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磨削材料去除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邓朝晖 张璧 +1 位作者 孙宗禹 周志雄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1608-1611,共4页
磨削是目前工程陶瓷的主要加工方法 ,为了开发新的高效、低成本、低损伤加工陶瓷的方法 ,需要更深入地揭示其加工机理。介绍了陶瓷磨削的材料去除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就其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 陶瓷磨削 材料去除机理 研究进展 脆性断裂 塑性变形 延性域磨削
下载PDF
陶瓷磨削的材料去除机理 被引量:24
2
作者 邓朝晖 张璧 +1 位作者 孙宗禹 周志雄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2年第2期47-51,共5页
磨削是目前工程陶瓷的主要加工方法 ,为了开发新的高效、低成本、低损伤加工陶瓷的方法 ,需要更深入地揭示其加工机理。本文介绍了陶瓷磨削的材料去除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就其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
关键词 陶瓷磨削 材料去除机理 脆性断裂 塑性变形 粉末化
下载PDF
陶瓷磨削的表面/亚表面损伤 被引量:14
3
作者 邓朝晖 张璧 +2 位作者 周志雄 任莹晖 刘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71,共11页
磨削是目前工程陶瓷的主要加工方法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在陶瓷磨削后工件表面 /亚表面损伤 (主要是微裂纹和表面残余应力 )方面所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讨论 ,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思路 .同时就作者所承担项目“纳... 磨削是目前工程陶瓷的主要加工方法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在陶瓷磨削后工件表面 /亚表面损伤 (主要是微裂纹和表面残余应力 )方面所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讨论 ,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思路 .同时就作者所承担项目“纳米结构材料精密磨削及其预报”研究中的临界砂轮磨粒切深 (dc)和被磨工件临界损伤深度 Cr(临界中位裂纹长度 )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 ,并建立了临界砂轮磨粒切深 (dc)理论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工程陶瓷 金刚石砂轮磨削 表面/亚表面损伤 临界砂轮磨粒切深 临界裂纹长度 微裂纹
下载PDF
工程陶瓷磨削加工的研究及其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许琰 王贵成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55,共3页
系统地阐述了工程陶瓷磨削加工的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了磨削加工模型的建立、磨削力的形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并指出了陶瓷磨削加工研究中尚待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 。
关键词 磨削加工 工程陶瓷 磨削 陶瓷磨削 研究
下载PDF
陶瓷磨削温度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田欣利 于爱兵 林彬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1600-1601,共2页
研究了磨削热对陶瓷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采用夹式热电偶结构和高精度信号调理器测试陶瓷磨削温度 ,根据正交设计法测量的磨削温度实验结果说明 :磨削温度随着磨削深度和砂轮速度的增加而提高 ;磨削深度 ap=3 0μm是磨削残余应力和磨削... 研究了磨削热对陶瓷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采用夹式热电偶结构和高精度信号调理器测试陶瓷磨削温度 ,根据正交设计法测量的磨削温度实验结果说明 :磨削温度随着磨削深度和砂轮速度的增加而提高 ;磨削深度 ap=3 0μm是磨削残余应力和磨削温度曲线的转变点 ;磨削温度随着连续磨削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残余应力 磨削温度 磨削参数
下载PDF
陶瓷磨削中金刚石砂轮磨损形式及其生成原因 被引量:7
6
作者 殷玲 刘忠 陈日曜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22,共4页
设计并进行了模拟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磨削陶瓷的试验.在扫描电镜下,对金刚石砂轮块磨损形貌进行直接观察研究,揭示砂轮磨损形式.利用摩擦学系统分析方法,对磨削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如金刚石砂轮、陶瓷工件、空气介质及冷却液等对... 设计并进行了模拟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磨削陶瓷的试验.在扫描电镜下,对金刚石砂轮块磨损形貌进行直接观察研究,揭示砂轮磨损形式.利用摩擦学系统分析方法,对磨削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如金刚石砂轮、陶瓷工件、空气介质及冷却液等对金刚石砂轮磨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金刚石轮 磨损 磨削系统 金刚石磨削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磨削表面质量的建模与预测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玉厚 王浩 +2 位作者 孙健 王贺 李颂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1-289,共9页
