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水隋石屏风墓胡人“酒如绳”祆祭画像石图像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姜伯勤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21,共9页
本文是把敦煌所出文字文本与天水所出隋画像石图像本对照研究的尝试。安城有袄教祈雨祭 ,诗云“更有雩祭处 ,朝夕酒如绳”。天水隋石棺床石屏风原编号第 9图 ,有酒自高处人工制造的牛头口中流出 ,酒流如绳如线 ,朝夕不辍 ,下有人跪拜。... 本文是把敦煌所出文字文本与天水所出隋画像石图像本对照研究的尝试。安城有袄教祈雨祭 ,诗云“更有雩祭处 ,朝夕酒如绳”。天水隋石棺床石屏风原编号第 9图 ,有酒自高处人工制造的牛头口中流出 ,酒流如绳如线 ,朝夕不辍 ,下有人跪拜。此图当为粟特等胡人以酒祭祆教雨神得悉神 (Tir) ,此即“雩祭” ,所用之酒不排除有专用于祆教祭祀的豪摩 (Haoma)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画像石 安城祆咏
下载PDF
郑州商城出土骨刻文与中国古代的“舞雩”祈雨之祀 被引量:7
2
作者 马保春 朱光华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4,56,共9页
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关于求雨的"雩祭"了,此后历代相沿,可谓源远流长。早商时期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两例骨刻文"■■"和"■■"形近而义同,它们可能就是这种雩祭的原型。在郑州商城遗址发现这类祈雨的文字资料... 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关于求雨的"雩祭"了,此后历代相沿,可谓源远流长。早商时期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两例骨刻文"■■"和"■■"形近而义同,它们可能就是这种雩祭的原型。在郑州商城遗址发现这类祈雨的文字资料,这和郑州商城所在的地理环境及其当时一度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都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商城 甲骨文
原文传递
从“巫、舞、雩”解说远古祭祀活动中的舞蹈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铭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舞蹈是原始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活动,也最能体现原始人类的文化特征。作为一种原始宗教文化的发生,"巫"最初是以"舞"事"无形"者;而"舞"则是"巫"藉以事"无形"的唯一手段。此... 舞蹈是原始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活动,也最能体现原始人类的文化特征。作为一种原始宗教文化的发生,"巫"最初是以"舞"事"无形"者;而"舞"则是"巫"藉以事"无形"的唯一手段。此外,甲骨卜辞中的""字作为汉字中的"舞"的初形,可以认定是当时最主要的一种舞姿。本文试从原始文献典籍中对"巫""、舞"、"雩"三字的文字说解和例证来考察中国舞蹈文化的原始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文化
下载PDF
王充论董仲舒 被引量:4
4
作者 邓红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0,共10页
首先摘出《论衡》中谈到董仲舒的所有语录,讨论每一条的意义如何。然后全面的分析王充的董仲舒观,王充主要在六个方面谈论了董仲舒,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总而言之王充是把董仲舒当作众多历史人物中的一个来看待的,除了"顺鼓&qu... 首先摘出《论衡》中谈到董仲舒的所有语录,讨论每一条的意义如何。然后全面的分析王充的董仲舒观,王充主要在六个方面谈论了董仲舒,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总而言之王充是把董仲舒当作众多历史人物中的一个来看待的,除了"顺鼓"问题以外,王充对董仲舒的人格、思想和历史事实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从来没有什么针锋相对地批判过。至于"顺鼓"问题,也只是仁者见仁般的见解,不存在绝对的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董仲舒 《论衡》 土龙致雨
