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地壳活动有关的ULF地磁变化:RIKEN-NASDA项目概要和最新结果 被引量:2
1
作者 K.Hattori I.Takahashi +6 位作者 M.Hayakawa N.Isezaki K.Yumoto T.Nagao S.Uyeda 李琪 杨冬梅 《世界地震译丛》 2005年第3期50-53,共4页
尽管地震短临预报极其重要,并且经过了人们多年的努力,但它仍是目前未能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与地震相关的电磁现象被认为是解决地震短临预报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地震电磁前兆信号的震例,这些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范围(... 尽管地震短临预报极其重要,并且经过了人们多年的努力,但它仍是目前未能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与地震相关的电磁现象被认为是解决地震短临预报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地震电磁前兆信号的震例,这些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范围(DC-VHF)内,其中ULF地磁变化是最有希望的地磁前兆之一。通过监测ULF地磁变化,有望实现地震短临预报。本文将阐述从ULF电磁信号中提取震磁异常变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 ULF 地壳活动 短临预报 概要 项目 现象 前兆信号 信号分布 前兆 异常变化 信号
下载PDF
震磁前兆研究及地震预报探索的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詹志佳 《国际地震动态》 1990年第10期1-5,共5页
本文综述了震磁前兆观测研究以及地磁预报地震试验探索的进展,初步讨论了构造前兆与物理前兆两类震磁前兆现象,用实际震例观测结果阐明了采用先进观测技术的重要性。鉴于震磁前兆的复杂性与其在地震预报应用中的局限性,今后应加强震磁... 本文综述了震磁前兆观测研究以及地磁预报地震试验探索的进展,初步讨论了构造前兆与物理前兆两类震磁前兆现象,用实际震例观测结果阐明了采用先进观测技术的重要性。鉴于震磁前兆的复杂性与其在地震预报应用中的局限性,今后应加强震磁前兆的综合观测研究,努力探求地磁预报地震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 前兆
下载PDF
流动地磁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软件包的主要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安贺海 房宗绯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9年第4期50-52,共3页
如何应用微机对流动地磁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应用便携式计算机在野外代替手工记录,是将地磁观测资料依据震磁预报关系迅速而规范地进行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原有的数据处理软件和记录程序有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就数据处理而言,汉字系... 如何应用微机对流动地磁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应用便携式计算机在野外代替手工记录,是将地磁观测资料依据震磁预报关系迅速而规范地进行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原有的数据处理软件和记录程序有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就数据处理而言,汉字系统的模块只限于2.13系统的打印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地 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应用程序
下载PDF
震磁前兆观测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詹志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4-68,共5页
本文简要地评述了唐山地震(1976,M=7.8)等地震的震磁前兆观测研究结果、地下核爆炸前后的地磁变化状况、密云水库的构造磁实验,以及震磁前兆与地震的统计关系,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观测 前兆 预报
下载PDF
震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5
作者 丁鉴海 黄雪香 《地震科技情报》 1994年第6期1-5,共5页
关键词 预报 异常
下载PDF
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顾春雷 张毅 +1 位作者 徐如刚 王雷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2-477,共6页
本文以九江瑞昌M_s 5.7级地震和汶川M_s 8.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根据两个震区地震后观测所得地磁场三分量数据和"2005.0中国地磁图"项目所积累的地磁场三分量数据,建立了两个震区的岩石圈磁场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两个震区岩石圈... 本文以九江瑞昌M_s 5.7级地震和汶川M_s 8.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根据两个震区地震后观测所得地磁场三分量数据和"2005.0中国地磁图"项目所积累的地磁场三分量数据,建立了两个震区的岩石圈磁场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两个震区岩石圈磁场总强度、磁偏角、磁倾角三个独立分量地震前后的时空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地震与岩石圈磁场变化关系,寻找有效震磁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两次震中均位于岩石圈磁场的磁偏角和磁倾角零值线附近;(2)震后震中百公里范围内岩石圈磁场分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3)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出现了明显的与地震相关的变化,该变化在两个震区表现出相近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2005.0中国地图"异常 九江-瑞昌地 汶川地
