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 被引量:208
1
作者 孙军 谌芸 +4 位作者 杨舒楠 代刊 陈涛 姚蓉 徐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67-1277,共11页
本文是"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观测分析及思考"对此次过程的降水特点、水汽特点、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环境场条件和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是一次极端降水过程。本文进... 本文是"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观测分析及思考"对此次过程的降水特点、水汽特点、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环境场条件和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是一次极端降水过程。本文进一步从影响降水的因子:降水效率、水汽、上升运动、持续时间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极端性降水的成因,所用资料为业务中常用的模式分析和各种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本次过程为典型华北暴雨环流形势,其中高层气流辐散区与低层低涡切变线的耦合是直接诱因;较高的环境相对湿度和湿层较厚,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以及热带降水性质提高了本次过程的降水效率;异常大的水汽含量(可降水量达60~80 mm)及与其相关的物理量异常,可作为判断极端降水的重要因子;环境大气具有中下层条件性不稳定,上层湿中性层结特性,CAPE值中等,同时上层干侵入增加了对流不稳定,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低涡切变线及华北地形共同触发了MCS的在暖区生成发展;低涡北跳、MCS后向传播特性使暖区MCS东移速度慢,形成"列车效应",造成降雨持续时间长。本文最后探讨了极端降水的预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降水持续时间 整层可降水量 MCSS 后向传播 列车效应 低涡切变线
下载PDF
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紫色土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123
2
作者 傅涛 倪九派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4,101,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在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的养分流失规律。结果表明,紫色土坡面流失养分主要由径流和泥沙携带,其中径流养分含量与雨强和坡度无关,但与产流过程一致。泥沙中养分含量与雨强无关,但随坡度增加...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在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的养分流失规律。结果表明,紫色土坡面流失养分主要由径流和泥沙携带,其中径流养分含量与雨强和坡度无关,但与产流过程一致。泥沙中养分含量与雨强无关,但随坡度增加而降低;泥沙养分含量与产沙量过程无关,但其流失量与产沙量过程一致。泥沙中各养分含量略大于降雨前表土养分含量,远大于径流养分含量,但由于径流中以速效养分为主,故径流携带的养分流失量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养分流失规律 紫色土 径流 坡耕地 泥沙
下载PDF
不同雨强条件下黄土性土壤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88
3
作者 康玲玲 朱小勇 +2 位作者 王云璋 吴卿 魏义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36-543,共8页
本文利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装置,通过坡面小区试验,初步分析了不同雨强条件下黄土性土壤养分流失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主要是以不溶态的形式随泥沙迁移,随径流迁移的可溶态养分很少;不同形态的养分在泥沙中有富集现象;养分流... 本文利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装置,通过坡面小区试验,初步分析了不同雨强条件下黄土性土壤养分流失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主要是以不溶态的形式随泥沙迁移,随径流迁移的可溶态养分很少;不同形态的养分在泥沙中有富集现象;养分流失量与雨强成正比;同一雨强条件下,土壤流失量与养分流失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人工降 黄土性土壤 养分流失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和雨强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69
4
