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震下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温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文智 王浩 沈惠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8-195,205,共9页
基于某三跨隔震连续梁桥,分析了环境温度、隔震支座初始位移及铅芯热效应对其地震响应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隔震支座产生初始位移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36条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分别采用考虑与不考虑铅芯热效应的隔震支座模型,对该隔震... 基于某三跨隔震连续梁桥,分析了环境温度、隔震支座初始位移及铅芯热效应对其地震响应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隔震支座产生初始位移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36条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分别采用考虑与不考虑铅芯热效应的隔震支座模型,对该隔震连续梁桥进行了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结构关键部位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低温环境条件下,环境温度、初始位移、铅芯热共同作用效应会使得隔震连续梁桥结构地震峰值位移明显减小,支座、墩底峰值剪力显著增大,环境温度对隔震梁桥地震峰值响应起主导作用;当环境温度超过常温(20℃)时,由于环境温度引起隔震支座力学性能显著退化,环境温度、隔震支座初始位移、铅芯热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得结构地震峰值位移显著增大,此时初始位移与铅芯热对隔震支座峰值位移、剪力、墩底剪力影响更为显著。由于部分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峰值位移显著增大,使得其峰值剪力呈现出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梁桥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 环境温度 初始位移 铅芯热效应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抗震与隔震连续梁桥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彦辉 谭平 +2 位作者 崔杰 周福霖 黄襄云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6,共7页
针对某跨海连续梁桥的抗震和隔震性能,通过将其简化,并根据相似比1∶10制作该梁桥单墩抗震与隔震试验模型,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进行抗震及隔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分别采用120、600、1 200和2 400年一遇地震波输入时结构的加速度... 针对某跨海连续梁桥的抗震和隔震性能,通过将其简化,并根据相似比1∶10制作该梁桥单墩抗震与隔震试验模型,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进行抗震及隔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分别采用120、600、1 200和2 400年一遇地震波输入时结构的加速度响应、隔震支座剪力、墩顶剪力和隔震支座滞回性能,并根据单墩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结果,判别在不同地震波作用时抗震桥墩和隔震桥墩所处的状态。试验结果显示:隔震后梁桥上部结构地震加速度响应在120和600年一遇地震时减小为抗震结构加速度响应的54%和55%;随着结构响应的增加,隔震位移越大,隔震支座耗能能力越强;采用隔震后,在2 400年一遇地震时,隔震梁桥整个桥墩在弹性范围内,桥墩地震响应小于开裂荷载,而抗震梁桥在600年一遇地震时,桥墩已达到开裂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梁桥 隔震梁桥 地震响应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 减震效果
下载PDF
双向近场地震作用下HDR隔震梁桥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琛 徐文平 +2 位作者 孟宪锋 赵国辉 李宇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6,共10页
以HDR隔震梁桥多自由度(MDOF)模型和等效双线性单自由度(SDOF)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典型近场地震动作为输入,研究HDR支座双向耦合效应对HDR隔震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呈典型双线性;考虑双... 以HDR隔震梁桥多自由度(MDOF)模型和等效双线性单自由度(SDOF)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典型近场地震动作为输入,研究HDR支座双向耦合效应对HDR隔震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呈典型双线性;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面积小于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面积。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顺桥向HDR支座位移峰值db大于考虑双向耦合效应时,但横桥向的结果相反。近场地震作用下,对梁桥进行HDR支座隔震设计时,忽略双向耦合效应计算得到的墩底剪力峰值和弯矩峰值均偏于保守。可忽略HDR支座双向耦合效应对HDR隔震梁桥近场地震能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动 隔震梁桥 高阻尼橡胶支座 双向耦合效应 滞回曲线
下载PDF
