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梁隧道对自然保护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
1
作者 阚艳伶 李晓 席呈虎 《地下水》 2012年第2期76-79,共4页
隧道工程的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地下水环境影响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黄土梁隧道隧址区的地下水环境现状及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初步判定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涌突水、渗漏水及地下水水质恶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 隧道工程的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地下水环境影响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黄土梁隧道隧址区的地下水环境现状及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初步判定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涌突水、渗漏水及地下水水质恶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 涌水量 地下水漏失 自然保护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化学特征对博阿断裂带导水性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朋 施成鹏 范明东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1年第2期53-55,共3页
拟建天山某隧道穿越了博阿断裂,断裂规模发育较大,长1000多km,由于断裂的破碎性,隧道在建设及运营阶段可能遭遇重大涌突水灾害。为研究断裂的导水性质,通过测试隧址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和稳定氢氧同位素特征,探讨了隧址区地下水的补给和径... 拟建天山某隧道穿越了博阿断裂,断裂规模发育较大,长1000多km,由于断裂的破碎性,隧道在建设及运营阶段可能遭遇重大涌突水灾害。为研究断裂的导水性质,通过测试隧址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和稳定氢氧同位素特征,探讨了隧址区地下水的补给和径流特征,得出结论:隧址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泉点地下水在得到补给后又快速径流排泄,循环周期短;部分降水落至地面后,沿博阿断裂长距离入渗至断裂深部,地下水循环周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阿断裂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化学特征 氢氧同位素
下载PDF
贵州某隧道隧址区岩溶发育特征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帅军 许模 《四川水利》 2008年第4期32-34,共3页
贵州某隧道隧址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岩溶发育,已成为制约该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根据现场勘查和地质资料,阐述了隧址区的岩溶发育形态、发育规模及其空间展布,分析了影响该区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岩溶发育的特征... 贵州某隧道隧址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岩溶发育,已成为制约该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根据现场勘查和地质资料,阐述了隧址区的岩溶发育形态、发育规模及其空间展布,分析了影响该区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岩溶发育的特征,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形态 控制因素 发育特征
下载PDF
大梁山隧道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及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荣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年第5期160-162,共3页
利用水文调查、钻取水文孔、抽水试验等手段评价大梁山隧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隧道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水文地质条件 抽水试验 研究评价
下载PDF
虹梯关隧道岩溶发育规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玉来 姜跃东 《公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297,共5页
虹梯关隧道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梯后村和崇岩村之间,隧道围岩以碳酸盐岩为主,隧址区岩溶发育,通过对勘察资料的分析,结合区域岩溶发育情况,着重论述隧址区的岩溶发育规律。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溶
原文传递
绿色节能理念下隧址区施工控制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寇慧慧 岳星辰 +1 位作者 张东明 李慧鹏 《交通世界》 2019年第32期117-118,共2页
结合绿色节能理念,对隧址区施工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包括混凝土和钢筋施工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光污染控制技术、扬尘施工处理技术等,并对隧址区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需要重点做好隧址区施工环境的保护、做好污染源的控制等... 结合绿色节能理念,对隧址区施工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包括混凝土和钢筋施工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光污染控制技术、扬尘施工处理技术等,并对隧址区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需要重点做好隧址区施工环境的保护、做好污染源的控制等,以更好地确保隧道施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节能理念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浅埋盾构隧址区孤石探测与处理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金花 李治国 +1 位作者 刘洪震 党如姣 《城市住宅》 2016年第12期97-101,共5页