作者 林超文 陈一兵 +2 位作者 黄晶晶 涂仕华 庞良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41-2249,共9页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常用农耕措施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培肥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常用农耕措施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培肥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泥沙侵蚀量及取样分析养分流失量。【结果】在耕作方式相同时,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地下径流量减少,总径流量增加,不利于土壤保蓄雨水和含水量的提高。在相同雨强条件下,平作的地表径流量最大,土壤侵蚀也最剧烈。横坡垄作在中小雨强条件下控制地表径流和侵蚀的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大雨强条件下,控制径流和泥沙的效果减弱;横坡垄作有增加地下径流和氮流失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约1%的化肥氮(速效氮)被雨水淋洗出土体并排放到环境中;而速效磷的流失量只占化肥磷的万分之三至万分之十,流失量很小。【结论】紫色土坡耕地磷素流失的载体是泥沙,流失量更易受雨强的影响,要控制磷的流失,首先应防止土壤侵蚀;横坡垄作能够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因此,也能较好控制磷流失。紫色土坡耕地氮流失载体在雨强较小时是径流,径流中又以地下径流为主,要控制氮流失,首先必须控制地下径流;传统的横坡垄作会加大地下径流量,也就加大了氮的流失。全面控制紫色土的氮、磷损失,必须采用控蚀耕作、增厚土层、提升土壤有机质等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措施 紫色土 养分流失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71
5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5-90,共6页
为了更好掌握黄土丘陵区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利用人工降雨模拟器,设计了5种雨强和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区组试验,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雨强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产沙都呈极显著的正效应,4种... 为了更好掌握黄土丘陵区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利用人工降雨模拟器,设计了5种雨强和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区组试验,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雨强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产沙都呈极显著的正效应,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地表平均产流产沙与雨强均呈幂函数显著增长趋势;5种雨强的平均地表产流量为林地>休闲耕地>栽培草地>草地,平均产沙量分别为休闲耕地>栽培草地>草地>林地,产流与产沙没有呈现完全的对应关系。如果没有林冠层、灌木层和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阻滞和消弱,林地产流量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但具有良好的保土效果,而草地具有良好的保水和保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侵蚀 黄土丘陵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土壤结皮对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59
6
作者 吴发启 范文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97-101,共5页
依据250场次人工降雨和相应的径流、泥沙资料,采用对比法,分析结皮与无结皮土壤对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结皮土壤的平均入渗率是结皮土壤的1.25倍,平均产沙总量为1.28倍,而结皮土壤的平均产流总量是非结皮土壤的1.15倍... 依据250场次人工降雨和相应的径流、泥沙资料,采用对比法,分析结皮与无结皮土壤对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结皮土壤的平均入渗率是结皮土壤的1.25倍,平均产沙总量为1.28倍,而结皮土壤的平均产流总量是非结皮土壤的1.15倍。因此,土壤结皮具有减缓降雨入渗、增大地表径流和抑制产沙的作用,且雨强愈小影响作用愈大,雨强愈大,影响作用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产流产沙 土壤结皮 影响作用 人工降 地表径流 对比法 入渗率 平均
下载PDF
半干旱典型草原区退耕地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对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60
7
作者 赵勇钢 赵世伟 +1 位作者 曹丽花 梁向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0,共7页
坡地土壤降雨入渗、径流和侵蚀过程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试验样地为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坡耕地、退耕6a、退耕11a(前8a放牧,后3a禁牧)和退耕16a坡地,室内测定土壤结构指标,野外采用基于径流-入流-产流方法的新型降雨仪器在17、43... 坡地土壤降雨入渗、径流和侵蚀过程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试验样地为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坡耕地、退耕6a、退耕11a(前8a放牧,后3a禁牧)和退耕16a坡地,室内测定土壤结构指标,野外采用基于径流-入流-产流方法的新型降雨仪器在17、43和56mm/h雨强下观测坡地土壤的入渗性能,分析土壤结构特征对入渗的影响。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指标、孔隙性指标和分形维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结构孔隙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模拟降雨结果显示,随着雨强的增大,退耕地的土壤入渗率增加,但坡耕地反而降低。退耕11a样地受放牧牲畜践踏影响,入渗性能最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在17mm/h和56mm/h雨强下,影响土壤稳定入渗率的土壤结构因子主要是容重和有机碳含量,而在43mm/h雨强下主要是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孔隙状况的差异致使土壤结构特征不同,从而对入渗性能和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土壤结构特征 入渗
