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艺术的瑰宝——巩县宋陵雕刻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伯达 《中原文物》 1980年第3期22-26,共5页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古代遗址星罗棋布遍地皆是。以石雕来说,脍炙人口的龙门石窟妇孺皆知,闻名中外。可是,知道巩县北宋皇陵者却寥寥无几。这是因为两者在营造时间建筑规模以及石雕品种有所不同造成的。同时,也与过去对...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古代遗址星罗棋布遍地皆是。以石雕来说,脍炙人口的龙门石窟妇孺皆知,闻名中外。可是,知道巩县北宋皇陵者却寥寥无几。这是因为两者在营造时间建筑规模以及石雕品种有所不同造成的。同时,也与过去对宋陵雕刻宣传不够有关。所以,现今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开展研究、加强宣传,从各个角度广泛介绍其历史与艺术,才有助于改变这种局面。我有机会先后四次去巩县宋陵参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雕 佛教雕刻 古代艺术 陵墓雕刻 我国古代 神道 巩县 龙门石窟 河南省 艺术特点
原文传递
略论西汉霍去病墓石雕刻群的环境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沈琍 《雕塑》 2003年第1期10-11,共2页
霍去病墓石雕刻群,位于陕西省兴平市东北部17里处汉武帝刘彻的茂陵陵区内,是我国古代雕刻史上的杰出代表,又是中国古代陵墓雕刻群中,区别于其它陵墓雕刻的形制样式而独树一帜的雕刻精品.
关键词 霍去病墓石雕 汉武帝 陪葬墓 墓葬(考古) 茂陵 陵墓雕刻 雕塑造型 陵园 祁连山 帝陵 陵墓 环境因素 环境因子 总体布局 经济布局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与陵墓雕刻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耀 《雕塑》 2005年第3期36-37,共2页
建筑与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的组成元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熟自秦汉,鼎盛于唐宋,绵延至明清,无论是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都已相当发达且自成体系,这些建筑以土木砖石为主材,尤其将砖木的材料特性发挥运用到了极致... 建筑与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的组成元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熟自秦汉,鼎盛于唐宋,绵延至明清,无论是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都已相当发达且自成体系,这些建筑以土木砖石为主材,尤其将砖木的材料特性发挥运用到了极致,追求人与自然的新和关系,显示出的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墓雕刻 陵墓建筑 建筑雕刻 帝王陵 雕刻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原文传递
试论唐陵雕刻艺术精神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80-85,共6页
(一)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附属于陵园建筑的艺术部类。似乎没有哪一类艺术形式如同中国封建帝王陵墓雕刻群那样,直接地依附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漫长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牢固的宗法制度在古老中国的长期统治,在政治上形成了君王至上的统... (一)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附属于陵园建筑的艺术部类。似乎没有哪一类艺术形式如同中国封建帝王陵墓雕刻群那样,直接地依附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漫长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牢固的宗法制度在古老中国的长期统治,在政治上形成了君王至上的统治思想,造成森严的等级差异和限定,以“仁”和“礼”为中心的儒学思想经历代统治者提倡和扶持,也被纳入封建君王治国安邦的轨迹。作为正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地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地上,使得中国古人世世代代观念中沉积着一种万众之心皆归向高高在上的君王之意向。艺术是人类理想之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往往体现在它的艺术之中,换言之,艺术也往往被认为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象征。典型的东方封建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群和陵墓建筑雕刻群设计与施工中体现无疑,甚至在中国传统书画和宗教艺术中也渗透着与西方文化殊异的中国艺术精神的审美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墓雕刻 中国艺术精神 雕刻艺术 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 帝王陵墓 雕刻 中国文化 艺术风格 封建专制制度
下载PDF
南京六朝陵墓石刻探微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村 《雕塑》 1997年第3期26-29,共4页
在中国古代陵墓雕刻艺术中,南京六朝时期的作品显得特别突出,无论是从题材内容还是造型特点乃至地面陵墓艺术这种形式,都可谓开了一代先河。
