海湖流域近年来最高气温以(0.29±0.17)℃... 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及周边6个气象站近50年来的逐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青海湖水位、面积以及沙柳河和布哈河逐月径流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结论认为:青海湖流域近年来最高气温以(0.29±0.17)℃/10年的速度增加(P〉0.05),最低气温以(0.55±0.5)℃/10年的速度显著增加(p〈0.05),平均气温以(0.28±0.03)℃,10年的速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年平均温差以(-0.12±0.02)℃,10年的速度显著减少(P〈0.05)。与全球气候变暖相比,青海湖流域气温升高的速度更快。流域各站年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呈增加趋势(P〉0.05),降水天数和干旱期变化差异性较大。青海湖水位和面积分别以7.8cnd年和7.4km^2,年的速度显著下降(P〈0.01)。沙柳河、布哈河年径流量呈略微减少趋势(P〉0.1),而且分别在4月~5月和12至次年4月减少趋势显著(P〈0.05)。气候变化和水文效应相关分析表明,青海湖水位与流域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水位变化量、沙柳河和布哈河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文效应 Mann—Kendall检验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66
2
作者 李小雁 许何也 +2 位作者 马育军 王建华 孙永亮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5-296,共12页
研究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识别流域人类活动特征和分析区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977~2004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程度等方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1977年... 研究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识别流域人类活动特征和分析区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977~2004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程度等方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1977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流域内生态用地数量逐渐减少,其中水域面积净减少292.70km^2;②对草地的开垦占用是流域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1977~2004年因湖泊水位下降而增加的沙地面积为103.22km^2;③1977年以来,流域内除2000~2004年水域面积减少速率显著上升达0.71%外,其他主要类型土地面积变化速率不断减缓;④流域内沙地主要分布在海晏县(70%以上),90%的林地和95%以上的耕地均分布在刚察、共和两县,各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存在差异;⑤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86.47,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说明人类活动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小,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应当更加注重自然因素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对比 转移矩阵 动态度 利用程度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近25年来青海湖流域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4
3
作者 陈克龙 李双成 +2 位作者 周巧富 朵海瑞 陈琼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4-280,共7页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本文基于青海湖流域1977年MSS影像、1987年TM影像和2000年ETM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本文基于青海湖流域1977年MSS影像、1987年TM影像和2000年ETM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算法,揭示了青海湖流域景观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77年的423×108元降低到2000年的364×108元,年均损失2.57×108元;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来讲,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价值贡献率超过了58%,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气候调节功能缺失最明显减少达32%;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型而言,草地、湿地和水域的价值贡献率超过了97%,成为构成青海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体,湿地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可能是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景观类型变化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DEM的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以青海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63
4
作者 崔步礼 李小雁 +2 位作者 姜广辉 张思毅 黄央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1-880,共10页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流域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相差754.79 km2。耕地、居民地、水域、沙地主要分布在3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的平地上,耕地和居民地多分布在南坡和西南坡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 500~4 000 m且坡度多在6~25°的缓地和斜坡上,各坡向分布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4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5°的坡地上;沼泽多分布在3 500~4 500 m且坡度小于25°的河源地区,多分布在北坡和东北坡上;其它用地主要分布在4 000~4 500 m的坡度较大的斜坡或陡坡上。随高度、坡度增加,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坡向上呈现:平地〉阳坡〉阴坡。说明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布,且这种影响比较符合当地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数字高程模型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山地丘陵区 青海湖流域
