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柔比星治疗难治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韩艳霞 《中国医药》 2018年第7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观察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56例难治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 目的观察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56例难治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4例[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4例,多发性骨髓瘤(MM)6例。均采用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56例患者的总缓解率为75.0%(42/56),其中25例(44.6%)完全缓解,17例(30.4%)部分缓解;其中ANLL缓解率为75.0%(15/20),CML急变期缓解率为75.0%(3/4),ALL缓解率为83.3%(10/12),NHL缓解率为71.4%(10/14),MM缓解率为66.7%(4/6)。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有49例(87.5%)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因骨髓抑制引起感染、出血分别为19例(33.9%)、12例(21.4%),其他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于难治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复发恶性血液病 吡柔比星
下载PDF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2
2
作者 熊辉霞 陈宝安 +7 位作者 丁家华 孙雪梅 赵刚 王骏 高冲 孙耘玉 程坚 董伟民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对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采用NAST治疗 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ML -AP)、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 T)患者。非清髓预处理方案:氟达拉宾 (Flud)30mg·m-2·d-... 目的:观察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对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采用NAST治疗 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ML -AP)、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 T)患者。非清髓预处理方案:氟达拉宾 (Flud)30mg·m-2·d-1×6d,白消安(Bu)4mg·kg-1·d-1×2d,环磷酰胺(CTX)600mg·d-1×2d,3例CML- AP患者在此基 础上加用阿糖胞苷(Ara c)。结果:4例患者造血均顺利恢复,ANC>0.5×109/L平均为12天,BPC>20×109/L平均为11天。 +30天时经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PCR检测3例患者为完全嵌合体(CC),1例慢粒患者为混合嵌合体(MC),+90天时全部 患者均处于CC。分别随访4月~16月,均无病存活。结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CML- AP、MDS -RAEB T 等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非清髓异基因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外周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CML MDS AP 白消安 混合嵌合体
下载PDF
非骨髓清除性HLA半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欧英贤 白海 +5 位作者 王存邦 潘耀柱 魏亚明 王晓靖 路继红 唐文茹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非骨髓清除 HLA半相合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米托蒽醌联合足叶乙甙为主方案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力 张曦 +4 位作者 陈幸华 刘林 孔佩艳 刘红 王庆余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324-1325,共2页
目的评价米托蒽醌和足叶乙甙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26例、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ME方案: MIT 10mg/m2×3d, VP-16 100mg/m2×3~5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目的评价米托蒽醌和足叶乙甙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26例、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ME方案: MIT 10mg/m2×3d, VP-16 100mg/m2×3~5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采用MOEP方案: MIT 10mg/m2×3d, VP-16 100mg/m2×3~5d, VCR 2mg/m2第1天, Pred 60~80mg/m2×7d;每4周重复,化疗2~3次.结果白血病患者1疗程总有效率为84.6%(CR率为53.8%,PR率30.8%),NHL患者1疗程总有效率90%(CR率75%,PR率1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在化疗后第4~9天、第5~14天降到最低值,外周血象一般在 11~15d恢复正常.其余不良反应不明显,无1例患者因化疗不良反应死亡.结论米托蒽醌和足叶乙甙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是治疗难治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较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米托蒽醌 足叶乙甙
下载PDF
双次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王志梅 徐建民 +1 位作者 王宝珍 王丽娟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血液肿瘤 治疗 耐受 疗效
下载PDF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6
作者 王焱 朱传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免疫功能重建 HSCT 治疗方法 免疫 遗传 细胞替代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8例
7
作者 白庆咸 陈协群 +5 位作者 杨岚 朱华锋 白燕妮 王小芳 戴月娥 夏爱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2282-2285,共4页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近期疗效 .方法  8例恶性血液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7例 ,多发性骨髓瘤 1例 )采用化疗联合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循环血中的单个核细胞 ,8...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近期疗效 .方法  8例恶性血液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7例 ,多发性骨髓瘤 1例 )采用化疗联合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循环血中的单个核细胞 ,8例平均单个核细胞数 3.0× 10 8·kg-1,平均CD34+ 细胞为 3.5× 10 6·kg-1,- 80℃冰箱冻存 .8例均在大剂量化疗后回输细胞 .结果 外周血干细胞回输后WBC恢复至 2× 10 9·L-1平均为 11d ,血小板恢复至 5 0× 10 10 ·L-1平均为 13d .8例移植后短期内均达缓解 .结论 化疗联合G CSF是一高效、低毒的动员方案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是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一种安全、近期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石瑞平 郭树霞 +3 位作者 陈荣华 范玮 秦娜 王艳梅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2期48-50,共3页
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为患者的治疗寻找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为患者的治疗寻找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5.0%)(P<0.05),且毒副反应的发生率(27.5%)显著低于对照组(65.0%)(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临床效果显著,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临床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化疗 难治性复发恶性血液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非骨髓清除性HLA半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9
作者 耿志国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4年第1期37-37,共1页
欧英贤等报道,清髓性预处理致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移植相关死亡增加,而NSCT则可通过减少预处理的放化疗量而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通过移植后混合嵌合体形成诱导供双向免疫耐受,以减少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移植后如能使供体淋巴细胞... 欧英贤等报道,清髓性预处理致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移植相关死亡增加,而NSCT则可通过减少预处理的放化疗量而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通过移植后混合嵌合体形成诱导供双向免疫耐受,以减少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移植后如能使供体淋巴细胞输注GVL效应得到加强,可使移植年龄及病种有所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骨髓清除HLA半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双次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效果良好
10
作者 耿志国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4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双次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