目的提升氮化硅陶瓷加工质量和效率,提高粗糙度模型预测精度。方法提出塑性与塑-脆性去除转变临界切深hc1和塑-脆性与脆性转变临界切深hc2,然后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并引入塑性去除粗糙度修正系数φ1、τ1和塑-脆性去除粗糙度修正系数φ... 目的提升氮化硅陶瓷加工质量和效率,提高粗糙度模型预测精度。方法提出塑性与塑-脆性去除转变临界切深hc1和塑-脆性与脆性转变临界切深hc2,然后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并引入塑性去除粗糙度修正系数φ1、τ1和塑-脆性去除粗糙度修正系数φ2、τ2,建立基于不同去除方式的粗糙度Ra预测模型,后通过磨削实验对系数进行求解,并得出磨削参数对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塑性去除粗糙度修正系数φ1=5.872×10^-6、τ1=0.1094,塑-脆性去除粗糙度修正系数φ2=1.299×10^-5、τ^2=0.1582。砂轮线速度vs由30 m/s增大到50 m/s,粗糙度Ra由0.366μm减小到0.266μm,去除方式由脆性断裂向塑性变形转变,表面质量变好。磨削深度ap由5μm增大到45μm,粗糙度Ra由0.252μm增大到0.345μm,去除方式由塑性变形向脆性断裂转变,表面质量变差。工件进给速度vw由1000 mm/min增大到9000 mm/min,粗糙度Ra由0.227μm增大到0.572μm,去除方式由塑性变形向脆性断裂转变,表面质量变差。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δ在2.1%~8%之间。结论在加工中应控制磨削深度和工件进给速度,适当提高砂轮线速度,以保证加工精度和效率。基于不同去除方式的粗糙度预测模型,可较为精准地预测实际加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表面粗糙度 去除方式 未变形切屑厚度 临界切深 建模与预测
下载PDF
陶瓷磨削残余应力对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田欣利 于爱兵 林彬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5-616,627,共3页
陶瓷零件的磨削表面必然要附加一层残余压应力 ,其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主要针对陶瓷材料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疲劳磨损和表面硬度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与金属材料相比 ,Zr O2 陶瓷材料的磨削残余应力对零件的摩... 陶瓷零件的磨削表面必然要附加一层残余压应力 ,其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主要针对陶瓷材料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疲劳磨损和表面硬度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与金属材料相比 ,Zr O2 陶瓷材料的磨削残余应力对零件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要小得多。磨削、研磨及加热三个试件组的磨损量随摩擦时间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残余拉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陶瓷零件的磨损 ,残余压应力可适当减缓陶瓷零件的磨损 ,其数值变化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很小。随着残余压应力值的增加 ,表面硬度值也在逐渐增加 ,当残余压应力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硬度值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残余应力 力学性能 疲劳磨损
下载PDF
陶瓷磨削表面变质层的产生机理 被引量:5
9
作者 田欣利 徐燕申 +1 位作者 彭泽民 林彬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30-32,共3页
研究了陶瓷磨削表面变质层的产生机理。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了磨削表面非晶层的粘性行为和匀质化过程。采用物相分析和X射线衍射谱线分析证实了变质层中微晶的存在,通过能谱分析确定了非晶层的化学成分,在对玻璃相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研... 研究了陶瓷磨削表面变质层的产生机理。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了磨削表面非晶层的粘性行为和匀质化过程。采用物相分析和X射线衍射谱线分析证实了变质层中微晶的存在,通过能谱分析确定了非晶层的化学成分,在对玻璃相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证实了A12O3陶瓷表面变质层是由碎(微)晶和玻璃态化合物组成的塑性层,并解释了表面晶粒的碎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表面变质层 产生机理 细观形貌分析
下载PDF
工程陶瓷表面磨削温度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玉厚 王浩 +2 位作者 李颂华 孙健 王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42,共9页
随着工程陶瓷在机械、航天和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加工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磨削加工是制造精密工程陶瓷零件的主要方法,陶瓷材料加工过程中磨削区温度高是影响加工特性和零件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详述了陶瓷磨削温度... 随着工程陶瓷在机械、航天和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加工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磨削加工是制造精密工程陶瓷零件的主要方法,陶瓷材料加工过程中磨削区温度高是影响加工特性和零件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详述了陶瓷磨削温度理论,介绍了磨削过程的2种热量分配比与3种热源分布模型及其应用场合;对物理气相沉积薄膜(PVD)测温、红外测温和热电偶测温等磨削温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概述及其优缺点分析;对于不同陶瓷材料总结和分析磨削参数与冷却换热对磨削温度的影响;提出理论模型的研究方法、新的测温手段,使用复合磨削工艺和热管砂轮技术等降低陶瓷磨削区温度的措施,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表面温度 理论模型 测量方法 磨削参数 冷却换热 复合磨削 热管砂轮
