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青年必读书》细读
1
作者 管冠生 《上海鲁迅研究》 2024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一1925年1月,孙伏园编辑的《京报副刊》“备券投寄海内外名流学者,询问他们究竟今日的青年有那十部书是非读不可的”,鲁迅在“青年必读书”一栏写道: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学者张洁宇视之为“两句故意捣乱似的俏皮话”①;王... 一1925年1月,孙伏园编辑的《京报副刊》“备券投寄海内外名流学者,询问他们究竟今日的青年有那十部书是非读不可的”,鲁迅在“青年必读书”一栏写道: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学者张洁宇视之为“两句故意捣乱似的俏皮话”①;王富仁先生认为,“按照我们中国人向来的习惯,鲁迅这里的回答是有点不近人情的。但要从鲁迅一方面着想,我们也会产生另外一种感觉,鲁迅说的倒是一句更加实在的话、心里的话。为什么呢?因为大凡真正的读书人,真正爱读书的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需要读书的,并不关心别人或青年应该读什么书、不应该读什么书,更不会为了做青年的导师才去读书”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洁 青年必读书 孙伏园 王富仁 《京报副刊》 不近人情 青年必读书
原文传递
读中国书——《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征求书目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参与的学者之众,推荐的书目之多,远非一般性个人荐书所能比拟,它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作为一种社会的要求,“读中国书”表现出不同的取向;时人著述的影响... 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参与的学者之众,推荐的书目之多,远非一般性个人荐书所能比拟,它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作为一种社会的要求,“读中国书”表现出不同的取向;时人著述的影响明显上升,“中国书”不再是个笼统的概念。这次书目征求活动,对于认识当时的思想、学术和社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报副刊》 青年必读书 读中国书 时人著述
下载PDF
“中外”名目下的传统文化观之争——再谈鲁迅与“青年必读书”事件
3
作者 沈庆利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
一、重拾这块“会思想的石头”1925年春围绕《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引发的讨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持续发酵,已演化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一件著名公案。正如杨义先生所说,鲁迅先生当年提出的“要少一一或者竟不一一看中国书,多看... 一、重拾这块“会思想的石头”1925年春围绕《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引发的讨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持续发酵,已演化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一件著名公案。正如杨义先生所说,鲁迅先生当年提出的“要少一一或者竟不一一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主张,宛如在中国思想界扔出一块“坚硬而尖锐的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当你只看到石头时,你会觉得鲁迅过分偏激;当你理解了内蕴其中的思想时,你会惊异于鲁迅的深刻”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必读书 传统文化观 杨义先 《京报副刊》 中国思想界 石头
原文传递
虫咬皮炎症状与防治
4
作者 张洁尘 《科技视界》 2024年第16期8-11,共4页
“夏天近了,将有三虫:蚤,蚊,蝇。假如有谁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三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非爱一个不可,又不准像‘青年必读书’那样的缴白卷的。我便只得回答道:‘跳蚤’。”-鲁迅《夏三虫》。作为皮肤科医生,面临的夏天,何止三虫;面对的患... “夏天近了,将有三虫:蚤,蚊,蝇。假如有谁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三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非爱一个不可,又不准像‘青年必读书’那样的缴白卷的。我便只得回答道:‘跳蚤’。”-鲁迅《夏三虫》。作为皮肤科医生,面临的夏天,何止三虫;面对的患者提问,也不止一个。“医生,是什么虫子咬的我?”“我和他坐在一块,这虫子为什么咬我不咬他?”“如何减少虫咬皮炎的发生?”……本文针对患者提及较多的一些虫咬皮炎问题及解决办法,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医生 图文结合 虫咬皮炎 三虫 青年必读书 问题及解决办法 《夏三虫》
下载PDF
鲁迅:“华盖运”何时休? 被引量:5
5
作者 秦弓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9-87,共9页
关键词 鲁迅 《华盖集·题记》 《咬文嚼字》 青年必读书
下载PDF
语言的艺术——鲁迅《青年必读书》赏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富仁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3-56,共14页