下载PDF
清代雩祭礼制与皇帝祈雨活动
5
作者 傅育红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132,共7页
雩祭,亦称雩祀,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春秋传》载“龙现而雩”。那么,何谓“龙现而雩”?《后汉书·礼仪志中》注引:“谓四月昏,龙星体现,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雩祭以求雨也。”中国古人将天上的众多恒星分为28群,称为二十八宿... 雩祭,亦称雩祀,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春秋传》载“龙现而雩”。那么,何谓“龙现而雩”?《后汉书·礼仪志中》注引:“谓四月昏,龙星体现,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雩祭以求雨也。”中国古人将天上的众多恒星分为28群,称为二十八宿,认为天上每一颗星体都对应着一位护佑神灵,它们常宿在固定的方位,有规律地显现在天空。龙星于每年四月间日落之后现于东方,此时大地万物也正值生长旺盛之期,急待更多的雨水浇灌,所以正当举行祭天求雨礼之时。据史料记载,古人举行雩祭之典分为“常雩”和“大雩”两种。常雩,“为每岁常行之礼”①,祭告天地神灵为百谷祈膏雨--每年孟夏之月(四月),“龙现”之后,卜日致祭,即使雩祭时不旱,亦为雩--这是定期举行之礼;若雩祭后仍不雨,或雨不足,再雩,此为因旱而雩。大雩,就是为亢旱而设之雩礼。孟夏常雩之后,旱甚,则大雩--大雩礼不得轻易举行。雩祭作为清代祭天(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孟夏常雩、旱甚大雩)隆重典礼之一,列入大清会典,并且一直延续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三十二年 大清会典 二十八宿 《春秋传》 史料记载 求雨
原文传递
殷墟卜辞所见雨祀乐舞综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屠志芬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35,共9页
雨祀乐舞是商代最重要的乐舞类型,早在甲骨文研究之初即受到关注,然迄今为止未获系统认知。对甲骨卜辞中雨祀乐舞信息的通盘整理,为全面了解该乐舞提供了可能。就祭求功能而言,雨祀乐舞主要是为求雨,有时也会以万舞、戚舞、刚舞、多■... 雨祀乐舞是商代最重要的乐舞类型,早在甲骨文研究之初即受到关注,然迄今为止未获系统认知。对甲骨卜辞中雨祀乐舞信息的通盘整理,为全面了解该乐舞提供了可能。就祭求功能而言,雨祀乐舞主要是为求雨,有时也会以万舞、戚舞、刚舞、多■舞等特定乐舞求“不雨”或止雨;就致祭对象而言,除了雨神,还会向■等先公以及河、岳二神跳舞求雨;就舞者而言,既见万、■、老等专业舞臣,也有商王、卜官和武官,烄祭仪式上的人牲中可能包含舞雩的女巫;就应用方法而言,有时单独用舞,偶尔单独用乐,旱情严重还会连续多日用舞,或合祭自然神、祖先神,以更加隆重的仪式求降雨。卜辞所载雨祀乐舞中“舞”所占比重极大,体现了商人“舞善事无形”的巫舞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卜辞 雨祀 乐舞
原文传递
汉代巫舞的基本类型和形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振琦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6期23-26,共4页
汉代是巫术盛行的时代,舞蹈是巫师在巫术祭祀活动的重要形式。巫师祭神时所跳的迷狂歌舞,可以与"无形"的神灵相通感,制造神秘、灵验等气氛,从而达到"通神"、"娱神"的目的,祈求福瑞或祓除不祥或辟除疫鬼... 汉代是巫术盛行的时代,舞蹈是巫师在巫术祭祀活动的重要形式。巫师祭神时所跳的迷狂歌舞,可以与"无形"的神灵相通感,制造神秘、灵验等气氛,从而达到"通神"、"娱神"的目的,祈求福瑞或祓除不祥或辟除疫鬼。巫舞的基本类型和形式有逐除疫鬼的大傩、祈求福祥的神灵祖先祭祀、求甘雨的雩祭、祓除不祥的祓禊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巫术 巫舞 大傩 神祀祖 祓禊
下载PDF
羌族传统舞蹈中的先秦祭礼古舞
8
作者 叶笛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7-164,共8页
