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姐妹情谊”的幻与灭——《雪花秘扇》的后殖民女性主义与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12
1
作者 范若恩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本文首先回顾《雪花秘扇》的生产机制及其与美国文化的互文性和在美国的接受,进而解析这部由西方女性监制的中国题材影片中蕴含的"全球性姐妹情谊"——这一女性主义用以构建普世性话语和想象性社区的核心概念,并揭示这样一个... 本文首先回顾《雪花秘扇》的生产机制及其与美国文化的互文性和在美国的接受,进而解析这部由西方女性监制的中国题材影片中蕴含的"全球性姐妹情谊"——这一女性主义用以构建普世性话语和想象性社区的核心概念,并揭示这样一个改写历史与原作的跨国文化生产如何满足西方对自我中心与东方"她者"的幻象。但在这严密的东西方话语织造中,又交错着细微的裂缝,从而即使幻象破灭,影片压抑的多维历史也得以反讽性地部分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全球性姐妹情谊 后殖民女性主义 新历史主义
下载PDF
《雪花秘扇》中“老同”现象及其反思 被引量:5
2
作者 曾莹 杨向荣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雪花秘扇》将一种新的民俗观念纳入文学的大家庭,为中国当代影视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素材。作为一部民俗电影,《雪花秘扇》不仅让人们对于"老同"的真挚情感有了深刻的体验,还引发了对于女性生存与斗争的思考,并使人们立... 《雪花秘扇》将一种新的民俗观念纳入文学的大家庭,为中国当代影视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素材。作为一部民俗电影,《雪花秘扇》不仅让人们对于"老同"的真挚情感有了深刻的体验,还引发了对于女性生存与斗争的思考,并使人们立足于当下社会反思女性的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老同” 同性恋 女性生活 民俗
下载PDF
论电影《雪花秘扇》中的女性情谊与文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宋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86,共2页
《雪花秘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中美合拍电影,它通过增加叙事线索、展现多元文化、还原女书等手法成功地体现了原著中"中国女性隐秘而细腻的情感",是一部成功的改编佳作。影片中凸显的"女书""老同"等湘西传统文化元素,充分体... 《雪花秘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中美合拍电影,它通过增加叙事线索、展现多元文化、还原女书等手法成功地体现了原著中"中国女性隐秘而细腻的情感",是一部成功的改编佳作。影片中凸显的"女书""老同"等湘西传统文化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中不常见的女性情谊与女性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女书 老同 女性
下载PDF
《雪花秘扇》的女性独立意识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莫秀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99,共2页
电影《雪花秘扇》讲述了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时空交织演绎的女性情感故事。影片中的两个重要文化因素贯穿始终:一个是老同,一个是女书。前者指的是两个女性之间结成的一种超越爱情的亲密关系,后者指的是她们之间用以沟通的秘密语言。老同... 电影《雪花秘扇》讲述了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时空交织演绎的女性情感故事。影片中的两个重要文化因素贯穿始终:一个是老同,一个是女书。前者指的是两个女性之间结成的一种超越爱情的亲密关系,后者指的是她们之间用以沟通的秘密语言。老同关系的存在有着社会、心理、文化的基础。女性之间相知相惜的情感在时代发展中得以传承和延续。《雪花密扇》为世人打开了了解特殊地域文化的一扇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的不懈的精神追求,展现了独特的女性独立意识发展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老同 女书 女性 独立意识
下载PDF
华裔美国小说中的缠足女性形象研究——以《雪花秘扇》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潘敏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138,共7页
缠足书写在华裔美国文学中屡见不鲜,缠足将女人演变为性的客体,并将女性的身体幽闭在有限的空间里,彰显了中国传统社会性别不平等的事实。本文从缠足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出发,以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为佐证,探讨缠足对中国女性身体施... 缠足书写在华裔美国文学中屡见不鲜,缠足将女人演变为性的客体,并将女性的身体幽闭在有限的空间里,彰显了中国传统社会性别不平等的事实。本文从缠足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出发,以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为佐证,探讨缠足对中国女性身体施加的暴力,以及其中折射出的母女关系,并解析中国社会20世纪末期兴盛的缠足话语对女性身体所遭受的暴力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小说 缠足 邝丽莎 雪花 身体暴力
原文传递
电影《雪花秘扇》的民俗元素和女性文化诠释 被引量:3
6
作者 艾璘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29,共5页
