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同、异品除宗有法的再探讨--答沈海燕《论“除外说”--与郑伟宏教授商榷》
被引量:
7
1
作者
汤铭钧
郑伟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5,共10页
同品(sapaksa)、异品(vipaksa)和宗有法(paksa)是陈那因明的初始概念。以"声是无常"宗为例,宗有法即这里宗命题的主项"声",是辩论双方尚未共许是否无常的对象;同品是辩论双方已经共许为无常的对象,即除了主项"...
同品(sapaksa)、异品(vipaksa)和宗有法(paksa)是陈那因明的初始概念。以"声是无常"宗为例,宗有法即这里宗命题的主项"声",是辩论双方尚未共许是否无常的对象;同品是辩论双方已经共许为无常的对象,即除了主项"声"以外无常的事物,如"瓶"、"电"等;异品是双方已经共许为常的对象,即除了主项"声"以外恒常的事物,如"虚空"、"极微"等。同、异品除宗有法即宗有法(如这里的"声")被排除在同品和异品的外延范围之外。同品、异品和宗有法三者各别,是陈那对于推论所涉及的论域全集最初的三分(tripartitionism),是陈那因明的一项体系性规定。在除宗以外的同、异品范围中,即双方未发生意见分歧的对象范围中,考察逻辑理由(因)与立论方所要论证在"声"上出现的属性"无常"之间的逻辑联系,用双方共许的证据来论证对方不承认的主张,是陈那因明论辩逻辑的核心思想,体现了陈那因明非演绎、非单调的逻辑特征。沈海燕教授对于因明原典断章取义,以附会传统的陈那因明归纳演绎合一说,错失了决定陈那因明逻辑性质的关键所在。她强调本体论上常与无常之间非此即彼的关系,默认声本来就是无常,将一己之见强加给古印度论辩的双方,这都脱离了陈那因明的论辩逻辑特征。本文依据因明原典,征引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逻辑学基础知识,与之进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逻辑
陈那
汉传因明
除
宗
有法
原文传递
再论同、异品除宗有法
被引量:
6
2
作者
郑伟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2-79,共8页
"同、异品除宗有法"是玄奘与汉传因明留下的一把打开陈那因明体系的钥匙。这一规定植根于印度陈那时代的辩论实践,目的是防止立、敌双方循环论证,并非纯粹的逻辑问题。要把外来文化移植到汉地,就必须交待清楚该理论产生的历...
"同、异品除宗有法"是玄奘与汉传因明留下的一把打开陈那因明体系的钥匙。这一规定植根于印度陈那时代的辩论实践,目的是防止立、敌双方循环论证,并非纯粹的逻辑问题。要把外来文化移植到汉地,就必须交待清楚该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才能帮助汉地研习者正确领会陈那因明的本来面目。玄奘对陈那因明的译传,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这从唐疏四家强调同、异品除宗有法,到窥基《大疏》进一步强调同、异喻除宗有法,可以得到佐证。汉传因明的这一特殊贡献对解决国内外因明界近百年来在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中的分歧提供了方便法门。它起到了梵、藏文献难于替代的作用。本文是对近30年来国内围绕此一讨论所做的总结,回应了争论中的各种疑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逻辑
陈那
同品
异品
除
宗
有法
原文传递
論陳大齊先生之“除宗有法”説
3
作者
沈海波
《佛教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362-382,434,444,共23页
陳大齊先生的“除宗有法”説對當代學者的因明學研究産生了很大影響,并促成了“除外説”的出現。“除宗有法”與因明學的理論相悖,其誤既是由於對唐人“除宗以外”的曲解,又是由於對同品、异品等問題的認識不周。與“除宗有法”相伴而生...
陳大齊先生的“除宗有法”説對當代學者的因明學研究産生了很大影響,并促成了“除外説”的出現。“除宗有法”與因明學的理論相悖,其誤既是由於對唐人“除宗以外”的曲解,又是由於對同品、异品等問題的認識不周。與“除宗有法”相伴而生的,是“自同品”“他同品”“自异品”“他异品”“共同品”“共异品”等似是而非的概念,而這些概念足以混淆因明學的基本概念,動摇其基本理論框架。陳大齊先生對因明學的研究有其局限性,而“除宗有法”説就是其局限性的體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陳大齊
因明
窺基
除
宗
有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传因明“除宗有法”问题研究
4
作者
李亚乔
田立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4-91,共8页
汉传因明的研究近年来虽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对某些问题的争论仍然激烈,"除宗有法"是其中引发较多争论的一个问题。在玄奘、近现代以及当代时期都有针对该问题的相关讨论。问题讨论的高潮出现在当代时期,诸多学者因出发...