原文传递
近40a青海湖流域逐日降水和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43
5
作者 孙永亮 李小雁 许何也 《干旱气象》 2007年第1期7-13,共7页
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刚察气象站1958-2001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流域内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降水量P≤5 mm的降水总量以9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已从1960 s的130.8 mm/a减少为1990 s的116.2 mm/a,而P≥20 mm的降水总量以9 ... 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刚察气象站1958-2001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流域内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降水量P≤5 mm的降水总量以9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已从1960 s的130.8 mm/a减少为1990 s的116.2 mm/a,而P≥20 mm的降水总量以9 mm/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已从29.7 mm/a增加为36.9 mm/a;连续无降水最长天数由1960 s的32 d/a增加为1990 s的45 d/a,至少10 d连续无降水总天数由103 d/a增加为145 d/a。逐年平均温度40 a来明显升高,已从1960 s的-0.7℃升至1990 s的0.1℃,且与逐年极端低温升高有较好相关性。1990 s与1960 s的同日平均气温相比,已有261 d变暖(占年天数的71.2%),且主要发生在冬季。这种气候变化特征对流域内的青海湖水位和河川径流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降水 极端温度 气候变化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近47a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许何也 李小雁 孙永亮 《干旱气象》 2007年第2期50-54,共5页
选取青海湖流域内及临近7个气象站点,对各站1959~2005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进行了计算,并运用Mann-Kendall方法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流域近47 a的气候变化与青海湖水位变化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青海湖流域... 选取青海湖流域内及临近7个气象站点,对各站1959~2005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进行了计算,并运用Mann-Kendall方法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流域近47 a的气候变化与青海湖水位变化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青海湖流域近47 a来降水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20世纪60年代、80年代、90年代降水都呈上升的趋势,70年代为下降趋势;同时年、夏季降水有增加的趋势。②同时期气温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增温显著,年变化倾向率达到0.53℃/10 a,1987~2000年与1961~1986年相比,平均气温增加了0.79℃,显著高于全国水平。③青海湖流域近47 a来春、夏、秋、冬陆面蒸发变化倾向率均为正值,夏季陆面蒸发增加趋势显著,年变化倾向率为4.17 mm/10 a。④流域降水量对湖水位的年变化、布哈河径流、沙柳河径流有着显著的影响;在9 a尺度上讲,未来5 a流域秋季降水处于上升阶段,湖水下降会有所减缓或者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气温 降水 蒸发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姜翠红 李广泳 +2 位作者 程滔 陈占涛 张浩然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72-1584,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对于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福祉与经济发展分析、政策框架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选取以高寒草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从植被茂盛程度和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时间两个维度修正后的EGESV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对于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福祉与经济发展分析、政策框架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选取以高寒草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从植被茂盛程度和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时间两个维度修正后的EGESV模型,分别对青海湖流域2000年、2012年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青海湖流域内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157.9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24亿元。2000年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现水域>草地>森林>农田>荒漠>城镇,2012年荒漠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超过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空间格局在整体空间上决定着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的异质性。由于草地生态系统内部植被茂盛程度、生长季长度的差异,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呈现纬度地带性,部分区域表现出垂直地带性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双重干扰,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呈现部分地区高生态服务价值的集聚化分布向均匀化转变,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升高,青海湖高生态服务价值区域范围扩张。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对流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利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的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气候变化趋势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时空格局 土地覆盖 植被动态 生长季 青海湖流域
