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好问编选《中州集》的宗旨 被引量:5
1
作者 詹杭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0-54,共5页
金、元之际的著名作家元好问不仅写作了脍炙人口的《论诗绝句三十首》,而且编选了一部博大精深的金诗总集——《中州集》。如果说,《论诗绝句三十首》反映了元好问对历代文学遗产的清理和认识的话,那么,《中州集》就反映了他对金代诗学... 金、元之际的著名作家元好问不仅写作了脍炙人口的《论诗绝句三十首》,而且编选了一部博大精深的金诗总集——《中州集》。如果说,《论诗绝句三十首》反映了元好问对历代文学遗产的清理和认识的话,那么,《中州集》就反映了他对金代诗学的全面总结。金朝是我国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起来的王朝,金代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清代郭元钎《全金诗》尚未问世之前,元好问编选的《中州集》一直是集金诗最全的总集,作为当代人编当代诗,具有极高的文学史料价值。为了总结金代文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元好问编选《中州集》的宗旨进行一番认真的探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中州集》全名《中州鼓吹翰苑英华》,又称《翰苑英华中州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中州 金诗 金代文学 宗旨 陶谢 小传 雄健风格 翰苑 宣和
下载PDF
陶澍漕粮海运改革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4
2
作者 段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8-42,共5页
关键词 海运 道光帝 《皇朝经世文编》 陶澍 漕粮 孙玉庭 历史地位 《清史稿》 沙船 陶谢
下载PDF
陶谢及其诗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路景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63-71,共9页
在晋宋之交的文坛上,出现了两位大诗人,即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365—427)虽比谢灵运(385—433)大二十岁,但卒年相去不远。可以说两个人基本上是同时代人。两人都做过官,也都曾退隐田园,而又同以诗名家;一个是田园诗的创始人,一个是... 在晋宋之交的文坛上,出现了两位大诗人,即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365—427)虽比谢灵运(385—433)大二十岁,但卒年相去不远。可以说两个人基本上是同时代人。两人都做过官,也都曾退隐田园,而又同以诗名家;一个是田园诗的创始人,一个是山水诗的奠基者。在文学史上,后人常以“陶谢”并称。本文拟就他们的退隐、思想及其诗歌的艺术风格等方面做一初步探讨,并比较其异同。这对进一步了解陶谢诗歌的历史价值及晋宋之际的文学发展或许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谢灵运 山水诗 陶谢 诗歌创作 文学史 陶诗 田园诗 初步探讨 晋宋之际
下载PDF
论柳宗元山水田园诗对传统精神的扭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自周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5年第1期72-78,共7页
柳宗元(773—819),其生活的时代是八世纪末九世纪初.由此上推四个世纪,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陶渊明、谢灵运在世.中国文学史上,陶谢开田园山水诗之先河.八世纪上半叶,王维、孟浩然再次掀起山水田园诗潮.到了柳宗元时代,中国的田园山水诗已... 柳宗元(773—819),其生活的时代是八世纪末九世纪初.由此上推四个世纪,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陶渊明、谢灵运在世.中国文学史上,陶谢开田园山水诗之先河.八世纪上半叶,王维、孟浩然再次掀起山水田园诗潮.到了柳宗元时代,中国的田园山水诗已经拥有了长达四世纪的自觉的文学传统,各方面均早已成熟.陶真趣盎然,谢富丽丰艳,王静美闲适,孟淡泊清雅,都是一种恬愉安然的审美的吟唱.然而,在如此的历史传统中,迥异其趣的是,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极大地改变了陶谢以来清丽闲雅的文学风格,转而写忧患,写苦难,使山水田园笼罩上浓郁的凄怆色彩,表现出对陶谢王孟的深刻变异,值得探究.一、不再是精神的宁静抚慰,而却是仕途坎坷的满腔哀愤读陶、谢、王、孟的田园山水诗,人们总体的感受都是十足的精神怡悦.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是“鸟弄欢新节,冷风送馀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分别见其《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一、其二).谢灵运眼中的山水景色是“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分别见其《登江中孤屿》《过始宁墅》).王维忘情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见其《山居秋瞑》).孟浩然浮起“白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见其《秋登兰山奇张五》).这些,都是远离世俗仕途的陶然怡然,使人心神向往.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山水田园诗 田园山水诗 传统精神 永贞革新 孟浩然 陶渊明 谢灵运 个体自我 陶谢
