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怀旧的魅影:《浪的景观》与我们所处的时代 |
王文宇
|
《上海文化》
|
2024 |
0 |
|
2
|
“自我”的言说与保存——90年代以来青年作家身份意识辨析 |
牛菡
|
《上海文化》
|
2024 |
0 |
|
3
|
城市经验与青年写作的叙事变革——“90后”文学论 |
唐诗人
|
《中国文学批评》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双雪涛的东北书写与“新东北”的中国现代性——兼论近期青年写作的城市空间诗学 |
易文杰
|
《上海文化》
|
2023 |
1
|
|
5
|
再写起源:试论周嘉宁《浪的景观》 |
金理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6
|
反讽传统·自我神话·总体性失落——重审当代文学的“中年危机” |
易文杰
|
《上海文化》
CSSCI
|
2022 |
3
|
|
7
|
打开时间的大门寻找生命的延续--郝景芳和蒋方舟科幻小说之比较 |
罗樟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8
|
班宇作家形象的生成——兼及当代文学传播方式的新变 |
谭复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9
|
重建现代世俗生活精神的合法性——从近期“70后”创作看当下中国青年写作的变化 |
郭艳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0
|
1980年代的青年写作与“黄金一代”作家的诞生 |
阳燕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1
|
《茧》:历史,现实与主体性焦虑 |
聂梦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2
|
网络热词背后青年写作主体的心理透视 |
李秋
|
《文教资料》
|
2013 |
1
|
|
13
|
倾听他人:非虚构写作与新闻教育的结合 |
张慧瑜
|
《写作》
|
202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