原文传递
青海湖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刘吉峰 李世杰 +1 位作者 秦宁生 于守兵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6,共6页
以土壤亚类为基础,依据青海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青海湖流域土壤亚类理化性质数据库。使用Wischmeier建立的通用方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方法转换不同粒径标准的土壤质地;分别使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最小... 以土壤亚类为基础,依据青海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青海湖流域土壤亚类理化性质数据库。使用Wischmeier建立的通用方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方法转换不同粒径标准的土壤质地;分别使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最小饱和水力传导率来确定土壤的结构和渗透级别。根据计算结果,建立了青海湖流域土壤可蚀性的分级指标。结果显示,中等和高等可蚀性K值的土壤面积分别占流域土壤总面积的72.1%和15.5%,土壤易于侵蚀。使用Arc/ Info对青海湖流域土壤地图进行数字化得到值的K空间分布图,分析了流域可蚀性K值的分布规律及其土壤沙化原因,这对青海湖流域水土保持及流域长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转换 可蚀性K值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青海湖北岸高寒草甸草原非生长季土壤呼吸对温度和湿度的响应 被引量:34
9
作者 陈骥 曹军骥 +6 位作者 魏永林 刘吉宏 马扶林 陈迪超 冯嘉裕 夏瑶 岑燕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6,共9页
非生长季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地影响着碳收支。本研究利用Li-8100开路式碳通量测定系统,研究了青海湖北岸高寒草甸草原非生长季土壤呼吸对短期围栏封育(自由放牧,3年围栏封育和5年围栏封育样地)的响应,并讨论... 非生长季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地影响着碳收支。本研究利用Li-8100开路式碳通量测定系统,研究了青海湖北岸高寒草甸草原非生长季土壤呼吸对短期围栏封育(自由放牧,3年围栏封育和5年围栏封育样地)的响应,并讨论了温度和湿度对非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由放牧、3年围栏封育和5年围栏封育样地非生长季土壤呼吸平均速率分别是全年土壤呼吸平均速率的0.21,0.22和0.19倍;2)自由放牧、3年围栏封育和5年围栏封育样地非生长季土壤呼吸所排放的碳量分别为117.2,109.2和100.7g C/m2,占全年土壤呼吸所排放的碳量的21.2%,22.3%和23.2%;3)相比于生长季和全年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非生长季具有更低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4)非生长季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解释率相当,一定的土壤湿度是保证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的必要条件。因此,当考虑到碳收支和生态系统碳循环时不能忽略掉非生长季土壤呼吸的作用,而且水分在调节非生长季土壤呼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草甸草原 非生长季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植被盖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高黎明 张乐乐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8-1329,共12页
高寒区植被变化一直是气候和生态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MODIS NDVI数据计算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和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分析了青海湖流域2001-2017年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探讨了其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冻土退化的响应... 高寒区植被变化一直是气候和生态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MODIS NDVI数据计算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和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分析了青海湖流域2001-2017年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探讨了其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冻土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近十几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增幅存在差异性,草地增幅最大,达到6.1%/10a,其它植被类型增幅在2%~3%/10a之间;②流域局部地区仍存在植被退化现象,研究期植被退化面积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2006-2011年重度退化区集中在青海湖东岸,2011-2017年重度退化区集中在流域的西北部,这些区域是青海湖流域荒漠分布区,植被覆盖度较低,是今后生态恢复需重点关注的区域;③气候变化是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流域主要植被类型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为84.21%,对草原、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1.84%、87.47%和75.96%;④人类活动对流域主要植被类型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为15.79%,对草原、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18.16%、12.53%和24.04%,环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恢复有促进效应,在青海湖流域北部部分地区人类活动的破坏力度仍大于建设力度;⑤冻土退化对青海湖流域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度变化影响很小,主要影响草原植被覆盖度变化,冻土退化造成草原植被覆盖度增长速率减小了1.2%/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NDVI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冻土退化
原文传递
2000—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骆成凤 许长军 +1 位作者 游浩妍 靳生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450-4459,共10页
