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隧道角度与隧道壁承受应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沈光思 徐又佳 +4 位作者 周海斌 郭霞 牛文鑫 丁祖泉 董启榕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研究股骨隧道角度对股骨隧道壁接触应力的影响以及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股骨隧道扩大面积最小的最佳股骨隧道角度。方法基于MRI图像,建立不同股骨隧道角度的ACL重建后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加载计算,所得结果用文献报... 目的研究股骨隧道角度对股骨隧道壁接触应力的影响以及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股骨隧道扩大面积最小的最佳股骨隧道角度。方法基于MRI图像,建立不同股骨隧道角度的ACL重建后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加载计算,所得结果用文献报道的离体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不同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矢状位与股骨纵轴成10°及40°的隧道模型接触应力分别在后壁和前壁明显高于其他隧道模型接触应力;矢状位与股骨纵轴成25°的股骨隧道模型与与股骨纵轴成20°的股骨隧道模型相比,两者前壁接触应力无差别,但后者的后壁接触应力更大;矢状位与股骨纵轴成25°的股骨隧道模型与股骨纵轴成30°的股骨隧道模型相比,两者后壁接触应力无差别,但后者的前壁接触应力更大。结论股骨隧道角度对股骨隧道壁的接触应力确有影响,与股骨纵轴成25°的股骨隧道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隧道壁接触应力,可能会缓解股骨隧道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扩大 隧道角度 有限元分析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喙锁韧带重建后骨隧道扩大对临床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傅仰攀 张少战 +6 位作者 黄长明 陈顺然 范华强 胡喜春 章亚青 林怀雄 朱天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喙锁韧带解剖重建术后锁骨、喙突隧道扩大和复位丢失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21年12月,本科采用喙锁韧带解剖重建治疗的III~V型肩锁关节的30例患者。采用ASES、Constant-Murley和ULCA评分评价临床效... [目的]探讨喙锁韧带解剖重建术后锁骨、喙突隧道扩大和复位丢失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21年12月,本科采用喙锁韧带解剖重建治疗的III~V型肩锁关节的30例患者。采用ASES、Constant-Murley和ULCA评分评价临床效果,测量喙锁间距(coracoclavicaular distance, CCD)、喙突隧道最大直径和锁骨隧道最大直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临床评分与影像测量指标变化量的相关性。[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5±4.5)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ASES、Constant-Murley和ULC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与术后3 d内的影像学相比,末次随访时喙突骨隧道及锁骨骨隧道最大直径显著增加(P<0.05)。CCD显著增大(P<0.05)。末次随访时ASES、Constant-Murley和ULCA评分与影像测量喙突骨隧道最大直径变化、锁骨骨隧道最大直径变化和CCD变化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末次随访时CCD变化与喙突骨隧道最大直径变化、锁骨骨隧道最大直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喙突骨隧道最大直径变化与锁骨骨隧道最大直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采用喙锁韧带解剖重建治疗肩锁脱位术后锁骨和喙突隧道出现一定程度的扩大,但是隧道扩大与复位丢失之间没有相关性,隧道扩大对临床效果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喙锁韧带解剖重建 关节镜 复位丢失 隧道扩大
原文传递
不同股骨固定方式对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杨兵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9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固定方式对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于贺州市中医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方式的38例患者为Endobutton...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固定方式对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于贺州市中医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方式的38例患者为Endobutton组,采用Rigidfix横穿钉固定方式的32例患者为Rigidfix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隧道扩大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年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Tenger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1年组间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nger评分及前抽屉试验(ADT)、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侧-侧差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button组D1值显著大于Rigidfix组(P<0.05),D2值、D3值、D4值与Rigidfix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butto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虽低于Rigidfix组的2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button带袢钢板与Rigidfix横穿钉固定方式应用于ACLR,均可改善膝关节功能,维护其稳定性,安全可靠,但Endobutton固定方式更易引起骨隧道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 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 Rigidfix横穿钉固定 膝关节功能 隧道扩大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移植物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畅 刘玉杰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期48-52,共5页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由Hey Groves[1]首先于1917年提出,该技术在近一个世纪的历程里得到了革命性的进展,尤其是近些年伴随着运动医学科学水平的提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不断地完善.在美国每年大约超过100 000[2]的患者接受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由Hey Groves[1]首先于1917年提出,该技术在近一个世纪的历程里得到了革命性的进展,尤其是近些年伴随着运动医学科学水平的提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不断地完善.在美国每年大约超过100 000[2]的患者接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手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由早期的开放式手术逐渐发展到关节镜下的微创手术,移植物早期多采用骨-髌腱-骨(bone-patella tendo-bone,B-PT-B),因为供区的并发症问题,近年来胭绳肌腱越来越多地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时被采用.自体前交叉韧带可以承受最大2160 N的载荷,刚度242 N/mm[3].骨髌腱骨和胭绳肌腱承受最大载荷分别为2977 N和4090 N,刚度分别为620 N/mm和776 N/mm.研究表明移植物固定必须要能够抵抗450~500 N的载荷[4],Noyes等[5]认为合理估计'生物组织通常情况下承受其断裂时载荷的1/10~1/5的力量',按照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强度推算日常活动时前交叉韧带需要承受至少454 N的载荷.