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贾宝玉与霍尔顿形象比较论 被引量:4
1
作者 饶道庆 王芳 长风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2-198,共17页
作为两种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与时代孕育的产物 ,贾宝玉与霍尔顿这两个形象却在性格、思想、行为与命运方面有着令人瞩目的相似 :他们是各自时代、社会的“不正常”者 ,具有叛逆的性格 ,与社会分离 ,因而他们孤独 ;他们只想找到他们... 作为两种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与时代孕育的产物 ,贾宝玉与霍尔顿这两个形象却在性格、思想、行为与命运方面有着令人瞩目的相似 :他们是各自时代、社会的“不正常”者 ,具有叛逆的性格 ,与社会分离 ,因而他们孤独 ;他们只想找到他们所向往的真与纯的世界。他们将理想分别建立于女儿世界、小孩世界之上 ,但由于他们自身的局限以及现实原因 ,他们的理想最终破灭了。他们都是“非英雄”形象、颓废者 ,他们没能改变社会现实 ,但他们仍有着救世的愿望与对众生的关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霍尔顿形象 颓废 破灭 比较论 叛逆 孤独 救世 现实原因 时代
原文传递
从反抗到妥协——从霍尔顿的心路历程看塞林格的精神世界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宝卿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5-78,共4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在成长中对社会化人性的变形和扭曲的焦虑、恐惧产生的苦闷和彷徨,形成了其人生定位的一段心路历程———从反抗到妥协,而这些则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塞林格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J.D.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精神世界 文学评论 小说 美国 霍尔顿形象 家庭背景 历史文化背景
下载PDF
以爱唤爱——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的心态转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孔秋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71-72,共2页
J.D塞林格不仅以其生动的文笔和犀利的洞察力,来解剖主人公的复杂心理,描绘霍尔顿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展示其作品的独特魅力。更主要的是因为作者通过这部小说阐述了以爱唤爱,使一个愤世嫉俗者转变为自觉自醒的人。
关键词 塞林格 小说 麦田里的守望者 心态 主人公 心理 霍尔顿形象 人物形象 菲比形象
下载PDF
守望者生命中的矛盾与迷失——霍尔顿人生的探寻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慧诚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1-83,共3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存在于矛盾对立的社会现实中,他孤独、彷徨、绝望的灵魂,构成了他无法维持理想追求的精神痛苦及个体存在危机。文章立足于矛盾对立的视角,围绕物质天堂与精神地狱、渴望认同与排斥隔离、灵魂守望与...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存在于矛盾对立的社会现实中,他孤独、彷徨、绝望的灵魂,构成了他无法维持理想追求的精神痛苦及个体存在危机。文章立足于矛盾对立的视角,围绕物质天堂与精神地狱、渴望认同与排斥隔离、灵魂守望与理想破灭这三对矛盾,探寻霍尔顿人生的迷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人生 文学评论 霍尔顿形象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 小说 美国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形象的深度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小玲 《芒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69,共2页
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该书采用回忆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16岁少年霍尔顿离开母校潘西中学在纽约的三天流浪生活的故事,向读者呈现出一个矛盾、孤独、彷徨而又桀骜不驯的美国少年形象,表现了霍尔顿... 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该书采用回忆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16岁少年霍尔顿离开母校潘西中学在纽约的三天流浪生活的故事,向读者呈现出一个矛盾、孤独、彷徨而又桀骜不驯的美国少年形象,表现了霍尔顿对虚伪、欺骗、堕落的成人世界的极度反感,再现了美国少年的迷惘心理,揭示了在高度文明与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立无援与迷惘、徘徊,深刻批判了金钱至上、信仰缺失的美国社会。该作品形象地道出了年轻人的心声,与之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深深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成长。自这部小说面世之后,曾引起了强烈的社会轰动,如今《麦田里的守望者》已被列为美国现代经典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形象 主人公 美国作家 解读 少年形象 长篇小说 现代社会
原文传递
以霍尔顿形象为介质透视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支持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雪征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40,共8页
在青少年的成长转换期存在着严重的人格分裂危机,当青少年依然使用儿童社会的价值判断方法与标准,来面对人性复杂化和被功利化的成人世界时,便使其在诸多问题上显得无所适从,进而反感、厌烦,对进入这个社会产生恐惧,无法顺利通过从儿童... 在青少年的成长转换期存在着严重的人格分裂危机,当青少年依然使用儿童社会的价值判断方法与标准,来面对人性复杂化和被功利化的成人世界时,便使其在诸多问题上显得无所适从,进而反感、厌烦,对进入这个社会产生恐惧,无法顺利通过从儿童社会进入成人社会的关口。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关乎社会的延续与发展问题,作者通过对霍尔顿形象的塑造向社会提出了守护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现实问题,基于此小说的价值便已经远远突破文学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守护青少年成长不仅是社会中个体的任务,而且是社会整体延续与发展的根本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守望者 霍尔顿形象 青少年成长 社会支持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述者与名义听众
7
作者 郭佳 陈香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0-32,共3页
本文从叙述者角度出发,分析叙述者霍尔顿与名义听众之间的关系,剖析作品主题以及人物特点,表明霍尔顿想要与外界沟通的愿望。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形象 叙事者 名义听众 主题 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评论 美国 小说
下载PDF
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形象
8
作者 贾梦霞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5-66,共2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罗姆·大卫·塞林格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尽管这部小说只有十几万字,但是在1951年一经问世就在美国社会乃至世界文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犹如一块投入湖中的巨石,受到青少年读者的广泛欢迎。书中塞林...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罗姆·大卫·塞林格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尽管这部小说只有十几万字,但是在1951年一经问世就在美国社会乃至世界文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犹如一块投入湖中的巨石,受到青少年读者的广泛欢迎。书中塞林格通过对主人公霍尔顿的形象塑造,成功地深刻剖析了当时社会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同时揭示了诸多社会问题,霍尔顿由于他所表现出的浓厚的反抗色彩,一直以来被人们冠以“反英雄”形象的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形象 青少年读者 解读 长篇小说 美国社会 精神世界 1951年
原文传递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形象解构
9
作者 徐平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51-152,共2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所塑造的霍尔顿这一典型形象在文学界和社会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形象的一些尝试性分析和解构,联系当代社会...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所塑造的霍尔顿这一典型形象在文学界和社会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形象的一些尝试性分析和解构,联系当代社会实际,从审美和意识形态等角度深入探究,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顿形象 主体意识 自我表达 社会反抗 青春审美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形象解读
10
作者 李建军 《芒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1-122,共2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创作的一部描写少年霍尔顿被学校开除后由于不敢回家无奈地在纽约城里游荡了三天两夜的经历,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空虚、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它被认为是美...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创作的一部描写少年霍尔顿被学校开除后由于不敢回家无奈地在纽约城里游荡了三天两夜的经历,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空虚、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它被认为是美国"成长小说","极大地影响着几代美国青年"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形象 主人公 J D 塞林格 解读 成长小说 美国作家 精神世界
原文传递
从霍尔顿形象看“垮掉的一代”——《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尔菲德形象分析
11
作者 周翠霞 《神州》 2014年第3期15-15,共1页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Salinger)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美国"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的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德。本文通过对霍尔顿形象的分析,对"垮掉的一代&...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Salinger)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美国"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的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德。本文通过对霍尔顿形象的分析,对"垮掉的一代"诸如反叛、挣扎、沮丧,以及并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等精神面貌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形象 “垮掉的一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