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被引量:258
1
作者 赵娜 郭治昕 +1 位作者 赵雪 赵利斌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7年第4期155-160,共6页
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抑制和解除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流量,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 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抑制和解除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流量,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抗炎,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以及保护肝细胞、抗肺纤维化等作用。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已基本清楚,但各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尤其是各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没有完全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 丹酚酸
原文传递
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45
2
作者 冯科冉 李伟霞 +6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刘现磊 陈毓龙 李琨 唐进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9-618,共10页
丹参因含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保护脏器的作用,并在中药复方配伍和相关制剂中成为常用中药。在丹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基础上,从成分特有性、... 丹参因含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保护脏器的作用,并在中药复方配伍和相关制剂中成为常用中药。在丹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基础上,从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可入血成分及网络药理学预测5个不同角度对丹参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建议将6种酚酸类(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A和丹酚酸B)和4种丹参酮类(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作为丹参Q-Marker的选择参考,以期为解决丹参质量问题建立更加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制定高水平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质量标志物 丹参 原儿茶醛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 二氢丹参酮I 丹参酮 丹参酮 抗凝血 抗炎 抗氧化
原文传递
丹参及其主要成分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6
3
作者 袁媛 吴芹 +2 位作者 石京山 陈修平 丹参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8-593,共6页
丹参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丹参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传统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近来研究显... 丹参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丹参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传统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近来研究显示,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醋氨酚、酒精等制备的肝损伤模型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文对丹参的保肝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系统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肝脏保护作用 丹参提取物 丹参酮ⅡA 丹参酮 丹参 丹酚酸A 丹酚酸B
原文传递
丹参酮对人皮脂腺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及雄性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7
4
作者 鞠强 尹兴平 +6 位作者 石继海 辛燕 康晓静 陈沄 崔盘根 曹元华 夏隆庆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治疗痤疮的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ⅡΑ在作用24、48及72h对SZ95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的SZ95细胞中脂质含量的变化;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 目的探讨丹参酮治疗痤疮的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ⅡΑ在作用24、48及72h对SZ95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的SZ95细胞中脂质含量的变化;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药物对SZ95细胞中A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隐丹参酮浓度在0.5~12.5μmol/L之间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Z95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为7.473μmol/L(48h)和2.146μmol/L(72h);丹参酮ⅡΑ浓度在1.25μmol/L~12.5μmol/L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Z95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为6.021μmol/L(48h)和2.250mol/L(72h)。0.125μmol/L丹参酮ⅡΑ作用SZ95细胞48h后,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此外,1μmol/L和0.1μmol/L隐丹参酮以及1μmol/L丹参酮ⅡΑ对SZ95细胞AR mRNA的表达显示出抑制作用(P<0.01,P<0.05,P<0.01)。结论隐丹参酮、丹参酮ⅡΑ可能通过直接抑制皮脂腺细胞的增殖、脂质合成或间接下调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而具有抗皮脂腺活性的作用,这可能是丹参酮治疗痤疮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皮脂腺细胞 治疗 表达 HA 细胞增殖 脂质 RNA 荧光染色 RT-PCR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中10种水溶性和4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55
5
