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轮银行不良贷款的特点、成因和风险防控 被引量:5
1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不良资产处置和金融资产管理方式创新"课题组 陈道富 王洋 《发展研究》 2018年第5期52-55,共4页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量率双升,呈现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余额占比高、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不良率高、不良从东部发达地区向其他地区逐渐蔓延的特点。不良贷款的成因在宏观层面主要是经济周期影响和特定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负面效应,...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量率双升,呈现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余额占比高、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不良率高、不良从东部发达地区向其他地区逐渐蔓延的特点。不良贷款的成因在宏观层面主要是经济周期影响和特定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负面效应,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则是银行同质化竞争、过度放贷、企业过度融资和盲目多元化等。总体看账面不良贷款被低估,仍需防范不良贷款回升乃至集中爆发。防控不良风险的重点已从账面不良转到隐性不良,从实体经济不良转到房地产和融资平台潜在不良风险。建议加快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相关制度改革以化解潜在风险;完善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激励相容机制,健全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促进隐性不良显性化;改进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加快银行业转型,健全多层次融资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防范增量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贷款 隐性不良 金融风险
下载PDF
道德风险下隐性不良贷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单玉柱 《时代金融》 2011年第3X期93-93,134,共2页
以往对不良贷款的研究主要着重于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以及对不良贷款处理方式的研究上,对于银行隐藏的不良贷款即隐性不良贷款问题由于缺乏数据而很少研究。本文着重研究了隐性不良贷款的隐藏方法以及在企业道德风险影响下不良贷款率的... 以往对不良贷款的研究主要着重于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以及对不良贷款处理方式的研究上,对于银行隐藏的不良贷款即隐性不良贷款问题由于缺乏数据而很少研究。本文着重研究了隐性不良贷款的隐藏方法以及在企业道德风险影响下不良贷款率的变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不良贷款 道德风险
下载PDF
Hallpeau-Siemens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例的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姜薇 孙莹 +3 位作者 陈喜雪 李颂 卜定方 朱学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97-599,共3页
目的鉴定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发现该患者COL7A1基因的一条等位... 目的鉴定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发现该患者COL7A1基因的一条等位基因第2号外显子上存在S48P的错义突变,而另一条等位基因第27号外显子上存在3625del11缺失突变,造成编码区阅读框架的移位,最终导致蛋白终止密码(PTC)的产生。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这种两个突变的组合在国际上为首次报道。结论 COL7A1基因的缺失突变和错义突变引起该患者临床症状的特异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 密码子 无义 突变 误义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突变研究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3例患者的COL7A1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许桂文 林志淼 +7 位作者 尹菁华 汪慧君 冯程 张洁 潘敏 陈官芝 杨勇 汤占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检测3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COL7A1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提取3例患者及其相关亲属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基因检测发现3例患者共有5个突变位点,包括2个错义突变(p... 目的检测3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COL7A1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提取3例患者及其相关亲属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基因检测发现3例患者共有5个突变位点,包括2个错义突变(p.P2232L与p.G1531E),2个无义突变(p.R2492*与p.R2777*)和1个剪切位点突变(ds IVS6+2T>C),其中p.P2232L,p.G1531E,ds IVS6+2T>C这三个突变位点未曾报道。结论上述突变可能参与了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COL7A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的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吕雪 李昊 +3 位作者 刘红彦 侴海燕 李涛 周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对1个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方法利用PCR-Sanger测序技术检测患者COL7A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区的潜在变异,之后进行家系验证及产前基因诊断。结果Sanger测序显示患者COL7A1基因存在c.728... 目的对1个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方法利用PCR-Sanger测序技术检测患者COL7A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区的潜在变异,之后进行家系验证及产前基因诊断。结果Sanger测序显示患者COL7A1基因存在c.7289delC(p.Pro2430Glnfs*36)及c.7474C>T(p.Arg2492*)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在100名健康对照中未检测到上述变异。产前诊断胎儿COL7A1基因c.7289位置未见变异,c.7474位置存在C>T杂合变异,判断为携带者。结论明确了1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COL7A1基因的致病性变异,并成功进行了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产前诊断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在基层军官中的信效度检验
6
作者 田彬 陈曦 +1 位作者 蔡文鹏 严进 《心理学进展》 2022年第10期3434-3441,共8页