浅埋盾构隧址区赋存孤石是盾构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保证盾构机正常施工,针对不同的现场地面条件,比选出最优的物探探测手段,需在盾构机到达前将孤石的埋深及大小等探测清楚,并对其进行预处理。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某海底浅埋盾构隧... 浅埋盾构隧址区赋存孤石是盾构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保证盾构机正常施工,针对不同的现场地面条件,比选出最优的物探探测手段,需在盾构机到达前将孤石的埋深及大小等探测清楚,并对其进行预处理。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某海底浅埋盾构隧道工程隧址区含有硬质花岗岩孤石的探测方法及预处理方法,可为浅埋盾构工程遇孤石时选择物探方法及预处理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工程 盾构 探测
下载PDF
无人机三维遥感在岩溶隧址区构造解译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尹盛虎 米德才 +2 位作者 成功 骆俊晖 叶琼瑶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1年第3期60-63,共4页
平面遥感通过阴影体现立体感,其立体效果一般较差;卫星三维遥感通过DEM体现立体感,有较好的立体效果,但由于卫星平台太高,难以体现较小的地形起伏,而且陡坎处影像容易出现拉伸变形;无人机三维遥感立体效果最好,由于获取影像的平台较低,... 平面遥感通过阴影体现立体感,其立体效果一般较差;卫星三维遥感通过DEM体现立体感,有较好的立体效果,但由于卫星平台太高,难以体现较小的地形起伏,而且陡坎处影像容易出现拉伸变形;无人机三维遥感立体效果最好,由于获取影像的平台较低,细微的地形起伏均可以较好地反映。本文针对传统方法在构造解译上的不足,利用无人机获取岩溶隧址区遥感数据建立三维遥感影像模型,进行岩溶构造解译,并与传统构造解译方法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无人机三维遥感解译可以大大提高隧址区岩溶构造解译的精度和可信度,可为岩溶地区的隧道施工提供准确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三维模型 岩溶构造
下载PDF
承压型隐伏溶洞突水灾变演化过程模型试验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术才 潘东东 +5 位作者 许振浩 李利平 林鹏 袁永才 高成路 路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64-3173,共10页
岩溶隧址区强致灾性承压隐伏溶洞较为发育,为研究隧道开挖诱发隔水岩体破裂突水致灾机制,以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齐岳山隧道为工程背景,研制了流固耦合相似材料,提出了承压溶洞制备新工艺,自主研发了大型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模拟试验系统。... 岩溶隧址区强致灾性承压隐伏溶洞较为发育,为研究隧道开挖诱发隔水岩体破裂突水致灾机制,以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齐岳山隧道为工程背景,研制了流固耦合相似材料,提出了承压溶洞制备新工艺,自主研发了大型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模拟试验系统。针对隧道开挖方式与溶洞发育尺寸,开展了多种工况下隐伏溶洞突水灾变演化过程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施工过程突水灾害是爆破施工扰动与承压含水溶洞渗透破坏双重作用的结果;受爆破开挖扰动影响,隔水岩体内部裂隙发育密集,重点监测区域累计位移高出人工钻凿开挖27%,应力释放率达23.5%,稳定渗透压力仅为初始压力的36.7%,外加水压加载至40 k Pa约15 min后最先突水;相同水压加载条件下,溶洞尺寸越大对隔水岩体渗流场、位移场、应力场的影响越大,位移释放率越大、渗透压力整体水平越低,最终在应力和渗流作用下优势导水通道形成并扩展率先发生突水;承压型隐伏溶洞突水灾变演化过程经历了群裂隙的萌生扩展、优势导水通道的形成、隔水岩体破裂失稳3个阶段。试验结果对隧道突水机制的研究和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隔水岩体 突水灾变演化 爆破施工扰动 破裂失稳
下载PDF
大坪山隧址区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为 陈建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6-11,共6页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自然历史分析法和统计学对隧址区的地质构造和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质构造对隧址区岩溶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推覆构造演化过程中,地层经历的抬升和稳定使得区内岩溶发育呈现多期性,垂直、...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自然历史分析法和统计学对隧址区的地质构造和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质构造对隧址区岩溶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推覆构造演化过程中,地层经历的抬升和稳定使得区内岩溶发育呈现多期性,垂直、水平溶蚀形态交替分布;2区内地质构造通过控制岩溶水的循环通道,从而控制区内岩溶发育的方向和规模;3区内大型岩溶形态发育的向深性和方向性受断层控制,同时发育规模也由节理裂隙密度决定;4褶皱核部及转折部位多形成张拉裂隙,岩溶发育强烈,翼部径流作用有利于岩溶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岩溶 发育规律 大坪山
下载PDF
山岭区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选线设计体会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立来 《山西交通科技》 2016年第1期40-43,共4页