本文通过对《雪花秘扇》的解读,在跨文化视野下以民俗与女性为导入,分析和阐释影片中交融于传统与现实间的东方民俗和老同间强烈而不可磨灭的真实情感,同时就其所表现的夹缝中女性与同性间牢固、深厚的友情和男权阴影下女性的情状等女... 本文通过对《雪花秘扇》的解读,在跨文化视野下以民俗与女性为导入,分析和阐释影片中交融于传统与现实间的东方民俗和老同间强烈而不可磨灭的真实情感,同时就其所表现的夹缝中女性与同性间牢固、深厚的友情和男权阴影下女性的情状等女性文化特质作出分析和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民俗 女性文化
原文传递
出入中西:跨界文化生产中的认同危机——以王颖导演的电影《雪花秘扇》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许文华 《滨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雪花秘扇》是美籍华裔导演王颖进行跨界文化生产的又一次尝试,电影的跨界性不仅表现在投资、宣传、制作等外在环节,也表现在电影内在叙事的跨性别、跨国族、跨阶层尝试。通过讲述一个有关中国、女性和同性恋的故事,王颖表征了一个置... 《雪花秘扇》是美籍华裔导演王颖进行跨界文化生产的又一次尝试,电影的跨界性不仅表现在投资、宣传、制作等外在环节,也表现在电影内在叙事的跨性别、跨国族、跨阶层尝试。通过讲述一个有关中国、女性和同性恋的故事,王颖表征了一个置身西方主流电影场域中的华裔导演,如何通过一种边缘性的创作,完成对西方主流文化的潜在抵抗。然而一个完全差异性的"他者中国"的建构,于不期然间却迎合了西方的东方主义想象。《雪花秘扇》最终反映了试图出入中西的诸多华裔导演在跨界文化生产中的身份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电影生产 身份危机 华裔导演 雪花
下载PDF
邝丽莎《雪花和秘密的扇子》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郝丹丹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7期113-115,共3页
文学批评进入多元化时代,新旧并存,中西交叉融合,推陈出新。21世纪初开始,我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借鉴西方多种批评方法,在伦理学基础上开始发展开来。文学描述多来源于具体生活,即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历史环境和个人伦理道德。因此从文... 文学批评进入多元化时代,新旧并存,中西交叉融合,推陈出新。21世纪初开始,我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借鉴西方多种批评方法,在伦理学基础上开始发展开来。文学描述多来源于具体生活,即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历史环境和个人伦理道德。因此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去分析作品,有助于读者更好解读该作品。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对《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中"百合"和"雪花"形象进行研读,以期探究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及其对当下社会女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文学伦理学 伦理选择 伦理身份
下载PDF
论《雪花秘扇》中国属性的自我表述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燕琼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84,共2页
2011年上映的《雪花秘扇》作为华裔导演王颖的最新作品,一如既往地探讨着其居住地身份对于其出生地身份的影响。由于王颖本身的族裔经验使得他在这部影片中聚焦于中国属性,王颖力图通过这部影片来表述西方语境下的中国属性。在当下这个... 2011年上映的《雪花秘扇》作为华裔导演王颖的最新作品,一如既往地探讨着其居住地身份对于其出生地身份的影响。由于王颖本身的族裔经验使得他在这部影片中聚焦于中国属性,王颖力图通过这部影片来表述西方语境下的中国属性。在当下这个以流落、移居、移民社群为特征的世界里,中国不应该是以往好莱坞电影所讲述的刻板、单一、片面的形象,中国属性中最为明显的边缘性和混杂性在《雪花秘扇》中有了一次清晰的自我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王颖 中国属性 边缘性 混杂性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观照下的《雪花秘扇》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丰芸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4期215-216,224,共3页
女性情谊是邝丽莎2005年小说《雪花秘扇》的焦点,通过对两位“老同”姐妹的女性叙事,小说揭示了女性压迫的根源,探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主义的突围,反映出邝丽莎对两性关系的思考,希望两性之间能消除隔阂与对立,不断互补和融合建... 女性情谊是邝丽莎2005年小说《雪花秘扇》的焦点,通过对两位“老同”姐妹的女性叙事,小说揭示了女性压迫的根源,探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主义的突围,反映出邝丽莎对两性关系的思考,希望两性之间能消除隔阂与对立,不断互补和融合建立一个平等共存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老同” “女书” 父权制 “双性同体”
下载PDF
盛开的百合--《雪花秘扇》的伦理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亚丽 范思环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6-50,共5页
