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莓汁的超高压杀菌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潘见 曾庆梅 +2 位作者 谢慧明 杨毅 徐惠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研究热敏性果汁——纯草莓汁超高压处理与微生物存活量之间的关系。考察了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数和大肠菌群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下,草莓汁中大肠菌群对压力非常敏感,压力为350MPa,保压3min即可全部杀灭;霉菌和... 本文研究热敏性果汁——纯草莓汁超高压处理与微生物存活量之间的关系。考察了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数和大肠菌群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下,草莓汁中大肠菌群对压力非常敏感,压力为350MPa,保压3min即可全部杀灭;霉菌和酵母菌较大肠菌群耐压,压力为350MPa,保压10min可全部杀灭;果汁中虽含多种耐压菌,但经500MPa,保压15min处理,菌落总数还可降至30cfu/ml,达到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汁 草莓汁 超高压杀菌 菌落总数 霉菌 酵母菌 大肠菌群
下载PDF
茶多酚抑菌作用和防腐效果初探 被引量:56
2
作者 杨联松 檀根甲 徐美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研究了茶多酚对食品中的一些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对一些常见的腐败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关键词 食品 茶多酚 霉菌 细菌 酵母 抑菌 防腐剂
下载PDF
月季切花采后的微生物变化及杀菌剂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54
3
作者 夏宜平 陈声明 王直一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66,共4页
月季切花采后瓶插时的微生物发生以细菌、霉菌为主,放线菌未检出。细菌繁殖速度最快,瓶插前三天细菌检出量呈对数增长,霉菌数量虽少但体形较大,均易造成切花茎切口处的导管堵塞。切花在无菌水和自来水中微生物发生相近。杀菌剂8-... 月季切花采后瓶插时的微生物发生以细菌、霉菌为主,放线菌未检出。细菌繁殖速度最快,瓶插前三天细菌检出量呈对数增长,霉菌数量虽少但体形较大,均易造成切花茎切口处的导管堵塞。切花在无菌水和自来水中微生物发生相近。杀菌剂8-羟基喹啉(8-HQ)有抑菌作用,浓度为100mg/L杀菌效果显著。杀菌剂处理还能明显增强花枝的吸水能力,降低蒸腾作用,延长瓶插寿命,同时使叶片过氧化氢酶和SOD酶活性分别提高15.6%和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切花 细菌 霉菌 羟基喹啉 酶活性
下载PDF
2种玉米青贮饲料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3
4
作者 杨云贵 张越利 +2 位作者 杜欣 刘桂要 曹社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7-403,共7页
旨在研究玉米青贮过程中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变化趋势。做去棒揉丝和带穗切段瓶制青贮,取青贮前玉米青贮原料及在装瓶后第0.5、1、2、3、4、5、6、7、9、11、13、15、20、25、30、35、40、45、50天的青贮样品,用无菌水浸泡,然后用... 旨在研究玉米青贮过程中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变化趋势。做去棒揉丝和带穗切段瓶制青贮,取青贮前玉米青贮原料及在装瓶后第0.5、1、2、3、4、5、6、7、9、11、13、15、20、25、30、35、40、45、50天的青贮样品,用无菌水浸泡,然后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其中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最后进行计数。结果表明,在玉米青贮密封后60d内,水分含量变化很小。pH在第2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5左右,带穗切段玉米青贮pH低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乳酸菌数量剧增,在第6、7天时达到最高峰,为109数量级,之后数量缓慢下降,于第15~20天时稳定在107数量级,去棒揉丝玉米青贮的乳酸菌数量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在第6天出现最高峰,其稍高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酵母菌在青贮初期数量有些波动,出现最高峰到达107数量级后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去棒揉丝玉米青贮时酵母菌数量迅速下降,第4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在青贮12h之内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第5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霉菌因密封后氧气缺乏而数量很快减少,最晚在第11天左右便检测不到,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中霉菌数量下降较迅速,第4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比较平缓,直到第11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综上所述,在玉米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随时间大致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对玉米秸秆进行纵切揉丝处理有利于玉米青贮饲料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青贮 乳酸菌 酵母菌 霉菌 微生物培养
