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暴非感应起电机制的模拟研究Ⅰ.云内因子影响 被引量:71
1
作者 言穆弘 刘欣生 +1 位作者 安学敏 张义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5-437,共13页
利用一个二维时变积云动力-电数值模式模拟了非感应起电过程,讨论了流场、降水以及冰晶谱分布对起电的影响。结果指出:只有在强上升气流穿过-20℃高度层时才会产生强起电,且发生在达到最大上升速度后出现降落的时段。随着电荷浓... 利用一个二维时变积云动力-电数值模式模拟了非感应起电过程,讨论了流场、降水以及冰晶谱分布对起电的影响。结果指出:只有在强上升气流穿过-20℃高度层时才会产生强起电,且发生在达到最大上升速度后出现降落的时段。随着电荷浓度的增加,主负电荷区中心高度也随之降落并稳定在一个高度上。冰晶谱分布能够改变冰相粒子的垂直结构,从而也就改变了起电率和电荷的时空分布。模拟试验中还得到了持续时间较短的云下部次正电荷区,并讨论了与流场的关系,指出在上升气流初始降落时段若能继续维持相对较强的上升气流,则可增长次正电荷区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电机制 电荷浓度 雷雨 云内因子影响
下载PDF
句末语气词的层次地位 被引量:32
2
作者 黄国营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共9页
论文指出“吗、呢、吧、了、的、啊、罢了、来着”等句末助词,既可能属于全句,也可能只属于句中部分成分,还可能是上两种情况的融合。由超音段成分或标点符号表示的语气也有同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句首部分存在显性的语用行事提示成分。
关键词 句末语气词 侯宝林 钱钟书 “吧” 小句 曹禹 “了” 从维熙 行为提示 雷雨
下载PDF
雷暴非感应起电机制的模拟研究Ⅱ.环境因子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言穆弘 刘欣生 +1 位作者 安学敏 张义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利用观测资料和模式计算,讨论了雷暴电活动和环境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指出,地面温湿条件、层结热力不稳定因子、对流有效位能(CAPE)等都不能单一地反映雷暴电活动的强弱。模拟计算指出,云顶高度穿越-20℃温度层时才会产生... 利用观测资料和模式计算,讨论了雷暴电活动和环境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指出,地面温湿条件、层结热力不稳定因子、对流有效位能(CAPE)等都不能单一地反映雷暴电活动的强弱。模拟计算指出,云顶高度穿越-20℃温度层时才会产生较强的电活动。云底、-10℃和-20℃层附近空气的热动特性能很好地表征雷暴电活动的强度,且存在一个最佳动能阈值,分别为0.8—0.9,60.0—80.0,20.0J/kg。这3个参量和电荷浓度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但存在上限阈值。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电活动 雷雨 非感应起电机制 模拟研究
下载PDF
《雷雨》人物谈 被引量:31
4
作者 錢谷融 《文学评论》 1962年第1期40-54,共15页
一、周朴园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家庭而又到德国去留过学,是一个当时所谓“有教养”的人。但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他为了赶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就逼着和他刚生了孩子才三天的女人冒着大风雪去跳河;为了自己发财,就... 一、周朴园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家庭而又到德国去留过学,是一个当时所谓“有教养”的人。但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他为了赶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就逼着和他刚生了孩子才三天的女人冒着大风雪去跳河;为了自己发财,就故意让承包的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名小工;为了镇压工人运动,他就叫警察开枪打死了几十名工人……。而他个人的“事业”、“地位”,就因干了这许多伤天害理的勾当而蒸蒸日上。他如今是一个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受到社会上一般人的尊敬,是一个非常“有体面”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朴园 鲁侍萍 三十年 周萍 雷雨 繁漪 性格 作者 封建家庭 矛盾
原文传递
“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邹红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7-110,共14页
一、曹禺剧作的总体意象一般说来,那种促使作家创作并决定其创作走向的内在驱动力或者说心理内涵,总会在作品中以某种方式一再表现出来,尽管这种表现并不显著、直接。它或许表现为作家的某种择材倾向,或者是某个以不同面目出现的作品母... 一、曹禺剧作的总体意象一般说来,那种促使作家创作并决定其创作走向的内在驱动力或者说心理内涵,总会在作品中以某种方式一再表现出来,尽管这种表现并不显著、直接。它或许表现为作家的某种择材倾向,或者是某个以不同面目出现的作品母题,或者是某类十分近似的人物群象,而在不少作家那里,它也可能隐藏在人们争议最多而又不得其解的作品现象后面。如果批评家们肯以此作为一个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剧作 心理分析 北京人 戏剧创作 雷雨 象征意义 陈白露 作品 仇虎 作家
