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秦斋藏玺印概述
1
作者 许雄志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清乾嘉以来,金石之学勃兴,古玺印蒐藏之风成为仕宦阶层的一种时尚。自清至民国间,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古玺印藏家和集古印谱。如汪启淑《汉铜印丛》、潘有为《看篆楼古铜印谱》、吴式芬《双虞壶斋印存》、吴云《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陈... 清乾嘉以来,金石之学勃兴,古玺印蒐藏之风成为仕宦阶层的一种时尚。自清至民国间,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古玺印藏家和集古印谱。如汪启淑《汉铜印丛》、潘有为《看篆楼古铜印谱》、吴式芬《双虞壶斋印存》、吴云《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陈宝琛《澂秋馆印存》、高庆龄《齐鲁古印攈》、吴大澂《十六金符斋印存》、端方《匋斋藏印》、罗振玉《赫连泉馆古印存》、陈汉第《伏庐藏印》,以及黄宾虹、王献唐、周暹、乐守勋等等,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黄宾虹 印谱 吴大澂 罗振玉 吴式芬
原文传递
顾从德藏印活动略考
2
作者 李梦园 《书画世界》 2024年第1期78-79,共2页
顾氏家族是明代上海地区重要的鉴藏家族,其家族历经“三世五君”,在印章收藏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顾从德在此收藏基础上整理并梓行了《集古印谱》《印薮》,这些印谱于古于今都意义深远。本文从顾从德藏印来源、印谱制作、顾氏藏印散... 顾氏家族是明代上海地区重要的鉴藏家族,其家族历经“三世五君”,在印章收藏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顾从德在此收藏基础上整理并梓行了《集古印谱》《印薮》,这些印谱于古于今都意义深远。本文从顾从德藏印来源、印谱制作、顾氏藏印散佚等方面考略其藏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从德 印谱 《印薮》
下载PDF
近代印人方介堪的文字学与篆书
3
作者 陈国敬 《中国书画》 2024年第6期90-97,共8页
自元代以来,集古印谱的风尚、汉印审美观的建立以及早期篆印理论的出现,令篆刻发展逐渐走上文人化、艺术化的道路。出于对前朝印章求新尚奇的反对,以及对汉印古雅质朴的追求,元代文人愈发重视篆文的规范问题,精研《说文》,旁涉文,成为... 自元代以来,集古印谱的风尚、汉印审美观的建立以及早期篆印理论的出现,令篆刻发展逐渐走上文人化、艺术化的道路。出于对前朝印章求新尚奇的反对,以及对汉印古雅质朴的追求,元代文人愈发重视篆文的规范问题,精研《说文》,旁涉文,成为篆印的基本要求。随着明代流派印的出现与发展,清代文人好古敏求,将金石鼎彝、陶文砖瓦文字融入篆刻,滋养其篆文,丰富其内涵,篆刻艺术得以与其他艺术门类相互补益,在具备独立性的基础上,有艺有论,自成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方介堪 汉印 篆印 印谱 文人化 元代文人 文字学
下载PDF
略说早期印谱在古玺印整理方面的意义
4
作者 施谢捷 《西泠艺丛》 2023年第10期47-52,共6页
搜集古玺印并辑编印谱的风气肇始于北宋。目前可以考知的最早印谱,是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杨克一辑《集古印格》。南宋至明初,陆续出现了一些辑录有古玺印的印谱,如南宋时期有颜叔夏辑《古印谱》二卷,姜夔辑《姜氏集古印谱》四卷(... 搜集古玺印并辑编印谱的风气肇始于北宋。目前可以考知的最早印谱,是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杨克一辑《集古印格》。南宋至明初,陆续出现了一些辑录有古玺印的印谱,如南宋时期有颜叔夏辑《古印谱》二卷,姜夔辑《姜氏集古印谱》四卷(见吾丘衍《学古编》、徐上达《印法参同》),另有宋淳熙三年(1176)王俅辑《啸堂集古录》二卷,非专门印谱,其中收录古玺印37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吾丘衍 徐上达 印谱 南宋时期
原文传递