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隔震梁桥碰撞效应研究
4
作者 孙颖 陈天海 +2 位作者 卓卫东 谷音 许智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8-862,共5页
以五跨一联设置铅芯橡胶支座与摩擦摆隔震支座的隔震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探讨了在近场与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伸缩缝刚度及伸缩缝宽度变化对两种隔震连续梁桥梁端碰撞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 以五跨一联设置铅芯橡胶支座与摩擦摆隔震支座的隔震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探讨了在近场与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伸缩缝刚度及伸缩缝宽度变化对两种隔震连续梁桥梁端碰撞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亦或是近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伸缩缝宽度对结构最大碰撞力及中碰撞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伸缩缝宽度越宽,最大碰撞力越小且碰撞次数也随之降低;伸缩缝刚度变化仅对结构的最大碰撞力有影响;对比两种隔震结构碰撞效应分析结果可知,FPB隔震结构的碰撞程度低于LRB隔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地震动 碰撞效应 隔震梁桥 伸缩缝刚度 伸缩缝宽度
下载PDF
高墩隔震连续梁桥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彦辉 谭平 +2 位作者 周福霖 温留汗.黑沙 MERCAN O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8,94,共10页
为了研究高墩隔震连续梁桥的抗震及减震性能,以某实际跨海高墩连续梁桥为试验研究对象,设计制作与原模型同材料1∶10的试验模型,分别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和摩擦摆隔震支座3种减震方式,进行高墩隔震连续梁桥的地震... 为了研究高墩隔震连续梁桥的抗震及减震性能,以某实际跨海高墩连续梁桥为试验研究对象,设计制作与原模型同材料1∶10的试验模型,分别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和摩擦摆隔震支座3种减震方式,进行高墩隔震连续梁桥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设计了拼接式桥墩拼接处剪力测试方法,研究了该实际跨海大桥所在场地120年一遇、600年一遇、1 200年和2 400年一遇地震的地震波输入时,不同隔震方式对桥墩墩顶加速度、桥面加速度、桥墩墩顶剪力、桥墩拼接处剪力、墩底混凝土应变、墩底钢筋应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只要隔震支座参数设计合理,3种减震方式均能有效减小桥梁的动力响应,隔震后在2 400年一遇地震时整个桥墩处于弹性状态;摩擦摆隔震支座屈服前刚度最大,需根据地震波输入强度合理设计屈服力才能起到减震作用;设计的拼接式桥墩拼接处剪力测试方法可有效测试拼接处的剪力,为拼接处拼接件的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隔震连续梁桥 振动台试验 隔震性能 隔震支座
原文传递
隔震曲线连续梁桥铅芯橡胶支座参数优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梁瑞军 王浩 +2 位作者 郑文智 沈惠军 李爱群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90,共8页
为了提升铅芯橡胶支座(LRB)在隔震曲线梁桥中的减隔震效果,该文对LRB力学性能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首先,采用ANSYS建立了某三跨隔震曲线梁桥有限元模型,考虑LRB屈服力、初始刚度及屈服后刚度等性能参数的影响,对该桥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 为了提升铅芯橡胶支座(LRB)在隔震曲线梁桥中的减隔震效果,该文对LRB力学性能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首先,采用ANSYS建立了某三跨隔震曲线梁桥有限元模型,考虑LRB屈服力、初始刚度及屈服后刚度等性能参数的影响,对该桥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了结构关键地震响应随支座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支座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在该支座参数区间内,又以墩底剪力之和为目标函数,基于零阶优化算法,对LRB力学性能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屈服力、初始刚度及屈服后刚度对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有显著影响;隔震支座参数优化后,使得隔震支座峰值位移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不显著增大墩底剪力,且边墩与中墩墩底剪力差值明显缩小,各墩受力更趋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曲线梁桥 铅芯橡胶支座 支座力学参数 地震响应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隔震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龙晓鸿 杨斌斌 +2 位作者 樊剑 李俊 陈蓓蕾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79,共8页
