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复位结构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29
1
作者 邱灿星 杜修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6,共16页
自复位结构拥有杰出的恢复变形能力和较好的消能能力,属于一种具有较高抗震韧性的结构类型。与其他抗震结构相比,自复位结构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强震后的残余变形较小甚至为零。该特征不仅可有效保障单体结构的震后功能,而且对于整个城市... 自复位结构拥有杰出的恢复变形能力和较好的消能能力,属于一种具有较高抗震韧性的结构类型。与其他抗震结构相比,自复位结构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强震后的残余变形较小甚至为零。该特征不仅可有效保障单体结构的震后功能,而且对于整个城市的震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自复位结构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和关键材料,学术界提出了形式丰富的自复位结构,并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设计方法研究。与此同时,国内外已有多个自复位结构的实际工程案例。鉴于此,该文评述自复位结构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总结已经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关键技术,展望自复位结构在将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结构 抗震韧性 震后功能
下载PDF
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功能评估与指标对比
2
作者 钟紫蓝 韦杰 +3 位作者 缪惠全 侯本伟 韩俊艳 杜修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2-1873,共12页
为了对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功能作出合理评估,从居民日常生活和城市火场消防两个角度,建立了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功能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设定的场地峰值加速度并基于管线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和用户节点的火灾风险模型生成供水管网地震灾害... 为了对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功能作出合理评估,从居民日常生活和城市火场消防两个角度,建立了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功能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设定的场地峰值加速度并基于管线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和用户节点的火灾风险模型生成供水管网地震灾害物理破坏情景,然后据此修改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并利用压力驱动的节点配水量模型进行管网水力平差,最后根据水力平差结果进行了供水管网震后生活需水功能评估和消防需水功能评估,探讨了消防需水对生活需水的影响;同时,揭示了不同峰值地面加速度作用下服务性指标与可靠度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峰值地面加速度作用下,基于服务性指标的评估数值均要大于基于可靠度指标的评估数值。在较小峰值地面加速度(0.2 g、0.25 g)作用下,震后生活需水和消防需水均可同时得到满足,消防需水对生活需水影响不大;在较大峰值地面加速度(0.40g、0.45g)作用下,由于管网破坏比较严重,震后生活需水和消防需水均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消防需水对生活需水影响也不大;而在中等峰值地面加速度(0.30 g、0.35 g)作用下,消防需水对生活需水有较大影响,约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线系统 供水管网 震后功能 震后火灾 Monte Carlo模拟
下载PDF
偏心支撑结构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9
3
作者 胡淑军 熊悦辰 王湛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共14页
偏心支撑结构作为一种消能减震结构体系,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许多具有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的成果,并在新建建筑、桥梁和建筑抗震加固等领域中得到了应用。随着国家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震后功能快速恢复能力提出... 偏心支撑结构作为一种消能减震结构体系,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许多具有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的成果,并在新建建筑、桥梁和建筑抗震加固等领域中得到了应用。随着国家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震后功能快速恢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偏心支撑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为此,从剪切型消能梁段和偏心支撑结构体系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剪切型消能梁段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破坏模式和震后修复方法等。最后,提出一种新型组合楼板和扩孔螺栓连接型消能梁段并应用于偏心支撑结构体系中,由此进一步提高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震后功能快速恢复能力,使该种结构体系能更好地适应当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支撑结构 剪切型消能梁段 组合楼板 扩孔螺栓 抗震性能 震后功能快速恢复能力
下载PDF
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联肢剪力墙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纪晓东 钱稼茹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共8页