九百年印谱史漫说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天衡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19,3,共17页
本文是根据韩天衡二〇一六年五月一日在韩天衡美术馆所作的讲座录音整理而成。作者以漫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中国九百年印谱史的发展概况,从印谱的制作发展到印谱的编辑分类以及印谱之"最",娓娓道来,趣味盎然。文... 本文是根据韩天衡二〇一六年五月一日在韩天衡美术馆所作的讲座录音整理而成。作者以漫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中国九百年印谱史的发展概况,从印谱的制作发展到印谱的编辑分类以及印谱之"最",娓娓道来,趣味盎然。文中配图大多为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特此刊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天衡 录音整理 十钟山房印举 篆刻艺术 印谱 玺印 趣味盎然 印谱 飞鸿堂印谱 图书谱
原文传递
陈介祺书法摭析
6
作者 高少珂 《中华书画家》 2023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陈介祺(1813-1884)是清代书法家、金石家。在艺术追求上,陈介祺特别强调“古法”“浑成”。早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陈介祺跋《苏氏纂集集古印谱》称:“刻印以得古人用笔之法为最难,知用笔矣,又往往难于浑成,盖以朴茂之神,达雄秀之气,... 陈介祺(1813-1884)是清代书法家、金石家。在艺术追求上,陈介祺特别强调“古法”“浑成”。早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陈介祺跋《苏氏纂集集古印谱》称:“刻印以得古人用笔之法为最难,知用笔矣,又往往难于浑成,盖以朴茂之神,达雄秀之气,非精心贯注动与古会,未易造此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介祺 印谱 浑成 书法 艺术追求 朴茂
原文传递
太田梦庵的古玺印收藏与古印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海宇 玉泽友基 《西泠艺丛》 2021年第2期49-56,共8页
太田梦庵(1881—1967),本名孝太郎,号梦庵,斋号枫园、好晴楼、津川等,日本岩手县盛冈人。他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古玺印收藏家,曾在辛亥革命后寓居中国多年,与方若、罗振玉等学者交游。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梦庵发行自藏印印谱《梦庵藏印》(以... 太田梦庵(1881—1967),本名孝太郎,号梦庵,斋号枫园、好晴楼、津川等,日本岩手县盛冈人。他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古玺印收藏家,曾在辛亥革命后寓居中国多年,与方若、罗振玉等学者交游。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梦庵发行自藏印印谱《梦庵藏印》(以下简称《梦》,图1)、《枫园集古印谱》(以下简称《枫》)、《枫园集古印谱续集》(以下简称《枫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印谱 罗振玉 太田 《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辛亥革命
原文传递
九百年印谱史漫说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天衡 《中华书画家》 2016年第9期98-107,共10页
