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9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89
1
作者 钟大赉 丁林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4期289-295,共7页
高原隆升是一个多阶段的(45~38Ma、25~17Ma、13~8Ma、3Ma至今)、不等速的和非均变过程。晚上新世以来,高原整体隆起与局部快速抬升,是两种以上机制联合运作的结果。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裂变径迹 隆起 隆升
原文传递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被引量:322
2
作者 李吉均 方小敏 +3 位作者 马海洲 朱俊杰 潘保田 陈怀录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4期316-322,共7页
黄河上游地貌和新生代地层研究表明,30~3.4Ma是一个构造长期稳定、气候炎热和红色盆地广泛发育的时期,形成分布很广的夷平面,即青藏高原的主夷平面,上有风化壳及古岩溶残留。3.4Ma开始,青藏高原整体抬升,主夷平面被分割、解体,盆地中... 黄河上游地貌和新生代地层研究表明,30~3.4Ma是一个构造长期稳定、气候炎热和红色盆地广泛发育的时期,形成分布很广的夷平面,即青藏高原的主夷平面,上有风化壳及古岩溶残留。3.4Ma开始,青藏高原整体抬升,主夷平面被分割、解体,盆地中红色碎屑建造强烈变形,开始以扇砾岩为主的内陆磨拉石沉积。其后,在2.5Ma和1.7~1.66Ma相继发生强烈隆升,青藏高原地貌总轮廓形成,黄河现代水系格局出现,总称之为青藏运动(A,B,C三幕)。随后,黄河及其支流发育一系列阶地,记录了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及黄河溯源侵蚀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地貌地层 隆起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开挖卸荷引起地铁隧道位移预测方法 被引量:186
3
作者 吉茂杰 刘国彬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1-535,共5页
目前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位于已建地铁隧道之上或两侧 .近距离基坑开挖土体卸荷势必引起隧道的位移变化 ,因此如何预测和控制隧道变形、确保隧道使用安全日趋重要 .为此研究了处于软土基坑之下的地铁隧道的位移变化规律 ,分析了基坑工程... 目前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位于已建地铁隧道之上或两侧 .近距离基坑开挖土体卸荷势必引起隧道的位移变化 ,因此如何预测和控制隧道变形、确保隧道使用安全日趋重要 .为此研究了处于软土基坑之下的地铁隧道的位移变化规律 ,分析了基坑工程中时间、空间效应对隆起的影响规律 ,提出了时间、开挖宽度影响系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 时空效应 卸荷模量 残余应力 地铁隧道 开挖卸荷 基坑施工 位移
下载PDF
龙门山和青藏高原的隆起与2008年汶川(M=7.9)地震 被引量:173
4
作者 J.Hubbard J.H.Shaw +1 位作者 郭婷婷(译) 杨虎(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龙门山山脉,即2008年5月12日汶川(M=7.9)毁灭性地震的发生地,界定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缘,并显现出比青藏高原任何地方都大的地形起伏。然而,在这次地震之前,大地测量与地质调查工作都没有测到横跨该山系前缘有明显的缩短变形(Shenet al... 龙门山山脉,即2008年5月12日汶川(M=7.9)毁灭性地震的发生地,界定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缘,并显现出比青藏高原任何地方都大的地形起伏。然而,在这次地震之前,大地测量与地质调查工作都没有测到横跨该山系前缘有明显的缩短变形(Shenet al,2005;Meade,2007;Chenet al,2000),从而引起了关于该山岳带地形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激烈争论。现已提出两个端元模型:(1)脆性地壳增厚,即具有大量滑动的逆冲断层切穿岩石层并引起隆起(Ta-pponnieret al,2001);(2)地壳流动,即青藏高原下地壳的低粘度物质向外挤出,抬升了喜马拉雅山东北部的地壳(Roydenet al,1997;Burchfiel,2004;Bird,1991)。在此,我们使用平衡地质剖面来说明该山系前缘的地壳缩短、构造起伏与地形地貌是密切相关的。这表明,地壳缩短是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的隆起及其地形形成的主要驱动力。致使沿该山系前缘大型逆冲断层发生破裂,并造成数万人死亡和大范围破坏的2008年汶川地震(M=7.9)就是这种地壳缩短过程的作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龙门山 地震 汶川 隆起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地形起伏 地质调查工作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影响的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167
5
作者 魏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21-1428,共8页