原文传递
“会”和“能”及其在句中的换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周小兵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73-81,共9页
本文讨论动词VP前边的“会”和“能”及其相应句式。“会+VP”和“能+VP”有时可以换着说.如: 他会说汉语 他能说汉语 雨不会停了 雨不能停了那么,“会”和“能”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换用,什么情况下不行?弄清上述问题,... 本文讨论动词VP前边的“会”和“能”及其相应句式。“会+VP”和“能+VP”有时可以换着说.如: 他会说汉语 他能说汉语 雨不会停了 雨不能停了那么,“会”和“能”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换用,什么情况下不行?弄清上述问题,对外族人学汉语有帮助,对深化汉语助动词的研究也有价值。 本文力求将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从语法语义两个层面探讨“会”和“能”的内部分化、异同及其在句式中的换用情况,最后谈谈语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 曹禹 助动词 句式 否定句 带时 助词 体词性 雷雨 女店员
下载PDF
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 被引量:27
7
作者 孔庆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6-108,共13页
一部文学作品的效果才是它的存在。——列奥·洛文达尔《雷雨》在中国大地上一亮相,就有如惊雷瀑布,转瞬之间便征服了观众的心。《雷雨》以它杰出的构造和雄强的艺术魅力,不仅一再显示了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中国话剧的存在... 一部文学作品的效果才是它的存在。——列奥·洛文达尔《雷雨》在中国大地上一亮相,就有如惊雷瀑布,转瞬之间便征服了观众的心。《雷雨》以它杰出的构造和雄强的艺术魅力,不仅一再显示了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中国话剧的存在。从哲学角度来讲,“存在”是一个过程,是一种飞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曹禺 演出 周朴园 观众 反封建 北京人艺 导演 时代精神 阶级斗争
原文传递
细读《雷雨》——现代文学名作细读之三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思和 《南方文坛》 2003年第5期20-25,37,共7页
关键词 雷雨 曹禺 周冲 周萍 蘩漪 梅侍萍 周朴园 现代文学
原文传递
试论《雷雨》的基督教色彩 被引量:23
9
作者 宋剑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8年第1期137-154,共18页
我们试图为《雷雨》研究另辟新径,对这部优秀作品的社会价值,做出真正的科学与求实的解释。因此,我们提出《雷雨》中的基督教色彩——这一长期以来被理论工作者所排斥、否认,但又是作品中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加以讨论。
关键词 雷雨 基督教精神 周朴园 侍萍 繁漪 周萍 周冲 心理形象 弱小者 创作动因
下载PDF
两个阶级之间的爱情故事——曹禺《雷雨》症候分析 被引量:22
1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37-42,56,共7页
《雷雨》通过一个两代人陷落其中的爱情悲剧故事,对于感情、爱情、人性、阶级、命运及其背后的力量,做了一次深刻的探索。作者所说周朴园的“老奸巨滑,诡计多端”,那是周所属儒家文化无意识所致,他本人并不自觉。同样,作者不知不... 《雷雨》通过一个两代人陷落其中的爱情悲剧故事,对于感情、爱情、人性、阶级、命运及其背后的力量,做了一次深刻的探索。作者所说周朴园的“老奸巨滑,诡计多端”,那是周所属儒家文化无意识所致,他本人并不自觉。同样,作者不知不觉地就在蘩漪身上寄托了他的梦想:不希望他眼下创作此剧本时的恋人成为第二个四凤。曹禺自己说:写到末了,他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他,他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还有另一种无意识,即政治无意识,却在阻挠着作者对周朴园的批判,而要求把作为当时的社会贤达的周写得深情款款。在优秀的文学创作里,作者往往不能完全控制笔下的人物,甚至对于“为什么写”这类问题无从回答,莫名其妙,《雷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雷雨 悲剧 政治无意识 创作意图
原文传递
会话分析理论对中国戏剧研究的启示——礼貌原则映射下的《雷雨》的戏剧冲突 被引量:20
11
作者 司建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1,共5页
选择《雷雨》第一幕一片断,运用礼貌原则,从话轮抢断、闻者转换、言语行为和次选回应等方面对偏离礼貌常规的话语加以分析,完成了戏剧冲突的语言学解释。从而说明,礼貌原则可以有效地阐释戏剧冲突;会话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戏剧做出有依... 选择《雷雨》第一幕一片断,运用礼貌原则,从话轮抢断、闻者转换、言语行为和次选回应等方面对偏离礼貌常规的话语加以分析,完成了戏剧冲突的语言学解释。从而说明,礼貌原则可以有效地阐释戏剧冲突;会话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戏剧做出有依据的语言学阐释,使戏剧批评建立在相对客观和可复制的基础上;英语会话学说同样可用于中国戏剧作品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文体学 雷雨 会话分析 礼貌原则 戏剧冲突
