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迭代动态规划的动力电池组热管理优化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彦 李佳怡 +1 位作者 马乾 陈明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9-721,共13页
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断产热,持续高温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危害汽车的运行安全。因此,采取高效、节能的冷却优化策略,提高动力电池工作效率十分必要。本文基于电池的生热特性和牛顿冷却定律建立电池组集中质量热模型,并与AM... 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断产热,持续高温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危害汽车的运行安全。因此,采取高效、节能的冷却优化策略,提高动力电池工作效率十分必要。本文基于电池的生热特性和牛顿冷却定律建立电池组集中质量热模型,并与AMESim中建立的电池液冷系统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针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高度非线性与时变性,提出一种在多维搜索空间迭代逼近最优值的迭代动态规划(IDP)策略。通过Mat⁃Lab-AMESim联合仿真对比,证明了此方法以最小的能耗对电池组温度进行快速冷却,且冷却液流速稳定,验证了IDP优化策略的高效性与节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组 迭代动态规划 集中模型 液冷系统 电池管理
下载PDF
车载动力电池液体冷却非线性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彦 丁浩 +1 位作者 牟洪元 刘永钦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5-64,共10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需求会受到外部环境温度、风速和负载电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散热,动力电池的温度会迅速攀升,进而影响电动汽车的驾驶性和安全性。基于此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非线性冷却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对锂离子电池生...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需求会受到外部环境温度、风速和负载电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散热,动力电池的温度会迅速攀升,进而影响电动汽车的驾驶性和安全性。基于此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非线性冷却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对锂离子电池生热、散热机理分析,建立考虑传热系数随冷却液流速变化的锂离子电池集中热模型,通过电池特性测试试验确定电池内阻和熵热系数等热物性参数,并与AMESim模型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基于电池冷却系统非线性和易受负载电流变化影响的特征,提出一种考虑电池冷却系统的稳态特性以及参考变量前馈功能和闭环反馈消除静态误差机制的非线性冷却优化方法,并对其稳定性和鲁棒性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NEDC-HWFET-US06组合工况下,非线性冷却优化方法调节下的电池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最大偏差较PID方法减小了0.8 K,并且冷却过程的能耗降低了6.3%,具有更好的调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锂离子电池 非线性优化方法 液体冷却 集中模型
原文传递
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温度估计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元 肖明康 +2 位作者 陆科 石其辉 吴志红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81,共10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中转子温度过高导致永磁体永久失磁等问题,对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温度进行在线估计显得尤其重要。考虑到电机内部实际传热特性和实时温度估计的要求,基于集中参数模型的方法提出了五节点简化等效热模型,推导出电机温度估...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中转子温度过高导致永磁体永久失磁等问题,对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温度进行在线估计显得尤其重要。考虑到电机内部实际传热特性和实时温度估计的要求,基于集中参数模型的方法提出了五节点简化等效热模型,推导出电机温度估计状态方程;考虑到离散后的状态方程中节点温度的导数与节点温度和发热损耗的线性函数关系,提出了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办法对状态方程参数进行离线辨识,而不是传统温度估计方法中对电机参数的辨识;确定状态方程参数后,基于状态方程对电机转子温度进行在线估计。通过台架实验,在堵转、低速和高速混合工况条件下基于状态方程对电机转子温度进行了预测,将模型预测温度与实际测量温度对比,温度估计误差小于6℃。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热模型和温度估计算法的准确性,并且较低的模型阶数易于在汽车嵌入式系统中对转子温度进行实时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功能安全 永磁同步电机 温度估计 集中参数模型 参数辨识
下载PDF
应用集中参数热模型的高密度IPM电机运行过程的热仿真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爱元 黄苏融 贡俊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43,共4页
应用集中参数热模型对高密度IPM电机运行过程进行热仿真。集中参数热模型直接逼近电机的热性能,可以快速评估IPM电机运行过程的热性能,便于IPM电机及其冷却系统设计方案的论证和比较研究。比较仿真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绕组温度的仿真曲... 应用集中参数热模型对高密度IPM电机运行过程进行热仿真。集中参数热模型直接逼近电机的热性能,可以快速评估IPM电机运行过程的热性能,便于IPM电机及其冷却系统设计方案的论证和比较研究。比较仿真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绕组温度的仿真曲线与实验测试结果相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M电机 运行过程 仿真 集中参数模型
