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地区地壳结构的爆破地震研究 被引量:139
1
作者 胡鸿翔 陆涵行 +6 位作者 王椿镛 何正勤 朱良保 颜其中 樊跃新 张国庆 邓英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本文描述我国滇西地区洱源—江川和遮放—宾川二条剖面的地壳结构爆破地震的研究结果。 资料分析解释的结果说明,该地区的地壳内存在四个界面:Pg、P20、P30与P40面。Pg面为结晶基底面,深度在0.3—3.5km之间,界面速度约5.90km/s。P02面... 本文描述我国滇西地区洱源—江川和遮放—宾川二条剖面的地壳结构爆破地震的研究结果。 资料分析解释的结果说明,该地区的地壳内存在四个界面:Pg、P20、P30与P40面。Pg面为结晶基底面,深度在0.3—3.5km之间,界面速度约5.90km/s。P02面为地壳上部反射面,深度在12至24km间,其界面速度约6.30—6.50km/s。该界面的下方,在大部分地段是一厚梯度层至莫霍界面。在30—35km的深处,局部地区存在弱反射界面P30。而莫霍面(即P40面)的深度在37—46km。遮放—宾川剖面的地壳平均速度约6.40km/s,莫霍界面速度为8.06km/s。但洱源—江川剖面的这两种参数分别为6.19km/s与7.75km/s,其下侧50km的深处还存在P50反射面。 遮放—宾川剖面上的怒江断裂在P40及P20面上有2.5km的深度跳跃。澜沧江断裂经过的地方,P40震相追踪中断,波形畸变。这类现象在洱源—江川剖面的几个地方也有明显反应,在元谋—绿汁江断裂处莫霍面的深度跳跃达3km,断裂还使江川炮的P40震相追踪中断。 在洱源—江川剖面的中段,发现了上地幔低速度异常带,速度值为7.75k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平均速度 江川 洱源 走时曲线 莫霍界面 地球间断面 地壳结构 炮点 视速度 遮放 滇西地区 爆破地
下载PDF
华北地区人工地震测深震相与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66
2
作者 嘉世旭 刘昌铨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7-105,共9页
主要讨论了华北地区人工地震测深中的4个(P_g,P_c,P_m,P_n)常规震相以及它所反映的构造和物性特征,这些震相反映了地壳上地幔不同层位的构造形态以及速度和速度梯度结构在纵横向的变化。还重点研究了华北地区的奇异... 主要讨论了华北地区人工地震测深中的4个(P_g,P_c,P_m,P_n)常规震相以及它所反映的构造和物性特征,这些震相反映了地壳上地幔不同层位的构造形态以及速度和速度梯度结构在纵横向的变化。还重点研究了华北地区的奇异震相以及反映在构造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一些剖面局部区域的某些震相显示在视速度、振幅和出现区间等方面的异常,反映了该区域在构造上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往往与地震的孕育、发生以及矿产资源的潜在构造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深 地壳结构 华北地区
下载PDF
用sPn震相测定近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61
3
作者 房明山 杜安陆 +1 位作者 董孝平 张雁如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5年第5期13-18,共6页
用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波的到时差测定近震深度。方法以求简捷准确。为此,对我国部分地区台网记录的s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通过研制的计算sPn走时程序运算,给出华北、山西、华东、西北及四川地区的sPn—Pn走时... 用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波的到时差测定近震深度。方法以求简捷准确。为此,对我国部分地区台网记录的s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通过研制的计算sPn走时程序运算,给出华北、山西、华东、西北及四川地区的sPn—Pn走时差对应震源深(h)表和sPn—Pn求震源深度列线图。经过震例检验,该表比较适合本地区的走时持性。为应用sPn虽然测准我国部分地区震源深度,提供了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深度
下载PDF
成县—西吉剖面地壳速度结构 被引量:45
4
作者 李清河 郭建康 +3 位作者 周民都 魏德晴 范兵 侯晓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1年第A00期37-43,共7页
天水地震区人工地震测深工程中成县一西吉测线南起甘肃成县,北至宁夏西吉,全长242公里,设4个炮点。对该测线资料解释的结果表明,该测线地壳可分为沉积层、上地壳、中地壳与下地壳四层。莫霍面从南向北逐渐加深,在天水一秦安附近M面上隆... 天水地震区人工地震测深工程中成县一西吉测线南起甘肃成县,北至宁夏西吉,全长242公里,设4个炮点。对该测线资料解释的结果表明,该测线地壳可分为沉积层、上地壳、中地壳与下地壳四层。莫霍面从南向北逐渐加深,在天水一秦安附近M面上隆,中地壳顶部发现有低速层。与测线相交的西秦岭北缘断裂是一个超壳断裂,该断裂是祁连地槽与秦岭地槽的分界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速度 剖面 测线 断裂
下载PDF
灵台—阿木去乎剖面地壳速度结构 被引量:38