下载PDF
自然正交分量方法在地震地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6-469,565,共4页
对比分析了地震地磁监测中运用自然正交分量方法建立的我国地磁场长期变化模型与传统的磁场线性预测长期变化模型在地震地磁监测中的误差,发现NOC方法优于线性预测方法,应在地震地磁监测中予以推广应用。在NOC模型建立过程中,还发现NOC... 对比分析了地震地磁监测中运用自然正交分量方法建立的我国地磁场长期变化模型与传统的磁场线性预测长期变化模型在地震地磁监测中的误差,发现NOC方法优于线性预测方法,应在地震地磁监测中予以推广应用。在NOC模型建立过程中,还发现NOC方法有助于提取可能与地震活动性相关的地磁场微弱能量的时间变化,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正交分量方法 场变化 场模型 监测
下载PDF
岩石剩余磁化强度的应力效应 被引量:27
8
作者 郝锦绮 黄平章 +3 位作者 张天中 徐明发 周建国 马醒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81-391,共11页
为模拟构造应力对岩石剩余磁化强度的影响,本研究对六种不同类型的44块岩样进行了应力实验,发现岩石天然剩磁随应力的变化规律比迄今所估计的要复杂得多.作者指出,这些变化可归属于三种类型:在弱不可逆的Ⅰ型效应中,剩磁随应力呈现规则... 为模拟构造应力对岩石剩余磁化强度的影响,本研究对六种不同类型的44块岩样进行了应力实验,发现岩石天然剩磁随应力的变化规律比迄今所估计的要复杂得多.作者指出,这些变化可归属于三种类型:在弱不可逆的Ⅰ型效应中,剩磁随应力呈现规则的减小,应力解除后剩磁部分恢复;而在强不可逆的Ⅱ型效应中,应力去除后剩磁大部不恢复;在Ⅲ型效应中,剩磁随应力呈极不规律的变化.进一步的岩石磁学分析表明,不同应力效应的重要原因,在于天然剩磁中的粘滞剩磁的比例不同,微观上取决于磁性矿物成分及其磁畴状态等因素.因此,不能用单一的岩石压磁模式来解释地震压磁效应,须考虑各震源区的不同岩石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应力效应 关系
下载PDF
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_S6.2地震前地磁异常 被引量:13
9
作者 艾萨.伊斯马伊力 高丽娟 邢喜民 《内陆地震》 2017年第3期270-275,共6页
利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加卸载响应比、地磁空间相关法,对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M_S6.2地震前震中周边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温泉地磁台记录的震前地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2月8日在新疆呼图壁M_S6.2地... 利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加卸载响应比、地磁空间相关法,对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M_S6.2地震前震中周边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温泉地磁台记录的震前地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2月8日在新疆呼图壁M_S6.2地震前,震中周围台站地磁资料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属于短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图壁MS6.2地 日变幅 异常
下载PDF
频谱分析在地磁与震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詹志佳 高金田 +5 位作者 任熙宪 张洪利 赵从利 沈文志 张玉敏 郭启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2年第4期30-37,共8页
本文阐述了谐和分析与快速谱分析方法在诸如地磁短周期变化、磁暴、地磁总强度变化及其快谱幅比、地磁干扰噪声等地磁与震磁研究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所得到的有意义结果。
关键词 频谱分析 前兆
下载PDF
东大别构造带地震地磁监测试验区岩石圈磁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闫素萍 张毅 +4 位作者 张有林 顾春雷 王雷 徐如刚 朱志春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99-1604,共6页
本文利用东大别构造带地震地磁监测试验区的地磁三分量观测数据,建立了试验区的岩石圈磁场模型,并将其与2005.0年代该区域的岩石圈磁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试验区岩石圈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试验区内岩石圈磁场的分布从河南商城、... 本文利用东大别构造带地震地磁监测试验区的地磁三分量观测数据,建立了试验区的岩石圈磁场模型,并将其与2005.0年代该区域的岩石圈磁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试验区岩石圈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试验区内岩石圈磁场的分布从河南商城、安徽金寨、霍山至六安之间围绕梅山—龙河口、青山—晓天等断裂存在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别构造带 试验区 岩石圈 异常
下载PDF
2021年5月22日玛多M;7.4地震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董超 陈斌 +2 位作者 袁洁浩 王振东 王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3-462,I0001,共11页
