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霉菌性脑膜炎早期PICC置管的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晓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1期112-112,114,共2页
目的探讨霉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使用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将60例经静脉给药治疗霉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试验组在早期(3d内)行PICC置管,对照组在治疗后期(30d后)行PICC置管。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置... 目的探讨霉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使用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将60例经静脉给药治疗霉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试验组在早期(3d内)行PICC置管,对照组在治疗后期(30d后)行PICC置管。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为96.8%,置管留置时间为(51.8±5.2)d,而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2.1%,置管留置时间为(14.6±2.5)d,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霉菌性脑膜炎治疗早期行PICC置管较后期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置管留置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性脑膜炎 PICC置管 置管时机
下载PDF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粟秀初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2,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诊疗 脑脊液细胞 淋巴瘤细胞 脑影像学检查 出血脑血管病 脑膜 细胞亚群 脑蛛网膜下腔 霉菌性脑膜炎
下载PDF
酷似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膜癌病1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毛伦林 吴文 +2 位作者 许元丰 王佳佳 郝冬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6-266,273,共2页
脑膜癌病(MC)为CNS转移瘤的一种特殊分布类型[1],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癌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发病灶隐匿、转移形式特殊、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CSF常规生化结果也易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等相混淆,... 脑膜癌病(MC)为CNS转移瘤的一种特殊分布类型[1],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癌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发病灶隐匿、转移形式特殊、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CSF常规生化结果也易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等相混淆,因此临床上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酷似结核性脑膜炎的MC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癌病 结核脑膜炎 霉菌性脑膜炎 常规生化 髓母细胞瘤 全胃切除术 结核接触史 原发病灶 松果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下载PDF
治疗全身性霉菌病的药物
4
《临床荟萃》 CAS 1987年第1期19-19,共1页
1.两性霉素B常用量0.1~0.6mg/kg,或隔日给予双倍上述剂量。如果病人情况严重,可在开始剂量注射完毕后的2至4小时,开始0.25mg/kg,以后可在间隔8小时给一剂,连续2至3剂。但每24小时不得超过0.6mg/kg。鞘内给药在治疗霉菌性脑膜炎时两性霉... 1.两性霉素B常用量0.1~0.6mg/kg,或隔日给予双倍上述剂量。如果病人情况严重,可在开始剂量注射完毕后的2至4小时,开始0.25mg/kg,以后可在间隔8小时给一剂,连续2至3剂。但每24小时不得超过0.6mg/kg。鞘内给药在治疗霉菌性脑膜炎时两性霉素B很难进入脑脊液,因此有时需同时采取鞘内给药,初始量0.1mg,然后根据病人情况渐增至48至72小时给0.5mg。球孢于菌脑膜炎需同时采取鞘内给药,但隐球菌脑膜炎一般不需加用鞘内给药。副作用首次给药可有发烧反应,一般在给药后2至3小时发生,并维持1小时左右,有人在注射开始时给患者静脉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包括谵妄,低血压,哮鸣及血氯过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 霉素 酮康唑 氟胞嘧啶 抗真菌药 霉菌 鞘内给药 霉菌性脑膜炎 药物 隐球菌脑膜炎
下载PDF
临床应用人工股骨头14例小结
5
作者 林鸿培 王建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132-,共1页
我们用国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陈旧股骨颈骨折9例,新鲜股骨颈骨折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股骨上端巨细胞瘤1例,股骨上段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其中2例在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同时加用异体骨植骨。本组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为39~75岁。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 新鲜股骨颈骨折 股骨上段 异体骨 股骨上端 临床应用 巨细胞瘤 纤维异样增殖症 股骨头缺血坏死 霉菌性脑膜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