下载PDF
不同雨强条件下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土壤磷素的径流特征 被引量:55
8
作者 杨丽霞 杨桂山 +1 位作者 苑韶峰 吴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63-1769,共7页
以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无锡市近郊区鸿声镇的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R^2=0.99),径流量在... 以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无锡市近郊区鸿声镇的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R^2=0.99),径流量在雨强较小时,缓慢上升,但随着雨强的增大急剧上升,在雨强0.83、1.17和1.67mm·min^-1时,总磷(TP)和颗粒态磷(PP)都表现为初始流失浓度较高,随降雨历时延长略有下降,最终趋于稳定,而在大雨强2.50mm·min^-1时,TP和PP呈现波浪式起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在整个降雨-径流过程中,溶解态磷(DP)变化比较平缓,占TP的比例为20%-32%,而PP占TP的比例为68%。80%,其变化规律与TP相一致,由此可见,PP是土壤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通过对比不同雨强下不同形态磷素的流失率,发现1’P的流失率,大雨强2.50mm·min^-1是小雨强0.83mm·min^-1的20倍,而DP的流失率,却是33倍,这表明随着雨强的增加,加速土壤PP流失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DP的流失,主要原因是降雨前表施磷肥,使得磷肥中大量的无机态磷溶解释放到水环境中,增加了DP的流失,从而会加重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素 径流 人工模拟降 磷素流失速率
下载PDF
雨强对三峡库区黄色石灰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50
9
作者 傅涛 倪九派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5,83,共4页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黄色石灰土的养分流失规律。雨强对径流的养分浓度和泥沙的养分浓度无关 ,但可影响其浓度峰值出现时间 ,并与养分流失量呈正相关 ;径流中养分浓度远低于泥沙养分浓度 ,坡面养分流失以泥沙携带为主 ,...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黄色石灰土的养分流失规律。雨强对径流的养分浓度和泥沙的养分浓度无关 ,但可影响其浓度峰值出现时间 ,并与养分流失量呈正相关 ;径流中养分浓度远低于泥沙养分浓度 ,坡面养分流失以泥沙携带为主 ,但由于径流中养分以可溶态速效养分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黄色石灰土 养分流失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人工草地覆盖条件下降雨入渗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3
10
作者 李毅 邵明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3,共6页
目前关于降雨入渗的研究很少同时探讨多种因素的影响及相应的定量关系,该文在植草坡地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人工草地盖度、雨强、土壤质地等因素对黄土坡面降雨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草地盖度越大,... 目前关于降雨入渗的研究很少同时探讨多种因素的影响及相应的定量关系,该文在植草坡地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人工草地盖度、雨强、土壤质地等因素对黄土坡面降雨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草地盖度越大,初始和稳定入渗率更高,入渗补给系数越大。在其他条件一定时,雨强越大,初始和稳定入渗率都越大,累积入渗量和入渗补给系数也更大。同等条件下黄绵土入渗性能优于土娄土。不同雨强下,黄绵土坡面降雨入渗率可最终表示为降雨历时和草地盖度的两参数函数;土娄土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均可表示为时间和草地盖度的两因素函数关系;黄绵土入渗补给系数可描述为草地盖度和雨强的两因素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盖度 土壤质地 入渗 两因素函数
下载PDF
降水和风对大气PM2.5、PM10的清除作用分析 被引量:52
11
作者 于彩霞 邓学良 +4 位作者 石春娥 吴必文 翟菁 杨关盈 霍彦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20-4629,共10页
