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内酯醇通过细胞凋亡阻止人T细胞增殖 被引量:85
1
作者 杨俊伟 陈朝红 +3 位作者 刘栋 戴春笋 刘志红 黎磊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导致人外周血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apoptosis),探讨该化合物阻止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被PHAP,佛波脂(PMA),及白介素2(IL2)等有丝分裂原刺激的人T...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导致人外周血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apoptosis),探讨该化合物阻止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被PHAP,佛波脂(PMA),及白介素2(IL2)等有丝分裂原刺激的人T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吖啶橙染色细胞的形态,DNA片断的测定,和DNA凝胶电泳作为判断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标准。结果:①未发现雷公藤内酯醇能使处于静止状态的T细胞出现细胞凋亡;②雷公藤内酯醇与有丝分裂原同时作用于T细胞后,其3HTdR掺入率明显降低的同时,只有少量的T细胞呈细胞凋亡的表现,DNA片断检测也无显著变化;③对已活化的T细胞,雷公藤内酯醇可使大量T细胞呈细胞凋亡样变化,此时其DNA片断的测定和DNA凝胶电泳均证实活化的T细胞已发生了细胞凋亡;而且,作者还证实活化的T细胞细胞凋亡的发生与雷公藤内酯醇呈浓度依赖性。活化的T细胞3HTdR掺入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T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药理学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降低T淋巴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 被引量:82
2
作者 刘浩 刘志红 +2 位作者 章精 杨俊伟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力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佛波脂/植物...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力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佛波脂/植物血凝素(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NF-κB活力的影响。结果:在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均存在一定活力的NF-κB,使用PMA/PHA处理可使Jurkat细胞中NF-κB的活力显著的升高,雷公藤内酯醇可以降低两种培养状况下的Jurkat细胞中NF-κB活力,并以激活状态下更为显著。结论:雷公藤内酯醇降低T淋巴细胞中NF-κB活力的作用可能是其免疫抑制效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T淋巴细胞 核因子-KB 雷公藤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的药理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梅之南 杨祥良 徐辉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57-558,共2页
目的 :介绍近 10年来雷公藤内酯醇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 :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 ,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综述了雷公藤内酯醇的体内过程 ,抗肿瘤、抗炎及免疫抑制和抗雄性生育作用以及毒性作用。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 目的 :介绍近 10年来雷公藤内酯醇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 :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 ,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综述了雷公藤内酯醇的体内过程 ,抗肿瘤、抗炎及免疫抑制和抗雄性生育作用以及毒性作用。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不仅是一个药理活性较强的 ,而且还是一个毒性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体内过程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0
4
作者 胡可斌 刘志红 +1 位作者 刘栋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人内皮细胞系ECV 30 4为研究对象 ,利用RT PCR ,流式细胞...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人内皮细胞系ECV 30 4为研究对象 ,利用RT PCR ,流式细胞仪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佛波脂 (PMA)诱导的内皮细胞VEGFmRN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的影响。  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抑制PMA诱导的内皮细胞VEGFmRN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 ,并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内皮细胞VEGFmRN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可能是其雷公藤内酯醇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内皮细胞 肾小球肾炎 VEGF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树突状细胞体外发育及免疫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朱学军 刘志红 +2 位作者 刘栋 陈朝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人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体外发育及免疫学功能的影响。  方法 :人DC体外培养时 ,加入不同剂量 (0、0 3、1 0、3 0、10、30、10 0 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处理 ,观察DC的生成情况 ,以流式细胞仪分析...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人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体外发育及免疫学功能的影响。  方法 :人DC体外培养时 ,加入不同剂量 (0、0 3、1 0、3 0、10、30、10 0 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处理 ,观察DC的生成情况 ,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处理组生成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抗原内吞能力 ,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各组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 ,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体外培养 7天后 ,10 μg/L及以上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处理组细胞大部分破碎死亡。