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该文基于损伤控制的思想,提出一种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的联肢剪力墙,由低损伤墙肢和可更换连梁组成。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低损伤墙肢无损坏或轻微损坏,可更换连梁耗散地震能量,震后可通过... 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该文基于损伤控制的思想,提出一种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的联肢剪力墙,由低损伤墙肢和可更换连梁组成。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低损伤墙肢无损坏或轻微损坏,可更换连梁耗散地震能量,震后可通过更换连梁中的消能梁段(或阻尼器)而实现快速修复。试验研究表明,钢管-双层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承载力高,压弯破坏时极限变形能力达1/33,远大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变形能力;在1/100位移角时,钢管-双层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轻微损坏,可作为低损伤墙肢。该文中可更换钢连梁由中部的消能梁段和两端的非消能梁段组成,大尺寸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表明,往复剪切作用下连梁的塑性变形和损伤集中在中部的消能梁段,可更换钢连梁的塑性转角可达0.06 rad,滞回曲线饱满、稳定,通过合理设计连接节点可实现强震后方便更换消能梁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 联肢剪力墙 低损伤墙肢 可更换连梁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带消能连梁的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源 王天琦 +1 位作者 孙利民 谢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9-167,共9页
基于震后功能可恢复的设计理念,按1/20几何缩尺比设计和制作了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和带消能连梁的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模型,开展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及过程,比较研究了试件的强度、累积滞回耗能、... 基于震后功能可恢复的设计理念,按1/20几何缩尺比设计和制作了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和带消能连梁的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模型,开展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及过程,比较研究了试件的强度、累积滞回耗能、墩柱曲率和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的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相比,带消能连梁的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承载能力和位移延性能力,消能连梁可有效减小墩柱曲率,从而有效降低了墩柱的地震损伤。因此,带消能连梁的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具有更优良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功能可恢复 消能连梁 耗能能力 位移延性 曲率 拟静力试验
下载PDF
长距离输油管线震后功能状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郭恩栋 刘红丽 吴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5-168,共4页
分析了长距离输油管线工程的震害特点,给出了长距离输油管线工程震后功能状态分级划分标准。在管道、储油罐抗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长输管线工程震后功能状态分析方法,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关键词 长距离输油管线 震后功能状态 分析方法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耗能段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郭琪 宋固全 +2 位作者 胡淑军 曾思智 顾琦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9年第4期345-351,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耗能段连接节点,并采用校正的有限元法对其力学性能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分析模型中混凝土最大损伤为93%,提高对穿螺栓预拉力和混凝土强度可有效地减小混凝土的损伤程度和损伤区域,损伤可减... 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耗能段连接节点,并采用校正的有限元法对其力学性能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分析模型中混凝土最大损伤为93%,提高对穿螺栓预拉力和混凝土强度可有效地减小混凝土的损伤程度和损伤区域,损伤可减小至76%,且所得的滞回曲线与相应纯耗能段的滞回曲线基本一致。此外,所提出的新型节点设计方法,可使耗能段达到极限状态时对穿高强螺栓仍处于弹性状态,使得该种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震后功能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偏心钢支撑 耗能段 震后功能恢复能力 滞回曲线
下载PDF
落地通信基站机房地震易损性及震后功能失效概率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毛晨曦 李诗尧 张亮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64,共10页
机房是移动通信基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震易损性将决定基站在震后的功能状态,即基站所辖范围内的移动通信服务在震后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在对我国北方某市典型落地通信基站机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机房地震后使用功能的重... 机房是移动通信基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震易损性将决定基站在震后的功能状态,即基站所辖范围内的移动通信服务在震后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在对我国北方某市典型落地通信基站机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机房地震后使用功能的重要设施(即基站板房、内部走线架、通信机柜和蓄电池组);随后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了这些设施的数值模型,通过Pushover分析确定了每种设施的损伤模式、损伤水平评价指标及其数值;通过IDA分析得到了每种设施的抗震性能,并通过对IDA分析结果的统计得到了这些重要设施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最后,给出了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典型通信基站机房震后功能评估的方法。该工作将作为基本环节用于城市及地区移动通信系统的地震后功能状态评估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基站机房 静力推覆分析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震后功能状态评估