下载PDF
论陶谢王孟田园山水诗审美意趣之异同——兼论山水诗从六朝到盛唐意境演进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遂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在中国的山水诗坛上,历来以陶谢、二谢、王孟等诗人并称来说明其题材相似、风格相近的艺术特点。诚然,爱慕自然、追求自由是这些山水诗人所共有的审美意趣,但由于他们的出身经历、思想性格、气质修养以及所受时代审美风尚影响的不同,其... 在中国的山水诗坛上,历来以陶谢、二谢、王孟等诗人并称来说明其题材相似、风格相近的艺术特点。诚然,爱慕自然、追求自由是这些山水诗人所共有的审美意趣,但由于他们的出身经历、思想性格、气质修养以及所受时代审美风尚影响的不同,其寄情山水的目的也就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人 审美意趣 孟浩然 陶谢 孟田 论山水 陶渊明 谢灵运 王维 演进过程
下载PDF
略论晚清盐政及陶澍的盐政改革措施
6
作者 李寅生 《学海》 1996年第1期87-90,共4页
略论晚清盐政及陶澍的盐政改革措施李寅生清朝统治者同历代统治者一样十分重视对制盐、运盐、售盐的控制和管理。本文着重对晚清盐政及陶澎的盐政改革措施作一番简要论述。一清朝政府对盐政采取分权管理的办法。这就是“盐以运司、盐道... 略论晚清盐政及陶澍的盐政改革措施李寅生清朝统治者同历代统治者一样十分重视对制盐、运盐、售盐的控制和管理。本文着重对晚清盐政及陶澎的盐政改革措施作一番简要论述。一清朝政府对盐政采取分权管理的办法。这就是“盐以运司、盐道掌之、盐政督之,户部和其出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光帝 改革措施 陶澍 陶谢 封建统治 清政府 封建制度 盐商 政改 国家税收
下载PDF
严羽论谢灵运——读《沧浪诗话》札记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庆元 《贵州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56-60,共5页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人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著作。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诗评》评南朝宋谢灵运的文字有六条,加上《诗辨》、《诗体》各一条,整部《沧浪诗话》论及大...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人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著作。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诗评》评南朝宋谢灵运的文字有六条,加上《诗辨》、《诗体》各一条,整部《沧浪诗话》论及大谢的文字多达八条,在全书论及到的诗人中是比较多的。《诗评》云:“谢灵运之诗,无一篇不佳。”郭绍虞先生《沧浪诗话校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诗 沧浪诗话 严羽 陶渊明 诗评 诗歌批评 南朝 陶谢 批评家 妙悟
下载PDF
陶谢对宋前思想文化的择取与反驳 被引量:1
8
作者 姚素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50,共5页
陶渊明、谢灵运所受思想文化的影响前代已有诸多论述,且基本都是从儒道思想的引申意义中阐发,难以窥见其细微处。从陶谢对《论语》的直接摘引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儒家思想的践行在于人之为人的责任与担当,谢灵运对《论语》的态度则随情景... 陶渊明、谢灵运所受思想文化的影响前代已有诸多论述,且基本都是从儒道思想的引申意义中阐发,难以窥见其细微处。从陶谢对《论语》的直接摘引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儒家思想的践行在于人之为人的责任与担当,谢灵运对《论语》的态度则随情景的变化而改变,征引其内容来表现自我情志,更像是一个口号,并没有真正践行。陶谢对老庄的摘引取其旷达的精神境界,陶渊明重在用人情化味纯粹的"自然",谢灵运则将其作为暂时安顿心理郁结的权宜之计,不入内心。他们对《论语》《老子》《庄子》的态度代表了这一时期两种典型的士人心态类型:底层士人保身而现实生活有诸多苦痛,高级士人无贫苦之痛却难以保全性命。他们对前代思想文化的态度是向往中有所超越与反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谢 《论语》 老庄 择取
下载PDF
论魏源的变革思想
9
作者 尹乐永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4-88,共5页