地震易损性分析是地震灾害分析的重要内容,可以比较全面地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快速有效地得到结构的地震易损性非常重要。本研究以一隔震连续梁桥为对象,同时考虑结构材料和地震动的不确定性,以中心复合设计法建立试样样本对,基于O... 地震易损性分析是地震灾害分析的重要内容,可以比较全面地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快速有效地得到结构的地震易损性非常重要。本研究以一隔震连续梁桥为对象,同时考虑结构材料和地震动的不确定性,以中心复合设计法建立试样样本对,基于OpenSees建模并对样本对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了桥梁各构件响应值的响应面模型,并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计算得到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响应面模型精度较高、结果可靠,减小了复杂有限元计算的工作量,有效地提高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时效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连续梁桥 地震易损性 响应面法 中心复合设计 OPENSEES
下载PDF
隔震连续梁桥结构以位移为基础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建文 朱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5-70,共6页
笔者对隔震连续梁桥结构提出了一种以位移为基础的抗震设计方法 ,建立了设计位移反应谱 ,给出了设计步骤 ,该方法可对对称与非对称隔震连续梁桥结构采用相同的设计步骤进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隔震连续梁桥 位移反应谱 弹性位移设计谱 梁桥结构
下载PDF
考虑碰撞的隔震桥梁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磊鑫 龙晓鸿 +1 位作者 樊剑 陈蓓蕾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6期99-104,共6页
连续刚构桥上应用的减隔震技术在地震作用下会造成较大位移并且导致桥面板之间碰撞,超过伸缩缝间距会造成落梁。该文主要针对隔震桥梁的碰撞,以一座五跨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用OpenSees软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且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 连续刚构桥上应用的减隔震技术在地震作用下会造成较大位移并且导致桥面板之间碰撞,超过伸缩缝间距会造成落梁。该文主要针对隔震桥梁的碰撞,以一座五跨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用OpenSees软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且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且用云图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隔震桥梁在地震作用下桥面板更容易发生碰撞,并且伸缩缝的尺寸对于碰撞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隔震连续梁桥 非线性时程分析 易损性 OPENSEES 云图法
原文传递
SMA-LRB复合型支座隔震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永涛 龙晓鸿 +2 位作者 陈兴望 李冬生 越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5-103,共9页
SMA-LRB复合型支座是在LRB支座上布置SMA丝的一种新型减隔震装置。文中分别对SMA丝单线交叉和双线交叉布置的SMA-LRB复合型支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SMA丝双线交叉布置的SMA-LRB复合型支座的性能更好。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分别设置... SMA-LRB复合型支座是在LRB支座上布置SMA丝的一种新型减隔震装置。文中分别对SMA丝单线交叉和双线交叉布置的SMA-LRB复合型支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SMA丝双线交叉布置的SMA-LRB复合型支座的性能更好。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分别设置LRB和SMA丝双线交叉布置的SMA-LRB复合型支座的隔震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地震时程分析,通过地震易损性分析得到了桥墩和支座的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SMA-LRB复合型支座可以有效减小主梁的残余位移,在地震中SMA-LRB复合型支座依靠其良好的自复位和耗能能力,能够避免变形过大引起的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芯橡胶支座 形状记忆合金 SMA-LRB复合型支座 隔震连续梁桥 地震易损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的LRB与RB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涌泉 陈水生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为了研究铅芯橡胶支座(LRB)和板式橡胶支座(RB)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及隔震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Bouc-Wen滞回恢复力模型模拟LRB的力-位移非线性特性,采用直线型恢复力模型模拟RB的本构关系,通过结构离散建立了非隔震、LRB隔震和RB隔震3种... 为了研究铅芯橡胶支座(LRB)和板式橡胶支座(RB)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及隔震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Bouc-Wen滞回恢复力模型模拟LRB的力-位移非线性特性,采用直线型恢复力模型模拟RB的本构关系,通过结构离散建立了非隔震、LRB隔震和RB隔震3种连续梁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四阶显式Runge-Kutta迭代法和Newmark时间积分法联合求解增量形式的全桥动力微分方程,并结合算例对3种连续梁桥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输入汶川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RB在控制梁体与支座位移,降低结构加速度和墩、台底内力响应方面均比RB的效果要显著;采用RB隔震后,梁体与支座的位移响应均较大,在桥梁隔震设计时要予以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连续梁桥 汶川地震 隔震 铅芯橡胶支座 板式橡胶支座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地震响应
