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亚文化视域下青年媒介化交往方式探析
1
作者
陈波
曹语诺
《新闻传播》
2024年第14期13-15,共3页
本文以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为视角,对当前青年群体媒介化交往方式进行深入探析。文章揭示了青年媒介化交往的三大特征:打造人设、媒介符号展演和媒介化亲密。同时关注到在媒介化交往的过程中,青年人日益产生的倦怠感以及与之相...
本文以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为视角,对当前青年群体媒介化交往方式进行深入探析。文章揭示了青年媒介化交往的三大特征:打造人设、媒介符号展演和媒介化亲密。同时关注到在媒介化交往的过程中,青年人日益产生的倦怠感以及与之相关的断连诉求,如社交对象的庞杂性、社交成本的上升、社交边界的模糊,以及社交感知的麻木。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引导青年重新审视媒介化交往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青年媒介化交往的关注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亚文化
媒介化
交往
青年
交往
青年
群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绪价值与社会连接:青年交往的关系图景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俊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8,共8页
当代青年是整个社会结构中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兴世代,在社会交往中呈现出不同于过往世代的代际特征。他们的参与水平和情感流动指向对情绪价值的认知方式和自我需求,是世代属性、时代境遇和主体选择等多重规定性交织演绎的产物。情绪维...
当代青年是整个社会结构中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兴世代,在社会交往中呈现出不同于过往世代的代际特征。他们的参与水平和情感流动指向对情绪价值的认知方式和自我需求,是世代属性、时代境遇和主体选择等多重规定性交织演绎的产物。情绪维度的价值交换突破了感官符号的表层流转,将青年交往关系引向意义世界的深层互动。它将青年的情绪体验与认知风格、身份认同等交往议题相互连接,拓宽并丰富了青年交往研究的理论维度和实践指向。本研究通过分析情绪价值与社会连接的文化脉络,尝试勾勒当代青年交往的情绪流动及其交换实践。以情绪价值的供需关系为线索理解当代青年的交往方式,不仅揭示出个体互动过程中情绪价值的交换规则,更呈现出行动主体进行自我建构的能动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价值
情绪劳动
情感能量
社会连接
青年
交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数据时代的青年交往困境及其教育新探
被引量:
2
3
作者
温海霞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8,共5页
青年有着独特的思想心理特点,其强烈的自我成就感、过高的社会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形成了矛盾冲突,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也因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青年生存交往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由此对青年思想心...
青年有着独特的思想心理特点,其强烈的自我成就感、过高的社会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形成了矛盾冲突,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也因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青年生存交往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由此对青年思想心理的挑战,使得青年在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凸显,主要表现在:交往需求越来越强烈,但交往的方式虚拟化、交往的过程快餐化、交往的目的功利化、交往的思想"自我中心"化等,这些都制约了青年精神需求的满足,阻碍了青年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当代大数据时代,要构建起青年科学理性人际交往的实践范式:契入大数据思维更新交往理念;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群性教育;健全心理疏导机制。通过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促进青年理性健康交往,更好地满足其精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青年
交往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打造“人设”:媒介化时代的青年交往方式变革
被引量:
25
4
作者
段俊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9,共9页
当前,媒介化生存已经成为当代青年日常生活的基本样态,在交往行为的发生场景中建立起青年与媒介的耦合关系。青年“人设”是在涉及学习、工作和娱乐等以数字媒介技术为内在驱动的交往活动中得以逐步彰显、形塑和重构的,遵循了特定的媒...
当前,媒介化生存已经成为当代青年日常生活的基本样态,在交往行为的发生场景中建立起青年与媒介的耦合关系。青年“人设”是在涉及学习、工作和娱乐等以数字媒介技术为内在驱动的交往活动中得以逐步彰显、形塑和重构的,遵循了特定的媒介逻辑和行动机制。从媒介的维度而言,如何理解媒介化时代的交往方式变革以及在数字交互的对话中认识自己与他者的关系,成为青年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考察日常生活中数字媒介技术与青年交往实践之间的互构关系,探求青年媒介习惯的时代转向赋予了青年研究领域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设”
媒介化时代
青年
交往
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交往观念的变迁
被引量:
14
5
作者
章波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青年的社会交往随着对外开放和体制的转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80年代中期的启蒙阶段,到90年代出现功利化交往与适度介入交往,再演变到今天青年追求平等、理智、多元的人际交往。改革开放30年青年在交往观念上的巨...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青年的社会交往随着对外开放和体制的转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80年代中期的启蒙阶段,到90年代出现功利化交往与适度介入交往,再演变到今天青年追求平等、理智、多元的人际交往。改革开放30年青年在交往观念上的巨大变迁,凸显了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开放中逐渐成熟的时代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青年
交往
观念
变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媒体影像文化交往: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与认同的路径
6
作者
黄明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民进党的再次执政让两岸交流进入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新媒体的普及为两岸青年交往提供了新的可能。当前两岸青年新媒体交往有一定成效,但也面临困局。"周子瑜事件"及其引发的表情包大战验证图像政治时代的到来,预示影像多模...