目的:检验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在基层军官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对464名陆、海、空军的基层军官进行了调查,其中陆军的32人3周后进行了重复测量。被试同时还完成了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社会交往焦虑量表、抑郁–... 目的:检验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在基层军官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对464名陆、海、空军的基层军官进行了调查,其中陆军的32人3周后进行了重复测量。被试同时还完成了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社会交往焦虑量表、抑郁–焦虑–应激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特质部分)的测量。结果:隐性认知风格问卷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总量表、生理威胁和社交威胁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0、0.887和0.892,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也介于0.691~0.906之间;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可分为6个因子,与原问卷6个情境的设置相一致。结论: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具合理的结构。中文版问卷在中国基层军官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基层军官隐性认知风格的一种有效工具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认知风格 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 焦虑 抑郁 基层军官
下载PDF
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皮肤的免疫荧光研究
7
作者 刘元林 桥本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57-858,共2页
目的 :为了确定P2 0 0 蛋白质抗原的性质。方法 :收集了 12例抗P2 0 0 类天疱疮血清 ,对 6例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RDEB)皮肤切片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研究。结果 :发现所有 12例抗P2 0 0 类天疱疮血清与 5例RDEB皮肤基底膜带 ... 目的 :为了确定P2 0 0 蛋白质抗原的性质。方法 :收集了 12例抗P2 0 0 类天疱疮血清 ,对 6例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RDEB)皮肤切片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研究。结果 :发现所有 12例抗P2 0 0 类天疱疮血清与 5例RDEB皮肤基底膜带 (BMZ)反应 ,而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EBA)血清对这些皮肤为阴性。另外 ,在 1例RDEB ,EBA血清既与BMZ反应又与Ⅶ型胶原沉积部位的胞浆反应 ,而抗P2 0 0 类天疱疮血清无此反应。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 2 0 0kD抗原不是Ⅶ型胶原成份 ,而是一种特异的自身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200类天疱疮 免疫印迹 免疫荧光 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Ⅶ型胶原
下载PDF
COL7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家系研究
8
作者 张琼 于建斌 +1 位作者 刘莉娜 余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1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 分析1例常染色体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COL7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例常染色体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先证者)及其家系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母亲外周血(先证者父亲病逝),提... 目的 分析1例常染色体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COL7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例常染色体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先证者)及其家系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母亲外周血(先证者父亲病逝),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先证者皮肤病相关基因各外显子编码区进行测序,确定基因变异位点,采用PCR-Sanger测序法验证致病性突变情况。应用软件分析剪接突变、错义突变位点保守性及致病性。结果 先证者临床表现为双手背、腹部及双足多发红色斑块、结痂,瘙痒明显,指/趾甲营养不良及脱落,口腔舌体黏膜白斑;血清总蛋白、球蛋白、IgG水平升高,自然杀伤细胞绝对数、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数降低;心电图示多导联ST-T改变;家系3代仅先证者1人患病。先证者存在COL7A1基因c.841_846+1dup和c.5560G>A(p.Gly1854Arg)复合杂合突变;母亲存在c.5560G>A(p.Gly1854Arg)突变;c.841_846+1dup为剪接突变,突变导致6号外显子3′端正常供体剪接位点丢失,并在下游7 bp处激活形成新的供体剪接位点,使7号外显子发生提早终止密码子,此突变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未收录,为新突变。c.5560G>A(p.Gly1854Arg)为错义突变,65号外显子编码区第5 560位核苷酸由鸟嘌呤突变为腺嘌呤,编码蛋白第1 854位甘氨酸突变为精氨酸,COL7A1编码蛋白在多个物种第1 854位甘氨酸序列中呈完全保守,该突变具有致病性。根据先证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基因检测及家系特征,诊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结论 COL7A1基因c.841_846+1dup和c.5560G>A(p.Gly1854Arg)复合杂合突变是该先证者临床表型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临床表型 COL7A1基因突变 口腔黏膜白斑
原文传递
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黄婉仪 欧巧群 张又祥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2期308-310,共3页
1病例资料患儿男,出生1h,因"发现双下肢表皮剥脱1h"由产科转入我科。患儿系G1P1,胎龄40w,于2019年4月14日07:30在我院妇产科自然娩出,出生体重3260g,无胎膜早破,羊水清亮,无脐带绕颈,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出生时Apgar评分1-5-10... 1病例资料患儿男,出生1h,因"发现双下肢表皮剥脱1h"由产科转入我科。患儿系G1P1,胎龄40w,于2019年4月14日07:30在我院妇产科自然娩出,出生体重3260g,无胎膜早破,羊水清亮,无脐带绕颈,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出生时Apgar评分1-5-10min分别为10分、10分、10分。患儿生后可见双下肢大片皮肤剥脱,部分表皮缺如,呈充血水肿样,以右下肢为甚。其母本次妊娠系单胎妊娠,孕期无感染史,无有毒物质或放射线接触史,定期产检无异常。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足月儿貌,神志清楚,反应良好,哭声有力。口唇红润,口周黏膜,舌面黏膜糜烂,Nicolsky征阳性,舌面可见少许黄色分泌物(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基因检测
下载PDF
隐性不良资产不容忽视
10
作者 仇青芳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47-247,共1页
关键词 隐性不良资产 信贷风险 信贷管理
下载PDF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例报告
11
作者 马桂兰 《青海医药杂志》 2001年第5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护理 心理护理
下载PDF
拳击手套样手足——重症泛发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12
作者 万秀 赵广 +1 位作者 伍继军 韩德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1-321,共1页
诊断:重症泛发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水疱位于基底层之下;真皮见大量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
关键词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