低剂量 (0 3、1 0、3 0 μg/L)雷公藤内酯醇处理对生成的DC的形态及数量、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内吞蛋白质抗原OVA FITC的能力、同种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均无显著影响 ;但正常DC与同种T细胞混合培养时 ,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T细胞的增生 ;正常DC以 30 μg/L雷公藤内酯醇处理 2 4h ,有 5 4%的细胞发生凋亡 ;  结论 :低剂量 (0 3、1 0、3 0 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处理对DC的体外发育及免疫功能均无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树突状细胞 发育 凋亡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体外抗肿瘤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高小平 李伯刚 +3 位作者 周建 李文武 钟绍东 谭卫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8-21,共4页
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 ( TL )处理肿瘤细胞 ,同时与植物抗癌药物紫杉醇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TL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 ,其作用明显强于紫杉醇。对某些肿瘤细胞如卵巢癌和肾癌细胞等 ,作用尤其明显。以抗凋亡蛋白 Bc1- 2的裂解以及 ca... 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 ( TL )处理肿瘤细胞 ,同时与植物抗癌药物紫杉醇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TL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 ,其作用明显强于紫杉醇。对某些肿瘤细胞如卵巢癌和肾癌细胞等 ,作用尤其明显。以抗凋亡蛋白 Bc1- 2的裂解以及 caspase- 3抑制剂阻止其裂解研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抗肿瘤作用 细胞调亡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合成 被引量:28
7
作者 胡可斌 刘志红 +1 位作者 刘栋 黎磊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表达及VEGF合成与分泌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内皮细胞系ECV 30 4为研究对象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表达及VEGF合成与分泌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内皮细胞系ECV 30 4为研究对象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佛波脂 (PMA)诱导的内皮细胞VEGFmRNA表达及VEGF合成与分泌的影响 ,并采用RT PCR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内皮细胞c jun/c f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抑制PMA诱导的内皮细胞VEGFmRNA表达及VEGF合成与分泌 ,并呈剂量依赖性。同样 ,雷公藤内酯醇剂量依赖性抑制PMA诱导的内皮细胞c jun/c fosmRNA的表达。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内皮细胞VEGFmRNA表达及VEGF合成与分泌可能是其雷公藤内酯醇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的作用机制之一。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影响转录因子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内皮生长因子 转录因子AP-1 表达 合成 肾小球肾炎
原文传递
雷公藤内酯醇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与cAMP/PKA的关系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俊伟 戴春笋 +2 位作者 陈朝红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够影响淋巴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及依赖cAMP蛋白激酶(PKA),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影响T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T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底物显色法测定...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够影响淋巴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及依赖cAMP蛋白激酶(PKA),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影响T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T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底物显色法测定细胞内cAMP水平及PKA酶活性。结果:(1)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明显增加T细胞内cAMP水平,同时细胞内PKA酶活性也明显增强,并且与雷公藤内酯醇的浓度密切相关;(2)应用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Q22536,能够抑制雷公藤内酯醇所致的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和PKA活性增强;(3)cAMP和PKA拮抗剂能够拮抗雷公藤内酯醇升高细胞cAMP水平及增强PKA活性的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够通过影响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T细胞 环磷酸腺苷 药理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核因子-κB及其抑制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浩 刘志红 +2 位作者 陈朝红 杨俊伟 黎磊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03-609,共7页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中核因子 κB活力及其抑制分子IκB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利用凝胶移率实验 (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中核因子 κB活力及其抑制分子IκB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利用凝胶移率实验 (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NF κB活力的影响 ,并以逆转录 半定量PCR方法检测了雷公藤内酯醇处理后两组Jurkat细胞中IκBα 的mRNA水平的改变 .研究发现 :①在普通培养状态的Jurkat细胞核内存在一定活力的NF κB ,使用PMA/PHA处理可使NF κB活力显著升高 ,雷公藤内酯醇可以降低两种培养状况下的Jurkat细胞中NF κB活力 ,并以激活状态下更为显著 ;②雷公藤内酯醇可以上调Jurkat细胞中IκBαmRNA的表达水平 .