对基坑开挖影响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收集了14个国内基坑工程实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的最大竖向位移均为隆起,且有64%的隧道隆起值超过报警值(10 mm),提出了隧道最大隆起值的经验预测公式;... 对基坑开挖影响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收集了14个国内基坑工程实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的最大竖向位移均为隆起,且有64%的隧道隆起值超过报警值(10 mm),提出了隧道最大隆起值的经验预测公式;隧道水平向位移较少量测,实测值较小;收敛变形由"水平向拉伸、竖向压缩"向"水平向压缩、竖向拉伸"转变。基于杭州市延安路某地下过街通道工程,研究了基坑开挖对下方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变形的影响,对隧道竖向位移、水平向位移以及水平向收敛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其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公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盾构隧道 开挖 隆起
下载PDF
基坑开挖引起紧贴运营地铁车站的变形控制研究 被引量:121
6
作者 高盟 高广运 +1 位作者 冯世进 余志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823,共6页
监测数据表明:紧贴运营地铁车站单侧基坑开挖卸载引起车站结构不对称变形。以紧贴上海某地铁车站的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基坑开挖过程,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基本吻合。详细讨论了影响车站变形的几项主... 监测数据表明:紧贴运营地铁车站单侧基坑开挖卸载引起车站结构不对称变形。以紧贴上海某地铁车站的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基坑开挖过程,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基本吻合。详细讨论了影响车站变形的几项主要施工措施,指出在车站开挖侧设置托换桩、旋喷桩及搅拌桩加固和分块开挖是控制车站变形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车站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随加固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由于墙体与加固体之间的接触摩擦力,使墙体竖向位移随加固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变形控制 不均匀变形 隆起 沉降
下载PDF
羌塘盆地基底构造特征 被引量:105
7
作者 黄继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羌塘盆地是叠置于元古宙基底之上,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大型沉积盆地,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系,具双层结构,其下为结晶“硬基底”,其上为变质“软基底”。基底构造具两坳夹一隆特征。坳陷和隆起内部为若干次级凸起和凹陷复杂化,具断凸断凹... 羌塘盆地是叠置于元古宙基底之上,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大型沉积盆地,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系,具双层结构,其下为结晶“硬基底”,其上为变质“软基底”。基底构造具两坳夹一隆特征。坳陷和隆起内部为若干次级凸起和凹陷复杂化,具断凸断凹特征。ENE、WNW两组共轭基底断裂发育,将基底切割成菱形块体。基底构造明显控制盖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基底 隆起 坳陷 断凸 断凹 中生代 新生代 沉积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 被引量:95
8
作者 杨海波 陈磊 孔玉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86-688,共3页
以准噶尔盆地整体构造演化特征为背景,并根据盆地各区构造演化和含油气方面的差异性,在分析了历次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和有关的地质综合报告、地震剖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盆地与区带研究都适用的、统一的、规范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该方... 以准噶尔盆地整体构造演化特征为背景,并根据盆地各区构造演化和含油气方面的差异性,在分析了历次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和有关的地质综合报告、地震剖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盆地与区带研究都适用的、统一的、规范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该方案将盆地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和44个二级构造单元,与以往方案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北天山山前冲断带单独划分为一级构造单元;五彩湾凹陷归入东部隆起;中拐凸起归入西部隆起;对陆梁隆起、原昌吉凹陷、原帐北断褶带进行了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单元划分 隆起 准噶尔盆地 构造演化 北天山 地震剖面 地质 冲断带 凹陷 区带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铅锌矿床 被引量:89