可见两种移植物本身具有足够的力学特性满足重建手术的需要,而移植固定方式是其中的薄弱环节,移植物的固定有效与否直接决定手术的最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方法 固定强度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自体腘绳肌腱 肌腱移植 隧道扩大 胫骨隧道 移植物 螺钉 紧固件 股骨 下肢骨 关节镜下 可吸收钉 关节线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永良 徐丛 吕永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变化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40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行CT检查,分别测量股骨和胫骨近关节线隧道口的宽度,并与术中钻头直径对比。术... 目的:探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变化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40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行CT检查,分别测量股骨和胫骨近关节线隧道口的宽度,并与术中钻头直径对比。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对股骨、胫骨骨道不同级别间Lysholm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本组40例患者术后15%(6/40)出现股骨隧道扩大,其中33.3%(2/6)的骨隧道扩大程度为2~6 mm;17.5%(7/40)出现胫骨隧道扩大,其中42.9%(3/7)的骨隧道扩大程度为2~6 mm。股骨、胫骨骨隧道扩大各级别之间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隧道与胫骨隧道间扩大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出现不同程度扩大现象。股骨隧道与胫骨隧道间扩大程度无明显差异。骨隧道扩大对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腱 隧道扩大
下载PDF
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理论与技术实施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彩龙 赵金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3930-3934,共5页
学术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研究进展迅速。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重建手术方式,以及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相关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 学术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研究进展迅速。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重建手术方式,以及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相关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7-10与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关的文章,检索词"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hamstring tendons,reconstruction,tendon regeneration,bone tunnel enlargement",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初检索到文献92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纳入标准:有关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文章,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研究无关者和内容重复性的研究,最后共纳入文章42篇,来源于动物实验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2篇,临床研究38篇。文献评价:其中22个实验研究了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生物力学、重建手术方式和临床结果;9个实验研究了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骨隧道扩大问题;11个实验研究了腘绳肌肌腱取材后的再生问题。资料综合:随着对前交叉韧带双束解剖和生物力学认识的深入,以及单束重建对旋转稳定性控制不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成为主流术式。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的扩大是多因素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过程,可能导致重建术后初始稳定性下降和翻修手术中移植物的固定出现严重问题。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首选移植物--腘绳肌肌腱,在取材后大部分可以出现再生,并能部分恢复功能,更加增加了骨科医生利用它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兴趣。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的扩大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结论:前交叉韧带双束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为手术方案的改进奠定了基础,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具有更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肌腱 双束重建 肌腱再生 隧道扩大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胫骨骨隧道演变过程的MRI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向芳友 杨柳 +4 位作者 郭林 陈光兴 陈伟 文亚名 唐康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82-785,共4页
目的 利用MRI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 髌腱 骨(bone patellartendon bone ,B PT B)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 ,ACL)术后胫骨骨隧道的变化过程。方法 将5 0例B PT B重建ACL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自体组2 0例,B组为同种... 目的 利用MRI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 髌腱 骨(bone patellartendon bone ,B PT B)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 ,ACL)术后胫骨骨隧道的变化过程。方法 将5 0例B PT B重建ACL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自体组2 0例,B组为同种异体组3 0例。分别于术后1、6周、3~4、5~6、7~8、9~10、12~13、15~16、18~19、2 1~2 2个月进行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e ,MRI)检查,采用胫骨骨隧道斜轴状位扫描技术,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GE T1WI、GE STIR。动态观察骨隧道内的MRI信号变化,并比较术后6周、3~4、5~6个月骨隧道扩大情况。结果 术后6周骨隧道扩大增幅最为显著(P <0 0 5 )。术后3个时间段上比较两组骨隧道扩大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MRI动态观察发现,A组术后5~8个月,移植物与骨隧道之间已发生骨性愈合;而B组将延迟到术后7~13个月。结论 MRI是准确评价骨隧道的一种无创手段;同种异体B PT B在胫骨骨隧道内的愈合相对延迟;自体组与同种异体组术后胫骨骨隧道扩大的程度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义韧带 磁共振成像 骨-髌腱-骨 隧道扩大
下载PDF
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空气动力学及运行舒适度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波 胡文伟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7,共10页