关键词 陵墓石刻 南北朝时期 帝王陵墓 陵墓雕刻 民族审美理想 狮子 造型特点 审美观念 南京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从中国的石雕艺术看南朝石刻的艺术特点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鹰 王沫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09年第10期82-84,共3页
中国古代的石刻艺术源远流长,其中尤以南朝石刻在古代陵墓雕刻中最为典型,在我国古代石刻艺术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艺术形态上具有极高价值,充分反映了南朝的时代特点和民族气派,全面体现了南朝文化走向成熟阶段的生动、泼辣、鲜... 中国古代的石刻艺术源远流长,其中尤以南朝石刻在古代陵墓雕刻中最为典型,在我国古代石刻艺术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艺术形态上具有极高价值,充分反映了南朝的时代特点和民族气派,全面体现了南朝文化走向成熟阶段的生动、泼辣、鲜活的时代风格。它们与石窟造像石刻一起成为中华文明艺术宝库的重要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艺术 艺术特点 南朝 石雕艺术 中国 陵墓雕刻 艺术形态 成熟阶段
下载PDF
也谈唐陵石雕刻艺术兼述中国陵墓雕刻中的瑞兽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子云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1-63,共3页
陕西关中唐十八陵雕刻艺术,近年来颇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美术院校的中国美术史研究生选为论文课题,来陕西进行考察,《美术》和其他有关刊物也不断有介绍文章发表。笔者最近在整理讲课资料中,对唐代前期的几处帝陵雕刻曾作了对比,注意到... 陕西关中唐十八陵雕刻艺术,近年来颇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美术院校的中国美术史研究生选为论文课题,来陕西进行考察,《美术》和其他有关刊物也不断有介绍文章发表。笔者最近在整理讲课资料中,对唐代前期的几处帝陵雕刻曾作了对比,注意到石雕刻群中各类制作,其造型有各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刻艺术 陵墓雕刻 中国美术史 美术院校 陵石 唐十八陵 唐代前期 唐肃宗建陵 昭陵六骏 述中
原文传递
林树中教授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振国 黄宗贤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65-67,共3页
我们在逐一阅读著名美术史论家林树中教授的十余部专著和一百多篇论文的时候,被他那渊博的学识和精微的论述深深吸引。林先生所涉猎的范围包括绘画史、雕塑史、建筑史和工艺、书法及文物考古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美术史各重要领域。有这样... 我们在逐一阅读著名美术史论家林树中教授的十余部专著和一百多篇论文的时候,被他那渊博的学识和精微的论述深深吸引。林先生所涉猎的范围包括绘画史、雕塑史、建筑史和工艺、书法及文物考古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美术史各重要领域。有这样的成就,必定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美术史研究 美术史论 顾恺之 西方美术史 北朝雕塑 文物考古 陵墓雕刻 画像砖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静穆中的伟大——丧葬文化下的唐代陵墓雕刻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伟 《艺海》 2008年第5期74-75,共2页
唐代陵墓雕刻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其中较为杰出的作品有:高祖献陵的石犀、石虎:太宗昭陵的“六骏”;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的石狮、瑞兽、瑞禽和“无字碑”;睿宗桥陵的石狮、瑞兽、瑞禽和华表:肃宗建陵瑞兽等。现以乾、昭两陵... 唐代陵墓雕刻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其中较为杰出的作品有:高祖献陵的石犀、石虎:太宗昭陵的“六骏”;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的石狮、瑞兽、瑞禽和“无字碑”;睿宗桥陵的石狮、瑞兽、瑞禽和华表:肃宗建陵瑞兽等。现以乾、昭两陵为代表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墓雕刻 丧葬文化 唐代 静穆 时代精神 武则天 无字碑 石狮
下载PDF
雕塑入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秉田 《美术大观》 1994年第7期18-19,共2页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当人类处在黎明时期就产生了雕塑。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也创作了大量光辉灿烂的雕塑艺术作品。只是到了近代雕塑事业处于低潮,所以人们对雕塑就感到陌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当人类处在黎明时期就产生了雕塑。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也创作了大量光辉灿烂的雕塑艺术作品。只是到了近代雕塑事业处于低潮,所以人们对雕塑就感到陌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雕塑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雕塑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雕塑再也不感到陌生了。越来越多的雕塑爱好者,不满足于欣赏雕塑作品,而是想自己动手去创作雕塑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去病墓 陵墓雕刻 室内陈设 染着 环境美 关向应 军事博物馆 城市广场 墓主人 历史事件
