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构造模型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小汉 琚宜太 +1 位作者 韦利杰 李广伟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8-463,共16页
作为欧亚与印度板块缝合线的雅江蛇绿岩带在野外并未发现统一的构造极性,岩石处于脆性-韧脆性变形和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构造样式沿南北剖面上总体呈现对称状;两侧复理石建造与蛇绿岩套之间没有大型南北向剪切糜棱岩带;局部可直接观察... 作为欧亚与印度板块缝合线的雅江蛇绿岩带在野外并未发现统一的构造极性,岩石处于脆性-韧脆性变形和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构造样式沿南北剖面上总体呈现对称状;两侧复理石建造与蛇绿岩套之间没有大型南北向剪切糜棱岩带;局部可直接观察到复理石与蛇绿岩深海沉积整合接触;许多"构造混杂岩"属于深水陡坡滑塌堆积;蛇绿岩带南北两侧的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建造的沉积环境演变具有时间上的宏观对应性;蛇绿岩带常以狭窄的平行条带产出.此外,高喜马拉雅的基底岩石组合可与拉萨地块及羌塘基底进行宏观对比,但与印度陆块则有很大区别.上述地质特征暗示雅江蛇绿岩带属于部分洋壳化的弧后裂陷盆地.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真正界线—新特提斯洋可能位于喜马拉雅南坡西瓦里克覆盖之下.新的构造演化框架是:晚三叠世起,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高喜马拉雅陆弧被向南拉出,弧后盆地张开.晚侏罗至晚白垩世,弧后盆地陆续出现线状洋壳;其北侧形成冈底斯岩浆弧.从古新世早期起,弧后盆地塌缩,并伴随高喜马拉雅弧与欧亚碰撞而完全闭合.盆地内条带状新洋壳向南、北两侧小规模俯冲,沉积层褶皱冲断,形成构造混杂带,海相陆续消失.渐新世晚期至中新世中期,印度陆块与高喜马拉雅陆弧发生陆-弧碰撞,北侧发育冈底斯盖层林子宗火山岩系.中新世中期至今,高原南部地壳透入性变形缩短,区域性隆升,伴随藏南滑移系、穹窿作用和南北向裂谷发育,残留的雅江弧后洋壳整体出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蛇绿岩 构造剖面 沉积对比 喜马拉雅陆缘弧 新构造模型
原文传递
南迦巴瓦峰地区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矿物学特征及时代 被引量:5
2
作者 耿全如 潘桂棠 +4 位作者 郑来林 孙志明 欧春生 董翰 王小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共7页
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带在南迦巴瓦峰地区呈弧形连续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岩和云母石英片岩、绿片岩、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变余辉绿岩等。主要造岩矿物中 ,角闪石属富镁的镁角闪石、镁闪石、韭闪角闪石、浅闪角闪石等 ;单斜辉石为... 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带在南迦巴瓦峰地区呈弧形连续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岩和云母石英片岩、绿片岩、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变余辉绿岩等。主要造岩矿物中 ,角闪石属富镁的镁角闪石、镁闪石、韭闪角闪石、浅闪角闪石等 ;单斜辉石为富镁的类型 ,成分相当于透辉石 ;橄榄石为典型的镁橄榄石 ;斜长石在角闪岩类中为中长石 ,是变质成因的。利用地质温压计估算出的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 :t=5 0 0~ 6 5 0℃ ,p =0 .75~ 0 .8GPa ,相当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发生在 4 7~ 4 7Ma左右。晚期经历了低温、高压变质作用 ,形成高压型的多硅白云母 ,时代为 2 7~ 2 0Ma ,与该区结合带边界阿尼桥断层和米林 鲁朗断层发生强烈走滑有关。地壳加速隆升、剥蚀时期形成的多硅白云母为中、低压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迦巴瓦 雅鲁藏布蛇绿岩 矿物成分 时代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南部早白垩世贝里阿斯期放射虫化石组合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浩若 许波 杨群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359,共17页