总结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号线的设计、建设、运营以及《地铁快线设计标准》编写过程中的研究、测试,提出解决最高行车速度120 km/h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路运行时乘客舒适度的措施,如扩大长大区间隧道断面、提高车辆气密性、对车头做流线型... 总结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号线的设计、建设、运营以及《地铁快线设计标准》编写过程中的研究、测试,提出解决最高行车速度120 km/h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路运行时乘客舒适度的措施,如扩大长大区间隧道断面、提高车辆气密性、对车头做流线型造型等,并给出衡量空气压力波的标准。为解决地铁列车在隧道内高速运行乘客舒适度的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开通前的专项测试显示出缓解空气压力波的各项措施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摸索出一套衡量空气压力波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空气压力波 隧道扩大断面 舒适度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研究现况 被引量:10
9
作者 孔祥喆 赵金忠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4期71-75,共5页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隧道扩大 机械性因素 生物学因素 炎症反应 病因学 影像学 体组织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中不同股骨侧固定方式对术后骨道扩大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嘉 朴海旺 +2 位作者 常乾坤 刘向林 徐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62-1165,1170,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中股骨侧分别使用不同固定方式对术后骨道扩大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患者60例,随机分为Rigidfix固定组和Endobutton固定组(各30例),记录患...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中股骨侧分别使用不同固定方式对术后骨道扩大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患者60例,随机分为Rigidfix固定组和Endobutton固定组(各30例),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KT-1000测量值、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多排螺旋CT测量重建术后股骨侧隧道4个位置的直径,分析术后骨道扩大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KT-1000测量位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骨侧骨道扩大相比,P1位置骨道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位置骨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单束解剖重建中股骨侧使用Rigidfix固定组较Endobutton固定骨隧道内口扩大较小,而股骨隧道其他位置骨道扩大二者无明显差异;ACL重建术后骨道扩大不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隧道扩大 解剖重建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愈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林立 董有海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5-30,共6页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被广泛应用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中,而骨隧道扩大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隧道与韧带之间通过纤维软骨肌腱端进行愈合。在愈合前,由于纵向的"蹦极效应"和横向的"雨刷效应...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被广泛应用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中,而骨隧道扩大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隧道与韧带之间通过纤维软骨肌腱端进行愈合。在愈合前,由于纵向的"蹦极效应"和横向的"雨刷效应"等力学因素及关节滑液的侵蚀作用,会发生骨隧道扩大现象。为了应对骨隧道扩大,防治重建后前交叉韧带松弛,学者们就前交叉韧带手术过程中重建位点、固定方式及韧带选择等进行探究,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来减少后期骨隧道扩大,并通过干细胞、生物因子、生物材料及生物制剂的治疗来促进骨隧道愈合。该文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愈合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隧道扩大 隧道愈合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影响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翟文亮 高跃川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成功的关键是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的牢固愈合,从而恢复韧带的功能。本实验通过影像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小牛脱蛋白松质骨(deproteined bone,DPB)... 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成功的关键是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的牢固愈合,从而恢复韧带的功能。本实验通过影像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小牛脱蛋白松质骨(deproteined bone,DPB)对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即PRP+DPB组(实验组)9只、PRP组(对照组1)9只、DPB组(对照组2)9只、单纯重建组(空白组)9只,每只兔均取自体单股半腱肌移植重建双膝ACL。实验组在骨隧道中填塞PRP+DPB复合物,对照组1在骨隧道中填塞PRP,对照组2在骨隧道中填塞DPB,空白组不填塞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及Micro-CT扫描,测量腱-骨结合部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mg/cm3)及骨隧道关节侧入口处的直径大小,观察对比腱-骨愈合情况以及骨隧道扩大情况。结果在ACL重建后的各个时间点上,实验组腱-骨结合部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2和空白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腱-骨结合部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2及空白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腱-骨结合部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骨隧道扩大程度小于对照组1、2和空白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的骨隧道扩大程度小于对照组2及空白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的骨隧道扩大程度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可显著提高兔ACL重建术后腱-骨界面的骨密度,预防骨隧道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前交叉韧带 腱-骨愈合 隧道扩大 影像学
下载PDF
