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塞罕坝保护区天然植物群落数量分类 被引量:20
1
作者 秦朋遥 杨会娟 +4 位作者 蒋凤玲 张树彬 田晓敏 黄选瑞 张志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3-1392,共10页
运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北省塞罕坝保护区天然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塞罕坝保护区天然植物群落可划分为8种类型,即地榆+异穗苔草+金莲花群落、地榆+老芒麦+毛蕊老鹳草... 运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北省塞罕坝保护区天然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塞罕坝保护区天然植物群落可划分为8种类型,即地榆+异穗苔草+金莲花群落、地榆+老芒麦+毛蕊老鹳草群落、披针叶苔草+铁丝草群落、柔毛绣线菊-铁杆蒿群落、山杏+柔毛绣线菊-铁杆蒿+披针叶苔草群落、蒙古栎+硕桦-胡枝子+柔毛绣线菊-披针叶苔草群落、白桦+山杨-毛榛+山刺玫-糙苏+披针叶苔草+唐松草群落、云杉+白桦-山刺玫+河北柳-披针叶苔草+节节草群落;DCCA分析表明,坡位和土壤养分是影响塞罕坝保护区天然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地形、空间和土壤因子解释了物种格局变异的34.02%,其中,土壤因子占15.67%,地形因子占10.05%,空间因子占6.00%.在各类因子间的交互作用(2.30%)中,土壤和地形因子的交互作用最大(0.93%),土壤、地形和空间因子三者的交互作用最小(0.16%).65.98%未能解释的部分,可能归因于未被选取的因子如种间的协同和竞争作用或者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双向指示种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 环境解释
原文传递
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海拔的响应关系
2
作者 李国霞 苏军德 赵晓冏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目的】探求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海拔的响应关系及其驱动机制,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综... 【目的】探求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海拔的响应关系及其驱动机制,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相关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对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99°30′~100°53′E,38°12′~39°17′N,海拔1500~3700 m)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海拔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结果表明:①不同层次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海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草本层和灌木层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环境梯度和海拔梯度均表现出“单峰型”变化格局,除高海拔(2950~3700 m)外,在其余海拔梯度上,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灌木层(P<0.01),且在中海拔(2400~2950 m)地带达到最高;②植物群落各层次Pielou均匀度并未随环境梯度和海拔梯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植物群落均匀度受环境响应较小,而主要受群落自身的结构类型和稳定程度的影响;③草本、灌木和乔木植被分布格局被环境因子解释部分分别占29.32%,23.24%和9.05%,被空间因子解释部分分别占15.21%,11.08%和7.52%,被空间和环境因子交叉作用的解释部分分别占11.04%、8.42%和5.31%,未被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解释部分分别占44.43%,57.26%和78.12%。【结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除受海拔引起的水热梯度影响外,还受生物间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未来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中,在减少人类活动影响的同时,应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保护措施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海拔 祁连山 植物多样性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