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殖民书写与殖民话语的隐性书写——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重读《野草在歌唱》 被引量:6
1
作者 赵纪萍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9-192,共4页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毫不掩饰地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深切同情,闪耀着浓郁的人道主义光芒。然而,这部反殖民书写的典范之作在批评和反思殖民...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毫不掩饰地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深切同情,闪耀着浓郁的人道主义光芒。然而,这部反殖民书写的典范之作在批评和反思殖民主义罪恶的同时未能超越殖民话语的限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形成共谋关系,呈现出殖民话语的隐性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殖民书写 殖民话语 隐性书写 后殖民主义
原文传递
革命叙事语境中的隐性书写——重读宗璞“十七年”小说创作
2
作者 秦法跃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5,154,共8页
宗璞“十七年”小说创作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隐性书写。具体而言包含两方面:从内容上讲,宗璞通过对知识分子心理的深度描写完成了对一代知识分子精神史和心灵史的书写,形成了革命时代的知识分子精神谱系;从形式上讲,宗璞的叙述形式可以... 宗璞“十七年”小说创作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隐性书写。具体而言包含两方面:从内容上讲,宗璞通过对知识分子心理的深度描写完成了对一代知识分子精神史和心灵史的书写,形成了革命时代的知识分子精神谱系;从形式上讲,宗璞的叙述形式可以命名为“局外人”叙述,背后体现的正是作家本人以及一代精英知识分子在革命语境中的心境,这种叙述形式以及背后的隐微心态可以追溯到早期宗璞的诗歌创作之中。通过对宗璞小说隐性书写内蕴的讨论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和认识宗璞小说,尤其是其知识分子书写所呈现出的不可或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璞 隐性书写 知识分子精神史 局外人叙述
原文传递
可见的隐形:《基列家书》与《家园》对肤色色盲论的讽喻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小萍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22,共18页
种族议题是玛丽莲·罗宾逊的姊妹篇小说《基列家书》和《家园》的重要内容,而小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隐性书写也是评论界的共识。本文认为,罗宾逊对黑人和种族矛盾的隐性指涉是一种得到强调的缺席,它悖论性地使种族成为小说书写的核... 种族议题是玛丽莲·罗宾逊的姊妹篇小说《基列家书》和《家园》的重要内容,而小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隐性书写也是评论界的共识。本文认为,罗宾逊对黑人和种族矛盾的隐性指涉是一种得到强调的缺席,它悖论性地使种族成为小说书写的核心。剥夺黑人恰当的可见性是黑人遭受种族歧视的外在表现,而可见性的社会分配机制则是黑人长期不可见的内在根源。罗宾逊的隐性种族书写是对美国后种族时代肤色色盲论的讽喻,揭示出肤色色盲并不能使种族主义消失,反而助长了其隐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书写 可见性 后种族 肤色色盲论
原文传递
卡森·麦卡勒斯关于基督教爱的伦理的隐性书写 被引量:3
4
作者 宗连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8-155,共8页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对基督教的描写非常复杂,她没有把基督教作为主题,却没有一部作品不涉及基督教;她把主人公都设为基督教的叛逆者,却让他们身上都带有基督的色彩;而且,作品中的次要人物又都坚定不移地信奉着上帝,...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对基督教的描写非常复杂,她没有把基督教作为主题,却没有一部作品不涉及基督教;她把主人公都设为基督教的叛逆者,却让他们身上都带有基督的色彩;而且,作品中的次要人物又都坚定不移地信奉着上帝,并用自己的"信"与主人公的"不信"进行着激烈的角力。本文通过深入考察其主要文本认为,这其实是麦卡勒斯在用隐性书写的方式来表达对基督教爱的伦理的肯定与渴望。本文将围绕麦卡勒斯的几部主要作品,从基督之爱——无性之爱的隐喻、基督之爱——爱邻人的隐性书写方式、咖啡馆——基督之爱的象征三个方面对其作品中关于基督教伦理的隐性书写展开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基督教 诚爱 隐性书写
原文传递
《六安州志》描绘的文学地图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岳林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6-18,共3页
同治年间修撰的《六安州志》保存了一批古代六安州的珍贵文学资料,这些资料描绘出六安州文学写作地图的轮廓,具有潜在的文学史意义,即它以原生态、隐性书写形式,描绘了文学史多层架构的空间图谱。