邝丽莎是美国新生代华裔女作家之一,她虽长年生活在国外,却不断书写关于中国的故事,作品注重思考中国女性命运。《雪花秘扇》以19世纪中国闭塞落后的瑶族村落为背景,主要围绕人物百合一生展开。百合的伦理选择揭露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生存... 邝丽莎是美国新生代华裔女作家之一,她虽长年生活在国外,却不断书写关于中国的故事,作品注重思考中国女性命运。《雪花秘扇》以19世纪中国闭塞落后的瑶族村落为背景,主要围绕人物百合一生展开。百合的伦理选择揭露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生存状况,同时折射出邝丽莎的伦理价值取向。小说蕴含丰富伦理现象:在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下,百合形成事事顺从的伦理意识;伦理身份转换使百合陷入伦理混乱,并给她与雪花关系带来危机;兽性因子驱使百合做出错误伦理选择。文章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从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以及斯芬克斯因子等方面分析作品主人公百合的伦理选择,试图从中获取伦理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环境 伦理身份 斯芬克斯因子
下载PDF
解读《雪花秘扇》的“陈”与“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大鹏 王晶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39,共3页
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雪花秘扇》是美国福克斯探照灯公司、中国华谊兄弟及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制作发行的一部历史题材的剧情文艺片。电影利用插叙、倒叙相结合的剪辑手法展现了古代和现代两对"老同"之间最真挚感人的... 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雪花秘扇》是美国福克斯探照灯公司、中国华谊兄弟及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制作发行的一部历史题材的剧情文艺片。电影利用插叙、倒叙相结合的剪辑手法展现了古代和现代两对"老同"之间最真挚感人的凄美故事。影片在忠于文学原著的基础上,真实地还原了隐藏在文学作品中的诸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元素。影片巧妙地结合电影制作的艺术手法后,在大银幕上为观众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陈"与"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中国传统文化 老同 “陈”与“新”
下载PDF
从小说《雪花秘扇》中的民俗文化看封建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雅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8-20,共3页
《雪花秘扇》是一部充满中国民俗文化的女性主题小说。小说通过对女书、老同和哭嫁等民俗的描述,使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得以彰显。女书只是女性话语权的表象,其背后是难以超越的男权边界;老同关系里不存在纯洁隔世的姐妹情谊,它... 《雪花秘扇》是一部充满中国民俗文化的女性主题小说。小说通过对女书、老同和哭嫁等民俗的描述,使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得以彰显。女书只是女性话语权的表象,其背后是难以超越的男权边界;老同关系里不存在纯洁隔世的姐妹情谊,它会随着女性阶级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哭嫁风俗的背后是女性对"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包办婚姻的控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民俗文化 女书 老同 哭嫁 生存困境
下载PDF
《雪花秘扇》的空间叙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丽峰 杨晓丽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4-77,共4页
《雪花秘扇》是华裔作家邝丽莎最受关注的作品,小说以时间为叙事顺序,讲述了百合和雪花一对"老同"之间一波三折的友情纠葛。通过空间这一能动的叙事力量的构建和易变,小说也揭示了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身份的动态建构,有效推... 《雪花秘扇》是华裔作家邝丽莎最受关注的作品,小说以时间为叙事顺序,讲述了百合和雪花一对"老同"之间一波三折的友情纠葛。通过空间这一能动的叙事力量的构建和易变,小说也揭示了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身份的动态建构,有效推动了叙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邝丽莎 雪花 地志空间 社会空间 心理空间
下载PDF
《雪花秘扇》与父权制文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哲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第11期233-235,共3页
《雪花秘扇》是当代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作品。该作品以湖南女书文化为素材,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中国的老同的故事。19世纪的中国,是父权家长制统治的封建社会,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遭受男性的压制,一直处于男性的附属地位... 《雪花秘扇》是当代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作品。该作品以湖南女书文化为素材,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中国的老同的故事。19世纪的中国,是父权家长制统治的封建社会,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遭受男性的压制,一直处于男性的附属地位,是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本文以《雪花秘扇》为例,探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父权制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女性 父权制
