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享经济视阈下隐蔽雇佣关系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89
1
作者 袁文全 徐新鹏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共享经济冲击了工业时代以终身雇佣制为特征的稳定雇佣关系形态,基于互联网平台将劳动力供给侧与需求侧得以有效联结,促成了"企业+平台+个人"更富轻便化的新型灵活雇佣关系,形式上有别于当前我国劳动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实质上具... 共享经济冲击了工业时代以终身雇佣制为特征的稳定雇佣关系形态,基于互联网平台将劳动力供给侧与需求侧得以有效联结,促成了"企业+平台+个人"更富轻便化的新型灵活雇佣关系,形式上有别于当前我国劳动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实质上具有以民事关系掩盖雇佣关系、以非标准劳动关系掩盖标准劳动关系的隐蔽性。灵活雇佣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既要规制又不能阻碍共享经济发展,制定科学的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建立良好的劳动法制生态环境,寻求劳动保护弹性与安全的平衡是法律规制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隐蔽雇佣 劳动关系 法律规制
原文传递
互联网平台经济从业者的失业保险:制度困局与建构逻辑 被引量:23
2
作者 孟现玉 《兰州学刊》 CSSCI 2020年第11期73-85,共13页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型就业关系,这种就业关系的弱从属性特征与平台有意“去劳动关系化”,使平台从业者被排除在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外,面临着失业风险无法保障的现实难题。通过分析,将平台从业者纳入失业保险制度具有合理性...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型就业关系,这种就业关系的弱从属性特征与平台有意“去劳动关系化”,使平台从业者被排除在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外,面临着失业风险无法保障的现实难题。通过分析,将平台从业者纳入失业保险制度具有合理性,但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捆绑、隐蔽雇佣与模糊雇佣并存和失业保险制度的不匹配又使之步履维艰。文章建议在理论革新上,应将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脱钩;在扫除障碍上,应正确划分平台从业者;在制度改革上,应合理界定非自愿失业、分类构建失业保险缴费机制、缩短失业保险缴费期限和完善失业保险待遇给付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经济 平台从业者 失业保险 隐蔽雇佣 非自愿失业
下载PDF
平台用工“去劳动关系化”的裁审困境与制度应对——以外卖配送员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的案件为样本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梦云 《工会理论研究》 2023年第3期41-53,共13页
平台用工“去劳动关系化”以注册个体工商户为典型表现,引发了裁审实践中用工关系法律定性、用工责任主体确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制度分析可知,个体工商户的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不明确以及劳动关系认定规则无法识别隐蔽雇佣,是出现裁审困... 平台用工“去劳动关系化”以注册个体工商户为典型表现,引发了裁审实践中用工关系法律定性、用工责任主体确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制度分析可知,个体工商户的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不明确以及劳动关系认定规则无法识别隐蔽雇佣,是出现裁审困境的原因。为解决以上问题,平台用工争议的处理应当坚持劳动关系认定优先原则,明确个体工商户的劳动关系主体资格,适用混同用工规则确定用工责任主体,以实现对平台劳务提供者权益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用工 去劳动关系化 个体工商户 隐蔽雇佣 混同用工
下载PDF
共享经济下隐蔽雇佣关系的雇主责任——以滴滴平台为分析进路
4
作者 何涵婧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5-30,共6页
共享经济催生多种营业方式与服务平台,滴滴公司与滴滴专车司机等隐蔽雇佣关系同步衍生。目前法律对隐蔽雇佣关系暂无明确规定,其雇主责任认定与受害人权益保护的司法现状较为混乱。应当借鉴《国际雇佣法案》、坚持事实优先原则,兼采&qu... 共享经济催生多种营业方式与服务平台,滴滴公司与滴滴专车司机等隐蔽雇佣关系同步衍生。目前法律对隐蔽雇佣关系暂无明确规定,其雇主责任认定与受害人权益保护的司法现状较为混乱。应当借鉴《国际雇佣法案》、坚持事实优先原则,兼采"依附性标准""授薪性标准""服从管理标准"认定存在实际支配劳动的隐蔽雇佣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组织过错理论予以判断雇主责任是否成立。妥当认定隐蔽雇佣关系雇主责任,可以避免不合理的"风险损害自担",同时规范共享经济雇主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隐蔽雇佣 侵权行为 雇主责任
下载PDF
隐蔽雇佣劳动关系的多视阈探析——兼与栗志坤、曹洪军教授等商榷
5
作者 汪军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9期133-134,共2页