民进党的再次执政让两岸交流进入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新媒体的普及为两岸青年交往提供了新的可能。当前两岸青年新媒体交往有一定成效,但也面临困局。"周子瑜事件"及其引发的表情包大战验证图像政治时代的到来,预示影像多模话语在两岸青年新媒体交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像文化交往有助于消解政治对抗,影像多模话语有助于重建交往理性,影像文化认同有助于建构身份认同。新媒体影像文化交往是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与认同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交往
理性
影像文化
两岸
青年
交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像多模话语:两岸青年新媒体交往话语创新
7
作者
黄明波
《东南传播》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两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由于民进党再次上台而波澜不断。新媒体为两岸青年提供了一个虚拟交往平台。这个平台是杂音不断的现实交往的有益补充,但也存在交往理性不足等问题。随着影像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影像符号逐步成为新媒体交往的主...
两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由于民进党再次上台而波澜不断。新媒体为两岸青年提供了一个虚拟交往平台。这个平台是杂音不断的现实交往的有益补充,但也存在交往理性不足等问题。随着影像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影像符号逐步成为新媒体交往的主流符号。两岸新媒体空间正在形成一个众声喧嚣的影像公共领域。在这里,两岸艺人借助影像符号影响两岸青年,两岸青年使用影像符号表达诉求。影像公共领域内的话语,融合进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元素,是一种多模态话语。影像多模话语是两岸青年交往的创新话语,有助于重建两岸青年的交往理性。新时期,我们应该加强两岸青年影像文化交往,建构影像公共领域多模话语,增进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交往
理性
公共领域
影像多模话语
两岸
青年
交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青年社会交往的伪合群现象的审思
被引量:
1
8
作者
曾千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社会交往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青年通过社会交往传递价值观念,同时在社会交往中找到志同道合的群体。伪合群现象是指个体假装喜欢且愿意与他人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并形成和谐交往群体的倾向和状态,其以社交恐惧、社交牛人、圈子交往为现...
社会交往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青年通过社会交往传递价值观念,同时在社会交往中找到志同道合的群体。伪合群现象是指个体假装喜欢且愿意与他人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并形成和谐交往群体的倾向和状态,其以社交恐惧、社交牛人、圈子交往为现实表征,反映了网络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和行为选择。但是,由于资本营销、意见领袖和圈子文化的侵蚀,有必要采取辩证应对的方式,加强舆论引导、唤醒真我、解析圈子,重塑青年的社会交往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社会
交往
伪合群现象
圈子文化
网络
交往
网络亚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青年对外交往中的礼仪文化
9
作者
陈莹
《文化产业》
2019年第9期48-49,共2页
青年对外交往作为民间外交的重要工作领域,正朝着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的趋势快速发展。分析新时期青年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提高青年对外交往的综合素质、提升青年对我国外事礼仪文化认识,有助于增进青年与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
青年对外交往作为民间外交的重要工作领域,正朝着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的趋势快速发展。分析新时期青年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提高青年对外交往的综合素质、提升青年对我国外事礼仪文化认识,有助于增进青年与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增强青年人历史责任和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青年
对外
交往
礼仪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城中村公共空间特征对青年交往活动聚集的影响
10
作者
谭畅
凌晓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6期147-150,共4页
城中村是一线城市青年人租住房屋的首要选择之一,社区内居住的青年人数量占比增高,而城中村数量少且小的公共交往空间无法充分满足占比较大的青年人对交往空间的需求。本文以广州上社村为例,基于空间句法,对上社村公共交往空间组构特征...