下载PDF
集装箱式边缘数据中心震后功能概率评价方法
9
作者 左浩朋 尚庆学 +4 位作者 毛晨曦 张学斌 李震 孙国良 王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9,共11页
集装箱式边缘数据中心是5G通信网络中的一类重要节点,准确评价其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功能水平是5G通信网络震后功能评价的基础。该文以一个典型集装箱式边缘数据中心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该类数据中心震后功能的概率评价方法。详细分析... 集装箱式边缘数据中心是5G通信网络中的一类重要节点,准确评价其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功能水平是5G通信网络震后功能评价的基础。该文以一个典型集装箱式边缘数据中心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该类数据中心震后功能的概率评价方法。详细分析了典型数据中心5个子系统的基本部件构成和各基本部件间的功能逻辑关系,建立了子系统的故障树模型和数据中心的状态树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文献调研,给出了数据中心各基本部件的地震易损性参数;将状态树和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计算出了典型数据中心的地震功能易损性曲线和参数。研究表明:空调内机、蓄电池柜和空调外机是集装箱式边缘数据中心的薄弱环节,改善这些薄弱环节可显著提升集装箱式边缘数据中心震后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式边缘数据中心 震后功能概率评价 地震易损性 故障树 状态树
下载PDF
从12届美国地震工程会议看:消能减震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云 李定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第12届美国地震工程会议于2022年6月27日~7月1日在盐湖城市举办,会议主题为“重新构想风险与韧性”(Reimaging Risk and Resilience),集中体现过去4年各国学者在地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抗震设计理念从“延性”到“韧性”的转变... 第12届美国地震工程会议于2022年6月27日~7月1日在盐湖城市举办,会议主题为“重新构想风险与韧性”(Reimaging Risk and Resilience),集中体现过去4年各国学者在地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抗震设计理念从“延性”到“韧性”的转变中,消能减震技术对结构抗震韧性提升方法与策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细化“韧性”提升路线,从可更换损伤元、自复位阻尼器和抗震韧性减震结构三个层面梳理消能减震技术研究进展;洞察消能减震技术发展趋势——韧性减震装置,从“韧性”视角重新审视现有减震装置研究关键与难点;展望消能减震技术在结构抗震韧性提升方法与策略中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技术 抗震韧性结构 震后功能恢复 韧性减震装置
下载PDF
通信网络连通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晨曦 穆志炜 +1 位作者 张亮泉 王涛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203,共10页
通信系统作为生命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生活和震后抢险救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其震后功能评估的研究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首先研究了通信网络的拓扑规则,并基于此给出了建立通信网络图模型的方法;然后,以抗震设防烈度为7... 通信系统作为生命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生活和震后抢险救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其震后功能评估的研究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首先研究了通信网络的拓扑规则,并基于此给出了建立通信网络图模型的方法;然后,以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两个不同规模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时间和收敛速度为指标,比较研究了Warshall算法、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和宽度优先搜索算法对通信网络连通性分析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能够准确评估通信网络各节点间的连通状态,但宽度优先搜索算法在计算耗时上优于另外两种算法,且网络越复杂以及模拟次数越多优势越明显,最适用于通信网络的连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网络 震后功能评估 WARSHALL算法 宽度优先搜索 深度优先搜索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建平 付志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3,共7页
震后功能恢复能力是指建筑物、社区或城市等遭受地震影响后实现功能恢复的能力。以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对象,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平台,对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其对应于不同损伤状态的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基于单体建筑损失评... 震后功能恢复能力是指建筑物、社区或城市等遭受地震影响后实现功能恢复的能力。以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对象,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平台,对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其对应于不同损伤状态的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基于单体建筑损失评估理论,评估该结构在不同强度水准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直线型、指数型以及三角函数型功能恢复模型,在不同强度水准地震动作用下,分别计算该结构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基于3种恢复模型计算得到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都在下降,而且直线型和三角函数型恢复模型得到的恢复能力均比指数型的下降更快;在同一强度水准地震动作用下,基于指数型恢复模型计算得到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均高于直线型和三角函数型恢复模型,即使在较强水准地震动作用下,根据指数型恢复模型得到的恢复能力依然较大。而在各个强度水准地震动作用下,基于直线型和三角函数型恢复模型得到的震后功能恢复能力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功能恢复能力 RC框架 地震易损性 地震损失 恢复模型