青海湖流域属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退化状况是反映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有效指标。在对青海湖流域退化草地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手段获得流域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信息。采用Markov模型、退化草地动态变化度、转类指数和景观指... 青海湖流域属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退化状况是反映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有效指标。在对青海湖流域退化草地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手段获得流域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信息。采用Markov模型、退化草地动态变化度、转类指数和景观指数对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变化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状况良好,未退化草甸与未退化草原在整个流域占绝对优势,是流域面积的38%。2000—2010年期间,流域草地变化不大,退化草地转类指数为-0.0384;草地变化整体上呈极轻微退化趋势,在这11a期间呈现先退化、后改善的状况。流域内不同退化草地类别的空间景观格局表现比较稳定。青海湖流域的优势草地类别是未退化草甸,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2000—2010年期间该类别的动态变化度为1.82%,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时空变化都比较稳定。中度退化草甸是退化最明显的类别,即使在流域草地呈改善状况的2006—2010年期间,有近7.4万hm2退化为重度退化草甸,占中度退化草甸转变为其他类别的65%。流域中与其他类别相互转换频繁,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类型是轻度、中度退化草甸,及重度退化草原,在流域草地退化发生改善的2006—2010年期间,这3个类别的动态变化度达到15%—21%之间;空间上它们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青海湖北部以及环青海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青海湖流域 动态变化度 景观格局 转类指数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降水和河水中δ^(18)O和δD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12
作者 吴华武 李小雁 +3 位作者 赵国琴 李广泳 李舟 李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52-1564,共13页
稳定同位素方法已被广泛用来研究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来源分析、不同水体间补给关系及水量平衡。论文基于青海湖流域2012年夏季所收集的河水和逐次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及实测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它们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 稳定同位素方法已被广泛用来研究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来源分析、不同水体间补给关系及水量平衡。论文基于青海湖流域2012年夏季所收集的河水和逐次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及实测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它们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值组成变化存在两个明显的变化阶段,在8月中旬之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值较低,而之后明显偏高,这与受夏季风和局地再循环水汽的影响有关;该流域大气降水线(LMWL)的斜率(8.69)和截距(17.5)明显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GMWL),表明青海湖流域夏季大气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夏季风所携带湿润海洋性气团的影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与降水量及温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青海湖流域夏季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降水量效应,但却不存在温度效应;该流域内河水受到大气降水、地下水及冰川融水的混合和调节作用,这使得河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波动范围比降水小;通过瑞利分馏模型模拟了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降水中δ18O、δD和过量氘(d_excess)的值受青海湖湖面再循环水汽补充的影响。因此,这也将为今后展开青海湖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大气降水-地下水-地表水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掌握该流域不同水体间的转化关系及水资源利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降水 河水 瑞利分馏模型 青海湖流域
原文传递
围栏封育对青海湖流域主要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璠 周国英 +3 位作者 杨路存 徐文华 钟泽兵 宋文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5-140,共6页
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现代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也是草地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重要指标。青海湖流域是我国主要牧场之一,研究该地区草地利用现状和封育影响评价对草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Simpson,Shan... 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现代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也是草地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重要指标。青海湖流域是我国主要牧场之一,研究该地区草地利用现状和封育影响评价对草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物种多样性指数及改进后的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温性草原三种草地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了相同草地类型围栏内外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及三种草地类型在围栏内外的情况。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多样性:围栏内>围栏外,稳定性:围栏外>围栏内;高寒草原,多样性:围栏外>围栏内,稳定性:围栏内>围栏外;温性草原,多样性:围栏外>围栏内,稳定性:围栏内>围栏外。(2)围栏外不同草地类型多样性大小: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温性草原,稳定性大小:高寒草原>温性草原>高寒草甸。(3)围栏内不同草地类型多样性大小: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温性草原,稳定性大小: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温性草原中多样性与稳定性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改进M-Godron法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δD和δ^(18)O的青海湖流域芨芨草水分利用来源变化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吴华武 李小雁 +3 位作者 蒋志云 李静 郑肖然 赵殿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174-8183,共10页