下载PDF
山苍子油抗霉菌及抑制黄曲霉产毒的有效成分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余伯良 罗惠波 +1 位作者 周健 张佳宁 《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2-36,共5页
采用平板法比较山苍子油及其柠檬醛等5种主要成分对8种霉菌的抗菌效力。结果表明,在培养基pH4.5时,其抗菌效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柠檬醛、香茅醛、山苍子油、香叶醇、芳樟醇、甲基庚烯酮。柠檬醛对5种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0%,而甲基庚烯... 采用平板法比较山苍子油及其柠檬醛等5种主要成分对8种霉菌的抗菌效力。结果表明,在培养基pH4.5时,其抗菌效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柠檬醛、香茅醛、山苍子油、香叶醇、芳樟醇、甲基庚烯酮。柠檬醛对5种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0%,而甲基庚烯酮对6种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在0.40%或0.40%以上。同时,在对上述6种试剂与黄曲霉产毒关系的实验中还发现,柠檬醛、香茅醛、山苍子油对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以柠檬醛的抑制作用最强,可以减少85%的黄曲霉毒素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油 有效成分 霉菌 黄曲霉毒素
下载PDF
西瓜汁的超高压杀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曾庆梅 潘见 +2 位作者 谢慧明 杨毅 徐惠群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研究了西瓜汁常温超高压处理后的微生物存活量与杀菌压力、脉动施压之间的关系,并用VITEK32型细菌鉴定仪对耐压菌种进行了鉴别。实验杀菌压力范围在100~500MPa之间、保压时间为10min、以"加压—保压(10min)—卸压-停顿(5min)"... 研究了西瓜汁常温超高压处理后的微生物存活量与杀菌压力、脉动施压之间的关系,并用VITEK32型细菌鉴定仪对耐压菌种进行了鉴别。实验杀菌压力范围在100~500MPa之间、保压时间为10min、以"加压—保压(10min)—卸压-停顿(5min)"为一个脉动施压循环,对西瓜汁样品进行多次循环高压处理。结果表明:在30℃、处理压力达到或超过400MPa时,西瓜汁中微生物含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随着脉动施压次数的增加,微生物存活量减少;西瓜汁中残存耐压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达70%,此外还残存有少量革兰氏阴性菌和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汁 超高压杀菌 菌落总数 霉菌 酵母菌 大肠菌群 杀菌压力
下载PDF
主要粮食品种储藏期间霉菌活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58
7
作者 黄淑霞 蔡静平 田海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2,127,共5页
研究了稻谷、玉米和小麦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75%、85%和95%储藏,以及在高于安全水分2%的相似水活度条件下储藏期间霉菌的活动特性。结果表明,小麦最易出现霉菌生长活动,稻谷的抗霉菌生长作用最强,玉米介于小麦和稻谷之间;其中85%相对... 研究了稻谷、玉米和小麦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75%、85%和95%储藏,以及在高于安全水分2%的相似水活度条件下储藏期间霉菌的活动特性。结果表明,小麦最易出现霉菌生长活动,稻谷的抗霉菌生长作用最强,玉米介于小麦和稻谷之间;其中85%相对湿度下储藏至28 d,小麦的微生物活性值升高了475 u,分别是稻谷和玉米同期升高值的5.6和3.5倍。储粮中霉菌活动特性的不同表现与各粮种的吸湿性能及粮粒外皮(颖壳或种皮)的霉菌可生长性差异有关,但将相同霉菌活动强度的储粮样品作相关品质指标的检测,发现小麦的黏度、发芽率变化不明显,而玉米和稻谷的脂肪酸值和发芽率则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对于储藏品质较稳定但易滋长霉菌的小麦应该重点关注霉菌活动的状况,仅仅监测品质指标变化难以准确判断储藏的安全性和粮食相关的食品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玉米 小麦 储藏 霉菌
下载PDF
3种植物精油对霉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2
8
作者 袁萍 王国亮 +2 位作者 龚复俊 王爱芬 王孔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6期521-523,共3页
关键词 肉桂 山苍子 丁子香 霉菌 精油
下载PDF
徐坊大曲的微生物区系及其优势菌的鉴定 被引量:47
9
作者 施安辉 关纪奎 +2 位作者 张文璞 徐恩润 徐长新 《酿酒科技》 2001年第6期26-28,共3页
山东梁山徐坊中温大曲中细菌总数为3.5×106个/g干曲 ,占细菌、酵母和霉菌总数的38.46 % ;芽孢菌占细菌总数的51 % ;酵母菌占细菌、酵母和霉菌总数的12.09 % ;霉菌占细菌、酵母和霉菌总数的49.45 %。中高温大曲中的细菌、酵母和霉... 山东梁山徐坊中温大曲中细菌总数为3.5×106个/g干曲 ,占细菌、酵母和霉菌总数的38.46 % ;芽孢菌占细菌总数的51 % ;酵母菌占细菌、酵母和霉菌总数的12.09 % ;霉菌占细菌、酵母和霉菌总数的49.45 %。中高温大曲中的细菌、酵母和霉菌总数低于中温大曲 ,耐高温的芽孢杆菌含量和种类较中温大曲多 ;中高温大曲和中温大曲中的优势菌种类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坊大曲 白酒 微生物 鉴定 细菌 酵母 霉菌 优势菌