下载PDF
外置耗能壳板的钢框架桥墩抗震性能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钰苗 王源 +2 位作者 布占宇 孙利民 谢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将结构震后功能可恢复和耗能构件可更换引入钢框架桥墩:在墩柱塑性铰区外置低屈服耗能壳板来保护墩柱主体结构,且外置耗能壳板易于震后修复或更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研究了钢框架桥墩与外置耗能壳板的钢框架桥墩的滞回曲线、耗能能... 将结构震后功能可恢复和耗能构件可更换引入钢框架桥墩:在墩柱塑性铰区外置低屈服耗能壳板来保护墩柱主体结构,且外置耗能壳板易于震后修复或更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研究了钢框架桥墩与外置耗能壳板的钢框架桥墩的滞回曲线、耗能能力、等效黏滞阻尼比、刚度和强度等抗震性能,探讨了外置耗能壳板参数(如材料屈服应力、安装高度和厚度等)对钢框架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外置耗能壳板的钢框架桥墩抗震性能优于钢框架桥墩,且外置耗能壳板先于墩柱屈服,可有效保护墩柱主体免遭地震损伤;外置耗能壳板安装高度和厚度明显影响钢框架桥墩的抗震性能,而外置耗能壳板屈服应力对钢框架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功能可恢复 钢框架桥墩 低屈服耗能壳板 累积滞回耗能 等效黏滞阻尼比
下载PDF
带扩孔螺栓连接型消能梁段的Y形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淑军 王雪飞 +1 位作者 熊进刚 曾思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05-213,230,共10页
地震作用下,Y形偏心支撑结构需有效增大消能梁段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减小消能梁段的变形,以使其满足"多遇地震、设防地震下无损伤,罕遇地震下损伤较小且震后功能可快速修复"的抗震设防目标。基于短剪切型消能梁段和剪切扩孔型... 地震作用下,Y形偏心支撑结构需有效增大消能梁段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减小消能梁段的变形,以使其满足"多遇地震、设防地震下无损伤,罕遇地震下损伤较小且震后功能可快速修复"的抗震设防目标。基于短剪切型消能梁段和剪切扩孔型螺栓连接的力学性能,提出一种用于Y形偏心支撑结构中的新型扩孔螺栓连接型消能梁段;采用校正的数值仿真分析法对短剪切型消能梁段、剪切扩孔型螺栓连接、扩孔螺栓连接型消能梁段进行研究,以明确扩孔螺栓连接型消能梁段的力学性能和耗能模式。经对某合理设计的带扩孔螺栓连接型消能梁段的Y形偏心支撑结构分析表明,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下消能梁段无明显变形和损伤,罕遇地震下通过剪切扩孔型螺栓连接和短剪切型消能梁段双重耗能机制,有效提高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减小消能梁段的损伤,为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形偏心支撑结构(Y-EBFs) 扩孔螺栓连接型消能梁段(SSL-SSBC) 抗震性能 力学性能 震后功能可恢复
下载PDF
震后可恢复功能的钢框架预应力梁柱节点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艳霞 张爱林 孙文龙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0-167,18,共9页
针对震后可恢复功能的腹板摩擦耗能钢框架预应力梁柱节点,对3个设计的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有限元模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钢框架预应力梁柱节点在加、卸载过程中实现梁柱接触面开口和自动复位的机制,滞回曲线表现出明显的... 针对震后可恢复功能的腹板摩擦耗能钢框架预应力梁柱节点,对3个设计的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有限元模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钢框架预应力梁柱节点在加、卸载过程中实现梁柱接触面开口和自动复位的机制,滞回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双旗帜模型,节点耗能系数βE满足大于0.25的基本要求;钢绞线最大索力均未超过90%的屈服索力;主要构件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残余转角均很小,节点实现了震后恢复功能的目标。研究还发现,随着节点初始预应力度的提高,节点初始刚度和开口后刚度、开口临界弯矩和钢绞线最大索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大开口转角和耗能能力呈下降趋势。节点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理论模型与试验及有限元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可恢复功能结构 腹板摩擦耗能 钢框架预应力梁柱节点 性能
原文传递
装配式钢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6
作者 相阳 罗永峰 黄青隆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共12页
对近年来有关装配式钢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主要总结新型装配式节点、抗侧系统(支撑和墙体)以及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综合论述了装配式刚接节点、自复位节点和损伤控制节点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新型装配式支撑和墙板的抗震性... 对近年来有关装配式钢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主要总结新型装配式节点、抗侧系统(支撑和墙体)以及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综合论述了装配式刚接节点、自复位节点和损伤控制节点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新型装配式支撑和墙板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述,认为目前应加大新型冷弯薄壁型钢预制装配式墙板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总结了装配式钢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现状,认为应恰当运用多尺度有限元模拟技术和实时混合模拟技术,实现对装配式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准确评估。最后,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与应用现状的分析,提出应将"震后可恢复功能"的抗震设计思路应用于新型装配式钢结构,进而提出装配式钢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与设计的"系统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结构 装配式节点 抗侧系统 抗震性能 震后可恢复功能的抗震设计 系统化分析设计