9
作者 芮宗瑶 叶锦华 +2 位作者 张立生 王龙生 梅燕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扬子准地台为大型克拉通碳酸盐发育的地区,从震旦系到中三叠统为典型盖层沉积,其中许多地层中不乏碳酸盐沉积。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其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碳酸盐地层中,陆续发现了许多层控铅锌矿床。近几年来,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又发现... 扬子准地台为大型克拉通碳酸盐发育的地区,从震旦系到中三叠统为典型盖层沉积,其中许多地层中不乏碳酸盐沉积。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其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碳酸盐地层中,陆续发现了许多层控铅锌矿床。近几年来,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又发现一批很有希望的铅锌矿化集中区。笔者总结了这些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将这些矿床与国外的MVT矿床进行对比,探讨它们的矿质来源、成矿溶液、成矿机制和成矿控制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隆起 地质大调查 矿化集中区 地台 碳酸盐地层 中三叠统 矿质来源 成矿 地质特征
下载PDF
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隆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 被引量:61
10
作者 邵济安 臧绍先 +2 位作者 牟保磊 李晓波 王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33-537,共5页
本文选择了兴蒙造山带为例,探讨软流圈隆起与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变间的关系.兴蒙造山带展布范围大体相当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的范围(图1).它是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基础上形成的.早古生代末(S_3-D_1)是该区最主要的一次碰撞造... 本文选择了兴蒙造山带为例,探讨软流圈隆起与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变间的关系.兴蒙造山带展布范围大体相当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的范围(图1).它是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基础上形成的.早古生代末(S_3-D_1)是该区最主要的一次碰撞造山事件,以早古生代地层(∈-S_2)普遍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以及发育的深成岩和磨拉石建造为标志.中古生代(D_2-3)大陆岩石圈发生暂短的裂解,形成陆间洋盆.法门阶底部不整合标志古亚洲洋最后封闭与造山,造山作用相对比较弱,没有广泛分布的磨拉石建造,上志留-下泥盆统的地层组成宽缓对称的褶皱,岩层基本不变质或弱变质.中石炭-早二叠世全区广泛处于陆表海环境,二叠纪陆内裂谷阶段,形成双峰式火山岩和晚古生代末的碱性花岗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软流圈 隆起 伸展构造
原文传递
沉桩挤土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11
作者 徐建平 周健 +1 位作者 许朝阳 张春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5-238,共4页
通过在软粘土中静力压入单桩和双桩的模型试验 ,研究了沉桩挤土效应 ,获得了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随水平和深度方向变化的规律 ,并对压入单桩与双桩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挤土效应 侧移 隆起 沉桩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查桑地区构造格局与演化 被引量:56
12
作者 刘池洋 杨兴科 +6 位作者 任战利 赖绍聪 陈刚 赵红格 魏永佩 郑孟林 王成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14-19,共6页
通过对近年新获得的各种地球物理和地质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羌塘西部隆起查桑段不是一个简单的、长期隆升的古隆起,而是总体由两三个东西向展布的大型南倾构造块体叠覆而成.此结构和地球物理特征,仅限于双湖-绒马之间,不具区域意义.... 通过对近年新获得的各种地球物理和地质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羌塘西部隆起查桑段不是一个简单的、长期隆升的古隆起,而是总体由两三个东西向展布的大型南倾构造块体叠覆而成.此结构和地球物理特征,仅限于双湖-绒马之间,不具区域意义.其形成主要与该区东、西两侧中生代即发育近南北向转换断层、并与后期持续活动密切相关.该段挤压、叠覆和隆升始于早白垩世羌塘盆地反转期,与班公湖-丁青洋关闭相邻地块会聚直接有关;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碰撞继续向北推挤,该区的挤压、叠覆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盆地 查桑地区 构造格局 推覆叠置 横向转换断层 隆起 大地构造属性