5
作者 闵祥仪 周民都 +4 位作者 郭建康 魏德晴 张元生 侯晓钰 宋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1年第A00期29-36,共8页
在Ⅰ测线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测区特点给出了高程校正及沉积层校正方法,利用反射波与莫霍面折射波运动学特性进行一维、二维地壳结构的正、反演计算,获得了自甘肃夏河至灵台460公里范围内的分层地壳结构,认为西部地壳厚度约51公里... 在Ⅰ测线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测区特点给出了高程校正及沉积层校正方法,利用反射波与莫霍面折射波运动学特性进行一维、二维地壳结构的正、反演计算,获得了自甘肃夏河至灵台460公里范围内的分层地壳结构,认为西部地壳厚度约51公里,东部仅为44公里,已属鄂尔多斯地台区结构,与地槽区的分界线大致对应地表陇县固关镇。武山与张家川之间在15—20公里深处存在低速层。结合地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可判定本测线通过的超壳断层有鄂尔多斯西缘—六盘山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和武山南北向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速度 剖面 断层
下载PDF
三维地震相干体技术在目标区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孙夕平 杨国权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6期591-594,共4页
用于检测地震波同相轴不连续性的相干体技术可以用来识别断层、特殊岩性体、河道等,它提供了丰富的构造和岩性方面的信息,是三维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一个有效工具。在相干体切片上除了能够识别出地质上的不连续特征外,还可以根据相干性... 用于检测地震波同相轴不连续性的相干体技术可以用来识别断层、特殊岩性体、河道等,它提供了丰富的构造和岩性方面的信息,是三维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一个有效工具。在相干体切片上除了能够识别出地质上的不连续特征外,还可以根据相干性的级别进行目标区的沉积相研究。根据相干体切片上给出的构造框架和岩性信息,可以进行沉积相划分,弄清沉积相平面分布情况,分析和探讨研究区的物源方向。为了使相干体数据提供岩性解释和沉积特征描述方面的信息,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保持边缘滤波技术和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使相干体成像细致,级别信息丰富,反映的岩性和沉积的层次细节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体技术 沉积 岩性解释 三维地资料 地质解释 沉积特征 物源 断层
下载PDF
南海中央次海盆OBS位置校正及三维地震探测新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莉 赵明辉 +6 位作者 王建 贺恩远 敖威 丘学林 徐辉龙 卫小冬 张佳政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42,共10页
南海中央次海盆首次开展的三维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探测试验,对于全面认识南海扩张脊处速度展布特征及海底扩张历史有着重要意义.海底地震仪的位置是研究三维地震结构的关键参数之一,高精度的三维OBS数据处理,决... 南海中央次海盆首次开展的三维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探测试验,对于全面认识南海扩张脊处速度展布特征及海底扩张历史有着重要意义.海底地震仪的位置是研究三维地震结构的关键参数之一,高精度的三维OBS数据处理,决定着后期地震结构反演模型的分辨率与准确性.利用直达水波走时信息,综合最小二乘法反演原理,并采用蒙特卡罗法模拟OBS降落海底的过程,完成了南海中央次海盆试验区39台OBS数据格式转换与位置校正工作;同时探讨了蒙特卡罗法应用于位置校正的精度问题.处理后OBS综合记录剖面中展示了多组清晰可靠、来自珍贝-黄岩火山链下深部结构中的波震相,如、和震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 位置校正 蒙特卡罗法 南海中央次海盆 海洋学
原文传递
香港地区海陆地震联测及深部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夏少红 丘学林 +3 位作者 赵明辉 徐辉龙 叶春明 陈营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89-1397,共9页
为了探明南海北部海陆过渡带的深部地壳结构,我们在香港外海域进行了一次海陆地震联测的实验,利用固定地震台网远距离接收海上气枪信号,接收距离远达200多km,并利用此次实验的测线1剖面模拟得到了海陆过渡带的深部地壳速度结构.速度结... 为了探明南海北部海陆过渡带的深部地壳结构,我们在香港外海域进行了一次海陆地震联测的实验,利用固定地震台网远距离接收海上气枪信号,接收距离远达200多km,并利用此次实验的测线1剖面模拟得到了海陆过渡带的深部地壳速度结构.速度结构模型表明:研究区海陆过渡带的地壳结构非均匀性较明显,由陆至海沉积层有一个突然增厚的特点;莫霍面深度约为26-29 km,上地壳P波速度约为5.5-6.4 km/s,下地壳P波速度为6.5-6.9 km/s.在担杆列岛往海方向有一个低速破碎带,其上地壳P波速度为5.2-6.1 km/s,下地壳P波速度为6.2-6.4 km/s,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的结果,推测它可能为滨海断裂带.在担杆列岛往陆方向香港和深圳之间的研究区域,莫霍面有较大起伏,可能与此处发育的海丰断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地联测 深部地壳结构 香港地区 滨海断裂带