本文利用2019年和2020年两期的全国流动地磁矢量数据,针对玛多M_(S)7.4地震震中附近的岩石圈磁场空间分布,分析研究了岩石圈磁场各个分量的震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玛多M_(S)7.4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的岩石圈磁场分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 本文利用2019年和2020年两期的全国流动地磁矢量数据,针对玛多M_(S)7.4地震震中附近的岩石圈磁场空间分布,分析研究了岩石圈磁场各个分量的震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玛多M_(S)7.4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的岩石圈磁场分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震中位于各分量的弱变化区域和零变线附近;震中位于各分量的高梯度带和低梯度带之间。本文证实了地震发生前会引起岩石圈磁场变化这一现象,并总结了震前地磁分量的变化特征,为今后强地震(尤其是M≥7.0地震)的震磁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震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变化特征 玛多M 7.4地 岩石圈 关系
下载PDF
2010年元谋M_S 5.2地震前地磁极化异常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休义 滕云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448,共5页
利用改进的地磁极化方法分析了2010年2月25日云南元谋M_S5.2地震前后楚雄、永胜、通海3个台站的地磁极化值变异系数CZH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震前3个月,楚雄台地磁极化值出现了显著的剧烈波动,变异系数CZH急剧增大,于震前两个月达到最大... 利用改进的地磁极化方法分析了2010年2月25日云南元谋M_S5.2地震前后楚雄、永胜、通海3个台站的地磁极化值变异系数CZH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震前3个月,楚雄台地磁极化值出现了显著的剧烈波动,变异系数CZH急剧增大,于震前两个月达到最大,约为正常变化值的2~3倍,震前一个月恢复正常,且该变化主要由垂直分量Z的剧烈波动引起。由于震级较小,在震中距较远的通海和永胜台不存在类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F 极化值 异常 变异系数
下载PDF
全国地磁测量与地震预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詹志佳 赵从利 +2 位作者 张洪利 高金田 沈文志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9年第6期22-28,共7页
为研究震磁前兆与地震预测, 在华北地区、川滇地区与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布设了监测网, 开展了常规地磁测量, 取得了大量的准确可靠的资料。磁测资料的分析研究, 获得了有意义的震磁前兆信息, 并较好地预测了诸如1975 年M... 为研究震磁前兆与地震预测, 在华北地区、川滇地区与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布设了监测网, 开展了常规地磁测量, 取得了大量的准确可靠的资料。磁测资料的分析研究, 获得了有意义的震磁前兆信息, 并较好地预测了诸如1975 年M= 7.3 辽宁海城地震等若干地震。今后应当加强地磁测量工作, 以推进地震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前兆 预测 前兆
下载PDF
广西地区地磁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阎春恒 孙学军 +3 位作者 齐贵华 韦仕根 黄惠宁 向巍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612,共7页
采用空间相关法计算了1987—2013年广西邕宁地震台和河池地震台的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相对海南琼中地震台的空间相关系数,分析了研究时段内空间相关曲线异常变化特征与广西及北部湾海域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广西及北部湾海域中... 采用空间相关法计算了1987—2013年广西邕宁地震台和河池地震台的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相对海南琼中地震台的空间相关系数,分析了研究时段内空间相关曲线异常变化特征与广西及北部湾海域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广西及北部湾海域中强地震通常发生在邕宁地震台和河池地震台的空间相关曲线同步出现低值异常持续过程中或异常结束后3个月内,且低值异常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异常最小幅值≤0.9。预报效能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广西地区M≥4.4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效果,可为该地区短临地震趋势分析提供定量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 Z分量日变化幅度 空间相关性 关系 广西地区
下载PDF
计算震磁背景场的数学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安振昌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0年第5期9-15,共7页
如何计算地磁场 (或地磁剩余场 )及其长期变化的趋势变化 ,是提取震磁异常的关键。文章简要介绍了计算震磁背景场的数学方法 :多项式方法、球冠谐和分析方法。
关键词 背景场 球冠谐和分析 矩谐分析 剩余场
下载PDF