下载PDF
震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结构体系研究展望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爱林 张艳霞 刘学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7-515,共9页
作者从震后可恢复功能的钢框架体系、钢框架-中心支撑体系、钢柱脚、钢支撑、钢板剪力墙等5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与分析,指出了震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结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结构体系、构件和节点构造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 震后可恢复功能结构 预应力钢结构体系 抗震性能 残余变形
下载PDF
带狗骨式削弱梁段的装配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沛怡 胡少伟 +3 位作者 齐浩 赵轩 聂影 陶修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8-105,共8页
为了防止梁柱节点脆性破坏以及提高梁柱节点的震后快速修复能力,提出一种在地震作用下损伤可控之后可被快速修复的带狗骨式削弱梁段的装配式梁柱节点。为研究该节点的抗震性能与修复能力,对修复试件在内的4个节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 为了防止梁柱节点脆性破坏以及提高梁柱节点的震后快速修复能力,提出一种在地震作用下损伤可控之后可被快速修复的带狗骨式削弱梁段的装配式梁柱节点。为研究该节点的抗震性能与修复能力,对修复试件在内的4个节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通过观测与分析得到了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应变分布、位移延性系数等抗震性能指标并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栓焊连接节点和传统骨式削弱节点相比,新型节点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与节点转动能力;新型节点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有效地转移塑性铰,防止脆性破坏;通过更换骨式削弱耗能梁段实现震后节点功能快速被修复的方案是可行的,且修复后的节点承载力与抗震性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骨式削弱 装配式梁柱节点 拟静力试验 破坏模式 震后可恢复功能
下载PDF
钢框架中可更换橡胶抗弯耗能阻尼器减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舒展 董翰林 +3 位作者 石文龙 GREGORY MacRae 宁波 甘兆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9-166,213,共9页
为钢框架结构提出一种可更换橡胶抗弯阻尼器,装配于钢梁的端部,不额外占用建筑空间。阻尼器包括橡胶段与保险丝段两部分,可在地震过程中提供分段自适应的被动耗能。首先阐明了此类阻尼器的作用机理,并对其提供了简要的抗震设计方法,并... 为钢框架结构提出一种可更换橡胶抗弯阻尼器,装配于钢梁的端部,不额外占用建筑空间。阻尼器包括橡胶段与保险丝段两部分,可在地震过程中提供分段自适应的被动耗能。首先阐明了此类阻尼器的作用机理,并对其提供了简要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介绍了橡胶材料及橡胶段的动力试验;随后,对一典型钢框架结构进行算例分析,比较使用与未使用阻尼器两种情况下结构的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橡胶抗弯可更换耗能阻尼器可为钢框架结构提供有效系统阻尼,通过将耗能与破坏聚集于阻尼器的不同部位,使结构中其他构件基本维持在弹性阶段,从而有效降低或消除结构残余位移;同时,阻尼器中的保险丝段为可更换构件,可显著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与震后可恢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可恢复功能结构 钢框架结构 黏弹性阻尼器 可更换部件 结构保险丝
下载PDF
中间柱型阻尼器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艳霞 江锟 +1 位作者 孙宇 李全刚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93-102,共10页
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具有震后结构自动复位、结构残余变形及损伤较小、可以恢复结构正常使用功能等优势。但是当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跨度较大时,常因刚度不足导致其层间位移角不能满足抗震设计规范限值要求。为此,提出了中间柱型阻尼器装... 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具有震后结构自动复位、结构残余变形及损伤较小、可以恢复结构正常使用功能等优势。但是当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跨度较大时,常因刚度不足导致其层间位移角不能满足抗震设计规范限值要求。为此,提出了中间柱型阻尼器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在拟动力试验研究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数值模拟校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施加竖向活荷载对中间柱型阻尼器工作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结果在结构位移峰值、滞回性能、索力变化等方面吻合较好,数值模拟方法可靠;中间柱型阻尼器可提高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有效控制结构层间位移角,同时提高结构耗能能力,延缓主体结构塑性发展进而保护主体结构,减小结构残余变形并控制损伤;中间柱型阻尼器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竖向活荷载对中间柱型阻尼器滞回性能及耗能能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 中间柱型阻尼器 数值模拟 震后可恢复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