白垩纪放射虫硅质岩广泛分布于藏南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两侧,形成于多种沉积-构造背景,为藏南特提斯演化研究提供了丰富信息。为确定硅质岩的时代,需要建立藏南白垩纪放射虫分带系统。作为第一步,本文重新研究了江孜地区宗卓组含白垩纪早... 白垩纪放射虫硅质岩广泛分布于藏南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两侧,形成于多种沉积-构造背景,为藏南特提斯演化研究提供了丰富信息。为确定硅质岩的时代,需要建立藏南白垩纪放射虫分带系统。作为第一步,本文重新研究了江孜地区宗卓组含白垩纪早期放射虫(吴浩若和李红生,1982)的滑塌岩块标本(80-R1),描述了放射虫化石29种,包括6个新种。有13种见于阿曼同期的放射虫动物群(Dumitrica et al.,1997),其中Loopus yangi和Stichocapsa labyrinthica限于白垩纪初贝里阿斯期。藏南和阿曼的动物群中都富含Godia Wu和Becus Wu两属,前者始现于贝里阿斯期(O'Dogherty et al.,2009)。此外,Obesacapsula polyedra是加利福尼亚贝里阿斯期放射虫动物群的重要分子。宗卓组化石组合与藏南下鲁硅岩的Pseudodictyomitra carpatica带(KR1)(Matsuoka et al.,2002)比较,仅有很少共同分子。下鲁硅岩中该带的时代被归于提塘期-瓦兰今期。然而,其所含Eucyrtidiellum pyramis以及与含Loopus primitivus的西太平洋P.carpatica带底部化石群的密切关系,指示其时代可能限于晚侏罗世提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白垩纪 贝里阿斯期 雅鲁藏布蛇绿岩 宗卓组 滑塌岩块 西藏
原文传递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区域性构造—沉积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小汉 李广伟 +3 位作者 刘小兵 琚宜太 韦利杰 周学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2-1326,共15页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蛇绿岩套出露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如在岗仁波齐和白朗地区完整出露大套基性-超基性岩体,层状堆晶岩,辉绿岩质岩席、岩墙,以及层状深海沉积建造。而在仁布地区的蛇绿岩露头规模迅速收敛,仅剩少量地幔岩体表现为串珠...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蛇绿岩套出露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如在岗仁波齐和白朗地区完整出露大套基性-超基性岩体,层状堆晶岩,辉绿岩质岩席、岩墙,以及层状深海沉积建造。而在仁布地区的蛇绿岩露头规模迅速收敛,仅剩少量地幔岩体表现为串珠状排列的小岩株向东延伸并逐渐尖灭。在拉萨地区蛇绿岩套则完全缺失,相应位置出露一套同时代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为探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大地构造性质,笔者选择蛇绿岩套出露巨厚、迅速收敛和完全缺失3种不同的构造位置开展构造—沉积剖面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白朗大规模蛇绿岩套核心区保留基底构造窗,且局部可直接观察到深海沉积建造与上下围岩复理石的沉积整合接触关系。仁布地区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具有保留完好的原生侵位构造形迹,岩体与围岩常呈侵位时的牵引平行或者低角度斜交接触关系,地幔岩与围岩接触带保留典型烘烤边等热接触变质带(晕)等。两剖面的岩石均处于区域性脆性-韧脆性变形和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缺乏统一的区域性构造极性,因而整体属于原地系统,并非经历板块俯冲—碰撞—反逆冲的外来残余洋壳岩片。拉萨地区在蛇绿岩带向东延线位置出露侏罗—白垩系中-酸性火山建造,大剖面南北两侧的中-新生代沉积建造的岩性组合,构造样式和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时间上的宏观对应性,应当记录了同一个盆地的完整演化旋回。上述构造—沉积地质特征说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并不代表中生代近万公里宽阔洋壳的残余构造岩片,新特提斯洋实际上属于一条中生代不均一洋壳化的弧后裂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蛇绿岩 构造-沉积剖面 侵位原生构造 完整盆地演化 弧后裂陷盆地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西段错不扎地幔橄榄岩组成特征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6
5