对合肥2015—2017年的降水、风和PM_(2.5)、PM_(10)浓度观测数据统计研究发现,降水对PM_(2.5)、PM_(10)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尤其在秋冬季节.秋冬季节小雨、中雨分别导致PM_(2.5)和PM_(10)浓度降低23.1%、40.4%和32.0%、63.7%.雨日PM_(2.5)... 对合肥2015—2017年的降水、风和PM_(2.5)、PM_(10)浓度观测数据统计研究发现,降水对PM_(2.5)、PM_(10)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尤其在秋冬季节.秋冬季节小雨、中雨分别导致PM_(2.5)和PM_(10)浓度降低23.1%、40.4%和32.0%、63.7%.雨日PM_(2.5)/PM_(10)比例上升8.4%,表明降水对PM_(10)清除作用更显著.降水前后PM_(2.5)浓度变化与降水前PM_(2.5)浓度、降水强度、降水时长密切相关.当降水强度大于4 mm·h^(-1)或PM_(2.5)初始浓度高于115μg·m^(-3)时,降水对PM_(2.5)产生明显清除作用;而降水强度小于1 mm·h^(-1)或PM_(2.5)初始浓度低于115μg·m^(-3)时由于吸湿增长作用极易造成PM_(2.5)浓度反弹升高;且持续3 h以上雨强介于1~4 mm·h^(-1)的降水也对PM_(2.5)产生清除作用.降水前后PM_(10)浓度变化与初始浓度密切相关,而与雨强相关性较弱.当PM_(10)初始浓度大于50μg·m^(-3),降水就对PM_(10)产生明显清除作用,且PM_(10)初始浓度越高,降水后PM_(10)浓度下降越多.风速大于2 m·s^(-1)可显著降低PM_(2.5)浓度,因此,当风速大于4 m·s^(-1)时合肥较少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但易造成地面起尘,使PM_(10)浓度不降反升.合肥冬季严重污染主要出现在西北风向,夏季中度以上污染天气较少,主要出现在风速低于3 m·s^(-1)的东南风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清除 初始浓度 PM2.5 PM10 合肥
原文传递
黄土裸坡降雨产流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12
作者 王占礼 黄新会 +2 位作者 张振国 牛振华 田风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法对黄土裸坡降雨产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坡面径流强度随降雨过程的变化可用对数相关方程进行描述,10~15 min是径流强度随降雨过程变化的转折点; (2) 坡度对坡面径流深的影响可用抛物线相关方程进行描...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法对黄土裸坡降雨产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坡面径流强度随降雨过程的变化可用对数相关方程进行描述,10~15 min是径流强度随降雨过程变化的转折点; (2) 坡度对坡面径流深的影响可用抛物线相关方程进行描述,25°左右是径流深随坡度变化的转折点; (3) 坡长对坡面径流深的影响可用对数相关方程进行表述,80 cm是径流深随坡长变化的转折点; (4) 雨强对径流深的影响可用线性相关方程进行描述,雨强与坡度2个因子共同作用时,坡度的作用几乎完全被雨强所掩盖; (5) 坡度、坡长及降雨强度对坡面径流深的综合影响可用多元线性相关方程进行描述,其中,降雨强度对坡面径流深的影响远大于坡长及坡度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裸坡 产流 坡长 坡度
下载PDF
不同雨强下黄棕壤坡耕地径流养分输出机制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陈玲 刘德富 +2 位作者 宋林旭 崔玉洁 张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51-2158,共8页
为揭示三峡库区坡耕地在不同雨强下氮、磷养分随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输出规律,在香溪河流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黄棕壤坡耕地进行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随雨强的增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泥沙侵蚀量均... 为揭示三峡库区坡耕地在不同雨强下氮、磷养分随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输出规律,在香溪河流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黄棕壤坡耕地进行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随雨强的增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泥沙侵蚀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壤中流流量减少.不同雨强下地表径流中TN、DN、DP均存在明显的初期径流冲刷效应,TP在整个降雨过程中波动较大,呈微弱降低的变化趋势;壤中流中TN、DN、DP随降雨持续输出浓度无明显变化,TP在径流初期出现浓度峰值,之后减少并趋于稳定.雨强对磷素的影响更直接,雨强越大,磷素径流浓度也越大,氮、磷养分的平均浓度均远超出水体富营养化阈值.随雨强的增大,TN径流流失量减小,TP流失量增大,TN随地表径流流失贡献率随雨强的增大由36.5%增加至57.6%,磷素以地表径流为主,贡献率达90.0%以上,因此,控氮关键是减少壤中流的产生,控磷则需防止土壤侵蚀.随雨强的减小,地表径流中以溶解态流失的氮素比例升高,壤中流中均以溶解态为主,磷素的流失在不同雨强和径流形式下均以颗粒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香溪河 氮磷流失 壤中流
原文传递
中国降雨过程时程分型特征 被引量:49
14
作者 殷水清 王杨 +1 位作者 谢云 刘安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7-624,共8页
