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抒情与返乡——陶丽群创作论
1
作者 潘颂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陶丽群小说里的返乡书写呈现了底层人物的坦诚相待与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隐隐间抒发了作家对底层人物的悲悯之情。通过真挚而细腻的返乡书写,陶丽群的小说在想象与抒情中建构乡土、质询乡土,直至缝补了异乡经验和乡土记忆之间... 陶丽群小说里的返乡书写呈现了底层人物的坦诚相待与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隐隐间抒发了作家对底层人物的悲悯之情。通过真挚而细腻的返乡书写,陶丽群的小说在想象与抒情中建构乡土、质询乡土,直至缝补了异乡经验和乡土记忆之间时而紧张、时而舒缓的关系。陶丽群小说温婉而锐利的情感内核,沉郁而不没落的叙事格调,为广西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抒情 返乡书写 底层性 归宿感
下载PDF
继承与嬗变——窥探陶丽群的小说创作
2
作者 蒙慧 杨国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陶丽群作为百色当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乡土与女性两大主题几乎贯穿她目前所有的作品,也成为打开其小说世界的钥匙。她在叙述乡土、女性世界时借鉴了鲁迅短篇小说常用的“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结构模式。此外,她赋予了这... 陶丽群作为百色当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乡土与女性两大主题几乎贯穿她目前所有的作品,也成为打开其小说世界的钥匙。她在叙述乡土、女性世界时借鉴了鲁迅短篇小说常用的“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结构模式。此外,她赋予了这两种模式新的含义,通过对“看/被看”的反思和重造来反映当下女性的社会现实,突出女性力量的崛起,通过对“归乡”模式的再造来思考现代社会下人们归乡的意义,表达自己理想化的“归乡”想象,试图突破当下乡土书写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小说创作 鲁迅 叙事模式
下载PDF
回望即故土——论陶丽群小说的叙事结构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茂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4-76,共3页
从陶丽群的小说中可以发现一个常见的叙事结构,即"出走—迷茫—回归"。在"出走"和"迷茫"两个环节中反映了"出走"的这个群体在外在物质条件驱使下的无奈和焦虑,而"回归"这个环节则代... 从陶丽群的小说中可以发现一个常见的叙事结构,即"出走—迷茫—回归"。在"出走"和"迷茫"两个环节中反映了"出走"的这个群体在外在物质条件驱使下的无奈和焦虑,而"回归"这个环节则代表了这个群体为解决焦虑而做的努力,但这个"努力"是无用的,只有精神上的"回望"才能解决这个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叙事结构 “出走—迷茫—回归”
下载PDF
乡愁、土地与女性--壮族作家陶丽群小说作品评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一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0-166,共7页
围绕乡愁、土地与女性三个关键词,以文学地理和文化深描为主要方法论,分析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主、广西青年作家陶丽群的小说创作。探究她在同代人中罕见的乡土写作如何延续了京派文学沈从文、汪曾祺的手法与风格。在... 围绕乡愁、土地与女性三个关键词,以文学地理和文化深描为主要方法论,分析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主、广西青年作家陶丽群的小说创作。探究她在同代人中罕见的乡土写作如何延续了京派文学沈从文、汪曾祺的手法与风格。在散文化的表达方式之外,基于壮族女作家的身份自觉扎根民族文化、关怀弱势群体,详细描绘地方性知识的同时超越单纯的民族志书写。以广西百色壮乡为原点,走向对族群、地域、传统、现代、女性主义等宏大命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民族文学 文学地理 文化深描 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让温暖之光承载生命之重——以杨映川、陶丽群的女性书写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晶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38,共5页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通过不同的载体表现了人的内心复杂情感,再现了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现实生活场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林白为代表的广西女性作家群一路高歌、异军突起,她们一方面试图冲破和颠覆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某种...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通过不同的载体表现了人的内心复杂情感,再现了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现实生活场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林白为代表的广西女性作家群一路高歌、异军突起,她们一方面试图冲破和颠覆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某种禁锢,着力建构女性经验和女性成长的思维谱系;另一方面,从现实层面而言,广西作家的女性书写,试图挣脱主流话语强大的吸附力,着力重塑和强化普通人的生命主体和生命激情的双重体验,从而使“女性生活经验对女性文学创作的影响日益显现”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书写 女性经验 女性成长 复杂情感 主流话语 陶丽 广西作家 生命激情