下载PDF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微生物的变化 被引量:48
10
作者 程银华 雷雪芹 +2 位作者 徐廷生 王青青 田英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制作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各70瓶,分别于装瓶前及装瓶后的第1,2,3,5,6,7,8,9,10,11,12,15,16,18,20,22,26,28,30和35天取样,用...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制作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各70瓶,分别于装瓶前及装瓶后的第1,2,3,5,6,7,8,9,10,11,12,15,16,18,20,22,26,28,30和35天取样,用电子酸度计测pH;同时分别用MRS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样品,测定样品中的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结果】1)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pH在第6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8左右,整体低于传统青贮饲料。2)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峰,为5.58×1011CFU/g,之后开始下降,直至第11天出现第2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在第20天之后趋于稳定;而传统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于第6天达最高峰,为8.00×1010 CFU/g,在第22天之后趋于稳定。3)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发酵初期的酵母菌数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第26天之后再未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传统青贮饲料在发酵1d后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到第30天之后未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4)玉米秸秆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均迅速减少,到第3天后几乎检测不到霉菌的存在。【结论】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前者的变化更利于玉米秸秆的青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揉丝微贮饲料 传统青贮饲料 PH 乳酸菌 酵母菌 霉菌
下载PDF
微生物在青贮饲料中的作用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国仓 李增辉 范秀兰 《内蒙古畜牧科学》 2003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微生物 青贮饲料 发酵 乳酸菌 梭菌 腐败菌 醋酸菌 酵母菌 霉菌
下载PDF
混合菌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张伟心 马艳玲 霍玉鹏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共4页
通过筛选确定混合菌组成为 :绿色木霉、白地霉和酿酒酵母三株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秸秆粉与麸皮 1∶1混合 ,6 % (NH4 ) 2 SO4 。原料 :水为 1∶1 2 ,pH5 5,接种量 10 % ,30℃ ,培养周期 5d。发酵终产物粗蛋白含量为... 通过筛选确定混合菌组成为 :绿色木霉、白地霉和酿酒酵母三株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秸秆粉与麸皮 1∶1混合 ,6 % (NH4 ) 2 SO4 。原料 :水为 1∶1 2 ,pH5 5,接种量 10 % ,30℃ ,培养周期 5d。发酵终产物粗蛋白含量为 2 8% ,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 ,某些必需氨基酸如苏氨酸、赖氨酸、缬氨酸比发酵前分别提高 14 3% ,115%及 55 4% ,粗纤维含量降低 57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混合菌发酵 菌体蛋白饲料 霉菌 酵母
下载PDF
山苍子油对霉菌抗菌性及其与黄曲霉产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余伯良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4-147,共4页
采用平板法比较天然增香剂山苍子油与合成食用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8种霉菌的抗菌效力。结果表明,在培养基pH4.5时山苍子油对多数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77mg/ml,与山梨酸钾的抑菌强度相近,比苯甲酸钠强;但当培养基pH5.5... 采用平板法比较天然增香剂山苍子油与合成食用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8种霉菌的抗菌效力。结果表明,在培养基pH4.5时山苍子油对多数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77mg/ml,与山梨酸钾的抑菌强度相近,比苯甲酸钠强;但当培养基pH5.5以上时苯甲酸钠对霉菌几乎无效,山梨酸钾的抗菌效力也有减弱,而山苍子油受影响很小,其活性pH范围为4.5~8.5。山苍子油用脂肪酸蔗糖酯乳化,其抗菌效力增强一倍。同时,从山苍子油与黄曲霉产毒关系的实验中发现,山苍子油对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油 霉菌 抗菌性 抗菌效力 黄曲霉毒素