下载PDF
辽宁台网记录爆破、矿震与地震的识别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萍 高艳玲 +1 位作者 肖健 肖立萍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1年第5期29-34,共6页
关键词 数字遥测地台网 观测报告 系统 数字地观测 计算机 识别 事件
下载PDF
香港与珠三角地区海陆联合地震探测的数据处理 被引量:23
10
作者 夏少红 丘学林 +4 位作者 赵明辉 叶春明 陈营华 徐辉龙 王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介绍了香港与珠三角地区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及方法,讨论了导航数据记录时间存在误差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数据处理程序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通用化。提出了数据处理中需要改进之处,对较远的地震台站采用滤波、均衡、剪切等... 介绍了香港与珠三角地区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及方法,讨论了导航数据记录时间存在误差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数据处理程序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通用化。提出了数据处理中需要改进之处,对较远的地震台站采用滤波、均衡、剪切等处理手段,突出弱震相,压制强噪音。广东和香港地区的大部分固定台站均可清晰识别出有效信号,这是首次利用固定台站记录到远距离海上气枪信号,最远接收距离达到240多公里,获得了较好的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联测地实验 数据处理 地壳深部结构 香港与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波速比计算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蔡静观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6,共6页
通过对波速比计算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时间服务、震相辨别、震源深度、计算方法和介质的非均匀性的仔细分析 ,认为主要由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和介质的非均匀性造成。作者经过多年的地震预报实践 ,提出在研究普适性的同时 ,结合孕震模式探... 通过对波速比计算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时间服务、震相辨别、震源深度、计算方法和介质的非均匀性的仔细分析 ,认为主要由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和介质的非均匀性造成。作者经过多年的地震预报实践 ,提出在研究普适性的同时 ,结合孕震模式探索地震前波速比异常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比 和达法 源深度 预报
下载PDF
全波震相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赵鸿儒 孙进忠 唐文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4-63,共10页
全波震相分析法是以弹性波传播理论为基础,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手段,对地震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它既包括对单一分量震波观测记录中的各种震相的识别、确认和分析,又包括对多分量震波记录的合成、分析和图示.全波震相分析法涉... 全波震相分析法是以弹性波传播理论为基础,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手段,对地震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它既包括对单一分量震波观测记录中的各种震相的识别、确认和分析,又包括对多分量震波记录的合成、分析和图示.全波震相分析法涉及震源、射线路径、初动、走时、振幅、波形、时域和空域的瞬态谱、质点振动矢量等诸多方面,因而能更全面地揭示地震波场与地下介质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实例展示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全波震相分析的应用情况.全波震相分析法为实现多种波型的联合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 超声模型 地球物理学 走时分析 波谱 波形
下载PDF
用模拟区域深度震相sPg、sPmP和sPn确定中小地震的震源深度 被引量:22
13