原文传递
论壮族作家陶丽群的城市小说
6
作者 刘纪新 《河池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陶丽群是近年来较为活跃的壮族作家,此前人们多关注她笔下的“乡土”和“女性”,对其城市小说关注不多。其实,她的城市小说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毫不逊色于乡土小说,她不仅关注城市底层生活,批判市侩文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小... 陶丽群是近年来较为活跃的壮族作家,此前人们多关注她笔下的“乡土”和“女性”,对其城市小说关注不多。其实,她的城市小说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毫不逊色于乡土小说,她不仅关注城市底层生活,批判市侩文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小说努力展现城市中的诗意生活,揭示城市中婚恋伦理的变化,致力于建构城市文学的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城市 小说 壮族
下载PDF
个体创伤叙事“缓冲带”及“复演”诗学--评陶丽群短篇小说《海边的火光》
7
作者 王迅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6,共4页
“创伤”(trauma)最早指身体上的物理性伤害,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阐发下,该词在人文领域多指精神性伤害。从发生学来看,灾难、战争、暴力、疾病、背叛、挫折、飞来横祸以及生离死别等都不免引发创伤,导致个体身份认同危机,最终演... “创伤”(trauma)最早指身体上的物理性伤害,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阐发下,该词在人文领域多指精神性伤害。从发生学来看,灾难、战争、暴力、疾病、背叛、挫折、飞来横祸以及生离死别等都不免引发创伤,导致个体身份认同危机,最终演变为精神创伤。耶鲁学派批评家杰弗里·哈特曼说:“在社会传播系统和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时代,只有达官显贵们的不幸遭遇才可能被建构为具有纪念和传播意义的创伤,并沉淀为集体记忆。但随着大众传播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横空出世,创伤不再是特权,贩夫走卒生活中的创伤性事件同样可以被建构为公共事件,成为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叙事 创伤性事件 陶丽 耶鲁学派 精神创伤 传播意义 哈特曼 杰弗里
原文传递
陶丽群小说的叙事特征
8
作者 莫珊珊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8-73,共6页
来自广西田阳的壮族女性作家陶丽群近年来的创作十分活跃。她关注世俗生活中的普通人,剥开人物的隐秘往事,描摹隐秘情绪,用隐秘的故事讲述现实的内核;她以一种“隔着一层”的写法安静地书写“冷”和“热”,在小说叙事结构上呈现出一种... 来自广西田阳的壮族女性作家陶丽群近年来的创作十分活跃。她关注世俗生活中的普通人,剥开人物的隐秘往事,描摹隐秘情绪,用隐秘的故事讲述现实的内核;她以一种“隔着一层”的写法安静地书写“冷”和“热”,在小说叙事结构上呈现出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特质;她小说的场域特征具有浓厚的华南边陲地域特点。这些使陶丽群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气质,也使她成为广西文坛值得期待的坚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叙事结构 创作特征
下载PDF
探寻人世的“热”——陶丽群的小说分析
9
作者 莫珊珊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54-59,共6页
陶丽群是近年来创作非常活跃的广西作家,她的小说聚焦普通人的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经历、创伤和情绪。陶丽群的小说具有“冷”“热”融合的风格,在“冷”的氛围下,她描写的人物总是在困境中积极寻求解脱。陶丽群对坚韧、人性美、亲情修复... 陶丽群是近年来创作非常活跃的广西作家,她的小说聚焦普通人的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经历、创伤和情绪。陶丽群的小说具有“冷”“热”融合的风格,在“冷”的氛围下,她描写的人物总是在困境中积极寻求解脱。陶丽群对坚韧、人性美、亲情修复的书写使作品展示了生活的“热”,使其小说具有较浓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小说 创作主题 突围 温暖
下载PDF
百般红紫斗芳菲
10
作者 安殿荣(满族) 陶丽群(壮族) +2 位作者 朝颜(畲族) 郑风淑(朝鲜族) 卓玛木初(藏族)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5-197,共3页
主持人:读者朋友们春天好!欢迎来到《民族文学》云客厅。在这个春回大地、万木萌发的时节,我们特别策划了一期女作家专号,有16个民族的老中青年女作家集中亮相。本期云客厅也特别邀请到了壮族小说家陶丽群、畲族散文家朝颜、朝鲜族翻译... 主持人:读者朋友们春天好!欢迎来到《民族文学》云客厅。在这个春回大地、万木萌发的时节,我们特别策划了一期女作家专号,有16个民族的老中青年女作家集中亮相。本期云客厅也特别邀请到了壮族小说家陶丽群、畲族散文家朝颜、朝鲜族翻译家郑风淑和“90后”藏族诗人卓玛木初。四位老师好,如果给自己的创作做一个回顾,您觉得自己现在的创作处于一个什么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风 陶丽 90后 《民族文学》 朝鲜族 翻译家