对魏源生活在我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反他外国侵略的民族斗争,激起他倡言社会变革、振兴中华的满腔热忱。科学地分析和价评的变革思想,是魏源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1 魏源认为天地万物皆在... 对魏源生活在我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反他外国侵略的民族斗争,激起他倡言社会变革、振兴中华的满腔热忱。科学地分析和价评的变革思想,是魏源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1 魏源认为天地万物皆在变化不息之中,“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默觚下·治篇五》)并列举天变、地变、人变、物变的许多具体事例,论证宇宙万事万物变动不居的客观趋向。他同样认为,社会历史也在不断地变迁和向前发展,“租、庸、调变而两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变革思想 海运 “制夷” “师夷” 悉夷 陶谢 魏源研究 圣人 自变性
下载PDF
陶澍对苏、皖水灾的处理
10
作者 陶用舒 《高校教育管理》 1993年第1期41-45,90,共6页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为清代名臣,是卓有成就的改革家、政治家。道光元年(1821)任安徽布政使,旋擢安徽巡抚。道光五年(1825)调任江苏巡抚。道光十年(1830),擢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直到道光十九年(1...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为清代名臣,是卓有成就的改革家、政治家。道光元年(1821)任安徽布政使,旋擢安徽巡抚。道光五年(1825)调任江苏巡抚。道光十年(1830),擢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直到道光十九年(1839)病逝,在苏、皖任职近20年。当时,清朝统治已经走向腐败,官吏无能,水利不兴,自然灾害严重。特别是苏、皖两省,南有长江,北有淮河,境内河湖港汊密布,又地处东亚季候风地带,气候变化幅度较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因此,陶澍在苏、皖任职期间,救济灾荒,处理灾区善后,是他面临的经常性的主要工作,也是他的一个突出政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澍 灾民 水灾 道光 陶谢 林则徐 灾区 救济 州县 巡抚
下载PDF
自然与精工——严羽论陶谢诗
11
作者 徐璐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6-19,29,共5页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将陶渊明和谢灵运并举,言陶诗自然,谢诗精工,且谢不及陶。严羽论陶谢诗,受到了宋人尚自然、尚平淡之审美观的影响,故言自然高于精工。然而,这种论说具有主观倾向性,有悖于诗歌的艺术规律,也和严羽《诗...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将陶渊明和谢灵运并举,言陶诗自然,谢诗精工,且谢不及陶。严羽论陶谢诗,受到了宋人尚自然、尚平淡之审美观的影响,故言自然高于精工。然而,这种论说具有主观倾向性,有悖于诗歌的艺术规律,也和严羽《诗辩》中的观点相矛盾,未能给予陶谢诗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陶谢 自然 精工
下载PDF
“不如归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2
作者 陈遇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尘网 氏族 远人村 墟里烟 陶谢 感士不遇 守拙 组诗
下载PDF
陶澍文化群体研究刍议
13
作者 石彦陶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1期252-256,共5页
陶澍(1779—1839)孤零零从一个偏远的贫瘠山乡——湖南安化走出来.通过科举,踏入仁途.最后面对辽阔的大海,在熙攘的江南显达,于道光初、中期,初任安徽、江苏巡抚.后升任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授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总... 陶澍(1779—1839)孤零零从一个偏远的贫瘠山乡——湖南安化走出来.通过科举,踏入仁途.最后面对辽阔的大海,在熙攘的江南显达,于道光初、中期,初任安徽、江苏巡抚.后升任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授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总督江南、江西军务,节制巡抚、都督、总兵,总理两江粮储,操江南河务,兼理两淮盐政,前后为官30余年.在江南19载,集江南政、财、军权于一身,成就了一方封建大业,留芳后世.这是为什么?寻求其个人素质及其时代的文化轨迹的“来龙”,着意窥测其“去脉”,研究这“来龙”与“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群体 陶澍 江南 魏源 道光 湖湘文化 林则徐 海运 陶谢 总督
下载PDF
自然高古审美标准下的诗评——严羽陶谢优劣论阐微
14
作者 申慧萍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3-57,共5页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有限的篇幅中多次论及陶渊明与谢灵运,认为陶诗质朴自然,不过分雕琢,有汉魏古诗的混沌气象和建安风骨;谢诗精工,可以句摘,彻首尾多对句,人工痕迹重,故而谢不及陶。严羽对陶、谢的评价以及论二者之优劣,既吸收了前...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有限的篇幅中多次论及陶渊明与谢灵运,认为陶诗质朴自然,不过分雕琢,有汉魏古诗的混沌气象和建安风骨;谢诗精工,可以句摘,彻首尾多对句,人工痕迹重,故而谢不及陶。严羽对陶、谢的评价以及论二者之优劣,既吸收了前人和时人的观点,也有自己的取舍和判断,反映了其"自然""高古"的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陶谢 自然 高古