下载PDF
面向隔震曲线梁桥抗震分析的脉冲型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
12
作者 邢晨曦 金早 +2 位作者 陶天友 王浩 沙奔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138,共12页
地震动强度指标的选取是桥梁抗震分析的基础。为探究隔震曲线梁桥在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合理强度指标,以某三跨隔震曲线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选取了90条典型脉冲型地震动记录,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地震动不同输入角度下隔震曲线连续梁... 地震动强度指标的选取是桥梁抗震分析的基础。为探究隔震曲线梁桥在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合理强度指标,以某三跨隔震曲线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选取了90条典型脉冲型地震动记录,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地震动不同输入角度下隔震曲线连续梁桥的动力响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3类19种地震动强度指标与桥梁地震响应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中的有效性参数β_(D|IM)和充分性参数p作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地震动强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确定了β_(D|IM)与地震动强度指标间的映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震动输入角度下,速度型地震动强度指标(如地面峰值速度PGV、速度反应谱峰值PSV等)与隔震曲线梁桥地震动力响应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有效性和充分性,可作为选择和调整脉冲型地震动的主要参数;相比于墩底弯矩,隔震支座剪切变形峰值更宜作为隔震曲线梁桥的地震需求参数;当开展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时,采用幂函数可有效表征地震动强度指标与有效性参数β_(D|IM)之间的映射关系。上述结果可为隔震曲线梁桥抗震分析中地震动强度指标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隔震曲线梁桥 映射模型 脉冲型地震动 强度指标 地震需求分析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摆隔震连续梁桥性能提升分析
13
作者 刘彦辉 姚嘉栋 +2 位作者 郑文智 谭平 周福霖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5-1376,共12页
为提升摩擦摆支座隔震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提出了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摆(SMAFP)及隔震连续梁桥多目标参数优化方法.推导了SMAFP力学模型;基于OpenSees平台分别建立了摩擦摆支座与形状记忆合金索数值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 为提升摩擦摆支座隔震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提出了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摆(SMAFP)及隔震连续梁桥多目标参数优化方法.推导了SMAFP力学模型;基于OpenSees平台分别建立了摩擦摆支座与形状记忆合金索数值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建立了SMAFP的数值模型.基于此,选取某三跨隔震连续梁桥,采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开展SMAFP隔震连续梁桥隔震参数优化设计,并基于最优隔震参数进一步研究了优化方法的适用性与SMAFP隔震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最优参数的隔震连续梁桥的支座残余位移显著减小,2组地震动作用下的减幅分别达47.1%和44.7%,主梁峰值位移减幅分别达7.8%和11.4%,墩底剪力与墩底弯矩最大增幅分别达8.8%和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连续梁桥 摩擦摆支座 形状记忆合金 模型验证 参数优化 性能提升
下载PDF
不同地震激励方向下隔震曲线梁桥易损性分析
14
作者 李喜梅 蒲奎 +1 位作者 杨国俊 母渤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8,共13页