一"杂文"属于不属于文学,大概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仅仅在于文化的传承问题。如果中国的思想史家将鲁迅杂文像《论语》一样作为中国思想史的经典著作之一加以研究并代代传承下去,我们中... 一"杂文"属于不属于文学,大概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仅仅在于文化的传承问题。如果中国的思想史家将鲁迅杂文像《论语》一样作为中国思想史的经典著作之一加以研究并代代传承下去,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不将其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杂文 青年必读书 中国思想史 赏析 艺术 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青年必读书”:鲁迅的媒介批判
7
作者 李怡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80,共11页
1925年,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发起“青年必读书”征求活动,鲁迅“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应答引起争议,至今余波未止。多年来,相关研究都集中在古今中外典籍的阅读本身,忽略了《京报副刊》征求活动原本属于媒... 1925年,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发起“青年必读书”征求活动,鲁迅“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应答引起争议,至今余波未止。多年来,相关研究都集中在古今中外典籍的阅读本身,忽略了《京报副刊》征求活动原本属于媒体事件,而鲁迅的姿态首先体现的是他对现代媒体的态度。媒体通过自己对问题的制造、设计和引导决定了大众的兴趣,甚至思想的基本方向与路径。在鲁迅看来,这样的“议程设置”恰恰是应该高度警惕的。规避媒体精英对大众的思想操纵,克服他人的误导,保持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行动能力,才是在鲁迅看来一代青年自我发展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媒体 议程设置 孙伏园 媒介批判 媒体事件 《京报副刊》 青年必读书 方向与路径
原文传递
“青年必读书”事件中的鲁迅与梁启超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9-178,共10页
1925年由《京报副刊》发起的"青年必读书"征集活动,鲁迅为代表的"少看或者竟不看中国书"言论,有其潜在的回应对象,这其中梁启超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侧面。在"青年必读书"事件中,双方在"附注"中进... 1925年由《京报副刊》发起的"青年必读书"征集活动,鲁迅为代表的"少看或者竟不看中国书"言论,有其潜在的回应对象,这其中梁启超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侧面。在"青年必读书"事件中,双方在"附注"中进行讨论和对话的价值意义更大,但这种对话进一步延续的可能和空间,因为对于梁启超的某种误读,以及停留在书目选择层面的中西之争被无限放大,而逐渐失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必读书 梁启超 鲁迅 《京报副刊》
原文传递
“青年必读书”:文化错位与鲁迅的侧击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维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4,共8页
1925年由《京报副刊》发起的"青年必读书十部"征求活动存在着逻辑谬误,"青年必读书"的命题涉及开列书单者的"身份"及必读书"适应范围"等问题,其背后是现代学院文化过于强势后造成的文化错位和... 1925年由《京报副刊》发起的"青年必读书十部"征求活动存在着逻辑谬误,"青年必读书"的命题涉及开列书单者的"身份"及必读书"适应范围"等问题,其背后是现代学院文化过于强势后造成的文化错位和扭曲。鲁迅在《青年必读书》中重"行"轻"言"的文化立场,是对这种文化错位的反驳和批判;其对"中国书"、"外国书"貌似偏激的看法,也是建立在他独到的"行"、"言"文化观之上的。在新旧文化尚处于互相胶着的时期,新文化自身的分裂造成了文化界的混乱,出于新文化建设的考虑,鲁迅采取了较反常态的"侧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必读书 “言” “行” 现代学院文化 现代社会文化
下载PDF
关于“青年必读书”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顾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7,共6页
关键词 青年必读书 《京报副刊》 《华盖集》 孙伏园 鲁迅
下载PDF
“青年必读书”事件与鲁迅青年观的重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依楠 《绍兴鲁迅研究》 2020年第1期18-33,共16页
何谓青年观?从广义上看,青年观即人的世界观在青年问题上的投射。因此,若要讨论鲁迅青年观这一话题,势必要涉足鲁迅的整体思想和文本系统。具体而言,鲁迅青年观所触及的不仅仅是鲁迅对于青年的态度问题,还涉及鲁迅对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思... 何谓青年观?从广义上看,青年观即人的世界观在青年问题上的投射。因此,若要讨论鲁迅青年观这一话题,势必要涉足鲁迅的整体思想和文本系统。具体而言,鲁迅青年观所触及的不仅仅是鲁迅对于青年的态度问题,还涉及鲁迅对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思以及文化立场的判断,因而具有深广而复杂的内涵。若沿着历史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鲁迅的青年观,不难发现其间有矛盾起伏的痕迹。的确,对于青年及青年问题,鲁迅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从最初的爱护、信任、寄希望于青年,到后期以谨慎和怀疑的态度与青年相处,鲁迅的青年观在社会思潮、政治运动与个别"反叛"案例[1]的影响下不断发生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青年必读书 文本系统 整体思想 人与社会关系 社会思潮 鲁迅 反叛