汉传因明的研究近年来虽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对某些问题的争论仍然激烈,"除宗有法"是其中引发较多争论的一个问题。在玄奘、近现代以及当代时期都有针对该问题的相关讨论。问题讨论的高潮出现在当代时期,诸多学者因出发点的不同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因明有关推理与论证,所以解决该问题要以因明的论辩环境为背景。只有在正确认识因明三支在整个论式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讨论宗有法与同、异品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才能深达因明理论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逻辑
除
宗
有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同、异品除宗有法的再探讨--答沈海燕《论“除外说”--与郑伟宏教授商榷》
被引量:
7
1
作者
汤铭钧
郑伟宏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5,共10页
基金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BZX062)
2012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2012EZX001)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13CZJ012)系列成果之一
文摘
同品(sapaksa)、异品(vipaksa)和宗有法(paksa)是陈那因明的初始概念。以"声是无常"宗为例,宗有法即这里宗命题的主项"声",是辩论双方尚未共许是否无常的对象;同品是辩论双方已经共许为无常的对象,即除了主项"声"以外无常的事物,如"瓶"、"电"等;异品是双方已经共许为常的对象,即除了主项"声"以外恒常的事物,如"虚空"、"极微"等。同、异品除宗有法即宗有法(如这里的"声")被排除在同品和异品的外延范围之外。同品、异品和宗有法三者各别,是陈那对于推论所涉及的论域全集最初的三分(tripartitionism),是陈那因明的一项体系性规定。在除宗以外的同、异品范围中,即双方未发生意见分歧的对象范围中,考察逻辑理由(因)与立论方所要论证在"声"上出现的属性"无常"之间的逻辑联系,用双方共许的证据来论证对方不承认的主张,是陈那因明论辩逻辑的核心思想,体现了陈那因明非演绎、非单调的逻辑特征。沈海燕教授对于因明原典断章取义,以附会传统的陈那因明归纳演绎合一说,错失了决定陈那因明逻辑性质的关键所在。她强调本体论上常与无常之间非此即彼的关系,默认声本来就是无常,将一己之见强加给古印度论辩的双方,这都脱离了陈那因明的论辩逻辑特征。本文依据因明原典,征引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逻辑学基础知识,与之进行商榷。
关键词
佛教逻辑
陈那
汉传因明
除
宗
有法
Keywords
Buddhist logic
Dignāga
Chinese Hetuvidyā
tripartitionism of paksa
sapaksa and vipaksa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再论同、异品除宗有法
被引量:
6
2
作者
郑伟宏
机构
复旦大学古籍所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2-7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印度佛教因明研究"(12BZX062)阶段性成果
文摘
"同、异品除宗有法"是玄奘与汉传因明留下的一把打开陈那因明体系的钥匙。这一规定植根于印度陈那时代的辩论实践,目的是防止立、敌双方循环论证,并非纯粹的逻辑问题。要把外来文化移植到汉地,就必须交待清楚该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才能帮助汉地研习者正确领会陈那因明的本来面目。玄奘对陈那因明的译传,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这从唐疏四家强调同、异品除宗有法,到窥基《大疏》进一步强调同、异喻除宗有法,可以得到佐证。汉传因明的这一特殊贡献对解决国内外因明界近百年来在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中的分歧提供了方便法门。它起到了梵、藏文献难于替代的作用。本文是对近30年来国内围绕此一讨论所做的总结,回应了争论中的各种疑难。
关键词
因明
逻辑
陈那
同品
异品
除
宗
有法
分类号
B982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論陳大齊先生之“除宗有法”説
3
作者
沈海波
机构
上海政法學院新聞傳播與中文系
出处
《佛教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362-382,434,444,共23页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近現代中國及國外的因明研究”(批准號:12A2D067)階段性成果。
文摘
陳大齊先生的“除宗有法”説對當代學者的因明學研究産生了很大影響,并促成了“除外説”的出現。“除宗有法”與因明學的理論相悖,其誤既是由於對唐人“除宗以外”的曲解,又是由於對同品、异品等問題的認識不周。與“除宗有法”相伴而生的,是“自同品”“他同品”“自异品”“他异品”“共同品”“共异品”等似是而非的概念,而這些概念足以混淆因明學的基本概念,動摇其基本理論框架。陳大齊先生對因明學的研究有其局限性,而“除宗有法”説就是其局限性的體現。
关键词
陳大齊
因明
窺基
除
宗
有法
Keywords
Chen Daqi
Hetuvidya Kuiji
Excluding the Subject of Proposition in Similar Example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传因明“除宗有法”问题研究
4
作者
李亚乔
田立刚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4-91,共8页
文摘
汉传因明的研究近年来虽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对某些问题的争论仍然激烈,"除宗有法"是其中引发较多争论的一个问题。在玄奘、近现代以及当代时期都有针对该问题的相关讨论。问题讨论的高潮出现在当代时期,诸多学者因出发点的不同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因明有关推理与论证,所以解决该问题要以因明的论辩环境为背景。只有在正确认识因明三支在整个论式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讨论宗有法与同、异品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才能深达因明理论的核心。
关键词
因明
逻辑
除
宗
有法
分类号
B81-092 [哲学宗教—逻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同、异品除宗有法的再探讨--答沈海燕《论“除外说”--与郑伟宏教授商榷》
汤铭钧
郑伟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原文传递
2
再论同、异品除宗有法
郑伟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原文传递
3
論陳大齊先生之“除宗有法”説
沈海波
《佛教文化研究》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传因明“除宗有法”问题研究
李亚乔
田立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