下载PDF
桃仙机场雷雨转雨夹雪天气的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许彤 田丰 《广西气象》 2006年第4期34-36,共3页
通过对桃仙机场仅有的两次雷雨转雨夹雪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出此类天气的形势特点,并初步得出此类天气预报的着眼点,为秋季飞行提供可靠的预报保障。
关键词 雷雨 雨夹雪 温度 能量
下载PDF
汉英语气系统对比分析与翻译 被引量:16
13
作者 唐青叶 李东阳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3,共5页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语气系统框架,以曹禺的剧本《雷雨》及其英译本为对比语料,考察汉语语气词"吧"、"呢"、"啊"、"呀"、"啦"的译文表现形式以及汉英翻译中的两种语言语气等效问题...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语气系统框架,以曹禺的剧本《雷雨》及其英译本为对比语料,考察汉语语气词"吧"、"呢"、"啊"、"呀"、"啦"的译文表现形式以及汉英翻译中的两种语言语气等效问题。汉语除了情态词,还运用语气词来表达说话者对事件、命题的判断和态度,而在与之对应的英语中,情态词汇手段却是主要语法资源。这一方面揭示了汉语语气词与情态意义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展示人物性格和身份、构建话语人际功能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汉语比英语有更丰富多彩、复杂细微的情态表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 情态 雷雨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叛逆女性的性格悲剧——《雷雨》中繁漪形象的深度阐解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杨立民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0-44,共5页
《雷雨》中的繁漪是具有鲜明特色和复杂蕴涵的叛逆女性形象 ,其鲜明特色在于独特性的雷雨性格 ,其复杂蕴涵则在于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和个体生命力中的创造性力量与破坏性力量的相兼相制 。
关键词 性格悲剧 雷雨 繁漪形象 曹禺 人性深度 变态心理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像资料利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祝秉耀 《外语电化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2,共3页
对外汉语教学应借鉴外语教学的经验,广泛采用电教手段,有效地利用影像资料。我们进行了将影像引入课堂的尝试。实践证明,由于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和独特功能,对深化教学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言语背景、加深记忆、顺利地... 对外汉语教学应借鉴外语教学的经验,广泛采用电教手段,有效地利用影像资料。我们进行了将影像引入课堂的尝试。实践证明,由于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和独特功能,对深化教学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言语背景、加深记忆、顺利地进行实践活动;有助于对词语、内容的理解;有助于理解交际中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在对比中学习修辞知识;使节选篇章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听、说、读、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影像资料 外语电化教学 语用功能 视听说课 雷雨 外语教学 《世界汉语教学》 《孔乙己》 语言技能
原文传递
V前受事结构的功能及其表现形式 被引量:12
16
作者 曹秀玲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2-61,共10页
V前受事结构的功能及其表现形式曹秀玲现代汉语中,受事成分主要有四种分布环境:SVO,O(S)V(含SOV),S把OV,O被SV。本文把O(S)V类格式通称为V前受事结构,并认为这种结构既有句法上的强制性要求,又有表达... V前受事结构的功能及其表现形式曹秀玲现代汉语中,受事成分主要有四种分布环境:SVO,O(S)V(含SOV),S把OV,O被SV。本文把O(S)V类格式通称为V前受事结构,并认为这种结构既有句法上的强制性要求,又有表达上的特殊功能。前者指受事由于各种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围城》 雷雨 外语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方舟》 现代汉语 《北京人》 《日出》 《茶馆》
原文传递
原始崇拜与曹禺的戏剧创作 被引量:12
17
作者 董炳月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29,41,共15页