为研究降雨过程雨强随历时的变化关系,利用中国14个气象站近40年逐分钟降雨资料,采用动态K均值聚类法并根据雨峰在降雨过程中出现的位置,将中国10256次降雨过程分为4种类型,即降雨前期集中型(I型)、降雨中期集中型(II型)、降雨后期集中... 为研究降雨过程雨强随历时的变化关系,利用中国14个气象站近40年逐分钟降雨资料,采用动态K均值聚类法并根据雨峰在降雨过程中出现的位置,将中国10256次降雨过程分为4种类型,即降雨前期集中型(I型)、降雨中期集中型(II型)、降雨后期集中型(III型)和降雨均匀分布型(IV型)。结果表明:中国I型降雨出现频次最高,占47.1%;II型次之,占21.2%;III型和IV型出现频次相当,分别占15.3%和16.4%。夏季I型降雨发生频次占绝对优势,为夏季总降水过程的52.2%;冬季各类雨型发生频次相差不大。I型多为短历时高强度降雨,而IV型多为长历时低强度降雨,II型和III型居中。历时越短时,I型降雨的比重越大;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I型降雨的比重明显下降,IV型降雨的比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 分型特征 历时
下载PDF
模拟雨强和地下裂隙对喀斯特地区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47
15
作者 彭旭东 戴全厚 +2 位作者 李昌兰 袁应飞 赵龙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喀斯特坡面水土地下漏失直接观测难度大,其土壤养分地下漏失的研究仍处于空白,而雨强和地下孔(裂)隙度(以下简称地下裂隙)对其土壤养分流失影响作用尚不清楚。该文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貌及地下裂隙构造特征,采... 喀斯特坡面水土地下漏失直接观测难度大,其土壤养分地下漏失的研究仍处于空白,而雨强和地下孔(裂)隙度(以下简称地下裂隙)对其土壤养分流失影响作用尚不清楚。该文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貌及地下裂隙构造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雨强和地下裂隙对喀斯特坡面氮磷钾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对地表产流产沙影响显著(P<0.05),其产流产沙量均随雨强增大而增加,且地表产流产沙临界雨强在30~50 mm/h之间;雨强对地表径流各养分输出负荷、地下径流全氮(TN)输出负荷及径流TN总负荷影响亦显著(P<0.05)。地下裂隙度对地下径流TN输出负荷影响显著(P<0.05),而总体上对其产流产沙、地表径流泥沙各养分输出负荷及总负荷影响不明显。喀斯特坡面TN、全磷(TP)输出负荷总体以径流为主,而全钾(TK)输出负荷则以泥沙为主。雨强是喀斯特坡面土壤养分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地下裂隙度对其养分流失影响不大,但地下径流是喀斯特坡面主要的养分流失方式。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机理揭示及源头控制提供基本参数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产流 产沙 地下裂隙度 喀斯特坡耕地
下载PDF
雨强对黄土坡面土壤水分入渗及再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3
16
作者 李毅 邵明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71-2276,共6页
基于典型黄土的坡地人工降雨实验,对比研究了降雨、入渗及再分布规律;以雨强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降雨入渗及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水土物质迁移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雨强变化对黄土坡面降雨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微观水分运动过程具有重... 基于典型黄土的坡地人工降雨实验,对比研究了降雨、入渗及再分布规律;以雨强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降雨入渗及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水土物质迁移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雨强变化对黄土坡面降雨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微观水分运动过程具有重要影响.雨强增大时,入渗和再分布湿润锋均随降雨历时延长而逐渐增加,但水分再分布过程的湿润锋增加速率比入渗慢得多;入渗湿润锋与时间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同时可表示为雨强的幂函数关系.再分布湿润锋与时间也存在定量关系.雨强越大,初始和稳定的土壤水分入渗率越高,累积入渗量随降雨时间增加得越快.此外,雨强越大,坡顶与坡脚湿润锋深度差异越小,坡面再分布过程的土壤含水量在各层的差异和递减趋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再分布水分运动黄土坡地
下载PDF
黄土裸坡土壤侵蚀过程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占礼 王亚云 +1 位作者 黄新会 牛振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84-87,共4页