作者 程沛 韩东岐 +5 位作者 胡伟慧 金一宝 江坤 殷果 王珏 王铁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996,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的丹参药材及饮片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酚酸C、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10种水溶性化合物和4种脂...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的丹参药材及饮片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酚酸C、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10种水溶性化合物和4种脂溶性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3%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60 min,10%A→68%A;60-70 min,68%A→80%A),流速0.8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μL。结果:在65 min内,丹参中的14种成分可实现完全分离,质量浓度在0.01-1 766.67μg·m 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9 5;平均回收率(n=6)为97.4%-102.5%,RSD〈2.6%。不同的产地来源、叶子大小、根茎粗细、生长年限及栽培方式等因素对丹参中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都有很大的影响。结论:该分析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同时测定丹参中的10种水溶性和4种脂溶性化合物的含量,为丹参药材及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素钠 原儿茶醛 咖啡酸 异阿魏酸 丹酚酸D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B 丹酚酸A 丹酚酸C 二氢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丹参提取物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53
6
作者 宋敏 杭太俊 张正行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7,共7页
大鼠分别灌胃丹参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的单体、或含有相同剂量有效成分的丹参水溶性、脂溶性提取物后,分别测定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有效成分单体和提取物中相应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 大鼠分别灌胃丹参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的单体、或含有相同剂量有效成分的丹参水溶性、脂溶性提取物后,分别测定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有效成分单体和提取物中相应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研究丹参水溶性、脂溶性提取物中的其他共存成分对各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使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吸收减少、消除变快,却促进丹酚酸B的吸收,并使其在体内的消除减缓;丹参脂溶性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促进药效成分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的吸收,使隐丹参酮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度加快,同时使其从中央室向周边室分布,也促进隐丹参酮向丹参酮IIA的转化。提示丹参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对其“标识成分”或“药效成分”的体内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可能同时存在拮抗、协同或转化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原儿茶醛 丹酚酸B 丹参酮ⅡA 丹参酮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隐丹参酮及其代谢物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薛明 崔颖 +3 位作者 汪汉卿 罗永江 张彬 周宗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CT)及其代谢物丹参酮IA(TS)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实验猪5头,单剂量(10mg·kg-1)iv隐丹参酮后,采用反相HPLC法检测CT及TS的血浆浓度。以二苄基为内标,流动相为甲醇—...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CT)及其代谢物丹参酮IA(TS)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实验猪5头,单剂量(10mg·kg-1)iv隐丹参酮后,采用反相HPLC法检测CT及TS的血浆浓度。以二苄基为内标,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检测波长254nm。结果:CT血药时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im与po给药后,CT和TS的血药浓度很低。少量原药及其代谢产物在胆汁中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不同途径给药后(iv及po),隐丹参酮及丹参酮IA在尿中的排泄量占给药剂量的比例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山东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赵志刚 郜舒蕊 +5 位作者 侯俊玲 王文全 许振光 宋嬿 张现明 李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96-1400,共5页
该文采用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及“发汗”处理加工丹参药材,并对切段样品和整体样品进行了晒干和阴干处理,通过测定药材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的含量,考察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及不同形式药材干燥对丹参药材质... 该文采用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及“发汗”处理加工丹参药材,并对切段样品和整体样品进行了晒干和阴干处理,通过测定药材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的含量,考察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及不同形式药材干燥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晒干样品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及迷迭香酸损失明显,但整体药材优于切段;烘干对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影响较大,高温(80~100℃)易造成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大量损失;丹参经“发汗”后,迷迭香酸含量降低,丹酚酸B无明显变化,而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含量显著升高;阴干及低温烘干(40~60℃)最有利于丹参中活性成分的保留,且阴干处理的切段样品与整体样品各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因此,从各活性成分含量、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以阴干或低温(40~60℃)烘干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产地加工 干燥方法
原文传递
隐丹参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9
作者 曾金 张志荣 +3 位作者 缪萍 沈淑娇 蒋健 裘福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9-1313,共5页
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S)是从传统中药丹参中提取出的脂溶性有效成分。近年来,它在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癌、抗阿尔茨海默病、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方面显示出诸多药理活性,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CTS药理作用的研... 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S)是从传统中药丹参中提取出的脂溶性有效成分。近年来,它在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癌、抗阿尔茨海默病、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方面显示出诸多药理活性,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CTS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_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 被引量:39
10