原文传递
鲁迅《青年必读书》一文及其论争的博弈论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35,共8页
因有王世家先生劳心辑录的资料汇编,《青年必读书》论争一事不必再做赘述。(1)人们在自己的价值偏好、思维定式中品评鲁迅"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2)之类... 因有王世家先生劳心辑录的资料汇编,《青年必读书》论争一事不必再做赘述。(1)人们在自己的价值偏好、思维定式中品评鲁迅"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2)之类的论断,认定这"命令"感十足的论断只不过是"熟巧的规则",或是策略性的"明智的建议",抑或是蕴藉着法则意味的"‘德性’的诫命"(康德语)(3)的,都不乏拥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必读书 博弈论分析 鲁迅 资料汇编 价值偏好 思维定式
下载PDF
鲁迅研究中的“历史还原”——兼及“青年必读书”事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怡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4,共5页
鲁迅研究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了,100年的学术历程,为我们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经验,也有各种各样的教训,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经验中可能再也没有超过鲁迅研究这一领域的了。如果要问百年来鲁迅研究中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是什么,在我看来... 鲁迅研究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了,100年的学术历程,为我们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经验,也有各种各样的教训,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经验中可能再也没有超过鲁迅研究这一领域的了。如果要问百年来鲁迅研究中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是什么,在我看来可能就是一个"历史还原"的问题。所谓历史还原,首先是对研究对象本身的思想与艺术追求有一个充分的体谅和理解,不以我们自己所处时代的思想标准来加以附会和肢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历史还原 思想与艺术 所处时代 中国现代文学 学术历程 青年必读书 附会
下载PDF
鲁迅《青年必读书》再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华丽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关键词 青年必读书 鲁迅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杂文
原文传递
《京报副刊》读书征文研究
15
作者 钱昆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5,共4页
1925年,时任《京报副刊》的主编孙伏园,组织了一场关于"青年爱读书十部"与"青年必读书十部"(以下简称"两大征求")的读书征文活动,面向知名学者和普通青年学生同时征求意见选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 1925年,时任《京报副刊》的主编孙伏园,组织了一场关于"青年爱读书十部"与"青年必读书十部"(以下简称"两大征求")的读书征文活动,面向知名学者和普通青年学生同时征求意见选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两大征求活动的结果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与看法,对今天的阅读推广工作仍有借鉴意义。本文对"两大征求"书目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京报》对于爱读书票的统计结果数量有误;而在阅读内容方面,《史记》、《左传》、《胡适文存》是学者与青年学子的共同选择;对鲁迅选目所引起的论辩资料进行了再次梳理,厘清了学界对于这份书目的一些不准确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报副刊》 二大征求 青年必读书 青年读书 鲁迅
下载PDF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推荐书目分析
16
作者 刘月兰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第10期38-44,共7页
1925年1月4日,《京报副刊》头版发表启事,公开征求'青年必读书'推荐书目。征求结果显示,78位学者共推荐了746本书。从严格意义上讲,'青年必读书'推荐书目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备书目。'青年必读书'推荐书... 1925年1月4日,《京报副刊》头版发表启事,公开征求'青年必读书'推荐书目。征求结果显示,78位学者共推荐了746本书。从严格意义上讲,'青年必读书'推荐书目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备书目。'青年必读书'推荐书目的出现与新式教育、出版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青年必读书'推荐书目的复杂性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现实有较大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报副刊》 青年必读书 推荐书目