下载PDF
基于模糊PID算法的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策略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彦 丁浩 +1 位作者 牟洪元 陈虹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9-560,共12页
为防止动力电池组温度过高、温度均匀性差影响其性能和电动汽车运行安全,必须对其采取有效的冷却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PID算法的动力电池组直接式液体冷却策略.首先,根据Bernardi生热率模型和牛顿冷却定律,建立了电池内阻随温度... 为防止动力电池组温度过高、温度均匀性差影响其性能和电动汽车运行安全,必须对其采取有效的冷却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PID算法的动力电池组直接式液体冷却策略.首先,根据Bernardi生热率模型和牛顿冷却定律,建立了电池内阻随温度变化、对流换热系数随冷却液流速变化的单体电池集中质量热模型.然后,利用冷却液单向流动的温度变化特性递推出电池组集中质量热模型,并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考虑到电池组热模型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设计了基于模糊PID算法的液体冷却策略.最后,将该冷却策略用于电池组冷却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冷却策略相比,模糊PID冷却策略可以缩短系统调节时间、减小电池组温度不一致性、提高抵抗电流扰动的能力,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集中质量模型 直接式液冷 模糊PID算法
下载PDF
基于集中参数热模型的大功率模块化定子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热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吴胜男 郝大全 +3 位作者 佟文明 贾建国 陈健 李宏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7851-7859,共9页
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具有易于调磁、高效率和控制性能好的优点,在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温升直接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该文基于模块化定子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特点和冷却条件,建立电机集中参数热模型... 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具有易于调磁、高效率和控制性能好的优点,在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温升直接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该文基于模块化定子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特点和冷却条件,建立电机集中参数热模型。对模块化定子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进行等效处理,确定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的等效导热系数。通过样机温升实验验证电机集中参数热模型的准确性。分析电枢电流密度对相似冷却条件和功率等级混合励磁同步电机温升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励磁电流密度对混合励磁同步电机温升的影响。该研究工作为模块化定子混合励磁同步电机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热计算方法,同时为相似冷却条件和功率等级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设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励磁同步电机 模块化定子 集中参数模型 分析
下载PDF
基于磁热耦合法的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热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史立伟 刘政委 +2 位作者 乔志伟 赵新 朱英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针对传统内置永磁电机损耗高、发热量大的问题,提出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拓扑结构.介绍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的拓扑结构,对比分析两者的电磁特性与损耗分布特性.针对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分布式绕组的结构特点,对绕组进行等效处理... 针对传统内置永磁电机损耗高、发热量大的问题,提出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拓扑结构.介绍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的拓扑结构,对比分析两者的电磁特性与损耗分布特性.针对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分布式绕组的结构特点,对绕组进行等效处理,确定等效导热系数,建立集中参数热网络模型.建立单向磁热耦合模型,计算电机各部件的温度分布,验证了热网络模型的正确性.考虑到温度对永磁材料的影响,建立双向磁热耦合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电流密度对电机温升的影响规律.试制一台样机并搭建温升试验平台进行温升试验,验证了新型拓扑结构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以及磁热双向耦合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电机 非对称混合磁极 分析 耦合 集中参数模型
下载PDF
基于集中参数热模型的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温度软测量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明发 张培铭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0年第1期74-77,共4页