原文传递
文学伦理学视角下《雪花秘扇》伦理冲突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鹏飞 冯光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9-51,共3页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对《雪花秘扇》中的伦理冲突进行解读。从家庭伦理的立场对作品中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百合对其所处伦理环境的适应以及她与雪花的"老同"关系构成了文章的两条伦理线,在此基础上,"裹足"...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对《雪花秘扇》中的伦理冲突进行解读。从家庭伦理的立场对作品中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百合对其所处伦理环境的适应以及她与雪花的"老同"关系构成了文章的两条伦理线,在此基础上,"裹足""嫁人生子""疫情"等构成了各自的伦理结,最后揭示出作品如何再现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及其对女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中国传统伦理观念 老同 雪花
下载PDF
电影《雪花秘扇》的意象与文化阐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严艳 《贺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5-88,共4页
电影《雪花秘扇》改编自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同名小说,由美国华裔导演王颖执导,李冰冰和全智贤联袂主演,荣获第七届中美电影节的"金天使"奖。影片在讲述清代和现代两段女性的情感故事时,大量运用鞋、房间和折扇等具有深刻内... 电影《雪花秘扇》改编自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同名小说,由美国华裔导演王颖执导,李冰冰和全智贤联袂主演,荣获第七届中美电影节的"金天使"奖。影片在讲述清代和现代两段女性的情感故事时,大量运用鞋、房间和折扇等具有深刻内涵的意象。通过对这些意象进行详细地分析,有利于从其所折射的文化内涵来反思女性在历史中的生存状况并探究电影中意象的合理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意象 文化
下载PDF
驯服的灵魂与越界的身体——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身体叙事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燕丽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12-117,共6页
身体叙事是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法。《雪花秘扇》和《典型的美国佬》这两部代表性小说以身体这一隐性的叙事载体,以潜叙述的方式意指女性身体所遭遇的伤痛与困境,以女主人公的身体反抗与越界的表征探索女性主体意识... 身体叙事是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法。《雪花秘扇》和《典型的美国佬》这两部代表性小说以身体这一隐性的叙事载体,以潜叙述的方式意指女性身体所遭遇的伤痛与困境,以女主人公的身体反抗与越界的表征探索女性主体意识从被禁锢到觉醒的历程和自我成长的出路。身体叙事揭示了父权文明赋予女性身体的文化隐喻,体现了美国华裔女作家对女性的生存空间、话语模式的构建、精神诉求等问题的重新审视,展现了对当今社会问题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典型的美国佬 美国华裔文学 身体叙事 空间 权力 话语
下载PDF
《雪花秘扇》:西方后殖民视野下的东方女性身体符号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森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雪花秘扇》上映于2011年,根据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同名原作改编。故事跨越了清朝中期与当下中国两个时代,讲述了两对女性的相似又不同的人生际遇,展现了女性间真挚的友谊。研究尝试借助后殖民批判主义的文化观点、批评策略,分析《雪... 《雪花秘扇》上映于2011年,根据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同名原作改编。故事跨越了清朝中期与当下中国两个时代,讲述了两对女性的相似又不同的人生际遇,展现了女性间真挚的友谊。研究尝试借助后殖民批判主义的文化观点、批评策略,分析《雪花秘扇》中女性肉身的“奇观化”,探讨影片从“清末”到“现下”的双层平行叙事及其叙事功能,并且从文化现象分析层面对《雪花秘扇》中情节的设置、角色身份的变化等内容做出分析和讨论,尝试解读《雪花秘扇》中隐藏的深层叙事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 后殖民主义 东方女性 身体符号 邝丽莎
下载PDF
解读《雪花秘扇》中女性悲剧的根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玉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34-136,共3页
对旧中国女性生存状态的描写是邝丽莎小说中展现中国题材的独特视角。邝丽莎笔下的女性,在男权社会里承受着身体和思想的双重压迫。她们既是无奈的受害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她们又演化成男性的帮凶,无意识地沦为了施害者。
关键词 雪花 女性悲剧 根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