下载PDF
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中的主要微生物 被引量:42
14
作者 李增胜 任润斌 《酿酒》 CAS 2005年第5期33-34,共2页
汾酒生产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大曲中含有酵母,霉菌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因此发酵过程的作用极为复杂,各种微生物的生理性能不同,其作用也各异,因此为了制造一个适宜于各种微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的环境,首先要了解各种微生物的生理特征,只... 汾酒生产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大曲中含有酵母,霉菌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因此发酵过程的作用极为复杂,各种微生物的生理性能不同,其作用也各异,因此为了制造一个适宜于各种微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的环境,首先要了解各种微生物的生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最合理的工艺,制出好酒。通过对各种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一方面可以了解汾酒酿造的主要菌种及其主要特性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有害微生物的种类、性能和作用,这样就可以控制发酵工艺来促进益菌的作用和抑制害菌的活动,以期提高和稳定汾酒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酵母 霉菌 细菌
下载PDF
竹材防霉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被引量:40
15
作者 孙芳利 段新芳 《世界竹藤通讯》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竹材的霉变给竹材及竹制品生产、销售部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限制了竹材的应用领域,竹材防霉一直是竹材生产及加工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竹材霉菌及其特性、竹材防霉剂的种类、防霉处理方法及防霉效果评定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国... 竹材的霉变给竹材及竹制品生产、销售部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限制了竹材的应用领域,竹材防霉一直是竹材生产及加工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竹材霉菌及其特性、竹材防霉剂的种类、防霉处理方法及防霉效果评定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概况,并指出竹材防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使人们对竹材霉菌及防霉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研究出更为科学的综合性防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防霉技术 防霉效果 霉变 防霉剂 研究概况 霉菌 销售部门 生产 展望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酒醅中霉菌群落组成与功能酶活性 被引量:41
16
作者 孙剑秋 刘雯雯 +2 位作者 臧威 沈国娟 平文祥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9-247,共9页
为了研究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酒醅内霉菌的数量变化、群落结构与功能酶活性,在被誉为”北国茅台”的酱香型白酒北大仓的窖池中采集酒醅样本,通过平板培养技术和经典真菌分类方法,比较不同发酵阶段的酒醅中霉菌数量、种类组成及其多... 为了研究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酒醅内霉菌的数量变化、群落结构与功能酶活性,在被誉为”北国茅台”的酱香型白酒北大仓的窖池中采集酒醅样本,通过平板培养技术和经典真菌分类方法,比较不同发酵阶段的酒醅中霉菌数量、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检测每种真菌产生功能酶的种类和性能。研究发现:酱香型白酒窖池的上、中、下层酒醅中霉菌数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发酵开始后霉菌数量急剧下降,发酵至第7天霉菌数量短暂回升,发酵后期菌体数量再次呈现出减少态势,直至发酵结束。从酒醅内分离到的霉菌被鉴定为13属23种,其中链格孢、曲霉、枝孢、散囊菌、地霉、红曲、脉孢菌、拟青霉、青霉、葡萄穗霉和毛霉等在酒醅发酵某个阶段的相对频率在10%以上,而曲梗霉和帚霉两个类群在酒醅中属于出现频率较低的稀有种类。根据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在白酒酿造过程中酒醅内霉菌的种类组成表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霉菌的总体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酒醅内霉菌的最高多样性指数(2.57)出现在封窖初期,这时(1~3d)霉菌组成比较相似。几乎始终以较高频率存在于酒醅内的曲霉和青霉两类霉菌产生功能酶的种类比较丰富,与其它类群的霉菌协同作用.对北大仓白酒酿造原料的利用与风味物质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群落组成 酶活性 酒醅 白酒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范一灵 李琼琼 +1 位作者 房蕊 杨美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908-1913,共6页