原文传递
匮乏与补偿——陶丽群小说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雪霞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13-116,共4页
陶丽群作为广西新生代的文学创作主力,在群雄并起的广西文坛中,以其对女性命运的饱含个人经验的细微体察,对城乡生活极具地域特色的呈现,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园地。她的作品中呈现的传统人地联系与家庭联系、人在城市中的存在意义、语言与... 陶丽群作为广西新生代的文学创作主力,在群雄并起的广西文坛中,以其对女性命运的饱含个人经验的细微体察,对城乡生活极具地域特色的呈现,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园地。她的作品中呈现的传统人地联系与家庭联系、人在城市中的存在意义、语言与叙事的和谐都处于匮乏状态。面对这些匮乏,作者通过对空白的延宕、新的空间的开辟、死亡的降临,完成了对匮乏的补偿,实现了小说形体与意义兼具的饱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匮乏 补偿 城市 农村
下载PDF
眷恋、逃离与回归:陶丽群小说中的壮乡土地情结
12
作者 韦惠文 莫雪梅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1-57,共7页
土地是陶丽群作品中无法忽视的主题,其乡土小说渗透着质朴而又深沉的壮乡土地情结。土地是乡人安身立命之本,人们深深眷恋着故土,并与之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乡人迫于生计的压力逃离故土、奔赴他乡寻找更美好的生活,但始终在村庄与城镇... 土地是陶丽群作品中无法忽视的主题,其乡土小说渗透着质朴而又深沉的壮乡土地情结。土地是乡人安身立命之本,人们深深眷恋着故土,并与之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乡人迫于生计的压力逃离故土、奔赴他乡寻找更美好的生活,但始终在村庄与城镇之间来回奔波。他乡并非乡人的归宿,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深入骨髓的土地情结。他们回归故土,在乡愁生根的地方重塑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小说 土地情结
下载PDF
在生活的热土上歌唱——“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读后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悦宁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208,共7页
广西民族出版社2019年10月推出11卷本“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召开之际,作为壮族文学史上第一套作家丛书的出版,无疑为新中国的70华诞和该届少数民族文学盛会添加了... 广西民族出版社2019年10月推出11卷本“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召开之际,作为壮族文学史上第一套作家丛书的出版,无疑为新中国的70华诞和该届少数民族文学盛会添加了一抹亮色.丛书小说集有凡一平的《合唱团》、李约热的《一团金子》和陶丽群的《被热情毁掉的人》,散文集有冯艺的《除了山水还有什么》、黄佩华的《生在平用》、石一宁的《履痕心绪》、牙韩彰的《屈指家山》和黄鹏的《家园气象》,诗集有荣斌的《尘土之河》、三个A的《魔术师》和梁洪的《一个饺子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凡一平 陶丽 壮族文学史 黄佩华 文学创作 冯艺 石一宁
原文传递
壮乡文化密码的诗性书写——陶丽群小说创作论
14
作者 黄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2-16,共5页
作为土生土长的壮族女作家,陶丽群小说以桂西北的边陲小镇、村庄为背景,用抒情的笔调、深描的方式精心构筑了一个绚丽多姿、别具一格的“南国边境”,诗性书写了壮乡儿女的乡土情结、命运沉浮,以及在社会历史变迁中流淌着的文化密码和文... 作为土生土长的壮族女作家,陶丽群小说以桂西北的边陲小镇、村庄为背景,用抒情的笔调、深描的方式精心构筑了一个绚丽多姿、别具一格的“南国边境”,诗性书写了壮乡儿女的乡土情结、命运沉浮,以及在社会历史变迁中流淌着的文化密码和文化情怀。通过从文化的视角对陶丽群小说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小说 壮族 文化
下载PDF
乡土精神的当代重建——简论陶丽群中篇小说《七月之光》
15
作者 曾攀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32,共3页
纵观20世纪的中国乡土文学,往往重在历史、文化与政治的多维呈现,乡土直接参与或间接裹挟其中,在传统与现代、野蛮与文明、落后与进化的认知框架中建构和重塑自身;另一方面则是理想化的乡土叙事,“希腊小庙”般优美精致的桃花源,构建醇... 纵观20世纪的中国乡土文学,往往重在历史、文化与政治的多维呈现,乡土直接参与或间接裹挟其中,在传统与现代、野蛮与文明、落后与进化的认知框架中建构和重塑自身;另一方面则是理想化的乡土叙事,“希腊小庙”般优美精致的桃花源,构建醇美自然的地方风物,以及乌托邦式的乡间人情,进而将现代中国的乡土叙事推向新的天地。及至新世纪,乡土文学进一步走向分化,其依旧延续着文化隐喻与历史中介的路径,而理想化的乡土表达已日渐稀薄。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性影响与国家政策干预下的政治性推助下,中国式的乡土日新月异,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与情感模式都经历了质的迭变,因而亟待一种新的乡土叙事,以实现乡土精神的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叙事 情感模式 乡土文学 乡土精神 陶丽 文化隐喻 政策干预 经济性影响