栗志坤、曹洪军教授等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非典型雇佣(即"隐蔽雇佣")关系作了阐释,但其观点既与中国主流经济理论相悖,也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基础。隐蔽雇佣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体制下资本垄断在劳动关系上... 栗志坤、曹洪军教授等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非典型雇佣(即"隐蔽雇佣")关系作了阐释,但其观点既与中国主流经济理论相悖,也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基础。隐蔽雇佣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体制下资本垄断在劳动关系上的外在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关系的健康发展要把隐蔽雇佣关系置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劳动就业 隐蔽雇佣
下载PDF
“隐蔽雇佣关系”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董保华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17,共8页
"隐蔽雇佣关系"以一种表面关系掩盖真实的雇佣关系。对此,国际劳工组织长期关注并强调与之"斗争"。由于以民事关系掩盖雇佣关系和以非标准雇佣关系掩盖标准雇佣关系是隐蔽雇佣关系的两种主要形式,因此我国出现了限... "隐蔽雇佣关系"以一种表面关系掩盖真实的雇佣关系。对此,国际劳工组织长期关注并强调与之"斗争"。由于以民事关系掩盖雇佣关系和以非标准雇佣关系掩盖标准雇佣关系是隐蔽雇佣关系的两种主要形式,因此我国出现了限制个人承包、禁止劳务派遣的做法。而只有标本兼治,"消除隐蔽雇佣关系的内在动力"才能克服隐蔽雇佣关系。所谓标本兼治即以"事实第一原则"为治标措施,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改革凝固化用工体制的基础上,以"反歧视"为治本措施,处理好刚性与弹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雇佣关系 国际劳工组织 劳务派遣
原文传递
国际劳工组织对非典型雇佣关系的规范与保护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凌云 《工会理论研究》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之初所制定的公约和建议书主要是针对典型雇佣关系的劳动者。20世纪5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已经认识到除雇员外,在劳动力市场上还存在着非典型雇佣关系劳动者。从80年代开始,国际劳工组织对非典型雇佣关系的立法保护经历... 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之初所制定的公约和建议书主要是针对典型雇佣关系的劳动者。20世纪5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已经认识到除雇员外,在劳动力市场上还存在着非典型雇佣关系劳动者。从80年代开始,国际劳工组织对非典型雇佣关系的立法保护经历了标准的普遍适用,到专门制定针对性的标准,再到对雇佣关系的概念重新进行界定等三个发展阶段。非典型雇佣关系的保护问题尚存在诸多争议,它将是国际劳工组织在今后持续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劳工组织 非典型雇佣关系 模糊雇佣关系 隐蔽雇佣关系 适用范围
下载PDF
第三类劳动者的理论反思与替代路径 被引量:104
8
作者 肖竹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100,共22页
平台工作者与平台之间是否构成雇佣(劳动)关系成为当下全球热议难题,将平台工作者归类为处于雇佣与自雇佣中间地带的依赖性自雇佣劳动者,即作为第三类劳动者而给予保护,被作为解决问题的路径之一。该制度存在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等典... 平台工作者与平台之间是否构成雇佣(劳动)关系成为当下全球热议难题,将平台工作者归类为处于雇佣与自雇佣中间地带的依赖性自雇佣劳动者,即作为第三类劳动者而给予保护,被作为解决问题的路径之一。该制度存在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等典型国家,如加拿大的"依赖性承包人"、英国的"非雇员劳动者"、德国的"类雇员人"、西班牙的"经济依赖性自雇佣劳动者"以及意大利的"准从属性劳动者";而日本和美国,也对"契约劳动"以及是否需要设立第三类劳动者等理论问题存在激烈争论。事实上,第三类劳动者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理论构造上都存在诸多困难和争议,包括规则构建的模糊性以及制度效用和实践结果的非预期性。而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与相对薄弱的理论基础,更使该制度在我国缺乏一定适用性和可行性。因此,中国劳动法更应在甄别和规范"隐蔽性雇佣"的基础上,以劳动权利的具体化扩展作为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类劳动者 依赖性自雇佣劳动者 契约劳动 隐蔽雇佣
原文传递
资本下乡:农业中的隐蔽雇佣关系与资本积累 被引量:92
9
作者 陈义媛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112,共21页
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是中国农业转型的一个重要部分。关于世界各地农业变迁的研究已经有深厚的基础,讨论的焦点在于农业资本化是否改造了家庭农业、是否必然带来雇佣关系的大规模出现,以及如何理解农业资本与家庭农业之间的关系等。... 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是中国农业转型的一个重要部分。关于世界各地农业变迁的研究已经有深厚的基础,讨论的焦点在于农业资本化是否改造了家庭农业、是否必然带来雇佣关系的大规模出现,以及如何理解农业资本与家庭农业之间的关系等。随着中国农业的转型,中国农业变迁的研究也进入了这条理论脉络中。本文以一家龙头企业为例,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将农户整合进其产业链来获利。研究发现,尽管龙头企业与所整合进来的代管户之间没有直接的劳动雇佣关系,然而,代管户的种植收益仅等于其所投入劳动的工资;而企业通过控制土地等重要的生产条件,从农业生产的上游和下游获取利润,这一利润的来源实际上正是代管户所生产的农业剩余。因此,企业与农户之间事实上形成了隐蔽的雇佣关系,家庭农业在这个意义上已经被改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隐蔽雇佣关系 资本积累 农业产业化 家庭农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