下载PDF
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零件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田欣利 林彬 于爱兵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4-115,136,共3页
探讨了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断裂强度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 ,对残余应力行为包括残余应力数值、性质、作用深度和变化梯度及其对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残余应力对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是通过磨削... 探讨了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断裂强度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 ,对残余应力行为包括残余应力数值、性质、作用深度和变化梯度及其对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残余应力对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是通过磨削裂纹实现的 ;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性质、作用深度和变化梯度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断裂强度的性能 ;实质断裂强度性能受到了外加载荷与磨削残余应力的组合应力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残余应力 断裂强度
下载PDF
结构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欣利 徐燕申 +1 位作者 彭泽民 林彬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1-364,共4页
对结构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金刚石单颗粒模拟砂轮磨削运动,通过改变切削参数和磨粒形状以真实模拟各种应力单独作用时对残余应力产生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结果表明:陶瓷磨削残... 对结构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金刚石单颗粒模拟砂轮磨削运动,通过改变切削参数和磨粒形状以真实模拟各种应力单独作用时对残余应力产生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结果表明:陶瓷磨削残余应力主要由挤压应力、切削应力和热应力的综合作用引起;在这三种应力中,切削应力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小,挤压应力产生残余压应力,热应力产生残余拉应力。冷却条件显著影响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残余应力 产生机理
下载PDF
陶瓷磨削中砂轮修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希让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2001年第2期26-31,共6页
介绍了回转金刚石修整装置和陶瓷粘结砂轮的修整 ,研究了外圆磨削氧化锆时修整进给量、速比和重合比的影响。复杂精确形状的陶瓷发动机零件的应用 ,和精密金刚石砂轮修整技术的缺乏 ,迫使研究使用陶瓷粘结CBN和SiC砂轮 ,进行陶瓷的成形... 介绍了回转金刚石修整装置和陶瓷粘结砂轮的修整 ,研究了外圆磨削氧化锆时修整进给量、速比和重合比的影响。复杂精确形状的陶瓷发动机零件的应用 ,和精密金刚石砂轮修整技术的缺乏 ,迫使研究使用陶瓷粘结CBN和SiC砂轮 ,进行陶瓷的成形磨削。测量了修整和磨削力 ,及磨后氧化锆零件的圆度和表面粗糙度。改变修整工艺参数 ,可得到各种表面粗糙度和圆度。试验结果表明 ,在速比低于 - 1.0以下修整后的砂轮 ,磨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圆度良好。修整和磨削结果分析表明 ,在较高的比修整能下加大磨削力 ,和在大磨削力下表面粗糙度较好的趋向。评论了直接传动变速修整主轴速度控制的不足 ,并研究了在正速比下它对修整力相反方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修整装置 砂轮修整 试验研究 外圆磨削 氧化锆
下载PDF
陶瓷磨削用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的研制
14
作者 周颢 肖冰 +2 位作者 周立永 王溯 何旭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解决传统树脂、电镀金刚石砂轮磨削陶瓷材料时存在的磨削寿命短、砂轮易堵塞烧伤等问题,分析利用钎焊金刚石技术制备陶瓷磨削用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的可行性。结合钎料组分优选,制备具有开槽结构的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并对99.9%高纯度... 为解决传统树脂、电镀金刚石砂轮磨削陶瓷材料时存在的磨削寿命短、砂轮易堵塞烧伤等问题,分析利用钎焊金刚石技术制备陶瓷磨削用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的可行性。结合钎料组分优选,制备具有开槽结构的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并对99.9%高纯度的Al_(2)O_(3)陶瓷进行磨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树脂、电镀金刚石砂轮分别存在磨削效率低和磨削寿命不足的问题,单层钎焊金刚石砂轮磨削效率较高但磨削寿命有限,多层钎焊金刚石在保持高磨削效率的同时磨削寿命优势明显,较单层钎焊金刚石磨轮提升约60%。在陶瓷材料磨削过程中,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磨削效果显著,虽磨粒出露高度有限,但开槽设计的排屑效果显著,砂轮表面不易发生陶瓷粉末黏结、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钎焊金刚石 多层砂轮 磨削效率