羌族舞蹈与先秦祭礼古舞的诸多"不谋而合"恰恰反映了人类社会舞蹈艺术共同起源于先民对原始社会生活场景简单"模仿"且赋予主观"功利"作用之后有选择地"再现"。反复"再现"的舞蹈艺术... 羌族舞蹈与先秦祭礼古舞的诸多"不谋而合"恰恰反映了人类社会舞蹈艺术共同起源于先民对原始社会生活场景简单"模仿"且赋予主观"功利"作用之后有选择地"再现"。反复"再现"的舞蹈艺术又客观上有助于先民释放多余精力、人种选择与建构社会秩序。上述主客观的功利作用是舞蹈艺术得以存续并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包括羌族舞蹈在内的传统舞蹈原始功利功能不可避免地衰落并最终让位于现代审美功能似乎又是一种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祀高媒
原文传递
“与点”究何因——海昏简《论语》献疑
9
作者 胡宁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共10页
海昏侯汉简有《论语》一种,其中与今本《先进》篇最后一章相对应的部分内容,即“曾皙言志”一段,颇值得关注,整理公布者陈侃理先生认为简本的异文表明了一种与通行诠释不同的理解,曾皙言志可以按雩祭规程理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雩祭... 海昏侯汉简有《论语》一种,其中与今本《先进》篇最后一章相对应的部分内容,即“曾皙言志”一段,颇值得关注,整理公布者陈侃理先生认为简本的异文表明了一种与通行诠释不同的理解,曾皙言志可以按雩祭规程理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雩祭说”最早是由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只是他个人的观点而非当时已有的一种成说,包含着对雩祭和相关文献的重重误解,虽然被后世一些学者不同程度地认可、发展,但始终存在较明显的“硬伤”,难以自圆其说,“风乎舞雩”的“舞雩”只能是个地名,“暮春”也并非雩祭举行的时候。陈侃理先生通过对海昏简《论语》此处异文的诠释重申“雩祭说”,无法确证汉代经学中有这样一种诠释方式,也无法越过或解决此说本身存在的问题。对《论语》中“曾皙言志”一段的汉代经学诠释当以《集解》所引“包曰”(当是张侯《论》包咸《章句》)为代表,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与之大相径庭的异说,海昏简的异文仍当视为今本相应字的通假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汉简 《论语》 曾皙言志
原文传递
镜涵一碧之天——北闸口隙地与镜清斋之前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纬文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22,共5页
镜清斋是太液池水流入口处的一处园中园,其地势决定了它与皇城理水的深厚渊源。元明两代,在镜清斋存在之先,这里已经经历了造园实践的从无到有。通过分析元明文献对镜清斋所在北闸口隙地的记载,探究元代的理水规划、明代基于对太液池水... 镜清斋是太液池水流入口处的一处园中园,其地势决定了它与皇城理水的深厚渊源。元明两代,在镜清斋存在之先,这里已经经历了造园实践的从无到有。通过分析元明文献对镜清斋所在北闸口隙地的记载,探究元代的理水规划、明代基于对太液池水系礼制内涵的阐发而在此处进行的醮坛建设,以及明代太液池景观体系的生成,并在其中发现镜清斋造园意境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清斋 北闸口 太液池 明代皇家园林
原文传递
明清山西旱灾危机与农事雩祭传统研究
11
作者 石国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9-244,共6页
山西地处黄河中下游,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民间信仰以及由此展开的农事禳灾活动。本文以明清时期山西的雩祭传统为研究对象,在碑刻资料基础上,结合地方文献梳理农事雩祭礼俗的传承脉... 山西地处黄河中下游,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民间信仰以及由此展开的农事禳灾活动。本文以明清时期山西的雩祭传统为研究对象,在碑刻资料基础上,结合地方文献梳理农事雩祭礼俗的传承脉络,对比明清国家在场的官方和民间围绕旱灾的不同反应,解构礼俗互动语境下的国家礼俗的农事雩祭传统的变异,有助于理解民众生存境遇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传统 互动 明清
下载PDF
赛戏仪式剧《斩旱魃》的雩祭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6-47,共2页
