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34~92岁,平均年龄(76.4±3.4)岁。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ynamic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34~92岁,平均年龄(76.4±3.4)岁。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ynamic hip screw,DHS)32例,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Ⅰb型20例,Ⅱa型12;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患者36例,其中Ⅱb型16例,Ⅲ型20例。肥胖组38例(BMI大于30),非肥胖组(BMI小于等于30)30例。高龄组(年龄大于等于80岁)32例,非高龄组(年龄小于80岁)36例。所有病例均为初次单侧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即可维持正常血压。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患者的失血总量,减去显性失血量即为隐性失血量。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失血总量为87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量149mL,平均隐性失血量722mL,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7.1%和82.9%,隐性失血量远多于显性失血量。DHS组与PFNA组间、男女组间和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的术后失血无显著性差异,高龄组术后失血总量和隐性失血量大于非高龄组。结论隐性失血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原因,应予以关注并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方式、性别和肥胖不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高龄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应特别重视高龄患者的隐性失血,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34~92岁,平均年龄(76.4±3.4)岁。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ynamic hip screw,DHS)32例,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Ⅰb型20例,Ⅱa型12;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患者36例,其中Ⅱb型16例,Ⅲ型20例。肥胖组38例(BMI大于30),非肥胖组(BMI小于等于30)30例。高龄组(年龄大于等于80岁)32例,非高龄组(年龄小于80岁)36例。所有病例均为初次单侧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即可维持正常血压。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患者的失血总量,减去显性失血量即为隐性失血量。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失血总量为87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量149mL,平均隐性失血量722mL,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7.1%和82.9%,隐性失血量远多于显性失血量。DHS组与PFNA组间、男女组间和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的术后失血无显著性差异,高龄组术后失血总量和隐性失血量大于非高龄组。结论隐性失血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原因,应予以关注并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方式、性别和肥胖不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高龄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应特别重视高龄患者的隐性失血,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文摘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干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7例)和对照组(n=56例),治疗组近端扩髓后将氨甲环酸2 g溶于20 m L生理盐水注入股骨髓腔;对照组股骨髓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 L。计算两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隐性失血量治疗组(572±79)m L,对照组(703±106)m L;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治疗组(770±75)m L,对照组(892±83)m L;输血率治疗组40.3%,对照组60.7%。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失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输血率,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