为进一步评估隔震曲线梁桥在地震激励下的抗震性能,从地震易损性角度出发并兼顾考虑地震激励方向对其易损性的影响。利用APDL建立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隔震曲线梁桥有限元模型,从PEER中选取同一地震事件中的近断层地震动,按规范规定比例... 为进一步评估隔震曲线梁桥在地震激励下的抗震性能,从地震易损性角度出发并兼顾考虑地震激励方向对其易损性的影响。利用APDL建立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隔震曲线梁桥有限元模型,从PEER中选取同一地震事件中的近断层地震动,按规范规定比例输入水平双向地震动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合地震响应与损伤指标计算得到各构件地震易损性曲线;考虑地震激励方向的变化,通过MATLAB编程绘制得到桥梁结构构件(桥墩与支座)以及整体系统的地震易损性曲面,分析探讨地震激励方向对隔震曲线梁桥易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极限状态下各桥墩切向损伤条件概率明显大于其径向,各支座的切向与径向易损性相差不大,但仍是各支座的切向易损性略大于径向易损性;桥梁各构件(桥墩与支座)切向易损性对地震激励方向均表现出很强依赖性,而径向易损性对其的依赖性相对较弱,且伴随损伤等级的提高,构件易损性对地震激励方向更加敏感;桥梁整体系统易损性对地震激励方向的变化不太敏感,且因各构件响应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其系统易损性更接近于易损性最大的构件——易损性下限;当进行隔震曲线梁桥抗震性能评估时,应考虑不同地震激励方向对其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从而使得易损性分析结果更加合理,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隔震曲线梁桥的实际损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曲线梁桥 抗震性能 地震激励方向 易损性曲面
下载PDF
基于自振与频谱特性影响的LRB连续梁桥隔震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涌泉 陈水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1-106,128,共7页
为了探讨桥梁自振特性与地震波频谱特性对LRB隔震效果的影响,以典型三跨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Bouc-Wen恢复力模型模拟LRB非线性滞回特性,采用Takeda三线性模型模拟桥墩非线性特性,编制了运用Newmark时间积分法和四阶显式Runge-Kutta... 为了探讨桥梁自振特性与地震波频谱特性对LRB隔震效果的影响,以典型三跨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Bouc-Wen恢复力模型模拟LRB非线性滞回特性,采用Takeda三线性模型模拟桥墩非线性特性,编制了运用Newmark时间积分法和四阶显式Runge-Kutta迭代法联合求解增量形式的全桥非线性运动方程的时程分析程序。利用程序并结合算例对LRB隔震连续梁桥在不同地震激励和不同基本周期影响下的隔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基本周期和地震激励频谱成分对LRB的隔震效果有较大影响;在易发生低频脉冲型地震波的场地上不宜使用LRB作为桥梁的隔震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连续梁桥 铅芯橡胶支座 自振特性 地震激励 频谱特性 隔震效果
原文传递
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的隔震曲线连续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瑞军 王浩 +2 位作者 沈惠军 郑文智 祝青鑫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4-841,共8页
隔震曲线梁桥因结构形式的复杂性与独特性,其地震响应相较于隔震直线梁桥更为复杂。为了研究地震动随机性对隔震曲线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建立了某三跨隔震曲线梁桥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地震动入射角及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隔震曲线梁桥进行... 隔震曲线梁桥因结构形式的复杂性与独特性,其地震响应相较于隔震直线梁桥更为复杂。为了研究地震动随机性对隔震曲线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建立了某三跨隔震曲线梁桥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地震动入射角及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隔震曲线梁桥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同时考虑了曲线梁桥圆心角及隔震支座非线性的影响。以典型地震波为例,研究了隔震支座位移、中墩墩底剪力随地震动入射角、地震动强度及曲线梁桥圆心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震动入射角的随机性对隔震曲线梁桥切向及径向的地震响应有显著影响。切向响应与径向响应最大值所对应的最不利入射角相差约90°;相较于中墩支座,边墩支座的位移响应受曲线梁桥圆心角的影响更大;与中墩径向剪力相比,其切向剪力对圆心角的变化更加敏感;相同地震动入射角下,圆心角的增大使得隔震曲线梁桥中墩受力更加不均衡;当地震动沿着最不利入射角输入时,在同一峰值加速度的地震动作用下,不同圆心角的隔震曲线梁桥的动力响应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曲线梁桥 动力响应 地震动入射角 地震动强度 圆心角
下载PDF
多维非平稳随机激励下隔震曲线梁桥的非线性振动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喜梅 王建成 母渤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7-74,187,共9页
隔震曲线梁桥的平面不规则性引起的弯扭耦合效应,使其地震响应与隔震直梁桥相比更加复杂,为了有效的抑制隔震曲线梁桥地震中过大的梁体及支座位移,采取半主动控制策略来保证其安全性。采用经典的Bouc-Wen模型,建立考虑上部结构偏心的隔... 隔震曲线梁桥的平面不规则性引起的弯扭耦合效应,使其地震响应与隔震直梁桥相比更加复杂,为了有效的抑制隔震曲线梁桥地震中过大的梁体及支座位移,采取半主动控制策略来保证其安全性。采用经典的Bouc-Wen模型,建立考虑上部结构偏心的隔震曲线梁桥非线性振动控制方程,将该方程等效线性化后,输入考虑扭转分量的多维非平稳随机激励。利用混合精细积分法对无控、经典最优控制(COC)以及序列最优控制(SOC)后的隔震曲线梁桥进行随机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罕遇非平稳随机激励下,隔震曲线梁桥的动力响应呈现出非平稳特性,且考虑扭转分量的多维非平稳随机激励对隔震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影响要大于未考虑扭转分量下的;运用经典最优控制以及序列最优控制控制下的隔震曲线梁桥各个方向的的动力响应都有明显的减小,且结构动力响应的非平稳特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曲线梁桥 BOUC-WEN模型 多维非平稳激励 精细积分法 序列最优控制(SOC)