Endobutton与Rigidfi两种固定方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骨隧道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正文 苏长征 +5 位作者 庞涛 吕东 朱彪 侯振扬 李振 柴星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7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探究Endobutton与Rigidfix两种固定方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骨隧道的变化与重建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E组与R组... 目的探究Endobutton与Rigidfix两种固定方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骨隧道的变化与重建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E组与R组。E组患者采用Endobutton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前交叉韧带,R组患者采用Rigidfix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前交叉韧带。在术后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复查三维CT并测量两组患者股骨隧道内口、隧道中点直径,计算直径扩大值;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与术后3、6、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E组患者股骨隧道直径扩大值:隧道内口:(1.48±0.4)mm,隧道中央:(1.06±0.6)mm;R组患者股骨隧道直径扩大值:隧道内口:(2.40±0.3)mm,隧道中央:(1.82±0.5)mm;术后6个月E组患者股骨隧道直径扩大值:隧道内口:(1.35±0.3)mm,隧道中央:(1.03±0.4)mm;R组患者股骨隧道直径扩大值:隧道内口:(2.52±0.5)mm,隧道中央:(2.46±0.2)mm;术后12个月E组患者股骨隧道直径扩大值:隧道内口:(0.61±0.2)mm,隧道中央:(0.67±0.1)mm;R组患者股骨隧道直径扩大值:隧道内口:(0.72±0.3)mm,隧道中央:(0.80±0.1)mm;术后3个月与6个月,E组患者的股骨隧道直径扩大值均小于R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对比,E组与R组患者的股骨隧道直径扩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LYSHOLM评分:E组术前:42.5±2.0,术后3个月:58.0±3.5,术后6个月:69.5±1.5,术后12个月:83.0±4.0;R组术前:42.0±2.5,术后3个月:59.5±1.5,术后6个月:70.0±3.0,术后12个月:84.0±2.5。E组与R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高(P<0.05);而在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上,E组与R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button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骨隧道扩大的影响上,早期较Rigidfix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ENDOBUTTON RIGIDFIX 股骨隧道扩大
原文传递
ACL断裂单束解剖重建及胫骨隧道扩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丛 陈永良 +5 位作者 吕永明 戴海峰 李嘉 王永为 刘文涛 CAO Xiang-yu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2-576,共5页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后胫骨隧道扩大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0例(40膝)患者资料,通过膝关节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测量胫骨隧道宽度后,对骨...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后胫骨隧道扩大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0例(40膝)患者资料,通过膝关节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测量胫骨隧道宽度后,对骨隧道扩大进行分级及定义。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 ADT)、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pivot shift test,PST)、Lysholm评分表、IKDC2000评分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未发现关节屈伸活动障碍者。术后患侧活动度与健侧活动度,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4,P=0.069)。骨隧道扩大组与非扩大组间ADT、Lachman和P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4、0.011、0.005,P=0.33、1.0、1.0)。40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与术后Lysholm评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0,P〈0.001);术前IKDC2000评分与术后IKDC2000评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8,P〈0.001)。骨隧道扩大各级别间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4,P=0.292),各级别两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镜下单束解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隧道扩大对患者中期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隧道扩大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不同屈膝时间节点对骨隧道孔径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邹启昭 杨鹏 +5 位作者 林天烨 徐景利 熊冰朗 何伟 李子祺 张庆文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第24期72-75,共4页
目的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不同时间屈膝对骨隧道孔径大小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共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周屈膝组(术后2周开展屈膝训练,17例)和4... 目的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不同时间屈膝对骨隧道孔径大小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共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周屈膝组(术后2周开展屈膝训练,17例)和4周屈膝组(术后4周开展屈膝训练,18例)。测量术后膝关节磁共振上骨隧道的孔径大小,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部评估表(IKDC)、Tenger膝关节运动评分表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28~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在骨隧道孔径方面,2周屈膝组在胫骨矢状位内口、胫骨冠状位内口、股骨水平位内口、股骨冠状位内口4个测量方位上的扩大百分数均高于4周屈膝组(P<0.05)。临床评分上,末次随访时两组LKS、IKDC评分、Tenger膝关节运动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LKS、IKDC评分、Tenger膝关节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屈膝时间节点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影响不大,但早期(2周)行屈膝锻炼会明显扩大骨隧道,因此,建议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开始屈膝功能锻炼的时间不早于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隧道扩大 术后康复 屈膝
下载PDF
MR检查在踝关节不同体位下对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梦荻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2期14-17,共4页