作者 冯光英 杨经绥 +5 位作者 熊发挥 刘飞 牛晓露 连东洋 王云鹏 赵一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37-1353,共17页
错不扎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北亚带,岩体呈北西-南东走向带状产出,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和辉长岩脉组成。地幔橄榄岩主体为方辉橄榄岩,详细的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错不扎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为镁橄榄石,斜方辉石主要为顽... 错不扎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北亚带,岩体呈北西-南东走向带状产出,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和辉长岩脉组成。地幔橄榄岩主体为方辉橄榄岩,详细的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错不扎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为镁橄榄石,斜方辉石主要为顽火辉石,而单斜辉石主要为顽透辉石和透辉石,铬尖晶石具有高Al和高Mg(Mg#=60~70)特征。稀土配分图解显示其具有轻稀土亏损而重稀土富集的左倾型亏损地幔源区特征,(La/Yb)N=0.11~0.60,模拟结果显示其为经历了15%~20%部分熔融后的残余,与快速扩张大洋中脊环境下形成的深海橄榄岩的熔融程度(10%~22%)较为一致。此外,错不扎方辉橄榄岩轻稀土含量明显高于部分熔融模型中LREE的含量,而且,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和高场强元素Ta、Hf和Ti,这一特征指示错不扎方辉橄榄岩在大洋中脊环境形成后又受到后期俯冲带熔/流体的改造。结合南北两带不同蛇绿岩体构造环境的对比,笔者认为雅鲁藏布江西段南北两带蛇绿岩体具有相似的形成环境,两者在地理位置以及产状方面的差别可能是受到构造侵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蛇绿岩 错不扎蛇绿岩 地幔橄榄岩 部分熔融 熔/流体-岩石反应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中西段萨嘎蛇绿岩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佳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40,共12页
基于萨嘎蛇绿岩序列中超基性岩和基性岩地球化学、岩石学、年代学、大地构造与地球动力学的数据资料,对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中西段萨嘎蛇绿岩进行构造意义分析,认为萨嘎蛇绿岩层序中辉长岩属钙碱性-低钾拉斑玄武岩;蛇绿岩层序中的玄... 基于萨嘎蛇绿岩序列中超基性岩和基性岩地球化学、岩石学、年代学、大地构造与地球动力学的数据资料,对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中西段萨嘎蛇绿岩进行构造意义分析,认为萨嘎蛇绿岩层序中辉长岩属钙碱性-低钾拉斑玄武岩;蛇绿岩层序中的玄武岩为钙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萨嘎蛇绿岩北亚带东侧热嘎、松多处玄武岩为钙碱性-低钾拉斑玄武岩,中西侧萨嘎处玄武岩为碱性-钾玄系列玄武岩。萨嘎蛇绿岩中基性岩具有大洋中脊、低钾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特征。热嘎基性岩具有MORB微量元素特征,属大洋中脊玄武岩型;萨拉基性岩具有MORB和大洋岛弧玄武岩特征,属碱性玄武岩和低钾拉斑玄武岩型;松多基性岩具有MORB和大洋岛弧玄武岩特征,属地幔柱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型。综上所述,位于北亚带萨嘎蛇绿岩多源,普遍贫Cr、Ti、Mn,微量元素具有地幔地球化学特征。在萨嘎蛇绿岩中发现大面积碱性玄武岩,其为后期混染壳源物质后产生,保留了幔源玄武质岩浆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贫硅富碱,形成富碱矿物。萨嘎蛇绿岩达吉岭-萨拉剖面中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5.6±2.7 Ma,与整个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中西段基性岩年龄(130~120Ma)一致。推断萨嘎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洋内超俯冲带(SSZ),并经历了后期弧前盆地洋中脊扩张改造,属洋内超俯冲带(SSZ)的弧前-弧-弧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蛇绿岩 萨嘎蛇绿岩 岩石地球化学 年代学 构造意义 洋内超俯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