下载PDF
自然与精工:何以都是“透彻之悟”
15
作者 张二雄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1期346-365,共20页
从《沧浪诗话》妙悟的角度来看,陶、谢诗都属于“透彻之悟”的范围,在严羽的诗论体系中是“第一义”之诗。陶诗高古,虽是自觉、有意为诗,但精神气象与汉魏相通。严羽对谢灵运的定位,是立足于其诗“兴会标举”的一面,而指出谢诗“精工”... 从《沧浪诗话》妙悟的角度来看,陶、谢诗都属于“透彻之悟”的范围,在严羽的诗论体系中是“第一义”之诗。陶诗高古,虽是自觉、有意为诗,但精神气象与汉魏相通。严羽对谢灵运的定位,是立足于其诗“兴会标举”的一面,而指出谢诗“精工”的不足,是相对于汉魏古诗气象浑融、难以句摘而言。陶、谢相比,诗风有自然与精工之别,若从吟咏情性与艺术风格两个维度对“自然”作双向考察,再结合二人作品具体分析,“谢不及陶”确为不刊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谢 透彻之悟 自然 精工 吟咏情性
原文传递
杜诗新话十一则(四)
16
作者 许永璋 《杜甫研究学刊》 1996年第1期28-34,共7页
杜诗新话十一则(四)许永璋一、江亭(原诗从略)穷寒趋暖日,野望伦怀时。心逆浮云竞,意期逝水迟。江山宁有待?直笥已无私。极目归何处?乾坤寄此诗。杜公依旧次,当作于上元二年。杜公作此诗时之心情,观第二句“长吟野望时”及尾... 杜诗新话十一则(四)许永璋一、江亭(原诗从略)穷寒趋暖日,野望伦怀时。心逆浮云竞,意期逝水迟。江山宁有待?直笥已无私。极目归何处?乾坤寄此诗。杜公依旧次,当作于上元二年。杜公作此诗时之心情,观第二句“长吟野望时”及尾联“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即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还乡” 仇注 宝应元年 樱桃 五言绝句 胡应麟 《潜溪诗眼》 艺术特色 陶谢
下载PDF
一种自然 两种风景——陶谢诗境的差异
17
作者 李文洁 《文史知识》 1998年第8期103-107,共5页
自然山水入诗,几乎和诗歌的历史一样悠久。《诗经》借景起兴,"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大雅·崧高》);《楚辞》则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魏晋之际,山水田园诗兴起,此后一发而不... 自然山水入诗,几乎和诗歌的历史一样悠久。《诗经》借景起兴,"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大雅·崧高》);《楚辞》则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魏晋之际,山水田园诗兴起,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山水田园甚至成为文人气质和志向的象征。以自然人诗,当然源于古人久远的与之相处的经验,但在这一文学传统中,庄子的自然思想实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庄子看来,世间万物同禀天地元气,在大道的包容中,物与人平等相处,自在自为。而人在社会生活中容易迷失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谢灵运 自然人 自然山水 庄子 山水诗派 山水田园诗 陶谢 诗歌 文学传统
原文传递
阮大铖批评论
18
作者 邱建新 《江淮论坛》 CSSCI 1989年第4期87-94,共8页
阮大铖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研究的大作手,他的诗歌、剧作屡屡受到人们的赞赏。章太炎称“大铖五言古诗,以王孟意趣,而兼谢客之精炼。……然榷论明代诗人,如大铖者,鲜矣”①散原老人亦于《咏怀堂集》卷首批道:“芳絮深微,妙绪纷披,具体储... 阮大铖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研究的大作手,他的诗歌、剧作屡屡受到人们的赞赏。章太炎称“大铖五言古诗,以王孟意趣,而兼谢客之精炼。……然榷论明代诗人,如大铖者,鲜矣”①散原老人亦于《咏怀堂集》卷首批道:“芳絮深微,妙绪纷披,具体储年,追踪陶谢,不以人废言,吾当标为五百年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论 阮大铖 明末清初 章太炎 五言古诗 文学史 散原 陶谢 诗歌 汤显祖
下载PDF
“高风绝尘”气象之还原——评李洪亮新著《魏晋南北朝隐逸文学研究》
19
作者 郑子运 《中国诗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30-235,共6页
苏轼云:“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 苏轼云:“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无论是萧散、简远,还是自得、超然,一言以蔽之:高风绝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子美 李太白 魏晋南北朝 高风绝尘 隐逸文学 苏轼 陶谢 自得
原文传递
新发现陶澍的两幅对联
20
作者 夏国权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5-5,共1页
关键词 新发现 陶澍 王虎 红药 南园 八股文 深厚友谊 对联 监生 陶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