探讨与分析核磁共振(MR)检查在3种不同体位下踝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2月进行诊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非外伤)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 探讨与分析核磁共振(MR)检查在3种不同体位下踝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2月进行诊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非外伤)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都给予踝关节不同体位下MR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判定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美国足和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为(79.33±3.22)分,对照组的AOFAS评分为(95.33±2.91)分,观察组的AOF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4.757,P=0.000);观察组在正常体位、完全跖屈体位、完全背屈体位下的腓骨、距骨骨隧道扩大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正常体位、完全跖屈体位、完全背屈体位下的踝关节T2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踝关节完全背屈体位下的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检出率分别为16.9%、13.8%,踝关节完全跖屈体位下的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检出率分别为18.5%、12.3%,踝关节正常体位下的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检出率分别为15.4%、13.8%,不同体位下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的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能很好显示踝关节损伤患者的踝关节稳定性状况,在踝关节3种体位下都能敏感地反映周围韧带和肌腱损伤情况,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踝关节损伤 屈伸动作 周围韧带 肌腱损伤 隧道扩大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由外向内法和前内侧入路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对骨隧道扩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岐飞 刘阳 孙学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使用由外向内和经髌骨下前内侧入路法行关节镜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隧道钻取,探讨该方法对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并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50... 目的使用由外向内和经髌骨下前内侧入路法行关节镜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隧道钻取,探讨该方法对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并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50例,平均分为两组并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其中,25例患者采用由外向内钻取股骨隧道法钻取股骨隧道(由外向内组),另25例使用传统的经前内侧入路法钻取股骨隧道(前内侧组),术后常规康复。比较两组术后1年股骨和胫骨隧道扩大直径和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共13例发生不同程度和不同部位的骨隧道扩大,由外向内组股骨隧道扩大(2.21±1.69) mm,前内侧组(1.54±1.14)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外向内组胫骨隧道扩大(1.61±1.42) mm,前内侧组(1.70±1.22) 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由外向内组Lysholm评分为(96.73±3.92)分,前内侧组为(96.29±3.7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0级骨隧道扩大Lysholm评分为(96.51±3.89)分,1级扩大为(94.89±3.47)分,2级扩大为(92.21±0.5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后1年两种股骨隧道钻取方式都可以引起骨隧道扩大,股骨隧道扩大直径与股骨隧道钻取方式明显相关,但隧道扩大与否对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由外向内 前内侧入路 隧道扩大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原因与预防 被引量:4
18
作者 钟萍 宋昱垚 张宸梓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92-94,共3页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会引起胫骨相对股骨的前方移位及膝关节外翻、旋转及松弛,最终导致关节炎的发生。ACL损伤后无法自然愈合,ACL重建为挽救受累的膝关节功能的常规外科手段。近年来ACL重建手术有...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会引起胫骨相对股骨的前方移位及膝关节外翻、旋转及松弛,最终导致关节炎的发生。ACL损伤后无法自然愈合,ACL重建为挽救受累的膝关节功能的常规外科手段。近年来ACL重建手术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对ACL重建术后患者影像学的随访发现,骨隧道扩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隧道扩大
下载PDF
重建前交叉韧带失败后分期翻修的疗效
19
作者 周鹏 赵茂胜 +4 位作者 邵宏斌 栗宝鹏 杨小杰 陈钊 李慎松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失败后分期行翻修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例骨隧道明显扩大的重建ACL失败患者采用一期自体髂骨植骨填充骨隧道+二期ACL翻修术治疗。记录术后膝关节的稳定及活动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被动活动察觉... 目的探讨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失败后分期行翻修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例骨隧道明显扩大的重建ACL失败患者采用一期自体髂骨植骨填充骨隧道+二期ACL翻修术治疗。记录术后膝关节的稳定及活动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TDPM)试验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125°~135°,伸直-5°~0°;患者均可扶双拐部分负重下地行走。术后3个月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术后1年,MRI复查显示ACL均信号良好,连续性完整。Lysholm评分、IKDC评分末次随访时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TTDPM试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隧道明显扩大的重建ACL失败患者采用一期植骨+二期ACL翻修术可恢复膝关节功能,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隧道扩大 髂骨植骨 翻修重建
下载PDF
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蔡春柳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20期6-8,13,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3D-DESS)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希望早期检出半月板损伤。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进行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核磁... 目的:探讨与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3D-DESS)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希望早期检出半月板损伤。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进行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记录影像学成像特征。以关节镜诊断作为金标准,判断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在88例患者中,关节镜检查判断为半月板损伤40例(半月板损伤组),占比45.5%。半月板损伤组的膝关节Lysholom评分与非半月板损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半月板损伤组的骨隧道扩大率、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T2值都显著高于非半月板损伤患者(P<0.05)。在88例患者中,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判断为半月板损伤39例,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5%(39/40)和100.0%(48/48)。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发生半月板损伤比较常见,核磁共振成像双回波稳态序列可有效反映半月板的生理与病理状况,对于诊断半月板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 胫骨平台骨折 半月板损伤 敏感性 特异性 隧道扩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