下载PDF
地震动关键特性对隔震连续梁桥碰撞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沙奔 王浩 李爱群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5-562,共8页
为考虑地震动特性对隔震连续梁桥顺桥向主梁与桥台碰撞响应的影响,以某三跨混凝土隔震连续梁桥为例,基于ABAQUS建立了考虑混凝土材料损伤及三维接触碰撞的有限元模型。采用12条典型地震动输入,分析了不考虑碰撞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峰... 为考虑地震动特性对隔震连续梁桥顺桥向主梁与桥台碰撞响应的影响,以某三跨混凝土隔震连续梁桥为例,基于ABAQUS建立了考虑混凝土材料损伤及三维接触碰撞的有限元模型。采用12条典型地震动输入,分析了不考虑碰撞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的比值(PGA/PGV)对主梁顺桥向最大位移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考虑碰撞效应时PGA/PGV对主梁碰撞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一条典型地震动为例,分析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碰撞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考虑碰撞效应时,主梁顺桥向最大位移随着PGA/PGV的增大而呈现减小趋势;考虑碰撞时,碰撞次数和最大碰撞力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随PGA/PGV的变化并不明显。随着伸缩缝间隙的不同,最大碰撞力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加既可能表现出线性增加的特征,也可能表现出较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连续梁桥 桥梁碰撞 地震动特性 伸缩缝间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MRD与LRB混合控制的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水生 马涌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8-384,共7页
为了研究磁流变阻尼器(MRD)与铅芯橡胶支座(LRB)混合控制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及隔震效果的影响,以典型三跨连续梁桥为背景,采用平行板模型模拟MRD的本构关系,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LRB的力-位移非线性行为,通过对结构的离散建立无控制、LR... 为了研究磁流变阻尼器(MRD)与铅芯橡胶支座(LRB)混合控制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及隔震效果的影响,以典型三跨连续梁桥为背景,采用平行板模型模拟MRD的本构关系,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LRB的力-位移非线性行为,通过对结构的离散建立无控制、LRB单独控制、MRD与LRB混合控制的多种控制工况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有限单元方法建立系统的动力特性矩阵,并采用瞬时最优控制算法对其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RD与LRB混合控制工况与LRB单独控制工况相比,前者的结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隔震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在桥墩、桥台处均安装MRD与仅在桥墩或桥台处安装MRD的LRB隔震桥梁相比,前者对结构地震响应的控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连续梁桥 磁流变阻尼器 铅芯橡胶支座 振动控制 混合控制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基于序列最优控制算法的隔震曲线梁桥非线性振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喜梅 王建成 +1 位作者 杜永峰 母渤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9-286,共8页
强震作用下隔震曲线梁桥会产生较大的弹塑性变形,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其安全性。采用经典的Bouc-Wen模型,建立考虑上部结构偏心的隔震曲线梁桥的非线性动力方程,求解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针对隔震曲线梁桥罕遇地震... 强震作用下隔震曲线梁桥会产生较大的弹塑性变形,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其安全性。采用经典的Bouc-Wen模型,建立考虑上部结构偏心的隔震曲线梁桥的非线性动力方程,求解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针对隔震曲线梁桥罕遇地震作用下产生的较大弹塑性变形,建立隔震曲线梁桥的非线性振动控制方程,将该方程等效线性化后采用序列最优控制算法(SOC)和经典线性最优控制(COC)对桥梁进行振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下,隔震曲线梁桥的下部结构与隔震层都已屈服进入塑性阶段,且有少量的残余位移产生;序列最优控制算法和经典线性最优控制都能有效地减小隔震曲线梁桥弹塑性状态下的平动位移与残余位移,并有效抑制曲线桥的扭转效应,其中序列最优控制算法较经典最优控制更能显著削减隔震曲线梁桥的峰值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曲线梁桥 BOUC-WEN模型 序列最优控制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