关键词 《六安州志》 文学地图 隐性书写 原生态
下载PDF
殖民话语的隐性书写——重读《野草在歌唱》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纪萍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6-48,共3页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毫不掩饰地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深切同情,闪耀着浓郁的人道主义光芒。然而,作为反殖民主义的书写,小说在批评和反思殖民...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毫不掩饰地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深切同情,闪耀着浓郁的人道主义光芒。然而,作为反殖民主义的书写,小说在批评和反思殖民主义罪恶的同时未能超越殖民话语的限制,暴露出西方文学传统中所特有的殖民性对其产生的影响,呈现出殖民话语的隐性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殖民主义 殖民话语 隐性书写 殖民意象
下载PDF
北村小说的流变:神性的书写
7
作者 翁劲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S1期119-121,共3页
早期的北村小说一直偏执地醉心于聒噪、迷津的文本写作。进入第二阶段 ,北村在文本形式上逐渐回归传统 ,叙事语言也变得简约 ,文本的重心和兴奋点都转移到神学理念的表达。第三阶段的小说创作 。
关键词 北村 神学理念 隐性书写 终极价值
下载PDF
“诗哲之争”的隐性书写——柏拉图《伊翁》新解 被引量:1
8
作者 曾蒙 赵彦芳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4-111,共8页
柏拉图谈论“诗”并不是将其作为一门艺术而言,更多地是将其作为具有形而上意义的“诗”也即真理言说者而言。从这个出发点上才能消除“诗”的现代意义所带来的遮蔽,从而发现隐藏在《伊翁》“灵感论”背后的“诗哲之争”。以“诗哲之争... 柏拉图谈论“诗”并不是将其作为一门艺术而言,更多地是将其作为具有形而上意义的“诗”也即真理言说者而言。从这个出发点上才能消除“诗”的现代意义所带来的遮蔽,从而发现隐藏在《伊翁》“灵感论”背后的“诗哲之争”。以“诗哲之争”为线索重新审视《伊翁》,可以发现:首先,它破解了古典诗学上柏拉图“灵感论”与“摹仿论”自相矛盾的难题。“灵感论”与“摹仿论”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统一于“诗哲之争”这一内核,统一于如何让诗歌形而上意义消解的共同目的之下;其次,由“诗哲之争”进一步引出“诗”、“哲”各自形而上意义所指向的不同“世界”,在对两者“世界”的分析中,进一步总结出人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也即世界如何更加“真善美”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伊翁》 “诗哲之争” 隐性书写
原文传递
论《左传》人物叙述的“显”与“隐”
9
作者 刘成荣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10-118,共9页
《左传》中载录的人物数量很多,且类型各异。但编者对这些人物并非一视同仁,而是呈现出多元的形态。其中有几处做法值得特别关注,即显性人物的隐性处理和隐性人物的显性呈现。显性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且地位显赫者,隐性人物是... 《左传》中载录的人物数量很多,且类型各异。但编者对这些人物并非一视同仁,而是呈现出多元的形态。其中有几处做法值得特别关注,即显性人物的隐性处理和隐性人物的显性呈现。显性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且地位显赫者,隐性人物是指那些历史上并不存在或者名位不显者。显性呈现,是指人物的事迹得到了详尽的记录;隐性处理,是指人物的事迹被有意地删减或者隐瞒。《左传》人物或"显"或"隐"的呈现,虽然没有虚构事实,但却改变了事件的形态,因而体现出鲜明的主观色彩,这是编者刻意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使人物个性突出,事件倾向性明显,这正是《左传》是解经之传而非史书的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人物 显性书写 隐性书写
下载PDF
“后新潮”诗歌国家形象建构多样化样态与隐性书写
10
作者 邱食存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42-46,共5页
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时代精神悄然转向以差异性与多样性思维模式为主体的后现代性场域,朦胧诗退潮,“后新潮”诗歌兴起,新诗中的国家形象建构也随之出现了多样化与泛化倾向。“后新潮”诗歌国家形象建构呈现多样化样态,有对传统国... 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时代精神悄然转向以差异性与多样性思维模式为主体的后现代性场域,朦胧诗退潮,“后新潮”诗歌兴起,新诗中的国家形象建构也随之出现了多样化与泛化倾向。“后新潮”诗歌国家形象建构呈现多样化样态,有对传统国家形象的解构性书写与现代性反思,也有以昂扬的生命信念对诗意祖国的书写。“后新潮”诗歌国家形象的泛化倾向则主要体现在通过日常生活审美化原则对于国家形象的隐性书写当中。在全球化时代,新诗中的国家形象建构这种多样化与泛化的书写倾向对于呈现真实中国图景具有重要的现实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新潮”诗歌 国家形象 隐性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