一首先应当阐明的是:原始崇拜是曹禺前期剧作中一个不容否定的客观存在。话题自然要从创作于1940年冬天的《北京人》说起,因为《北京人》把曹禹的原始崇拜意识表现得最充分、最完整。在该剧中,曹禺把“一个顶好的机器工匠”装扮成四十... 一首先应当阐明的是:原始崇拜是曹禺前期剧作中一个不容否定的客观存在。话题自然要从创作于1940年冬天的《北京人》说起,因为《北京人》把曹禹的原始崇拜意识表现得最充分、最完整。在该剧中,曹禺把“一个顶好的机器工匠”装扮成四十万年前的“北京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崇拜 曹禺剧作 北京人 前期剧作 原始人 戏剧创作 人类 生命力 雷雨 曾文清
原文传递
论《雷雨》和《日出》的结构艺术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瘦竹 沈蔚德 《文学评论》 1960年第5期37-50,共14页
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曹禺是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初期的两篇剧作《雷雨》(一九三三年)和《日出》(一九三五年),从出世以来直到现在,一向保持着新鲜活泼的舞台生命,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曹禺的剧作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首先是因为他... 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曹禺是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初期的两篇剧作《雷雨》(一九三三年)和《日出》(一九三五年),从出世以来直到现在,一向保持着新鲜活泼的舞台生命,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曹禺的剧作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首先是因为他憎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揭露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同情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追求光明的未来,并且看到只有工人阶级才是新世界的主人。其次,他所塑造的舞台形象,非常鲜明生动,使人历久不忘,而他所借以表现思想和描写性格的结构和语言,尤其有独特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朴园 曹禺 雷雨 描写 侍萍 日出 舞台形象 周萍 性格 旧中国
原文传递
《原野》论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田本相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1年第4期122-141,共20页
《原野》写于一九三六年,先是发表在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季月刊》上,一九三七年八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这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早已伸进华北。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族危机达到一个空前严重的阶段。
关键词 《原野》 戏剧冲突 雷雨 文季 焦氏 《日出》 奥尼尔 一九 日本帝国主义 戏剧作品
下载PDF
舞剧《雷和雨》对《雷雨》的解构与创生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汤旭梅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7-112,共6页
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王玫将话剧《雷雨》改编为现代舞剧《雷和雨》。话剧《雷雨》的故事是作为《雷和雨》的母体存在的,不过这个存在遥远而苍茫;故事里的情节也成为斑驳的记忆,但却日久弥新。从总体上说,舞剧《雷和雨》是以《雷雨... 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王玫将话剧《雷雨》改编为现代舞剧《雷和雨》。话剧《雷雨》的故事是作为《雷和雨》的母体存在的,不过这个存在遥远而苍茫;故事里的情节也成为斑驳的记忆,但却日久弥新。从总体上说,舞剧《雷和雨》是以《雷雨》为底,以身体动作为载体,传达编导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体验,从而营造更加广阔的人生意蕴和意义。王玫认为《雷和雨》是"一个从《雷雨》中走来的故事"。实际上,《雷雨》的故事已经成为一种饶有趣味的集体记忆,而王玫的舞剧成为唤醒了这个记忆的续写和重组的形式。所以,与其说舞剧《雷和雨》与话剧《雷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倒毋宁说舞剧《雷和雨》是对话剧《雷雨》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次创生转义。在这里,话剧《雷雨》与舞剧《雷和雨》成为一种互文性的关系。话剧里面的故事一方面成为舞剧创造的起点,另一方面,又构成了舞剧改编的一个"障碍"。从话剧人物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对话和行动,到舞剧中按照象征的方式组织身体语言的暗示或隐喻,这种意义的转换,造就了两个文本之间大型的对话关系。事实上,《雷和雨》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放弃了用舞蹈再现话剧的创作观念,也就是放弃了舞蹈身体再现生活的观念,从而在舞蹈语言功能的开拓方面进行了新的大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雷和雨》 改编 舞剧 创生 转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