作者 马淑田(译) 郑斯华(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0年第6期51-73,共23页
有3种有用的区域深度震相sPg、sPmP和sPn以及与之相应的参考震相Pg、PmP和Pn。每种深度震相和它的参考震相间的到时差可以用来估计震源深度。我们开发了一种利用区域深度震相模拟(RDPM)的方法来估计中小地震的震源深度。对所有地震我们... 有3种有用的区域深度震相sPg、sPmP和sPn以及与之相应的参考震相Pg、PmP和Pn。每种深度震相和它的参考震相间的到时差可以用来估计震源深度。我们开发了一种利用区域深度震相模拟(RDPM)的方法来估计中小地震的震源深度。对所有地震我们使用同一个震源机制来产生到时差。通过比较发现,用区域深度震相模拟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是一致的。由于区域深度震相模拟方法得到的深度依赖于地壳模型,我们审查了这种依赖性并发现10%的地壳模型误差可引起大约10%~15%的深度误差。深度的绝对误差依赖于地壳模型的误差和震源深度本身。震中位置误差对所得的深度影响很小。通过分析理论的和观测的地震图发现,sPmP和PmP震相在某一距离窗中发育较好。在此震中距窗中,它们也较容易识别。我们证实了对sPmP和PmP的假定是正确的,以及区域深度震相在某些地区是不发育的,或不能分辨的。我们也展示了可用于识别区域深度震相的一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深度 模拟方法 中小地 sPg SPN 地壳模型 深度误差
下载PDF
小波变换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金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97,共7页
简要介绍小波变换的方法 ,并给出了小波变换在地震前兆和爆破识别等方面的一些应用 。
关键词 小波变换 信号处理 前兆 爆破识别 二进小波分析 信号
下载PDF
海底地震仪记录中的横波 被引量:17
15
作者 阎贫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海底地震仪记录中的横波阎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1993年5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及千叶大学合作在南海北部共同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测量实验。此次实验中采... 海底地震仪记录中的横波阎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1993年5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及千叶大学合作在南海北部共同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测量实验。此次实验中采用了两类四通道海底地震仪。其中,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 记录 横波
下载PDF
昆明地震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椿镛 王溪莉 颜其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根据昆明地震台网1982-1989年记录的275个区域地震初至P波走时资料,用震源参数与介质结构参数分离方法和三维近似射线追踪确定了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昆明地震台同台站间距相对较大,区域初至震相和Pn可能同时存在... 根据昆明地震台网1982-1989年记录的275个区域地震初至P波走时资料,用震源参数与介质结构参数分离方法和三维近似射线追踪确定了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昆明地震台同台站间距相对较大,区域初至震相和Pn可能同时存在,在网格介质模型中,Pn用近似射线追踪方法模拟为Moho界面下方的潜波.最终的三维速度结构与深地震测深和布格重力异常反演结果基本一致.滇中地区(渡口楚雄一带)在45km深度上为明显高速区,解释为Moho界面隆起.这一地区上地壳呈低速区,因此,Moho面的隆起被认为是均衡作用的结果.速度等值线分布表明,上部地壳和下地壳结构复杂,而中地壳则相对简单,这一特征说明云南地区属于现代活动构造区域.红河断裂作为这一地区大地构造的主要分界线,虽然在速度结构上未显示较明显的低速异常带,但在中至下地壳的速度等值线上显示出构造分界的特征,这表明红河断裂已穿透Moho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 速度结构
下载PDF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对地震信号及地震震相进行识别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范民 李清河 +2 位作者 张元生 盛国英 范兵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43-49,共7页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初步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对地震信号及震相进行识别的能力.为了进行识别,将三分向地震资料的矢量模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结果表明:用此方法确定地震震相和到时是十分有效的,特别是对于信噪比较高的地震记录,效果更好.