作者 闫豫君 杨广德 贺浪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 研究丹参药材中新的质控指标。方法 采用细胞膜色谱法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筛选 ,在此基础上建立 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 A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 L ichrosorb C1 8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75∶ 2 5 ) ... 目的 研究丹参药材中新的质控指标。方法 采用细胞膜色谱法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筛选 ,在此基础上建立 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 A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 L ichrosorb C1 8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75∶ 2 5 ) ;2 70 nm下检测 ;流速 1.0 m L/min,室温。药材用甲醇超声处理 ,过滤后直接进样分析。结果丹参酮 A和隐丹参酮的回收率分别为 10 1.74%和 99.2 8% ,RSD分别为 3 .68%和 1.78%。重现性的 RSD分别为 1.88%和 1.3 5 %。所收集的 12份丹参药材中丹参酮 A含量为 0 .60 7%~ 0 .14 8% ,隐丹参酮为 0 .0 73 %~0 .0 2 1%。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当丹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时 ,可以同时将丹参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法 同时测定 丹参 丹参酮ⅡA 丹参酮 含量
下载PDF
隐丹参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1
作者 赵杨 陆茵 +1 位作者 郑仕中 王爱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39-1841,共3页
隐丹参酮作为活血化瘀药丹参脂溶性成分中的代表性成分,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药动学特性使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近年来研究证实其在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菌消炎、代谢紊乱性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前景,但其作用... 隐丹参酮作为活血化瘀药丹参脂溶性成分中的代表性成分,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药动学特性使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近年来研究证实其在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菌消炎、代谢紊乱性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前景,但其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研究还存在着不足,尚需要更深入地从分子机制,并结合药效和中医活血化瘀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丹参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32
12
作者 高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4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丹参酮 药理作用 丹参酮ⅡA 二氢丹参酮 水溶性部位 丹参酮 生理活性 原儿茶醛
下载PDF
丹参酮类抗肿瘤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3
作者 郝文慧 赵文文 陈修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41-1044,共4页
丹参酮类是从传统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及其同属植物中分离到的一大类脂溶性天然产物,包括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等多种成分。丹参酮类与丹酚酸类均被证实是丹参的主要特征性成分和活性成分,具有... 丹参酮类是从传统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及其同属植物中分离到的一大类脂溶性天然产物,包括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等多种成分。丹参酮类与丹酚酸类均被证实是丹参的主要特征性成分和活性成分,具有较明显的心脑血管保护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丹参酮类在体内外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该文就丹参酮类化合物尤其是丹参酮ⅡA的抗肿瘤作用与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肿瘤 作用与机制 进展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丹参水溶性及脂溶性5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1
14
作者 张慧娴 杜守颖 +4 位作者 陆洋 陈晓兰 宋逍 李冬雪 徐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4-38,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中2种水溶性和3种脂溶性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7 min,20%~25%A;27~55 min,25%~80%A;55~65min,80%~80%A;检测波长...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中2种水溶性和3种脂溶性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7 min,20%~25%A;27~55 min,25%~80%A;55~65min,80%~80%A;检测波长为270 nm和286 nm,柱温30℃。结果: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分别在1.92×10-2~0.96μg,7.29×10-2~3.64μg,3.05×10-3~0.15μg,1.71×10-3~8.55×10-2μg,5.80×10-3~0.29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8%,104.75%,101.08%,101.41%,102.41%。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简便,分离效果好,能同时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 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片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吴笛 王德勤 李楚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58-1660,共3页
目的:验证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复方丹参片项下丹参酮ⅡA、冰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加以改进,建立新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冰片为指标性成分,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及改进的方法,分别... 目的:验证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复方丹参片项下丹参酮ⅡA、冰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加以改进,建立新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冰片为指标性成分,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及改进的方法,分别对复方丹参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改进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克服了药典方法的不足,可用于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结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复方丹参片项下丹参酮ⅡA、冰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应及时修订,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 丹参酮 二氢丹参酮 丹参酮 冰片 薄层鉴别 标准改进
原文传递