什么是印谱?就是我国周秦两汉的玺印、明清以来流派印章汇辑而成的谱录,准确地讲是钤印于土纸的线装本。中国的印章艺术,有三千年上下的历史,但是汇录印谱,即拿这些印汇集在一起成书,只有九百年的历史。谈到印谱,历来都讲印谱之祖是《... 什么是印谱?就是我国周秦两汉的玺印、明清以来流派印章汇辑而成的谱录,准确地讲是钤印于土纸的线装本。中国的印章艺术,有三千年上下的历史,但是汇录印谱,即拿这些印汇集在一起成书,只有九百年的历史。谈到印谱,历来都讲印谱之祖是《宣和印谱》。实际上这是个虚构的历史、人造的故事。宋徽宗在宣和年间,编了《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所以明代后期的人就想当然地造出了一本《宣和印谱》,实际上是子虚乌有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印谱是哪本呢?它是比所谓《宣和印谱》更早一点的杨克一编的《集古印格》。但杨克一的《集古印格》在历史上又曾被搞错,被误称作晁克一《集古印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和 《宣和画谱》 玺印 印谱 明代后期 篆刻艺术 十钟山房印举 印谱 承清馆印谱
原文传递
罗王常《秦汉印统》本末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洪军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7,共9页
本文考查明万历吴氏树滋堂刻本《秦汉印统》的作者及出版流传情况。罗王常字延年,其父罗龙文攀附严世蕃坐案被杀,遂隐匿于顾世安家,变姓名为王常字幼安。罗氏家富古印,王常编有《集古印谱》,署名顾氏,是为钤拓本《顾氏集古印谱》六卷。... 本文考查明万历吴氏树滋堂刻本《秦汉印统》的作者及出版流传情况。罗王常字延年,其父罗龙文攀附严世蕃坐案被杀,遂隐匿于顾世安家,变姓名为王常字幼安。罗氏家富古印,王常编有《集古印谱》,署名顾氏,是为钤拓本《顾氏集古印谱》六卷。后朝廷大赦,王常改字延年,增补木刻《集古印谱》六卷,又称《印薮》。三十年后,王常再次递修增补印谱,为《秦汉印统》八卷,署名也变更为罗王常,此本由新安商贾吴元维伯张捐资助刻,故又称"海阳《吴氏印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王常 王常 《秦汉印统》 印谱 《印薮》
原文传递
集古印谱和墓古印谱的差异--以《印薮》为例
10
作者 李倩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2年第7期65-68,共4页
明代金石学的兴起与《顾氏集古印谱》的出现激发了文人刊刻印章风气的盛行,而印谱作为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逐渐发展开来。本文以明代方历三年(1575)成书的《印薮》为研究对象,从成书过程、印谱名等方面区分《顾氏集古印谱》与《印薮... 明代金石学的兴起与《顾氏集古印谱》的出现激发了文人刊刻印章风气的盛行,而印谱作为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逐渐发展开来。本文以明代方历三年(1575)成书的《印薮》为研究对象,从成书过程、印谱名等方面区分《顾氏集古印谱》与《印薮》,并用对比法,从印文的字法选取与字形、印章策刻中的刀法、印章章法的布局三方面对比分析集古印谱与古印谱的差异。《印薮》虽有普世之功但因失真严重给后世印人带来困扰,所以要辩证看待其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谱 印谱 印薮 差异
原文传递
公私并录 铜玉具采——顾氏《集古印谱》考析
11
作者 周媛 《收藏家》 2019年第8期105-108,共4页
《集古印谱》六卷,明太原王常编、武陵(上海)顾从德修校,书内集有玉印220余枚,铜印3200余枚。'顾从德,字汝修,号芸阁,上海人,官鸿胪寺序班',与其兄顾汝由、顾汝和均风雅好事,博古善书。顾从德刻《集古印谱》、顾汝和刻《玉泓馆... 《集古印谱》六卷,明太原王常编、武陵(上海)顾从德修校,书内集有玉印220余枚,铜印3200余枚。'顾从德,字汝修,号芸阁,上海人,官鸿胪寺序班',与其兄顾汝由、顾汝和均风雅好事,博古善书。顾从德刻《集古印谱》、顾汝和刻《玉泓馆帖》,皆为艺林精品。顾氏三兄弟对收集古印亦是不遗余力,正如明代诗人沈明臣所言:'上海顾氏称世家,三世以博雅传,自御医公世安氏搜购始,及光禄君汝由,鸿胪君汝修,大理君汝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谱 印谱 顾从德
原文传递
朱蜕華典 溢彩流芳——略论《齐鲁古印攈》
12
作者 刘一闻 《青岛画报》 2022年第12期66-67,共2页
我国印章专学始自元代,彼时浙地龙游篆刻家吾丘衍所作《学古篇》,由是开启域之先河.至明,两湖武陵博古人氏顾从德将其所藏官私信鉨古铜玉印辑成《集古印谱》,接踵者如《宣和集古印史》《松谈阁印史》等继之而出,日渐呈现印学熠扬之势.