雷公藤内酯醇上调IκBα 基因转录有可能是其抑制细胞内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T淋巴细胞 核因子-ΚB IΚB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栋 杨俊伟 +3 位作者 陈朝红 戴春笋 刘志红 黎磊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455-45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探讨该化合物导致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T细胞为研究对象,选择流式细胞分析术、DNA凝胶电泳及DNA片段测定等作为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结果:...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探讨该化合物导致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T细胞为研究对象,选择流式细胞分析术、DNA凝胶电泳及DNA片段测定等作为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只能造成活化的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且与雷公藤内酯醇的浓度正相关;雷公藤内酯醇诱导活化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的作用与细胞活化的程度密切相关;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雷公藤内酯醇只能造成S+ G2M 期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却不能导致G0G1 期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诱导淋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其所处的细胞周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恒 刘志红 +2 位作者 戴春笋 刘栋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炎症因子刺激下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HKC细胞 )抗原呈递能力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IFN γ(2 0 0 μg/L)和TNF α(2 0 μg/L)联合刺激HKC细胞或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 ,采用流式细胞...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炎症因子刺激下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HKC细胞 )抗原呈递能力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IFN γ(2 0 0 μg/L)和TNF α(2 0 μg/L)联合刺激HKC细胞或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二类复合体 (MHC Ⅱ )、共刺激分子B7 1、B7 2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情况。细胞内ICAM 1mRNA表达量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  结果 :普通培养时HKC细胞低度表达MHC Ⅱ分子 ,大量表达ICAM 1分子 ,不表达B7 1和B7 2分子。IFN γ(2 0 0 μg/L)和TNF α(2 0 μg/L)联合刺激 2 4h后 ,小管细胞表面MHC Ⅱ ,ICAM 1,B7分子表达均显著增强 ,其中MHC Ⅱ变化最大。RT PCR显示ICAM 1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雷公藤内酯醇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炎症因子引起的细胞MHC Ⅱ ,B7 1以及B7 2分子表达上调 ,但对刺激引起的ICAM 1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无明显影响。  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抑制炎症因子刺激下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MHC Ⅱ及B7分子表达上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肾小管间质损伤 HKC细胞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调控miR-155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单核细胞促炎反应 被引量:32
12
作者 彭桉平 黄宪章 +2 位作者 刘瑞萍 王小云 庄俊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T)能否通过调控miR-155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单核细胞炎症反应。方法分离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14+磁珠分选单核细胞,LPS刺激24 h后用于实验。ELISA检测不同浓度TPT作用下,单...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T)能否通过调控miR-155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单核细胞炎症反应。方法分离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14+磁珠分选单核细胞,LPS刺激24 h后用于实验。ELISA检测不同浓度TPT作用下,单核细胞TNF-α和IL-6的表达;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TPT干预前后单核细胞miR-155的表达;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分别转染miR-155 mimic和对照24 h,TPT再干预24 h,通过ELISA检测单核细胞TNF-α和IL-6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核细胞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1(SOCS1)、含SH2肌醇磷酸酯酶1(SHIP-1)的表达。结果 TPT抑制LPS刺激的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和miR-155的表达。过表达miR-155明显逆转TPT抑制的单核细胞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TPT上调RA患者单核细胞SOCS1和SHIP-1表达,但过表达miR-155能逆转上调的SHIP-1而不影响SOCS1的表达。结论 TPT抑制miR-155表达而释放其靶标SHIP-1,从而下调LPS诱导的RA患者单核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雷公藤内酯 单核细胞 MIR-155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固体脂质纳米粒降低雷公藤内酯醇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梅之南 杨亚江 +1 位作者 徐辉碧 杨祥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7-819,共3页