隐丹参酮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叶因涛 徐文清 仲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分别存24,48,72h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隐丹参酮对Hela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法...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分别存24,48,72h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隐丹参酮对Hela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E6,p53,p21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质量浓度(0.5~16mg·L-1)隐丹参酮对Hela细胞的毒性均有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24,48,72h的IC50值分别为17.8,8.17,6.55mg·L-1;隐丹参酮可使Hela细胞细胞周期的构成发牛明显的变化并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blot表明,隐丹参酮作用Hela细胞后HPVE6的蛋白水平表达逐渐降低,p53和p21的蛋白水平表达逐渐升高。结论:隐丹参酮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使Hela细胞生长停滞舟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使s期细胞比例降低;抑制HPVE6的蛋白的表达,使p53功能恢复,启动凋亡,从而起到杀伤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ELA细胞 丹参酮 细胞凋亡 蛋白P53 蛋白p21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参素、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的含量 被引量:22
17
作者 郑晓珂 董三丽 冯卫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 :建立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同时定量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用Shim packVP ODS(15 0mm× 4 6mm)C1 8色谱柱 ,以甲醇 - 0 5 %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81nm ,柱温为 35℃ ,流速为 0 8ml min。结... 目的 :建立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同时定量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用Shim packVP ODS(15 0mm× 4 6mm)C1 8色谱柱 ,以甲醇 - 0 5 %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81nm ,柱温为 35℃ ,流速为 0 8ml min。结果 :丹参素、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依次为 0 9997,0 9997,0 9999和 0 9994 ,四种成分精密度试验RSD <2 % ,2 4h内稳定性试验RSD <2 % ,加样回收率试验RSD <5 %。结论 :通过对河南卢氏县 14种丹参样品的含量进行测定 ,说明本方法切实可行、稳定可靠、且重现性好 ,为丹参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丹参 丹参 丹参酮ⅡA 二氢丹参酮 丹参酮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保心宁片中6个丹参类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7
18
作者 翟宏宇 单柏宇 +1 位作者 王海洋 杨献玲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3-978,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保心宁片中6个指标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Capcel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以丹酚...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保心宁片中6个指标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Capcel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以丹酚酸B为内参物,建立其与迷迭香酸、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fk/s);采用外标法测定保心宁片中丹酚酸B的量,通过fk/s计算保心宁片中其他5种成分的量,并将采用一测多评测定的实验结果与采用外标法测定的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各成分fk/s重现性良好,采用fk/s计算的含量与外标法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fk/s重复性良好,可用于保心宁片中多个成分的定量分析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二氢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保心宁片 一测多评 校正因子 外标法
原文传递
丹参中4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5
19
作者 陈蕾 朱霁虹 《中国药事》 CAS 2004年第12期749-751,共3页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 4种脂溶性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 :AICHROMC18,流动相 :甲醇 -水 (72∶2 8) ,流速 :1 2ml·min- 1,检测波长 :2 5 5nm ,线性范围 :依次为 0 0 15...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 4种脂溶性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 :AICHROMC18,流动相 :甲醇 -水 (72∶2 8) ,流速 :1 2ml·min- 1,检测波长 :2 5 5nm ,线性范围 :依次为 0 0 15~ 3 80 μg (r =0 9999) ,0 0 11~ 2 75 μg (r =0 9999) ,0 0 11~ 2 70 μg(r =0 9996 ) ,0 0 12~ 3 0 5 μg (r =1 0 0 0 0 ) ,回收率 :依次为 10 1 5 % (RSD =2 9% ) ,10 2 1% (RSD =2 7% ) ,10 3 1% (RSD =1 5 % ) ,10 1 1% (RSD =2 5 % )。方法简便快速 ,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ⅡA 丹参酮 丹参酮 二氢丹参酮
下载PDF
HPLC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脂溶性成分 被引量:21
20
作者 安睿 王新宏 +4 位作者 周思丽 尤丽莎 王智华 洪筱坤 王依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丹参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 含量和测定方法。方法 :用HPLC法测定 ,以 1%醋酸甲醇溶液和 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作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80nm。结果 :所测 4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 97% ,...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丹参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 含量和测定方法。方法 :用HPLC法测定 ,以 1%醋酸甲醇溶液和 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作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80nm。结果 :所测 4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 97% ,RSD小于 1.2 % ,线性良好。结论 :本分析方法稳定可靠 ,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二氧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HP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