下载PDF
雪的奋飞——鲁迅关于革命的梦想
17
作者 李宝暻 《华夏文化论坛》 2014年第2期284-294,共11页
从鲁迅的"青年必读书"等言论,有人说他或者是"西崽"。本文通过解读鲁迅的散文诗《雪》来看他关于革命的思想。江南的雪一般解释为作者生活理想的象征,可是,其"滋润""和谐"是让异种的事物互相&q... 从鲁迅的"青年必读书"等言论,有人说他或者是"西崽"。本文通过解读鲁迅的散文诗《雪》来看他关于革命的思想。江南的雪一般解释为作者生活理想的象征,可是,其"滋润""和谐"是让异种的事物互相"粘结"而防止脱走。雪倒是如同朔方的雪"奋飞"的时候,能发挥自己的本相。雪不可能是和谐的停止或"太平",而是运动的,抵抗的,脱走(flight)的。不知道脱走的雪自然不知道孤独和死亡,可是,即将会遇到的是存在的歪曲。就鲁迅来说,"回乡"成为一个问题的理由是这行为本身发生问题,因为"回乡"与"远行"这两种行为是背道而驰的。江南的雪是鲁迅盼望脱走的"罗网"的象征,而相反,朔方的雪决不落入罗网而脱走奋飞。鲁迅不辞自居为西崽,因为要竭力企图从罗网(古文)脱走奋飞。与其同时,就他来说,象形(古文)世界是为维持生命的起码的气管,而且必须以一种"遗产"保存下来。鲁迅要从古文脱走奋飞而最后达到的地点(形式,form)仍是如堕烟海,然而,笔者认为能从阿Q读出其地点来。阿Q画成了"向外一耸"的"瓜子"。"耸",这是大团圆的脱位(dislocation)之结果。从革命能得到的只是使大团圆稍微脱位的,因此,革命非要永恒地(perpetual)做进行不可。这"瓜子"虽然微不足道的狼狈相,倒是为不落入罗网而"奋飞"的雪的梦想,即革命家鲁迅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青年必读书 《雪》 罗网 脱走 奋飞 回乡 远行 革命
原文传递
谁在决定我们读什么书
18
作者 谭山山 《风流一代》 2021年第2期36-37,共2页
从"最低限度国学书目"(胡适和梁启超都开过)到"青年必读书十种"(对,就是鲁迅当年交白卷那次,为此他提出著名的"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观点),从"人生必读的100本书"到学者... 从"最低限度国学书目"(胡适和梁启超都开过)到"青年必读书十种"(对,就是鲁迅当年交白卷那次,为此他提出著名的"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观点),从"人生必读的100本书"到学者严锋的"不必读书单"(包括"绝大多数的中国古典小说""绝大多数的西方通俗小说""所有名著的续书""很多经典的哲学著作""所有的成功学、心灵学、鸡汤类书",等等),你会发现,你总会跟这种或那种推荐书单不期而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通俗小说 续书 青年必读书 成功学 哲学著作 心灵学 国学书目
原文传递
鲁迅的“传统”与“反传统”——从“青年必读书”事件说开去
19
作者 冯跃华 陈瑾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35-341,共7页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语境中的鲁迅往往被视为“反传统”的代表。随着“后启蒙”时代的到来,鲁迅对“传统”的怀恋情愫开始被发掘,鲁迅的“传统”与“反传统”达成微妙的平衡。事实上,作为“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历...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语境中的鲁迅往往被视为“反传统”的代表。随着“后启蒙”时代的到来,鲁迅对“传统”的怀恋情愫开始被发掘,鲁迅的“传统”与“反传统”达成微妙的平衡。事实上,作为“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历史中间物”,鲁迅在情感结构与文化心理上固然无法摆脱“传统”的影响,但鲁迅的理性不允许鲁迅做出妥协。为此,鲁迅不惜在语言上进行极端言说,在逻辑上进行整体断裂,这恐怕是鲁迅在“青年必读书”事件中认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的缘由所在。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言论不仅是策略性的考量,同样源于鲁迅的生命体验、现实的力量驱使以及鲁迅对时代的精准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青年必读书 传统 启蒙
下载PDF
鲁迅的谦虚与清醒
20
作者 甘正气 《做人与处世》 2021年第1期62-63,共2页
鲁迅的文学成就无须赞述,他对写作的重要性看得很透彻和明了。例如,1925年,在《华盖集·青年必读书》中,他写道:“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1935年,在《且介亭杂文·病... 鲁迅的文学成就无须赞述,他对写作的重要性看得很透彻和明了。例如,1925年,在《华盖集·青年必读书》中,他写道:“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1935年,在《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中,他说:“将来我死掉之后,即使在中国还有追悼的可能,也千万不要给我开追悼会或者出什么纪念册。因为这不过是活人的讲演或挽联的斗法场,为了造语惊人,对仗工稳起见,有些文豪们是简直不恤于胡说八道的。结果至多也不过印成一本书,即使有谁看了,于我死人,于读者活人,都无益处,就是对于作者,其实也并无益处,挽联做得好,也不过挽联做得好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成就 青年必读书 对仗 挽联 纪念册 病后杂谈 且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