原文传递
小说的情爱——陶丽群论
16
作者 曾攀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01-104,共4页
陶丽群的小说往往将简单的事物与复杂情爱相纠合,在她的小说中,凡事无不经历情与爱的观照的映射,而又产生种种反作用,以此构筑出人物的内心与叙事的伦理。不仅如此,陶丽群还将简单的两性情爱,延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和界域,在人物的感知... 陶丽群的小说往往将简单的事物与复杂情爱相纠合,在她的小说中,凡事无不经历情与爱的观照的映射,而又产生种种反作用,以此构筑出人物的内心与叙事的伦理。不仅如此,陶丽群还将简单的两性情爱,延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和界域,在人物的感知、觉悟及其中的或惶惑或安宁中,确认新的情爱认同与排斥,并以此窥探人心与人性的往来始终,从而使得小说的视野与布局不断翻新,以此与现实境况相对接与相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小说 情爱
下载PDF
论陶丽群边地叙事中的女性创伤书写
17
作者 许海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09-112,共4页
陶丽群小说多以其虚构的边地小镇或浮岛为中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地域色彩。在这种边地叙事中,小说聚焦于边地女性所受的身体与心灵创伤,以及这种创伤体验带给她们的悲苦命运。同时,小说中边地女性自我救赎的独特方式,恰恰是向更边缘之... 陶丽群小说多以其虚构的边地小镇或浮岛为中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地域色彩。在这种边地叙事中,小说聚焦于边地女性所受的身体与心灵创伤,以及这种创伤体验带给她们的悲苦命运。同时,小说中边地女性自我救赎的独特方式,恰恰是向更边缘之地逃离,她们以自身残存的坚忍的生命之力,在更边缘之处向造成其悲苦命运的权力中心作无声的反抗。这种边地叙事和女性命运之间既是同构关系而又充满张力,呈现出独具魅力的写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边地叙事 女性书写
下载PDF
感性平视中抵达人性幽微处——以陶丽群的《寻暖》《母亲的岛》为中心
18
作者 王天怡 《河池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5-31,共7页
陶丽群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于底层女性突出的关注。她从“原乡”出发,在作品中构建出多个空间,放置女性的悲剧命运;从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中展现现实的矛盾与人生的苦痛;聚焦于个体的情感需求来展现大众普遍性的精神困境;她自觉承担起了反... 陶丽群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于底层女性突出的关注。她从“原乡”出发,在作品中构建出多个空间,放置女性的悲剧命运;从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中展现现实的矛盾与人生的苦痛;聚焦于个体的情感需求来展现大众普遍性的精神困境;她自觉承担起了反映现实、挖掘底层生存问题的重任,从关注个体出发到关注底层,表现出其对人类生存感性的观察与深深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寻暖》 《母亲的岛》 女性 空间
下载PDF
母亲实现经济独立后的出走——论陶丽群的《母亲的岛》
19
作者 孙湘婷 《新余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48-50,共3页
母亲在传统的家庭中一直扮演着主心骨的角色,她们贤良淑德,服侍丈夫,照顾孩子。陶丽群的《母亲的岛》中的母亲颠覆了文学作品和生活中温顺贤良的母亲形象,走出了固化的模式,改变了以往人们认同的对母亲功能化的认知。从被固化了的母亲... 母亲在传统的家庭中一直扮演着主心骨的角色,她们贤良淑德,服侍丈夫,照顾孩子。陶丽群的《母亲的岛》中的母亲颠覆了文学作品和生活中温顺贤良的母亲形象,走出了固化的模式,改变了以往人们认同的对母亲功能化的认知。从被固化了的母亲角色、毛竹岛的象征意蕴和出走模式三个角度解读了《母亲的岛》,展现了母亲实现经济独立后的出走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母亲的岛》 母亲 经济独立 出走
下载PDF
从缝隙中感知女性生命--陶丽群作品中的女性感觉书写
20
作者 郭妍宏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2-90,共9页
壮族青年女作家陶丽群的创作,常怀着对土地与女性这两大主题的深刻思索,她的作品通过描写女性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受困于社会角色的艰难遭遇等,展现出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与自我价值体认。陶丽群的女性感觉书写,既表现出“沉静日常”... 壮族青年女作家陶丽群的创作,常怀着对土地与女性这两大主题的深刻思索,她的作品通过描写女性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受困于社会角色的艰难遭遇等,展现出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与自我价值体认。陶丽群的女性感觉书写,既表现出“沉静日常”的写作风格,又在温和之中向内拓展了女性书写的深度,为中国当代女性写作提供了新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 女性感觉 女性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