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白居易对陶渊明思想的接受与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曼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7期93-95,共3页
白居易"夙慕陶渊明为人",其人格诗文亦深受其影响。考证其生平,他既受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精神感召,又不接受其贫寒困顿的一面。结合中唐社会倾向及自身实际状况,白居易创造性地提出了"中隐"理论,发展了自魏晋以来的... 白居易"夙慕陶渊明为人",其人格诗文亦深受其影响。考证其生平,他既受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精神感召,又不接受其贫寒困顿的一面。结合中唐社会倾向及自身实际状况,白居易创造性地提出了"中隐"理论,发展了自魏晋以来的隐逸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陶渊明 接受
下载PDF
浅谈王维的隐逸及山水田园诗 被引量:2
2
作者 田俊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3-75,共3页
关于王维的隐逸及主要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学界众说纷纭,文章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考查,认为他的隐逸及山水田园诗的内涵是一致的,体现了诗人为官做人的人生哲理,他所形成的隐逸文化是长安文化的延伸,是盛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王维 逸文化 山水田园诗
下载PDF
皇甫谧《高士传》的叙事特征
3
作者 安正发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2期153-156,共4页
皇甫谧《高士传》是对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的古今八代的隐逸高士所作的传记。在《高士传》中,皇甫谧将隐逸作为审美对象来观照,表达对隐逸人格的赞美,其叙事注重人物性格塑造,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使魏晋的隐逸观念更趋于成熟。
关键词 《高士传》皇甫谧 叙事特征
下载PDF
试论庞德公之隐与诸葛亮之隐
4
作者 魏平柱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庞德公之隐为道家之隐,诸葛亮隆中之隐为儒家之隐,二人的哲学思想、人生观、价值观迥异。庞德公不是也不可能是诸葛亮心目中的典范和言行的楷模。诸葛亮"每至公家,独拜床下"之"独拜"也不是"崇拜",而是礼... 庞德公之隐为道家之隐,诸葛亮隆中之隐为儒家之隐,二人的哲学思想、人生观、价值观迥异。庞德公不是也不可能是诸葛亮心目中的典范和言行的楷模。诸葛亮"每至公家,独拜床下"之"独拜"也不是"崇拜",而是礼仪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公 诸葛亮 差异
下载PDF
元代“渔父词”隐逸思想探析
5
作者 王岩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99-203,共5页
渔父词是中国历代文人隐逸思想的重要载体。元代文人在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隐逸避世的吟唱之声同前代相比显得异常高亢、嘹亮,彰显了元词鲜明的时代特色。究其因,既有中国隐逸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传承之内在因素,又有元代独特社会现... 渔父词是中国历代文人隐逸思想的重要载体。元代文人在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隐逸避世的吟唱之声同前代相比显得异常高亢、嘹亮,彰显了元词鲜明的时代特色。究其因,既有中国隐逸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传承之内在因素,又有元代独特社会现实催发之外在因素。同时,渔父词促进了元代以“渔父”为题材的散曲、绘画等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渔父词 思想 渔父题材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中的镜像变异:基于《读书》杂志的梭罗真假隐士论争再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略昌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3,共8页
梭罗在中国近九十年的传播历程中,曾引发以《读书》杂志为主要阵营的真假隐士论争。这场激烈的论争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梭罗从未宣称自己是名隐士。由于思想及其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中国的隐士和隐逸文化,所以梭罗在异域中国的旅行中... 梭罗在中国近九十年的传播历程中,曾引发以《读书》杂志为主要阵营的真假隐士论争。这场激烈的论争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梭罗从未宣称自己是名隐士。由于思想及其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中国的隐士和隐逸文化,所以梭罗在异域中国的旅行中硬是被扣上了真隐抑或假隐的帽子。从中国隐逸文化的视域出发,部分中国学人从隐居时间、隐居地点、隐居动机和隐居期间的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结果在历史时空的错位中误读了梭罗,从而造成了跨文化传播中的镜像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罗 真假士论争 《读书》 中国文化 文学误读
下载PDF
元代骚体作品隐逸思想探微
7
作者 杨立琴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元代骚体作品的隐逸主题非常突出,既有社会的原因又与原初骚体的抒情特征相契合,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隐”。山水的吟咏背后震颤着痛楚和愤激,有对先秦两汉骚体的继承,但和同期的杂剧、散曲相比表现委婉。
关键词 元代骚体作品 思想 原因
下载PDF
魏晋隐逸之风的兴起及对文学的影响
8
作者 周铿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10期246-247,共2页
隐逸是我国古代文人向往或亲身体验过的生存状态。隐逸思想的产生有个人性格追求和生活经历的影响,也有世界观、人生观和佛道理念的交融渗透。魏晋时代,终于形成希企隐逸的风尚。隐逸不管是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还是作为一种行为方式,... 隐逸是我国古代文人向往或亲身体验过的生存状态。隐逸思想的产生有个人性格追求和生活经历的影响,也有世界观、人生观和佛道理念的交融渗透。魏晋时代,终于形成希企隐逸的风尚。隐逸不管是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还是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几乎自始自终都凸显于这一时期的文学的时空中。本文拟就魏晋隐逸之风的兴起原因及对文学的影响,做一阐述,不尽之处,见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风 玄学 山水文学 魏晋文学
下载PDF
中美“隐逸”派代表人物作品对比分析
9
作者 秦艳荣 《价值工程》 2011年第33期175-175,共1页
陶渊明和梭罗分别为中、美两国文学史上以"隐逸"著称的文学家。本文通过对陶渊明田园生活与梭罗湖畔生活的分析,来探求他们自然观中的异中之同,同中之异。
关键词 陶渊明 梭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