山岭区高速公路当以越岭隧道方式通过时,隧址区地质条件是隧道设计重点考虑的对象,如何在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山岭区设计出一条平、纵、横经济合理的隧道路线,地质选线设计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当前公路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引发问题... 山岭区高速公路当以越岭隧道方式通过时,隧址区地质条件是隧道设计重点考虑的对象,如何在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山岭区设计出一条平、纵、横经济合理的隧道路线,地质选线设计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当前公路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引发问题的分析,让设计人员认识到地质选线设计在山岭区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 地质 地质选线 道设计
下载PDF
川藏铁路康定隧址区地热水成因及其工程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云辉 李晓 +3 位作者 徐正宣 常兴旺 黄珣 多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53,共8页
川藏铁路康定隧址区穿越鲜水河断裂带,属地热异常区,对铁路建设造成一定的热害威胁。采用野外调查、水化学分析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技术方法,开展了川藏铁路康定隧址区地热水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康定隧址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 川藏铁路康定隧址区穿越鲜水河断裂带,属地热异常区,对铁路建设造成一定的热害威胁。采用野外调查、水化学分析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技术方法,开展了川藏铁路康定隧址区地热水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康定隧址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l—Na和HCO_(3)—Na型,聚集于折多塘、康定和中谷3个热水区。地热水均为未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04~172℃,深部初始地热水温度为186~250℃,冷水混合比例为0.56~0.81。氢氧同位素显示地热水补给高程为3768~4926 m。在康定隧址区,地热水受到高海拔水源补给,主体断裂构造为导热构造,次级分支断裂和发育节理、裂隙的断层破碎带为导水构造,地热水形成后沿浅部断层破碎带出露形成温泉。FEFLOW数值模拟分析表明研究区100 m深度地温场温度为35.4~95.1℃,研究区内三个热水区之间存在低温通道。隧道建设时应重点关注康定热水区的高温水热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水文地球化学 成因模式 工程影响 康定
下载PDF
浅埋盾构隧址区孤石处理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建辉 党如姣 《山西建筑》 2017年第5期198-199,共2页
介绍了目前孤石的主要处理技术,并以某海底浅埋盾构工程为例,从爆破预处理方案与钻孔参数设计两方面,阐述了隧址区含有硬质花岗岩孤石的预处理方法,保证了盾构机的顺利掘进。
关键词 盾构 孤石 爆破参数 装药量
下载PDF
隧址区工程的地质条件及围岩分级研究
14
作者 邓达文 《智能城市》 2019年第7期65-66,共2页
针对隧址区工程的地质条件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结合华新水泥东南排土场实例,简要介绍了研究隧址区工程围岩分级工作的重要性,分析隧址区工程的地质条件,提出围岩分级要点,希望能够为有关学者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 工程 地质条件 围岩分级
下载PDF
综合航测与踏勘的山岭隧址区潜在地质灾害识别探究
15
作者 张培兴 曹聪慧 +2 位作者 刘帅 徐铁生 吕晓峰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2-55,共4页
山岭隧址区传统勘察存在局限性,相关隧道设计考虑并不充分,致使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发生地质灾害风险性增大。以齐岳山隧址区工程为例,在前期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开源的航测影像优化实地踏勘路线,提高捕获地质信息的有效性,提出... 山岭隧址区传统勘察存在局限性,相关隧道设计考虑并不充分,致使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发生地质灾害风险性增大。以齐岳山隧址区工程为例,在前期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开源的航测影像优化实地踏勘路线,提高捕获地质信息的有效性,提出积极构建基于地质结构面识别的灾害判识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尺度结构面为研究区汇水控水的有利通道,小尺度结构面交切加之岩层与坡面共同作用致使洞口围岩失稳的可能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 航测影像 踏勘 结构面
下载PDF
汕头湾海底隧道单洞掘进突破1000m
16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84,共1页
12月11日上午,世界首条设计时速350 km的单洞双线高铁海底隧道——汕头湾海底隧道矿山段完成单洞掘进1000 m大关,这是汕头湾海底隧道继两座斜井贯通后的又一重要节点工程突破。汕头湾海底隧道矿山段进口长1971 m,约占汕头湾海底隧道总长... 12月11日上午,世界首条设计时速350 km的单洞双线高铁海底隧道——汕头湾海底隧道矿山段完成单洞掘进1000 m大关,这是汕头湾海底隧道继两座斜井贯通后的又一重要节点工程突破。汕头湾海底隧道矿山段进口长1971 m,约占汕头湾海底隧道总长的20%,位于汕头市濠江区境内,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隧址区共穿越3条断层破碎带,集花岗岩不均风化、岩体崩塌、表层溜塌及危岩落石、砂土液化与软土震陷等不良地质于一体。受地质构造及花岗岩差异风化影响,汕头湾海底隧道矿山段进口围岩变化频繁,每日出水可达800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 断层破碎带 不良地质 危岩落石 单洞双线 砂土液化 节点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