黄土地区的土壤侵蚀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和黄河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黄土地区的土壤侵蚀对于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黄土裸坡土壤侵蚀过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不同雨强条件下,坡... 黄土地区的土壤侵蚀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和黄河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黄土地区的土壤侵蚀对于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黄土裸坡土壤侵蚀过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不同雨强条件下,坡地土壤侵蚀随降雨过程的变化相似,可用幂函数相关方程进行描述,侵蚀强度变化的转变点在降雨开始后的10~15min之间;(2)不同雨强条件下,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相近且可用抛物线相关方程进行描述,侵蚀强度变化的临界坡度在25~30°间;(3)不同雨强条件下,坡地土壤侵蚀总量随坡长的变化可用幂函数相关方程进行描述,但坡长对侵蚀模数的影响比较复杂,表现为不同的形式;(4)不同坡度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相似且均可用线性相关方程进行描述,随着坡度的增大,土壤侵蚀随雨强增大而增加的越明显;(5)裸坡次降雨侵蚀经验模型为多元幂函数统计方程,裸坡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最大,坡长与坡度的影响基本大体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不同措施增加地面覆盖、停止陡坡耕种、截断坡地径流是治理黄土地区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裸坡 土壤侵蚀过程 坡度 坡长
下载PDF
典型黑土侵蚀区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功效研究 被引量:43
18
作者 张少良 张兴义 +2 位作者 刘晓冰 刘爽 于同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5,共5页
通过田间定位实验,测定了免耕、少耕、传统耕作和横坡垄作4种措施的地表径流量、侵蚀量、土壤储水量,同步测定了降雨量、降雨强度等指标,综合的评价了4种耕作措施的保水、保土功效。研究结果表明,免耕和横坡垄作年径流量分别比传统耕作... 通过田间定位实验,测定了免耕、少耕、传统耕作和横坡垄作4种措施的地表径流量、侵蚀量、土壤储水量,同步测定了降雨量、降雨强度等指标,综合的评价了4种耕作措施的保水、保土功效。研究结果表明,免耕和横坡垄作年径流量分别比传统耕作少97.7%和96.8%,侵蚀模数分别比传统耕作少98.9%和99.2%,而少耕未降低土壤侵蚀。免耕秸秆覆盖和横坡垄作能够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的发生,为作物生长提供更多的土壤有效水分。相关分析表明,4种耕作措施的径流量都与I30和I60达极显著水平;4种耕作措施地表径流主要发生在6-8月份,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6-7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径流量 侵蚀量 土壤储水量
下载PDF
雨强及施肥降雨间隔对油菜田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5
19
作者 梁新强 陈英旭 +2 位作者 李华 田光明 俞巧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7,共4页
利用室内模拟降雨和原状土盆栽的方法。研究了3个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降雨施肥间隔对杭嘉湖平原区油菜田氮紊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降雨强度下,降雨施肥间隔与总氮输出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同一降雨施肥间隔下。雨强与径流... 利用室内模拟降雨和原状土盆栽的方法。研究了3个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降雨施肥间隔对杭嘉湖平原区油菜田氮紊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降雨强度下,降雨施肥间隔与总氮输出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同一降雨施肥间隔下。雨强与径流氮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但即使在低雨强下.短降雨施肥间隔仍可导致大量氮紊流失;径流氮素输出动态过程可以分为前期浓度出峰期和后期浓度下降稳定期,径流氮浓度的输出风险主要集中在前期出峰期,低雨强的稳定期出现时间较早;硝氮是氮索流失的主要形态,各处理条件下硝氮比重均在30%以上,降雨施肥间隔时间在3天以上比重更高;高雨强和短降雨施肥间隔明显促进总氮及硝氮的流失,降雨施肥间隔应尽量在5~7天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田 施肥间隔 氮素径流流失
下载PDF
西安市雨水花园蓄渗雨水径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唐双成 罗纨 +1 位作者 贾忠华 袁黄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79,84,共6页
雨水花园是结合城市景观,以滞留和净化雨水径流为主要功能的生物滞留处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水文和水质的负面影响。根据在西安市雨水花园蓄渗屋面雨水径流的现场试验,确定在各种暴雨条件下,花园设计及土壤入渗... 雨水花园是结合城市景观,以滞留和净化雨水径流为主要功能的生物滞留处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水文和水质的负面影响。根据在西安市雨水花园蓄渗屋面雨水径流的现场试验,确定在各种暴雨条件下,花园设计及土壤入渗能力不同时,雨水花园拦蓄雨水径流的能力以及花园溢流的时间和溢流量。结果显示,黄土具有良好的入渗能力,达到2.346m/d;在较为湿润的2011年基本没有发生溢流,汇集的雨水径流全部入渗补给了地下水。对于某一重现期的暴雨,雨水花园溢流总量受到降雨强度和历时二者叠加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花园 水径流 入渗 溢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