目的考察上海地区生产的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3公示稿微生物相关检查方法,对94份样品进行微生物计数、耐热菌计数和7种致病菌的检查,初步了解各类中药饮片的生物负载水平。结果样品需氧菌总数... 目的考察上海地区生产的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3公示稿微生物相关检查方法,对94份样品进行微生物计数、耐热菌计数和7种致病菌的检查,初步了解各类中药饮片的生物负载水平。结果样品需氧菌总数计数结果介于10-10^8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结果介于10-10^7CFU/g,耐胆盐革兰阴性菌(MPN法)和耐热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2.3%(21/94)和76.6%(72/94),有1批样品检出大肠埃希菌(100〈N〈10^3MPN/g)。样品中均未检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志贺氏菌(GB4789.5)和溶血性链球菌(GB4789.11)。按《欧洲药典》8.0版、《日本药典》16版和《美国药典》37版相关限度标准判断,本实验考察的中药饮片样品中微生物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5.3%、18.1%和23.4%。结论中药饮片极易受到多种微生物的污染,需要开展更深入的风险评估工作,完善中药饮片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微生物污染 耐热菌 需氧菌 霉菌 酵母菌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色念珠菌 志贺氏菌 溶血性链球菌
原文传递
肉品发酵剂 被引量:27
18
作者 施正学 王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0-53,共4页
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分别对酵母菌、霉菌、细菌中可用作肉品发酵剂的菌种在微生物学、生态学、基因工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酵母 霉菌 细菌 肉制品 发酵剂 微生物学
下载PDF
粮食中霉菌污染检测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6
19
作者 周玉庭 任佳丽 张紫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244-250,共7页
粮食中霉菌污染,尤其是产毒霉菌的污染是造成粮食损失、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粮食安全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保障转变,建立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霉菌污染粮食的主要机制:菌体污染和毒素污染... 粮食中霉菌污染,尤其是产毒霉菌的污染是造成粮食损失、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粮食安全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保障转变,建立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霉菌污染粮食的主要机制:菌体污染和毒素污染。霉菌菌体污染的检测方法包括干片培养法、荧光分析法、微生物活性测定法、近红外光谱检测法和高光谱成像检测法等。毒素污染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生物传感器法等。本文分别比较了霉菌菌体检测法和霉菌毒素检测法的优缺点,同时从霉菌污染的特点出发,预测和展望了粮食中霉菌污染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希望对国内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霉菌 霉菌毒素 污染 检测
下载PDF
抑制青霉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物质分析 被引量:37
20
作者 李院 魏新元 +4 位作者 王静 丁武 郑方圆 胡先苗 寇莉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50-155,共6页
目的:从市售酱菜中筛选具有抑制青霉菌活性的乳酸菌,测定其对酱菜中主要霉菌及产毒真菌的抑菌效果,分析乳酸菌抑制青霉菌的有效成分,并对乳酸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对酱菜中具有抑制青霉菌活性的乳酸菌进行筛选,打... 目的:从市售酱菜中筛选具有抑制青霉菌活性的乳酸菌,测定其对酱菜中主要霉菌及产毒真菌的抑菌效果,分析乳酸菌抑制青霉菌的有效成分,并对乳酸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对酱菜中具有抑制青霉菌活性的乳酸菌进行筛选,打孔法测定其抑制青霉菌作用,并采用蛋白酶消化、调节pH值、热处理等方法分析抑菌物质的有效成分,采用16S 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测序对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从酱菜中筛选出的14株乳酸菌中,其中3株对酱菜中分离的青霉菌及2株产毒真菌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蛋白酶处理、pH值调节对乳酸菌发酵浓缩液的抑菌活性会有不同影响,但是3种加热处理并不改变抑菌效果。3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结论:从酱菜中分离的乳酸菌对酱菜中青霉菌及某些产毒霉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推测其抑菌成分可能为小分子肽和/或有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菜 乳酸菌 霉菌 抑菌物质 抑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