目的 探讨固体脂质纳米粒降低雷公藤内酯醇 (TP)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雷公藤内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 (TP-SL N)小鼠 ig60 d后 ,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AL T)、谷草转氨酶 (AST)和肝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苷肽过氧... 目的 探讨固体脂质纳米粒降低雷公藤内酯醇 (TP)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雷公藤内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 (TP-SL N)小鼠 ig60 d后 ,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AL T)、谷草转氨酶 (AST)和肝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 (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TP-SL N对 AL T,AST,SOD,GSH-Px,MDA的活性或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中、高剂量 (2 0 ,3 0μg/ kg)的 TP组则显著降低 SOD和 GSH-Px 的活性 ,并能显著提高 MDA,AL T和 AST的含量。结论  TP-SL N能降低 TP对肝脏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雷公藤内酯 肝毒性
下载PDF
茶多酚对雷公藤内酯醇致小鼠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钦民 韩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8-91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TPI)致小鼠肝损害的作用以及茶多酚(TP)对其损害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平均分成5 组:低剂量TPI(0.015 mg/kg)组(A)、高剂量 TPI(0.03 mg/kg)组(B)、低剂量TPI(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TPI)致小鼠肝损害的作用以及茶多酚(TP)对其损害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平均分成5 组:低剂量TPI(0.015 mg/kg)组(A)、高剂量 TPI(0.03 mg/kg)组(B)、低剂量TPI(0.015 mg/ kg)+TP(300 mg/kg)组(C)、高剂量 TPI(0.03 mg/kg)+TP(300 mg/kg)组(D)和正常对照组.实验60 d后观察各组小鼠肝功能酶、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肝肾病理组织学的特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组血清ALT、肝匀浆MDA的含量显著提高(ALT:63.7±10.9, 95.8±12.5 μkat/L vs 38.2±5.6 μkat/L,P<0.01; MDA:8.11±1.38,12.86±2.01 nmol/mgp vs 6.39±0.98 nmol/mgp,P<0.05或P<0.01),肝匀浆SOD和GST的活性显著降低(92.31±10.26, 75.93±9.11 U/mgp vs 122.23±15.27 U/mgp, P<0.05或P<0.01;15.17±4.41,11.25±3.46 U/ mgp vs 20.53±5.16 U/mgp,P<0.05或P<0.01), 病理组织学均可见肝肾细胞变性等改变;C,D 组血清ALT(39.4±5.0,43.4±6.3 μkat/L)、肝匀浆MDA含量(6.42±1.04,6.58±1.19 nmol/ mgo)、SOD活性(119.10±12.72,109.53± 11.58 U/mgp)无显著性改变,肝肾病理组织学未见异常.C组肝匀浆GST的活性增高(27.19 ±5.24 U/mgp vs 20.53±5.16 U/mgp,P<0.05).结论:TPI对小鼠肝肾均有一定的损害,而TP 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对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诱导肝药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茶多酚 肝毒性 脂质过氧化 保护作用 肝损害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不同季节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杨春欣 周庭川 秦万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对福建产的雷公藤不同季节不同部位进行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的测定。方法 :雷公藤春夏秋冬生长的全根、根皮、去皮根、茎、叶 ,经无水乙醇提取 ,中性氧化铝拌和 ,石油醚回流和氯仿提取 ,与雷公藤内酯醇分别点样于薄层板上 ,氯仿 ... 目的 :对福建产的雷公藤不同季节不同部位进行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的测定。方法 :雷公藤春夏秋冬生长的全根、根皮、去皮根、茎、叶 ,经无水乙醇提取 ,中性氧化铝拌和 ,石油醚回流和氯仿提取 ,与雷公藤内酯醇分别点样于薄层板上 ,氯仿 乙醚 ( 2∶1)上行展开 ,喷显色剂 ,薄层扫描定量检测。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在雷公藤全根、根皮、叶中的含量为夏季最高 ,去皮根为春季最高 ,茎为秋季最高 ;夏季的雷公藤不同部位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高低 ,依次为全根、根皮、去皮根、茎、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雷公藤内酯 薄层色谱扫描 含量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被引量:22
16
作者 叶晓川 方红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19-321,共3页
采用液固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回收率为98.8%。考察了雷公藤片微量有效成分雷公藤内酯醇的均匀性,为进一步提高雷公藤片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雷公藤 雷公藤内酯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致敏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薛建敏 徐永健 +1 位作者 张珍祥 沈关心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 (TP)体内外对致敏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蛋白 (OVA)致敏并反复刺激建立过敏性气道炎症模型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和TP处理组 ,每组 8只。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 ,DNA电泳及电...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 (TP)体内外对致敏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蛋白 (OVA)致敏并反复刺激建立过敏性气道炎症模型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和TP处理组 ,每组 8只。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 ,DNA电泳及电镜等方法 ,观察体内外TP对致敏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致敏大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 (Eos)、淋巴细胞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 (P <0 .0 5 )。体内应用TP可减少致敏大鼠BALF中Eos、淋巴细胞数目 ,同时可增加其BALF中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体外实验显示 ,不同剂量TP呈剂量依赖性 (10 7~ 10 5 g ml)的促进OVA抗原刺激的脾淋巴细胞凋亡 ,该效应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 ,并促进Fas FasL表达 ;DNA电泳呈现梯形带 ,凋亡细胞呈典型凋亡改变 ;10 7g mlTP可明显促进 10 6 mol L地塞米松 (DXM)的促凋亡作用。结论 TP可明显促进致敏大鼠肺及脾淋巴细胞凋亡 ,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并可能是通过Fas FasL途径发挥作用 ;同时TP可明显增加DXM的促淋巴细胞凋亡作用。为阐明TP对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和探讨激素依赖性哮喘治疗的新途径提供了有意义的实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雷公藤内酯 治疗