关键词 吾丘衍 印史 印谱 印学
原文传递
明代印论中摹拟与反摹拟观嬗变述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安康 《书法赏评》 2020年第4期8-13,共6页
一、绪论明初印学主要承续了元代吾丘衍、赵孟頫的复古主义遗风,但印人多盲目拘泥于唐、宋、元治印模式,所"拟"之"古"或为唐宋九叠文官印、或粗陋私印、或元押印,因所能见秦汉印极少,取法于汉印难能可贵,印学理论... 一、绪论明初印学主要承续了元代吾丘衍、赵孟頫的复古主义遗风,但印人多盲目拘泥于唐、宋、元治印模式,所"拟"之"古"或为唐宋九叠文官印、或粗陋私印、或元押印,因所能见秦汉印极少,取法于汉印难能可贵,印学理论更加匮乏。万历三年(1575),顾从德增删《集古印谱》并由王穉登定名为《印薮》,"及顾氏谱流通遐迩,尔时家至户到手一编,于是当代印家望汉有顶。"[1]自此之后大量集古、摹古印谱陆续出版,印学家得以窥见古印使得摹古观念真正走向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丘衍 汉印 赵孟頫 印谱 主义 印论 摹拟
原文传递
日本岩手县立博物馆藏古玺印的学术价值
14
作者 刘海宇 《书法》 2022年第2期62-69,共8页
日本岩手县立博物馆藏古玺印现有一千零九十一方,包括『梦庵藏印』四百三十九方(编号M1—439)、『枫园集古印谱』五百七十六方(编号H1—578,其中H240与H462有号无印)、『枫园集古印谱续集』七十六方(编号CH1—77,其中CH24有号无印)。①... 日本岩手县立博物馆藏古玺印现有一千零九十一方,包括『梦庵藏印』四百三十九方(编号M1—439)、『枫园集古印谱』五百七十六方(编号H1—578,其中H240与H462有号无印)、『枫园集古印谱续集』七十六方(编号CH1—77,其中CH24有号无印)。①这些古玺印的年代上自先秦,下至明清,材质以青铜为主,兼有其他质地,钮制丰富多样。印文有历代官印、私印、成语印、肖形印、巴蜀符号、民族文字印记、押印等。虽有太田梦庵所发行《梦庵藏印》《枫园集印谱》《枫园集古印谱续集》三谱问世,但三种印谱发行较早,而且发行册数很少,今人难以见到。即使见到印谱,因部分印文笔画残损致使印蜕不清,仅凭印谱不少文字难以识读。这批古玺印的钮制照片也很少著录,今人难窥其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肖形印 印谱 博物馆藏 印文 七十六 巴蜀符号
原文传递
《古铜印存》刍议
15
作者 唐存才 《书法》 2013年第4期74-75,共2页
印集为谱,始于宋朝,据载宋杨克一辑、宋张耒为序的《集古印格》为中国最早出现的玺印汇录,惜今已佚。①至明代隆庆六年(一五七二),上海顾从德以家藏印玺托太原王常幼安钤拓集成《集古印谱》二十部,这是史上首次以传世的秦汉时期原印用... 印集为谱,始于宋朝,据载宋杨克一辑、宋张耒为序的《集古印格》为中国最早出现的玺印汇录,惜今已佚。①至明代隆庆六年(一五七二),上海顾从德以家藏印玺托太原王常幼安钤拓集成《集古印谱》二十部,这是史上首次以传世的秦汉时期原印用朱砂印泥钤拓,且拓印精湛,秦汉印风的古朴淳厚、质拙苍浑之韵跃然纸上,顾氏《集古印谱》的诞生对明清及后世篆刻艺术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谱集辑由此也蔚然成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谱 篆刻艺术 汉印 玺印 张耒 顾从德 隆庆
原文传递
秦印“孛”字考——兼及“孛”姓起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鹏 《大众书法》 2015年第2期38-40,共3页
某些文字被误释后,编在各种集古印谱中,被时下印人当作正确的释文而广泛使用。'孛'字就是一个被误释为'李'字,而被编入'李'字名下的典型例子。
关键词 印谱 周王朝 周平王
原文传递
《娑罗花树馆藏印》解题
17
作者 柳向春 《西泠艺丛》 2022年第3期20-21,共2页