原文传递
广西大瑶山地区花岗岩成矿系列 被引量:55
13
作者 黄惠民 和志军 崔彬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16,共5页
文章通过对前人资料收集、整理,结合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总结了广西大瑶山地区花岗岩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大瑶山隆起区与其周边的花岗岩在岩体大小、形态、岩石组合、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组成及矿化种类具有较大的差异,呈现隆起... 文章通过对前人资料收集、整理,结合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总结了广西大瑶山地区花岗岩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大瑶山隆起区与其周边的花岗岩在岩体大小、形态、岩石组合、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组成及矿化种类具有较大的差异,呈现隆起区内部以金铜矿化为主、周边为钨锡铅锌矿化的空间分布现象,并初步划分成两个成矿系列,即与加里东期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的Au、Cu多金属成矿系列和与燕山期改造型花岗岩有关的W、Sn、Pb、Zn、稀土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大瑶山 花岗岩 成矿系列 隆起 加里东期同熔型 燕山期改造型
下载PDF
论汉南古陆及大巴山隆起 被引量:54
14
作者 陈旭 徐均涛 +7 位作者 成汉钧 汪明洲 陈祥荣 许安东 邓占球 伍鸿基 丘金玉 戎嘉余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116,共36页
一、前言 大巴山和米仓山位于扬子碳酸盐台地北缘,是研究扬子地区和秦岭早古生代地层的关键地区之一。从早古生代地层的发育来看,镇巴以西和以东有所不同,在地质上常称为大巴山西段和东段,而大巴山的主要山脉均集中在镇巴以东的大巴山... 一、前言 大巴山和米仓山位于扬子碳酸盐台地北缘,是研究扬子地区和秦岭早古生代地层的关键地区之一。从早古生代地层的发育来看,镇巴以西和以东有所不同,在地质上常称为大巴山西段和东段,而大巴山的主要山脉均集中在镇巴以东的大巴山东段。米仓山虽位于大巴山的西北,但在早古生代地层特征上与大巴山东段颇为近似,因此常为人们笼统地包括在大巴山地区之内。中外地质学家们早就注目于这一地区(Richthofen,1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陆 隆起 早古生代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负反转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8
15
作者 汤良杰 金之钧 +1 位作者 张一伟 陆克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3-98,共6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负反转构造带长达200km以上,宽10~30km,位于南天山山前库车前陆拗陷的前缘隆起部位。主要负反转构造类型包括大型负反转断裂、反转掀斜断块和“垒堑叠加型”反转构造。塔北隆起大型负反转断裂经历了早...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负反转构造带长达200km以上,宽10~30km,位于南天山山前库车前陆拗陷的前缘隆起部位。主要负反转构造类型包括大型负反转断裂、反转掀斜断块和“垒堑叠加型”反转构造。塔北隆起大型负反转断裂经历了早期冲断和后期反转过程(如轮台和牙哈断裂带),往往有基底层序卷入。平衡剖面分析结果揭示,反转构造的主反转期为白垩纪—第三纪,塔北隆起北部圈闭形成期和油气成藏期与主反转期相对应。塔北隆起负反转构造带形成机制受先存基底构造形迹或软弱带及前陆拗陷前缘隆起部位局部引张应力场控制。塔北隆起负反转构造的存在不仅决定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征,而且对于揭示中国西北地区构造变形类型和变形方式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反转 负反转构造 主反转期 塔里木盆地 隆起
下载PDF
沉桩挤土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0
16
作者 徐建平 周健 +1 位作者 许朝阳 徐海波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6,22,共7页
以有限元方法为主要分析手段 ,结合模型试验结果 ,对在软粘土中压入单桩和双桩时的地表隆起、桩周土体侧移、挤土应力及其对周围桩体的影响等挤土效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 有限元 沉桩 隆起 侧移 挤土应力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陆9井油源与成藏分析 被引量:43
17
作者 王绪龙 杨海波 +2 位作者 康素芳 张越迁 贾希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3-216,共4页