关键词 信号 识别法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山西地区爆破、塌陷(矿震)特殊地震动特征识别 被引量:18
18
作者 靳玉贞 林木金 +4 位作者 范晓瑜 刘晓萍 何佳 杨世英 孟彩菊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3期63-66,共4页
对2004—2012年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山西地区ML≥2.5爆破、塌陷以及天然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天然地震相比,爆破、塌陷具有相对独特的震相特征,尤其是近距离的爆破、塌陷易于识别;远距离的则难以区分。在此基础上,对3种地震... 对2004—2012年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山西地区ML≥2.5爆破、塌陷以及天然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天然地震相比,爆破、塌陷具有相对独特的震相特征,尤其是近距离的爆破、塌陷易于识别;远距离的则难以区分。在此基础上,对3种地震动波形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塌陷的优势频率较低,集中在1—3 Hz;爆破的优势频率较高,集中在1—6 Hz;地震的优势频率较宽,集中在0—20 Hz,为进一步甄别爆破、塌陷、天然地震提供了新的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塌陷 频谱
下载PDF
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在间断面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臧绍先 周元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7-415,共9页
将N次根倾斜叠加应用于地幔间断面研究 ,通过实例计算 ,给出了不同次根倾斜叠加的结果 ,展示了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的特点 ,不但可以增加信噪比 ,而且还提高了信号的清晰度 ,但有时会引起信号的畸变 .N的选取取决于资料的噪声分布、信噪... 将N次根倾斜叠加应用于地幔间断面研究 ,通过实例计算 ,给出了不同次根倾斜叠加的结果 ,展示了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的特点 ,不但可以增加信噪比 ,而且还提高了信号的清晰度 ,但有时会引起信号的畸变 .N的选取取决于资料的噪声分布、信噪比和台站个数等因素 .本文讨论了间断面倾斜对信号相对于参考震相的走时差、水平慢度差的影响 ,为分析倾斜叠加结果提出了修正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间断面 倾斜叠加 N次根倾斜叠加 信噪比 走时差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与孕震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晓亮 江在森 +3 位作者 王双绪 张希 陈兵 崔笃信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4期76-81,共6页
为了探索昆仑山口西Ms8.1大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相对活跃的原因 ,利用近几年来的GPS观测资料 ,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区的水平运动变形与孕震特征 ,结合其它成果分析得到 :1)昆仑大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运动变形产生相当影响 ,对... 为了探索昆仑山口西Ms8.1大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相对活跃的原因 ,利用近几年来的GPS观测资料 ,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区的水平运动变形与孕震特征 ,结合其它成果分析得到 :1)昆仑大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运动变形产生相当影响 ,对其西部的影响亦很大 ;2 )差异运动强烈区域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较高 ,压性区可能是应变能积累的反映 ,而张性区的出现及规模可能是大震发生紧迫性及震级大小的反映 ;3)研究区的西部地区近年来一直是应变能积累较快的地区 ,从区域变形特征与强震的对应关系看 ,近一两年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仍然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地壳运动 中强地 昆仑山口西 成果分析 变形 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