下载PDF
南京南朝遗存石碑的文化艺术特征探析
11
作者 刘颂一 《艺术科技》 2023年第3期50-52,共3页
南朝神道石碑是南朝石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晶,是南朝时期多元文化浪潮中稳中求变,在激荡中另开先河的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在造型上,南朝神道石碑分为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其形制承袭汉碑作风,碑额刻有高... 南朝神道石碑是南朝石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晶,是南朝时期多元文化浪潮中稳中求变,在激荡中另开先河的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在造型上,南朝神道石碑分为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其形制承袭汉碑作风,碑额刻有高浮雕双螭盘旋,双尾交缠,其中间则是圆形穿孔。在装饰纹样上,南朝石碑纹样呈现出丰富多彩、华丽诡异的特征,其分别琢刻于碑首、碑侧、碑座各个部位,内容涉及神鸟灵兽、神话传说、佛教信息等,如佛龛、各类造像、莲花、狮子、扶桑等,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华丽妍媚的审美倾向。石碑书法艺术方面,书体逐渐摆脱隶意,是由隶到楷的重要转折点。南朝石碑在南京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有三座,分别为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碑、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碑以及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石碑。数字化保护技术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以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增强文物的可访问性和可持续利用性。文章分析三座南朝神道石碑的造型与书法特征,解读石碑形制风格、纹样特征以及碑文的书法艺术特点与其时代背景的联系,并提出南朝陵墓石碑数字化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陵墓雕刻 石碑 造型风格 书法艺术 传承
下载PDF
略谈中国古代陵墓石刻的发展及演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垚乡 《雕塑》 2015年第4期56-57,共2页
中国的陵墓雕刻虽说是综合体的一部分,但它却是陵墓中最精彩,保留时间最长的一部分艺术形式。人们从不同历史时期所遗存的陵墓石刻所体现出的艺术表现性中,能够感受到历代封建王朝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文章从中国古代帝王陵... 中国的陵墓雕刻虽说是综合体的一部分,但它却是陵墓中最精彩,保留时间最长的一部分艺术形式。人们从不同历史时期所遗存的陵墓石刻所体现出的艺术表现性中,能够感受到历代封建王朝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文章从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石刻艺术风格的发展及演变入手,具体分析了从西汉至清代以来,陵墓石刻发展从规模、修造耗时、人力物力以及石刻艺术表现性等方面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墓雕刻 石刻 造型风格 造型特点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雕塑美学溯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宝哲 《文物世界》 2005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溯源 雕塑艺术 世界历史 艺术遗产 佛教造像 陵墓雕刻 美学特色 文化史 成就 陶俑
下载PDF
辉煌而沉重的步履——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反思(二)
14
作者 王蒨 《碑林集刊》 1998年第1期209-213,共5页
东汉魏晋陵墓石刻开了中国古代陵墓神道石雕刻艺术之先河。在此以前,西汉具有代表性的陕西兴平茂陵陪冢大将军霍去病墓冢上设置有中国陵墓石刻的第一批杰作:这些马、虎、牛、象等动物形象将巨型顽石跃动起生命的脉膊,堪称中国雕塑史上... 东汉魏晋陵墓石刻开了中国古代陵墓神道石雕刻艺术之先河。在此以前,西汉具有代表性的陕西兴平茂陵陪冢大将军霍去病墓冢上设置有中国陵墓石刻的第一批杰作:这些马、虎、牛、象等动物形象将巨型顽石跃动起生命的脉膊,堪称中国雕塑史上的石雕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动物形象 雕刻艺术 佛教造像 陵墓雕刻 墓主 昭陵六骏 唐陵 马踏匈奴 丽靡
原文传递
浅析传统雕塑之场域
15
作者 申旭栋(图/文) 《雕塑》 2020年第6期92-93,共2页
在中国传统雕塑中,多为带有宗教色彩的寺观石窟雕塑,也有民俗性质的建筑装饰、居家摆设、陵墓雕刻等雕塑作品,这些作品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意义,比如礼佛祭拜、环境装饰、祈福诉愿等。对其理论研究中,有一个概念,似乎我们关注较少,即雕... 在中国传统雕塑中,多为带有宗教色彩的寺观石窟雕塑,也有民俗性质的建筑装饰、居家摆设、陵墓雕刻等雕塑作品,这些作品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意义,比如礼佛祭拜、环境装饰、祈福诉愿等。对其理论研究中,有一个概念,似乎我们关注较少,即雕塑作品的"场域"空间。场域是带有社会关系的环境概念,是雕塑作品与受众群体衔接的重要纽带,是作品精神传达的重要媒介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分析传统雕塑中场域概念的具体应用,以期对现代雕塑作品创作生发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作品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陵墓雕刻 精神传达 石窟雕塑 受众群体 建筑装饰