本谱为集古印谱,所收大皆明及之前印。计六册,一册为官印,其余皆人名印。第一册计74页74印,第二册计69页100印,第三册计61页61印(官印),第四册计66页66印,第五册计89页89印,第六册计74页74印。板框宽11.7厘米,高17厘米。书宽18.3厘米,高... 本谱为集古印谱,所收大皆明及之前印。计六册,一册为官印,其余皆人名印。第一册计74页74印,第二册计69页100印,第三册计61页61印(官印),第四册计66页66印,第五册计89页89印,第六册计74页74印。板框宽11.7厘米,高17厘米。书宽18.3厘米,高29.7厘米。每叶正面镌方框,中钤印,大都每叶一印,间有两印、三印者。边框左侧上镌“娑罗华树馆藏印”篆字,下镌“?庵”篆字。(图1)卷端钤有“金城私印”“金氏巩伯”两朱文方印,知系当年贻赠金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谱 私印 官印 馆藏 娑罗
原文传递
元明清印论中的学古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显良 《中国书画》 2006年第5期185-186,共2页
古代印论中的学古观始于元代赵孟己:"采其尤古雅者,凡摹得三百四十枚,且修其考证之文,集为《印史》,汉魏以下,典型质朴之意,可仿佛见之矣。赵孟頫的印章师古思想当受其书法复古思想之影响。其书宗魏晋,提倡复兴古法,对其印学观的... 古代印论中的学古观始于元代赵孟己:"采其尤古雅者,凡摹得三百四十枚,且修其考证之文,集为《印史》,汉魏以下,典型质朴之意,可仿佛见之矣。赵孟頫的印章师古思想当受其书法复古思想之影响。其书宗魏晋,提倡复兴古法,对其印学观的影响显而易见。"由于赵氏在《印史序》中首次提倡质朴的汉印,从而确立了元明清三代直至今日仍然主要影响着印坛的汉印审美观。"赵氏提出的"古雅"、"质朴",反对"新奇相矜"、"不遗余巧"的印章审美观泽被有元一代,元代学者多受其沾溉:自汉至晋,凡诸印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印 印史 沈野 赵孟 清三代 金石文字 印谈 有元一代 东里子论印 印谱
下载PDF
中国古玺印赏鉴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随祖 《收藏家》 1994年第2期19-22,共4页
中国古代印章,据目前可以确定年代的大约从春秋战国之际到清代,其间经历两千四百余年而沿用不衰。中国的古印章与世界其它地区古文明,如古罗马、古巴比伦地区的古代印章,在出现的时间上先后有别,在使用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中国古印章延... 中国古代印章,据目前可以确定年代的大约从春秋战国之际到清代,其间经历两千四百余年而沿用不衰。中国的古印章与世界其它地区古文明,如古罗马、古巴比伦地区的古代印章,在出现的时间上先后有别,在使用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中国古印章延续时间长而连贯,发展演变脉络较为清晰,而其一产生即主要以文字形式独立于世,中国的印章对周边地区,主要是日本和朝鲜半岛,有着重要的影响。印章在中国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鸟虫书 汉印 春秋战国之际 巴比伦 使用形式 延续时间 印文 印谱 朝鲜半岛
原文传递
试论印章艺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履霜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22-27,36,共7页
印章起源于实用,同时又具有两重属性:既是实用物,又是艺术品。后来,在发展中分化为两支,一支继承实用,另一支转向艺术。到了明代,转向艺术的这支终于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篆刻艺术。
关键词 篆刻艺术 元朱文 文彭 印面 两重属性 印谱 王福厂 汉印 九迭篆 邓石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