城中村是一线城市青年人租住房屋的首要选择之一,社区内居住的青年人数量占比增高,而城中村数量少且小的公共交往空间无法充分满足占比较大的青年人对交往空间的需求。本文以广州上社村为例,基于空间句法,对上社村公共交往空间组构特征与青年人交往活动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了解城中村青年人进行户外交往活动时所倾向的公共交往空间特征,同时本文将补充相关领域研究的不足,为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青年
人
交往
活动
组构特征
城中村
空间句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文化视域下青年媒介化交往方式探析
1
作者
陈波
曹语诺
机构
湖北文理学院
出处
《新闻传播》
2024年第14期13-15,共3页
基金
湖北文理学院2023年度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承创新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开放基金项目(XK23009)
文摘
本文以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为视角,对当前青年群体媒介化交往方式进行深入探析。文章揭示了青年媒介化交往的三大特征:打造人设、媒介符号展演和媒介化亲密。同时关注到在媒介化交往的过程中,青年人日益产生的倦怠感以及与之相关的断连诉求,如社交对象的庞杂性、社交成本的上升、社交边界的模糊,以及社交感知的麻木。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引导青年重新审视媒介化交往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青年媒介化交往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
青年
亚文化
媒介化
交往
青年
交往
青年
群体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C913.5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绪价值与社会连接:青年交往的关系图景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俊吉
机构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8,共8页
基金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网络红人’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X2011900037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当代青年是整个社会结构中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兴世代,在社会交往中呈现出不同于过往世代的代际特征。他们的参与水平和情感流动指向对情绪价值的认知方式和自我需求,是世代属性、时代境遇和主体选择等多重规定性交织演绎的产物。情绪维度的价值交换突破了感官符号的表层流转,将青年交往关系引向意义世界的深层互动。它将青年的情绪体验与认知风格、身份认同等交往议题相互连接,拓宽并丰富了青年交往研究的理论维度和实践指向。本研究通过分析情绪价值与社会连接的文化脉络,尝试勾勒当代青年交往的情绪流动及其交换实践。以情绪价值的供需关系为线索理解当代青年的交往方式,不仅揭示出个体互动过程中情绪价值的交换规则,更呈现出行动主体进行自我建构的能动表征。
关键词
情绪价值
情绪劳动
情感能量
社会连接
青年
交往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数据时代的青年交往困境及其教育新探
被引量:
2
3
作者
温海霞
机构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8,共5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环境研究"(编号:SWU140929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青年有着独特的思想心理特点,其强烈的自我成就感、过高的社会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形成了矛盾冲突,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也因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青年生存交往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由此对青年思想心理的挑战,使得青年在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凸显,主要表现在:交往需求越来越强烈,但交往的方式虚拟化、交往的过程快餐化、交往的目的功利化、交往的思想"自我中心"化等,这些都制约了青年精神需求的满足,阻碍了青年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当代大数据时代,要构建起青年科学理性人际交往的实践范式:契入大数据思维更新交往理念;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群性教育;健全心理疏导机制。通过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促进青年理性健康交往,更好地满足其精神需求。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青年
交往
教育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打造“人设”:媒介化时代的青年交往方式变革
被引量:
25
4
作者
段俊吉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9,共9页
基金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网络红人’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X201190003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当前,媒介化生存已经成为当代青年日常生活的基本样态,在交往行为的发生场景中建立起青年与媒介的耦合关系。青年“人设”是在涉及学习、工作和娱乐等以数字媒介技术为内在驱动的交往活动中得以逐步彰显、形塑和重构的,遵循了特定的媒介逻辑和行动机制。从媒介的维度而言,如何理解媒介化时代的交往方式变革以及在数字交互的对话中认识自己与他者的关系,成为青年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考察日常生活中数字媒介技术与青年交往实践之间的互构关系,探求青年媒介习惯的时代转向赋予了青年研究领域新的意义。
关键词
“人设”
媒介化时代
青年
交往
方式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G206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交往观念的变迁
被引量:
14
5
作者
章波娜
机构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文摘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青年的社会交往随着对外开放和体制的转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80年代中期的启蒙阶段,到90年代出现功利化交往与适度介入交往,再演变到今天青年追求平等、理智、多元的人际交往。改革开放30年青年在交往观念上的巨大变迁,凸显了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开放中逐渐成熟的时代主题。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青年
交往
观念
变迁
分类号
D432.64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媒体影像文化交往: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与认同的路径
6
作者
黄明波
机构