水分条件是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重要的生态因子,为了揭示青海湖流域典型生态系统下芨芨草植物的水分利用来源及其如何响应水分条件的变化,选择了自然和干旱控制条件下芨芨草植物,通过测定芨芨草植物茎水和各潜在水源(土壤水、地... 水分条件是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重要的生态因子,为了揭示青海湖流域典型生态系统下芨芨草植物的水分利用来源及其如何响应水分条件的变化,选择了自然和干旱控制条件下芨芨草植物,通过测定芨芨草植物茎水和各潜在水源(土壤水、地下水及降水)中δD、δ^(18)O组成,并利用直接比较分析法和多源混合模型计算芨芨草植物对土壤水的利用比例。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水分和土壤水中δD、δ^(18)O值表征出较大波动范围,其直接受降水和蒸发作用影响,土壤蒸发线的斜率和截距明显小于大气水线斜率和截距,表明土壤水中同位素组成经历了强烈的蒸发分馏过程,而芨芨草茎水中δD、δ^(18)O值都集中分布土壤水蒸发线附近,说明芨芨草根系主要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自然条件下芨芨草在生长季初期(6月)利用表层土壤水(0—10cm,45.1%),8—9月份大降水事件影响土壤含水量和同位素组成,降水入渗深度较深且芨芨草根系对土壤水分吸收的比例相差不大,表明根系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均能吸水不同深度土壤水。在干旱控制条件下芨芨草在7月初主要利用表层土壤水(0-30cm),随着表层土壤水分的减少,根系吸收深度转向较深土壤层,而灌溉后表层土壤水分明显增加,其吸收深度又转向表层,表明芨芨草根系吸收深度能敏感地响应土壤水分的变化。另外还发现芨芨草在生长季内并未直接利用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降水 土壤水 芨芨草 水分利用来源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生态补偿空间选择与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宋晓谕 徐中民 +2 位作者 祁元 尹小娟 葛劲松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96-503,共8页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中的一种创新途径.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以碳蓄积量作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目标,结合人文调查数据和自然模拟结果,分别采用福利成本法和最小数据方法对研究区生态补偿中的空间选择和补偿标准确定进行了分析...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中的一种创新途径.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以碳蓄积量作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目标,结合人文调查数据和自然模拟结果,分别采用福利成本法和最小数据方法对研究区生态补偿中的空间选择和补偿标准确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青海湖四个县的生态补偿效率成本比分别是海晏县0.5353、刚察县0.5398、天峻县0.5549、共和县0.4353.在生态补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生态补偿的优先顺序依次是天峻、刚察、海晏,最后是共和.若海晏县全部低盖度草地退牧则需付费328.5元·hm-2·a-1,可年新增碳固定量1.7×107 kg;若刚察县全部低盖度草地退牧则需付费250.5元·hm-2·a-1,可年新增碳固定量5.25×107kg;若天峻县全部低盖度草地退牧则需付费181.5元·hm-2·a-1,可年新增碳固定量18.52×107 kg;若共和县全部低盖度草地退牧则需付费478.5元·hm-2·a-1,可年新增碳固定量2.86×107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空间选择 补偿标准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表土花粉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尚雪 李小强 +2 位作者 安芷生 纪明 张宏宾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88-1296,共9页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半咸水湖.表土花粉研究显示青海湖流域各植被带表土花粉组合与主要植被类型之间相关性良好.占绝对优势的草、灌植物花粉中,蒿属花粉具有超代表性特征,禾本科、莎草科、蓼科花粉则表现为低代表性,...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半咸水湖.表土花粉研究显示青海湖流域各植被带表土花粉组合与主要植被类型之间相关性良好.占绝对优势的草、灌植物花粉中,蒿属花粉具有超代表性特征,禾本科、莎草科、蓼科花粉则表现为低代表性,蒿/藜比具有区域植被生态特点与气候指示意义.青海湖中花粉沉积来源于整个流域植被,花粉组合主要受控于近源植被类型,风速和风向对青海湖花粉的散布与沉积影响巨大.青海湖花粉沉积具有均一分布特点,但湖泊的汇聚作用以及河流和湖流作用等也造成了花粉沉积的局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表土花粉 花粉来源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潜在蒸散量对青海湖流域干旱气候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白爱娟 假拉 徐维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957,共9页