原文传递
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固有免疫系统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剑明 姜泉 +2 位作者 唐晓颇 杨卉 周志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384-3390,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系统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对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系统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对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NKT细胞等,以及多种固有免疫分子包括细胞因子、黏附分子、模式识别受体(PRR)、补体分子等均具有调节作用,在RA固有免疫参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调节。该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以固有免疫参与RA发病机制的研究,综述雷公藤及其提取物调节RA固有免疫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固有免疫 类风湿关节炎 发病机制 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内酯 雷公藤红素
原文传递
大黄素与雷公藤内酯醇联合治疗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戴春笋 刘志红 +3 位作者 陈惠萍 周虹 王建平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大黄素及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  方法 :建立大鼠自相期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五组 :大黄素组 (2 0 0mg/kg·d-1) ,雷公藤内酯醇 (2 0 0 μg/kg·d-1)加大黄素组 (2 0 0mg/kg&...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大黄素及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  方法 :建立大鼠自相期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五组 :大黄素组 (2 0 0mg/kg·d-1) ,雷公藤内酯醇 (2 0 0 μg/kg·d-1)加大黄素组 (2 0 0mg/kg·d-1) ,雷公藤内酯醇组 (2 0 0 μg/kg·d-1) ,肾炎未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肾毒血清后 6h内开始灌胃给药 ,对照组仅给等量的水。定期观察一般情况 ,并测定尿蛋白水平 ,4周后宰杀大鼠 ,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1)大鼠肾炎模型 :大鼠注射抗血清后 2 4h内即出现大量的尿蛋白 ,其后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4周后肾炎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中细胞浸润增多 ,新月体数明显增加 ,间质中可见较多的蛋白管型 ,无明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检查见兔抗鼠IgG沿肾小球基底膜线性分布。观察期间大鼠血肌酐水平有轻度升高。 (2 )药物疗效 :药物治疗后大鼠尿蛋白水平 ,肾小球细胞总数及新月体数较肾炎对照明显减少。两药联用组尿蛋白水平及新月体数降低最为明显。各治疗组间体重及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别。  结论 :大黄素和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改善抗GBM肾炎大鼠的肾脏病变 ,两药联用后疗效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雷公藤内酯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的测定 被引量:22
20
作者 庄莹 宋敏 +2 位作者 杭太俊 潘丽 张正行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0,共5页
建立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滕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比色法,以3,5-二硝基苯甲酸显色,于540 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测得雷公藤总内酯含量;另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 ODS 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 A ... 建立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滕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比色法,以3,5-二硝基苯甲酸显色,于540 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测得雷公藤总内酯含量;另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 ODS 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 A 为甲醇,流动相 B 为甲醇-0.01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0∶80),采用梯度洗脱,于218 nm 处检测,测定雷公滕内酯醇的含量。结果:以比色法测定雷公藤总内酯(以雷公藤内酯醇计),浓度在8~40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9)为100.6%;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浓度在10~1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99.6%。测得市售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含量在0.061%~0.363%范围内,雷公滕内酯醇含量在0.002%~0.200%范围内。结论:两方法均准确可靠、耐用性良好,可用于雷公藤多苷片质量分析控制。市售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及雷公藤内酯醇含量差异较大,应该加强其质量控制、保障用药安全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片 雷公藤内酯 雷公藤内酯 比色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