原文传递
石雕茶具让品茶回归自然
16
作者 苏珊 《茶(健康天地)》 2010年第9期88-89,共2页
我国很早就有石雕,但多以建筑雕刻、陵墓雕刻、宗教造像等艺术形式存在。取石头雕刻成茶具,是一种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创新。石茶具的题材非常丰富,大多源于现实生活。
关键词 陵墓雕刻 宗教造像 艺术形式 砂壶 烹饪方法 现实生活 推杯换盏 石烹 天然特性 清泉溪
下载PDF
道是无情亦有情——略论中国雕塑的艺术特色
17
作者 徐秉皓 《旅游科学》 1998年第2期16-20,共5页
人们也许对中国绘画有所了解,但对雕塑则知之甚少.以致一提及雕塑艺术,总是离不开希腊、罗马、米开朗基罗和罗丹,这是不足为怪的,因为过去对中国雕塑艺术宣传得实在太少了!事实上中国雕塑和中国画一样,曾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独树一帜!完... 人们也许对中国绘画有所了解,但对雕塑则知之甚少.以致一提及雕塑艺术,总是离不开希腊、罗马、米开朗基罗和罗丹,这是不足为怪的,因为过去对中国雕塑艺术宣传得实在太少了!事实上中国雕塑和中国画一样,曾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独树一帜!完全可以和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雕塑艺术相媲美!中国雕塑艺术,不但历史悠久,数量巨大,而且技艺精湛,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它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时代无数默默无闻的匠师们,他们胼手胝足,夜以继日,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以高度的智慧,宏大的气魄,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雕塑精品,分布在全国各著名风景区,旅游胜地,构成了无比壮丽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大批慕名前来观赏的中外旅游者.人们惊叹之余,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雕塑 陵墓雕刻 昭陵六骏 纪念性雕塑 艺术特色 审美理想 祁连山 云冈石窟 霍去病
下载PDF
永远不会忘记——怀念我的老师王子云先生
18
作者 孙焱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35-37,共3页
王子云先生,我最崇敬的导师、我生活的楷模。没有人能象王子云先生那样对我的人生道路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无论我在神州大地踏勘中国历代皇帝陵墓,或是遍访美国各大博物馆搜寻中国雕刻资料,先生的身影无时不在伴随着我,先生的教诲无时... 王子云先生,我最崇敬的导师、我生活的楷模。没有人能象王子云先生那样对我的人生道路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无论我在神州大地踏勘中国历代皇帝陵墓,或是遍访美国各大博物馆搜寻中国雕刻资料,先生的身影无时不在伴随着我,先生的教诲无时不在耳边回响,激励着我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跋涉不息。 1984年,我有幸成为王子云先生的研究生。先生当时在广州美术学院陈少丰先生家写作,百忙中给我来信,特别强调:“作为大学研究生,进学校后首先应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要早有方向,逐步缩小圈子,厚积薄发,广博才可能精深。”在研究方法论方面,先生反复提醒我:“过去这方面专家多数是为研究而研究,很少能运用新观点,开创出研究的新路子,我们是美术专业者更要随处从美术的角度进行探索,……一切都在改革一切都在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子云 陵墓雕刻 手稿 文物考察 雕塑艺术 四十年代 象王 导师 博物馆 美术考古
原文传递
外国雕塑欣赏
19
作者 李宏 《中国美术教育》 1997年第2期27-29,共3页
摩西,米开朗基罗作,约1513—1515年,大理石高235厘米,罗马温科利圣彼得教堂。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风格主义 文艺复兴 圣器收藏室 陵墓雕刻 大理石 雕塑 佛罗伦萨 摩西 中国美术教育
原文传递
秦汉雕塑
20
作者 谢益 《书画艺术》 2003年第6期42-43,共2页
“力拔山兮气盖世”,“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镇四方”这些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豪歌,虽然遥隔了二千多年,它雄强奔放的气息,还不可抗拒地扑面而来,摄人心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也有其相应的审美风尚,历史上秦汉并称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镇四方”这些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豪歌,虽然遥隔了二千多年,它雄强奔放的气息,还不可抗拒地扑面而来,摄人心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也有其相应的审美风尚,历史上秦汉并称的时代,就充满这样一股贲张的雄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朝 汉代 雕塑 秦始皇兵马俑 陵墓雕刻 审美理想 人物形象 写实形似 写意传神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