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区域构造发展史和盆地模拟结果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确定了陆9井原油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并以后者为主,提出了西山窑组油藏为早白垩世末至第三纪异地油藏破坏后再次运聚成藏... 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区域构造发展史和盆地模拟结果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确定了陆9井原油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并以后者为主,提出了西山窑组油藏为早白垩世末至第三纪异地油藏破坏后再次运聚成藏,头屯河组油藏为原地中晚侏罗世风城组生成原油与早白垩世末至晚白垩世下乌尔禾组生成原油两次成藏,白垩系油藏为第三纪异地两次成藏油藏破坏后再次运聚成藏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成藏 隆起 准噶尔盆地 油源 早白垩世 区域构造 油藏 原油 盆地模拟
下载PDF
右江三叠纪弧后盆地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 被引量:35
18
作者 张锦泉 蒋廷操 《广西地质》 1994年第2期1-14,共14页
早二叠世后由于钦防海槽褶皱成山及金沙江-哀牢山俯冲消减带的形成,使右江地区东部钦防褶皱带前缘形成前陆盆地,广大西部滇黔桂地区形成弧后边缘海盆地。弧后主地经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扩张裂陷,有较强火山活动,以基性熔岩流及安... 早二叠世后由于钦防海槽褶皱成山及金沙江-哀牢山俯冲消减带的形成,使右江地区东部钦防褶皱带前缘形成前陆盆地,广大西部滇黔桂地区形成弧后边缘海盆地。弧后主地经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扩张裂陷,有较强火山活动,以基性熔岩流及安山质火山碎屑流沉积,具有初始洋壳化性质;中三叠世强烈坳陷,以陆源碎屑浊流沉积为主,中三叠世末广大地区回返褶皱成山,盆地向西推移,晚三叠世形成狭窄的北东向萎缩坳陷盆地,卡尼期末充填隆起,盆地关闭。右江弧后盆地的关闭经历了突变式回返褶皱和渐变隆起上升两种不同的构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后盆地 褶皱 盆地演化 沉积特征 三叠纪 隆起 俯冲 中三叠世 卡尼期 早二叠世
全文增补中
吉隆盆地的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喜马拉雅山隆起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富葆 李升峰 +2 位作者 张捷 阎革 申旭辉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4期329-335,共7页
形成于晚中新世的吉隆盆地,在7.0~1.7MaBP间充填了厚达300余米的河湖相沉积,自1.7MaBP起喜马拉雅山(以下简称喜山)开始强烈的脉动式上升,盆地遭到来自喜山南坡河流的切割而结束了其沉积历史。根据沉积学、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学和氧、... 形成于晚中新世的吉隆盆地,在7.0~1.7MaBP间充填了厚达300余米的河湖相沉积,自1.7MaBP起喜马拉雅山(以下简称喜山)开始强烈的脉动式上升,盆地遭到来自喜山南坡河流的切割而结束了其沉积历史。根据沉积学、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学和氧、碳同位素等的研究资料,恢复了中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和气候事件。指出喜山上升始于7.0MaBP前,但强烈的上升发生在2.0~1.7MaBP间和0.8MaBP以来,最主要的气候事件发生在5.7MaBP和2.5MaBP,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始于1.7MaBP,并于0.8MaBP后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喜马拉雅山 沉积盆地 隆起
原文传递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规律探讨 被引量:39
20
作者 陈国勇 邹建波 +1 位作者 谭华 范玉梅 《贵州地质》 2008年第2期86-94,共9页
本文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分析,认为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属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区域性隆起和裂陷是成矿初始富集的决定条件,沉积初始富集是该区最重要的成矿作用。海西期大规模玄武岩浆活动是铅锌成矿改造的重要因素,认为改造是在... 本文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分析,认为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属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区域性隆起和裂陷是成矿初始富集的决定条件,沉积初始富集是该区最重要的成矿作用。海西期大规模玄武岩浆活动是铅锌成矿改造的重要因素,认为改造是在就近空间结合其它有利地质条件进行的。区域性隆起及边缘张裂带、深大断裂、背斜和断层构造、障积层等全部或多个因素的耦合是铅锌成矿的有利条件。黔西北地区的铅锌矿与毗邻川滇地区的铅锌矿处同一成矿区,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铅锌矿与川滇地区一样,同样是重要含矿层位,应引起找矿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成矿规律 隆起 裂陷 沉积改造 贵州西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