北京地磁测网调整与地震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从利 詹志佳 +1 位作者 高金田 沈文志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5-280,共6页
根据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地震前兆流动观测系统的实施方案,2000~2001年开展了北京地磁测网的测点改造建设和优化;2001~2002年应用G 856磁力仪取得了准确可靠的资料.应用磁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地磁变化,研究了震磁前兆信息,对开... 根据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地震前兆流动观测系统的实施方案,2000~2001年开展了北京地磁测网的测点改造建设和优化;2001~2002年应用G 856磁力仪取得了准确可靠的资料.应用磁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地磁变化,研究了震磁前兆信息,对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与积极作用.对今后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网调整 测量 前兆 预测 北京地区
下载PDF
格尔木地磁观测数据与中强地震关系研究
18
作者 周瀚琳 赵玉红 +1 位作者 徐恺晖 李国英 《高原地震》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利用磁偏角日变幅度斜率值与地磁垂直分量“双低点”异常法,分析了2021~2022年我国西部几次中强震前格尔木地震监测中心站地磁观测资料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格尔木磁偏角日变幅斜率值对格尔木地区附近400 km范围内5.5级以上地震有... 利用磁偏角日变幅度斜率值与地磁垂直分量“双低点”异常法,分析了2021~2022年我国西部几次中强震前格尔木地震监测中心站地磁观测资料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格尔木磁偏角日变幅斜率值对格尔木地区附近400 km范围内5.5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性,主要表现为斜率高值异常后四个月内发震;格尔木地磁垂直分量在震前45天存在“双低点”异常变化,震中集中分布在该中心站400 km内。综合多个震例分析认为,将磁偏角日变幅斜率高值异常和地磁垂直分量“双低点”异常结合分析,可提高预测可信度,对未来该区域中强震发生的时间、震级、地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角日变幅斜率法 垂直分量“双低点”法 异常
下载PDF
基于多期累积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唐山M_(S)5.1地震震磁异常
19
作者 王朝景 李博 苏树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527,共11页
利用2016—2021年河北及周边地区的6期流动地磁矢量观测资料,针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M_(S)5.1地震,建立了震前1~4年和震后1年的岩石圈磁场变化模型,对比分析了研究区岩石圈磁场的总强度、磁偏角、磁倾角和水平矢量4个要素的时空演化过程... 利用2016—2021年河北及周边地区的6期流动地磁矢量观测资料,针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M_(S)5.1地震,建立了震前1~4年和震后1年的岩石圈磁场变化模型,对比分析了研究区岩石圈磁场的总强度、磁偏角、磁倾角和水平矢量4个要素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震前累积4年和3年的岩石圈磁场各要素变化中区域整体趋势强,与大地构造有一定的相关性;震前2年和1年的岩石圈磁场变化中,局部特征显著;震前1~4年变化中震中附近总强度、磁偏角、磁倾角变化量值均较小,且多有变化零值线分布,水平矢量呈现出持续的弱变化特征;震后震中附近的磁偏角和变化量值大。②从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时空演化过程,可以看出,越接近发震时间,局部正、负变化空间分布将取代区域的整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地 异常 累积变化 岩石圈
下载PDF
岩石圈磁场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以漾濞地震为例
20
作者 陈政宇 倪喆 +2 位作者 周思远 金云华 杨薪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9-461,共13页
文中利用2018-2021年漾濞及周边地区的地磁矢量数据,构建了5期岩石圈磁场曲面样条模型,并计算得到相邻期的岩石圈磁场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岩石圈磁场的空间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震中的对应关系,并针对漾濞M_(S)6.4地震,研... 文中利用2018-2021年漾濞及周边地区的地磁矢量数据,构建了5期岩石圈磁场曲面样条模型,并计算得到相邻期的岩石圈磁场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岩石圈磁场的空间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震中的对应关系,并针对漾濞M_(S)6.4地震,研究了磁偏角和地磁总强度在震前、震后的磁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岩石圈磁场的空间展布能够反映地壳块体构造特征和主要断裂走向,同时也与地震活动的分布存在相关性。通过对比分析历史地震的震中分布发现,地震多发生在弱磁区,尤其是磁异常零值区附近,且地震震中分布偏向于高梯度带上。漾濞M_(S)6.4地震发生前后,震中附近的岩石圈磁场发生显著变化,震前、震中持续位于磁偏角负变化区,震后则位于正变化区,且震中位于震前一年磁偏角变化的零变线附近;震前研究区内相邻期地磁总强度的正负变化大致均衡,随后逐渐演变为整个研究区均呈负值,而地震后研究区又恢复了正负变化大致均衡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 岩石圈 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