下载PDF
浅析工程陶瓷的高效磨削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小静 《山东陶瓷》 CAS 2006年第2期32-34,共3页
陶瓷具有高硬度和高脆性,机械加工后易产生各种类型的表面或亚表面损伤,导致陶瓷零件强度降低。为保持陶瓷零件表面完整性和尺寸精度,降低加工成本,本文从陶瓷磨削机理,浅析不同磨削工艺条件下选择合理的磨削参数以达到陶瓷高效磨削,介... 陶瓷具有高硬度和高脆性,机械加工后易产生各种类型的表面或亚表面损伤,导致陶瓷零件强度降低。为保持陶瓷零件表面完整性和尺寸精度,降低加工成本,本文从陶瓷磨削机理,浅析不同磨削工艺条件下选择合理的磨削参数以达到陶瓷高效磨削,介绍高速超高速磨削、深切缓进给磨削、ELID在线修整磨削等几种工程陶瓷的高效磨削加工技术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去除机理 高效磨削
下载PDF
模块化组合装置确保高效陶瓷磨削
16
作者 KARSTEN WERNEKE 《现代制造》 2014年第44期54-56,共3页
高效陶瓷也被称作技术陶瓷、工程陶瓷或是工业陶瓷,生产厂家会生产出大量各种各样的陶瓷,其中有一部分是高度专用化的陶瓷,此类陶瓷具有特殊的机械特性、电子特性、热特性和生物化学特性等。现今,高性能陶瓷已经在许多技术领域得以... 高效陶瓷也被称作技术陶瓷、工程陶瓷或是工业陶瓷,生产厂家会生产出大量各种各样的陶瓷,其中有一部分是高度专用化的陶瓷,此类陶瓷具有特殊的机械特性、电子特性、热特性和生物化学特性等。现今,高性能陶瓷已经在许多技术领域得以应用。此类陶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这些陶瓷件几乎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带来高效能,而这些,往往是使用者所没有察觉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组合装置 模块化 生物化学特性 技术陶瓷 生产厂家 高性能陶瓷 工业陶瓷
下载PDF
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在磨削高级陶瓷中的行为 被引量:1
17
作者 E.C.Bianchi 《机械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4,共4页
报导了磨削陶瓷材料时金刚石砂轮平面切向磨削过程的研究结果,着重讨论了金刚石砂轮的磨损机理和陶瓷材料的磨削过程。
关键词 陶瓷磨削 磨损 金刚石砂轮 树脂结合剂
下载PDF
基于长碳链醇和卤代烃的陶瓷磨削液的磨削特性及作用机理
18
作者 田欣利 吴志远 +1 位作者 杨俊飞 胡仲翔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495-2498,共4页
以磨削液的第一类性能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对长碳链醇和卤代烃(CCl4)组成的多种配方进行了切入式磨削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有机物及其多种复配配方可以大幅提高氮化硅陶瓷磨削时的材料去除率。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发现,醇类磨削液与陶... 以磨削液的第一类性能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对长碳链醇和卤代烃(CCl4)组成的多种配方进行了切入式磨削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有机物及其多种复配配方可以大幅提高氮化硅陶瓷磨削时的材料去除率。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发现,醇类磨削液与陶瓷间润滑膜的结合方式以化学吸附为主,并在摩擦高温条件下产生了具有良好减摩作用的烷氧基硅或聚烷氧基硅。卤代烃的加入可以进一步使磨削液具有良好的极压性能,并提高磨削效率。此外,首次引入质量热容作为分析手段,对使用上述磨削液时陶瓷材料去除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氮化硅陶瓷磨削时的材料去除率随着热容的增大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有机磨削 高效加工 热容分析
下载PDF
钎焊砂轮磨削氧化锆陶瓷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张贝 李跃松 +1 位作者 苏宏华 徐鸿钧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89,共3页
为了解决磨削过程中砂轮因磨损钝化而频繁修整,从而使磨削效率降低的问题,采用了一种磨粒高出露的钎焊砂轮。自制了粗粒度钎焊金刚石砂轮,砂轮制成后对其进行了预修整,减小了砂轮表面磨粒出露高度的不平度,然后对氧化锆材料进行了磨削实... 为了解决磨削过程中砂轮因磨损钝化而频繁修整,从而使磨削效率降低的问题,采用了一种磨粒高出露的钎焊砂轮。自制了粗粒度钎焊金刚石砂轮,砂轮制成后对其进行了预修整,减小了砂轮表面磨粒出露高度的不平度,然后对氧化锆材料进行了磨削实验,在磨削实验的过程中无需对砂轮进行再修整,砂轮磨削性能稳定。实验证明,这种砂轮磨削质量可靠,达到了较理想的磨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金刚石砂轮 陶瓷材料 陶瓷磨削 金刚石砂轮
下载PDF
高温结构陶瓷精密磨削塑性变质层的物理模型
20
作者 田欣利 林允森 +1 位作者 张纾 时小军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4-47,82,共5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了磨削表面微晶和非晶层的过渡行为.采用物相分析和X射线衍射谱线分析证实了变质层中微晶的存在,通过能谱分析确定了非晶层的化学成分,应用硅酸盐物理化学中的相平衡理论,在对玻璃相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证... 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了磨削表面微晶和非晶层的过渡行为.采用物相分析和X射线衍射谱线分析证实了变质层中微晶的存在,通过能谱分析确定了非晶层的化学成分,应用硅酸盐物理化学中的相平衡理论,在对玻璃相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证实了Al2O3陶瓷表面变质层是由微晶和玻璃态化合物组成的塑性变质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陶瓷镜面磨削塑性变质层的物理模型,并用微刃切削理论解释了表面晶粒的碎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塑性变质层 物理模型 产生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