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语境下两岸青春电影与两岸青年社会认同研究"(FJ2015C072)
文摘
民进党的再次执政让两岸交流进入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新媒体的普及为两岸青年交往提供了新的可能。当前两岸青年新媒体交往有一定成效,但也面临困局。"周子瑜事件"及其引发的表情包大战验证图像政治时代的到来,预示影像多模话语在两岸青年新媒体交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像文化交往有助于消解政治对抗,影像多模话语有助于重建交往理性,影像文化认同有助于建构身份认同。新媒体影像文化交往是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与认同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新媒体
交往
理性
影像文化
两岸
青年
交往
Keywords
new media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image 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ross-strait youths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像多模话语:两岸青年新媒体交往话语创新
7
作者
黄明波
机构
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东南传播》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语境下两岸青春电影与两岸青年社会认同研究"(编号:FJ2015C072)
文摘
两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由于民进党再次上台而波澜不断。新媒体为两岸青年提供了一个虚拟交往平台。这个平台是杂音不断的现实交往的有益补充,但也存在交往理性不足等问题。随着影像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影像符号逐步成为新媒体交往的主流符号。两岸新媒体空间正在形成一个众声喧嚣的影像公共领域。在这里,两岸艺人借助影像符号影响两岸青年,两岸青年使用影像符号表达诉求。影像公共领域内的话语,融合进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元素,是一种多模态话语。影像多模话语是两岸青年交往的创新话语,有助于重建两岸青年的交往理性。新时期,我们应该加强两岸青年影像文化交往,建构影像公共领域多模话语,增进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
关键词
新媒体
交往
理性
公共领域
影像多模话语
两岸
青年
交往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青年社会交往的伪合群现象的审思
被引量:
1
8
作者
曾千禧
机构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道德行动理论研究”(20CZX056)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数据素养培育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213076)
西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场景研究”(SWUS23126)。
文摘
社会交往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青年通过社会交往传递价值观念,同时在社会交往中找到志同道合的群体。伪合群现象是指个体假装喜欢且愿意与他人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并形成和谐交往群体的倾向和状态,其以社交恐惧、社交牛人、圈子交往为现实表征,反映了网络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和行为选择。但是,由于资本营销、意见领袖和圈子文化的侵蚀,有必要采取辩证应对的方式,加强舆论引导、唤醒真我、解析圈子,重塑青年的社会交往意识。
关键词
青年
社会
交往
伪合群现象
圈子文化
网络
交往
网络亚文化
Keywords
social interaction of youths
pseudo-gregariousness
circle culture
network interaction
network subculture
分类号
C912.63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青年对外交往中的礼仪文化
9
作者
陈莹
机构
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广西青少年研究会
出处
《文化产业》
2019年第9期48-49,共2页
文摘
青年对外交往作为民间外交的重要工作领域,正朝着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的趋势快速发展。分析新时期青年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提高青年对外交往的综合素质、提升青年对我国外事礼仪文化认识,有助于增进青年与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增强青年人历史责任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
新时期
青年
对外
交往
礼仪文化
分类号
K892.26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城中村公共空间特征对青年交往活动聚集的影响
10
作者
谭畅
凌晓红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6期147-150,共4页
文摘
城中村是一线城市青年人租住房屋的首要选择之一,社区内居住的青年人数量占比增高,而城中村数量少且小的公共交往空间无法充分满足占比较大的青年人对交往空间的需求。本文以广州上社村为例,基于空间句法,对上社村公共交往空间组构特征与青年人交往活动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了解城中村青年人进行户外交往活动时所倾向的公共交往空间特征,同时本文将补充相关领域研究的不足,为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空间
青年
人
交往
活动
组构特征
城中村
空间句法
分类号
F29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亚文化视域下青年媒介化交往方式探析
陈波
曹语诺
《新闻传播》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情绪价值与社会连接:青年交往的关系图景
段俊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数据时代的青年交往困境及其教育新探
温海霞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打造“人设”:媒介化时代的青年交往方式变革
段俊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交往观念的变迁
章波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媒体影像文化交往: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与认同的路径
黄明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影像多模话语:两岸青年新媒体交往话语创新
黄明波
《东南传播》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当代青年社会交往的伪合群现象的审思
曾千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浅谈青年对外交往中的礼仪文化
陈莹
《文化产业》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城中村公共空间特征对青年交往活动聚集的影响
谭畅
凌晓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