从整个仪式来看,赛戏是群体性祭祀行为,是将祭祀仪式作人物形象的图解。但它确又是戏,有人物角色、舞蹈动作和故事情节搬演等方面的戏剧审美因素,因而人们将它认为是敬神为主兼以娱人的祭祀仪式剧。赛戏活动一般是每个台口演出4天,包括... 从整个仪式来看,赛戏是群体性祭祀行为,是将祭祀仪式作人物形象的图解。但它确又是戏,有人物角色、舞蹈动作和故事情节搬演等方面的戏剧审美因素,因而人们将它认为是敬神为主兼以娱人的祭祀仪式剧。赛戏活动一般是每个台口演出4天,包括报赛、迎喜神、刮街、斩旱魃、说夜书等固定程序。《斩旱魃》是赛戏独具特色的仪式剧,它的内容强烈地体现了原始的雩祭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戏 仪式剧 报赛 斩旱魃
下载PDF
唐五代敦煌“雩礼”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玉平 邰朋飞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2-96,共5页
唐五代时期敦煌因其所处的独特自然与人文环境,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与地域特色的"雩礼"民俗。敦煌文书所载唐五代时期"雩礼"资料,补充史籍之不详,展现礼制之流变,为我们认知敦煌地区"雩礼"活动儒、释、道... 唐五代时期敦煌因其所处的独特自然与人文环境,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与地域特色的"雩礼"民俗。敦煌文书所载唐五代时期"雩礼"资料,补充史籍之不详,展现礼制之流变,为我们认知敦煌地区"雩礼"活动儒、释、道、祆杂糅风格之成因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五代 敦煌 宗教
下载PDF
试析《左传》“旱”与“不时之雩”书写的特殊性
14
作者 姜永超 《品位·经典》 2020年第6期36-38,共3页
《左传》记载鲁国的“旱灾”与“不时之雩”有其特殊之处,表现为《左传》对“旱”记载的遗漏性和经、传对“雩”记载的不同步性。对后者而言,“旱”条件下不书“雩”和《春秋》书“雩”而《左传》不书“雩”的记载较大程度因为三种可能... 《左传》记载鲁国的“旱灾”与“不时之雩”有其特殊之处,表现为《左传》对“旱”记载的遗漏性和经、传对“雩”记载的不同步性。对后者而言,“旱”条件下不书“雩”和《春秋》书“雩”而《左传》不书“雩”的记载较大程度因为三种可能:无意遗漏、基于“雩礼效果不明显”的有意遗漏、基于“非旱”的有意不记。所以“不时之雩”发生的原因除了旱的情况也有非旱的情况,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非旱”背景下的“不时之雩”的产生动机很大可能是出于对旱灾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旱灾 书写特点
下载PDF
从“扈”字说户县上古乃以渔立国之地
15
作者 韩健畅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7-80,共4页
从"扈""鄠""簖""滬"的含义出发,联系"鄠"的本义和有关"雩祭"的记载,认为西安市西南部的户县一带在上古时代是以捕鱼为生,并且以渔立国的夏的同姓部落,而非东方少昊族的九... 从"扈""鄠""簖""滬"的含义出发,联系"鄠"的本义和有关"雩祭"的记载,认为西安市西南部的户县一带在上古时代是以捕鱼为生,并且以渔立国的夏的同姓部落,而非东方少昊族的九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帝
下载PDF
生态民俗视域下山西阳城雩祭仪式研究
16
作者 李云丽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4,9,共5页
雩祭是古代大旱时举办的祈雨祭祀活动,伴随着农耕文明而产生,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一镇二乡十二社"雩祭活动是阳城独特地域环境模塑的产物,也是当地百姓努力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其兴起可追溯至清代,传承至今。从生态民俗学... 雩祭是古代大旱时举办的祈雨祭祀活动,伴随着农耕文明而产生,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一镇二乡十二社"雩祭活动是阳城独特地域环境模塑的产物,也是当地百姓努力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其兴起可追溯至清代,传承至今。从生态民俗学角度对山西阳城雩祭进行解读,可以探讨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指出其在娱人娱神、维系村民关系、满足民众心理诉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生态民俗 商汤信仰 社会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