应用集中参数热模型推导出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温度与铁芯温度、机座温度以及定子绕组损耗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定子绕组最高温度与铁芯表面温度、机座表面温度以及定子电流等易测参数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定子绕组最高温度的软测量,分析影... 应用集中参数热模型推导出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温度与铁芯温度、机座温度以及定子绕组损耗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定子绕组最高温度与铁芯表面温度、机座表面温度以及定子电流等易测参数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定子绕组最高温度的软测量,分析影响软测量精度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实测数据表明该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为实现方便、满足工程要求的电动机热保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参数模型 绕组温度 软测量 保护
下载PDF
变齿距电磁作动器集中参数热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9
作者 石勇 宁一高 +1 位作者 马修真 赵建辉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2,共8页
根据变齿距电磁作动器的几何结构和传热特点,建立其集中参数热模型。对加工好的样机温度进行了试验测量,并将集中参数热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线圈电压下,作动器线圈和外壳温度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8... 根据变齿距电磁作动器的几何结构和传热特点,建立其集中参数热模型。对加工好的样机温度进行了试验测量,并将集中参数热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线圈电压下,作动器线圈和外壳温度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8.40%和9.22%,证明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利用所建立的集中参数热模型,研究了作动器温升对各个热阻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作动器温升对外壳与环境之间的散热热阻最为敏感,当其增加20%时,线圈温度和外壳温度将分别增加6.10%和8.40%,而其他热阻对作动器的线圈和外壳温度的影响都非常小。最后,对变齿距电磁作动器的冷却方式进行了探讨,高电密的情况下,在外壳设计散热肋片是提高冷却效果的实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齿距电磁作动器 集中参数模型 样机试验 敏感性分析 冷却方式
原文传递
基于集中参数热模型法的自卸车油气悬架系统热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夏旭 申焱华 +1 位作者 杨珏 张文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4-70,共7页
针对目前非公路自卸车油气悬架系统温度变化的研究中未考虑缸筒和活塞杆热容的问题,该文引入集中参数热模型法对非公路自卸车油气悬架系统温度变化进行研究。运用热学理论、气体状态方程,建立包含缸筒、活塞杆热容的非公路自卸车油气悬... 针对目前非公路自卸车油气悬架系统温度变化的研究中未考虑缸筒和活塞杆热容的问题,该文引入集中参数热模型法对非公路自卸车油气悬架系统温度变化进行研究。运用热学理论、气体状态方程,建立包含缸筒、活塞杆热容的非公路自卸车油气悬架系统的集中参数热力学模型。通过求解热力学模型方程组,分析非公路自卸车油气悬架系统中油液温度的变化趋势,并将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的结果表明集中参数热力学模型能较准确的描述非公路自卸车油气悬架的热力学状态,而且考虑缸筒、活塞杆热容量会增加系统的温度变化的迟滞效应。该研究将有利于精确描述非公路自卸车油气悬架的动力学特性,同时也为其他工程或农用车辆上油气悬架热力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架 自卸车 问题 集中参数模型
下载PDF
基于龙伯格观测器的快速永磁同步电机温度估计
11
作者 何昱锋 何保刚 +1 位作者 吴昊 杨嘉裕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4期4-6,9,共4页
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温度估计问题。为了优化集中参数等效热模型法(LPTN)在电机上的温度估计精度,同时兼顾电机生产制造过程中工艺流程的简便性及成本。在绕组、制动器、机壳这三个关键节点处进行温度估计,设计三节点LPTN模型,... 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温度估计问题。为了优化集中参数等效热模型法(LPTN)在电机上的温度估计精度,同时兼顾电机生产制造过程中工艺流程的简便性及成本。在绕组、制动器、机壳这三个关键节点处进行温度估计,设计三节点LPTN模型,并在电机制动器附近的空腔内放置温度传感器,将LPTN估计出的制动器温度与传感器温度的误差作为反馈信号输入到龙伯格观测器中,然后引入LPTN模型完成三个节点温度的温度校正。最后在PMSM电机上展开实验研究,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温度估计 集中参数等效模型
下载PDF
考虑机械气隙的无槽永磁直线电机热分析及改进(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兴 罗辞勇 +2 位作者 陆治国 李景灿 孙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08-1919,共12页
研究自然冷却的无槽管状永磁直线电机(tubular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actuator,TPMLA)的机械气隙长度,通过约束和引导热量的流通路径来使永磁体的温度达到最低。通常无槽绕组产生的热量必须首先通过周围的空气进行传导,其散热条件比... 研究自然冷却的无槽管状永磁直线电机(tubular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actuator,TPMLA)的机械气隙长度,通过约束和引导热量的流通路径来使永磁体的温度达到最低。通常无槽绕组产生的热量必须首先通过周围的空气进行传导,其散热条件比有槽电机更加恶劣。虽然较小的机械气隙可以增强气隙磁密,但是绕组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将会传到永磁体上,导致永磁体温升,并减小其剩磁,使永磁体有失磁风险。因此,合理的机械气隙长度对于无槽管状永磁直线电机极其重要。建立电机的电磁和热模型,并将结果与有限元方法进行比较。制作3台不同机械气隙的样机,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机械气隙对限制和引导热流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机械气隙长度来降低永磁体温度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 无槽永磁直线电机 永磁体温度 集中参数网络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