通过分析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潜在蒸散量及其水平分布与年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与中国其它流域的蒸发皿观测和估算的蒸发量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得出了青海湖流域干旱气候特征与潜在蒸散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以西干旱沙漠地... 通过分析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潜在蒸散量及其水平分布与年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与中国其它流域的蒸发皿观测和估算的蒸发量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得出了青海湖流域干旱气候特征与潜在蒸散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以西干旱沙漠地区是潜在蒸散量的高值区,流域以东是潜在蒸散量的低值区,青海湖是从干旱的高蒸发量区向半干旱的低蒸发量区的过渡地带,体现了其作为"我国西北生态保护的天然屏障"作用。总体而言,近37 a来青海湖流域潜在蒸散量有减弱的趋势,但在1985年以后呈上升趋势,这与黄河上游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和其它方法估算的蒸发量变化结果相似,与我国其它流域蒸发量变化特征也相似,与预期的随着西北地区气温显著升高,蒸发量相应增加的结论相反,与青海省西北部和东南部蒸发量的增加趋势也相反。虽然青海湖流域的潜在蒸发量与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有负相关的关系,但青海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是多个要素综合的结果,简单地从气温的升高得到蒸发量增强会引起谬误。青海湖流域潜在蒸散量减弱的趋势,以及降水量的增加,使青海湖流域的干旱气候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潜在蒸散量 气候 降水量 干旱
下载PDF
近50a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亮 陈克龙 +5 位作者 刘宝康 侯光良 曹生奎 韩艳丽 杨龙 武彦朋 《干旱气象》 2011年第4期483-487,共5页
利用青海湖流域4个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气温距平法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法,并结合青海湖水位变化,就近50 a来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0 a来青海湖流域年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线性升温率为0.28℃/10 a... 利用青海湖流域4个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气温距平法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法,并结合青海湖水位变化,就近50 a来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0 a来青海湖流域年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线性升温率为0.28℃/10 a;日气温距平的30 d移动平均表明近10 a来气温波动明显;(2)近50 a来青海湖流域降水量总体上呈波动变化,没有明显的增多趋势,标准气候值为379.1 mm;(3)整个流域年蒸发量平均为895.4 mm,明显大于降水量;(4)由于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干暖化使得青海湖蒸发量阶段性升高,导致了近50 a青海湖水面高程不断下降,下降速率为0.79 m/1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草地植被动态变化趋势下的物候时空特征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广泳 李小雁 +2 位作者 赵国琴 张志华 李岳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38-3047,共10页
植被物候不仅直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反作用于气候变化。因此,明确植被物候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与物候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流域,利用MODIS 16d增强植被指数(EVI)合成数据,来分... 植被物候不仅直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反作用于气候变化。因此,明确植被物候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与物候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流域,利用MODIS 16d增强植被指数(EVI)合成数据,来分析草地物候时空格局特征以及不同EVImax变化趋势下草地物候期(返青期、枯黄期及生长季)的变化趋势。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海湖流域的EVImax变化呈现多元化趋势,EVImax增加、不变、降低趋势并存;(2)1990—2012年期间,流域内温度上升、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温度上升速率为0.42—0.83℃/10a,降水量增加速率为43.20—44.68 mm/10a。刚察、天峻气象站草地返青期在2001—2012年期间呈现延迟趋势,枯黄期变化趋势不显著,生长季呈现缩短趋势;(3)流域内草地返青从4月下旬持续到6月上旬,枯黄期从8月中旬持续到10月上旬,青海湖东岸、南岸、布哈河入湖口区域以及流域西部山坡和平坦的谷底地区牧草最早进入返青期,返青空间格局呈现由湖岸向四周高海拔地区延伸趋势,草地枯黄空间格局与返青期相反;(4)不同EVImax变化趋势下,草地返青期、枯黄期、生长季变化趋势表现出差异。草地EVImax降低趋势下,牧草返青期呈现提前趋势,枯黄期延迟,生长季延长;EVImax增加趋势下,牧草返青期延迟,枯黄期变化不明显,生长季缩短;EVImax不变区、农田的返青与枯黄期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但是农田生长季缩短趋势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草地 时空格局 EVI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具鳞水柏枝植物水分利用氢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赵国琴 李小雁 +2 位作者 吴华武 张思毅 李广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1-1100,共10页
具鳞水柏枝(Myricaria squamosa)是我国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的优势河谷灌木,具有维持河谷湿地系统稳定的功能。然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具鳞水柏枝水分利用来源的定量研究很少。该文运用氢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具鳞水柏枝茎(木... 具鳞水柏枝(Myricaria squamosa)是我国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的优势河谷灌木,具有维持河谷湿地系统稳定的功能。然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具鳞水柏枝水分利用来源的定量研究很少。该文运用氢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具鳞水柏枝茎(木质部)水和潜在水源(地下水、河水和土壤水)的氢稳定同位素比率(δD)的季节变化,发现具鳞水柏枝在不同水文环境下的植物水分利用来源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河岸边的具鳞水柏枝在6、7月主要利用地下水与河水,分别占其所利用水分的89%、86%和55%、65%,8月主要利用0–20 cm土层的土壤水,9月水源不详。生长在离河岸约100 m处的具鳞水柏枝在6月主要利用地下水与河水(91%、70%),在7–9月以0–60 cm土层的土壤水为主要水源。这表明生长在河岸边的具鳞水柏枝对地下水和河水的依赖程度较高,而距离河岸约100 m时对土壤水的利用量较多,反映出生长在不同生境中的具鳞水柏枝对特定水分条件的特殊适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同位素 具鳞水柏枝 植物水分 青海湖流域 河谷灌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