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颗印沟泥石流评价及震后预测 被引量:3
1
作者 冯文凯 杜杰 +3 位作者 石豫川 陈倩 魏昌利 李长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73,77,共7页
一颗印泥石流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理县境内,具有典型泥石流沟谷特征,历史上曾经暴发过大型泥石流。"5.12"汶川地震在沟谷中形成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同时导致沟谷流通区中出现多处堵塞,初步推测震后10~20a将处于泥石流活跃期。通过野... 一颗印泥石流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理县境内,具有典型泥石流沟谷特征,历史上曾经暴发过大型泥石流。"5.12"汶川地震在沟谷中形成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同时导致沟谷流通区中出现多处堵塞,初步推测震后10~20a将处于泥石流活跃期。通过野外考察及遥感影像数据,获得地震前后沟谷的流域特征信息,对比分析地震前后沟谷内物源分布情况及稳定状况后,得出地震后沟谷内不稳定物源量增多,同时受震后堰塞影响,泥石流活动强度增大,泥石流峰值流量成倍增长等结论,这些将为合理评价地震后泥石流发展趋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颗印沟 形成机制 汶川地震 堰塞 震后预测
下载PDF
2006年2月浙江文成珊溪水库M_L4.6级震群的现场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文龙 于海英 《华南地震》 2006年第3期34-44,共11页
2006年2月初浙江文成发生了ML4.6级震群活动,应用地震波方法及常规的活动性方法,分别于小震活动开始的次日和最大地震发生当日快速做出了正确的预测,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回顾了预测过程和理由,并对这次震群发生的原因作了探讨。
关键词 水库地震 震后预测 波形特征 触发 浙江文成
下载PDF
震后早期阶段余震预测研究进展
3
作者 毕金孟 蒋长胜 曹付阳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3年第5期498-511,共14页
震后早期快速、准确的余震预测对震后灾害风险应对和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十分重要.震后早期阶段地震目录不完整性是影响现有余震预测方法快速、准确预测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模型的发展,使得震后早期数据缺失阶段的余震预测成为... 震后早期快速、准确的余震预测对震后灾害风险应对和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十分重要.震后早期阶段地震目录不完整性是影响现有余震预测方法快速、准确预测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模型的发展,使得震后早期数据缺失阶段的余震预测成为可能.本文针对震后早期数据缺失阶段难以开展有效的余震预测问题,分别从提升余震检测率角度阐述了匹配滤波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从统计地震学的余震补齐角度阐述了双尺度变换技术,从最大限度利用余震信息实时预测角度阐述了Omi模型和Lippiello模型等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劣势,并提出了综合解决震后早期数据缺失阶段余震预测“瓶颈期”问题的技术路线,为从事地震检测、余震预测以及震后趋势研判等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准确的震后早期余震预测 匹配滤波技术 深度学习 双尺度变换 Omi模型 Lippiello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