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八个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94
1
作者 张在其 骆福添 +23 位作者 陈兵 陈锋 公保才旦 黄力 柯俊 赖欣 李继良 李金年 林才经 刘向 陆家韬 孟庆华 宁哗 裴雅春 孙文会 熊悦安 张斌 赵兴吉 欧阳文伟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30-1136,共7页
目的 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 目的 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6±1.10)min,(14.01±6.82)min,(12.12±5.96)min,(14.08±6.85)min,(42.34±20.21)min和(8.50±4.18)km,院前非死亡组分别为(2.19±1.13)min,(14.15±7.14)min,(11.60±6.72)min,(14.92±6.89)min,(41.86±19.53)min和(8.63±4.31)km,院前死亡组分别为(2.10±1.08)min,(13.68±7.14)min,(25.25±12.34)min,(13.75±6.48)min,(54.74±25.47)min和(7.86±3.91)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09±1.03)min,(13.58±6.78)min,(25.53±12.34)min,(13.60±6.54)min,(53.79±23.77)min和(7.67±3.86)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12±1.02)min,(14.10±7.05)min,(24.79±12.08)min,(13.79±6.61)min,(54.80±25.36)min和(7.90±3.92)km.院前死亡组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急救半径均明显小于院前非死亡组,前组的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均明显大于后者(P<0.05或P<0.01).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调度时间、返回时间与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组的到达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均明显大于后组,而现场时间明显小于后组(P<0.05或P<0.01).(2)院前急救组、院前非死亡组、院前死亡组、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均以第一季度为最多,其最少时间段分别是4:00-6:00、4:00-6:00、4:00-6:00、22:00-24:00、2:00-4:00,其最多时间段分别是20:00-22:00、20:00-22:00、8:00-10:00、2:00-4:00、8:00-10:00.(3)在241 876例院前急救病例中,创伤类患者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大中城市 创伤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中毒
原文传递
深圳市2002年院前死亡病例普查 被引量:52
2
作者 梁实 江捍平 +6 位作者 贾清旺 庄辉坤 石平 谢若斯 朱虹 赵伟 简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733-736,共4页
目的 查找院前急救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降低急救死亡率和伤残率 ,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急救网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照 2 0 0 2年全市 6 0个急救网点院前急救的死亡病历共 112 2例 ,填写调查表 ,用Profox 6 0建立数据库 ,用SPSS 11 0... 目的 查找院前急救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降低急救死亡率和伤残率 ,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急救网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照 2 0 0 2年全市 6 0个急救网点院前急救的死亡病历共 112 2例 ,填写调查表 ,用Profox 6 0建立数据库 ,用SPSS 11 0统计软件用分析。结果 院前出诊患者病死率 2 37%。经 12 0接警的院前死亡以 0 :0 0~ 8:0 0最多 (2 6 4 8% ) ;救护车院内反应时间平均 (3 4 0± 2 2 7)min ;院前反应时间 (10 98± 6 88)min ;现场急救时间 (2 1 5 0± 18 39)min ;返回医院用时 (6 6 1± 4 2 3)min ;气管插管、电击除颤、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置率均低于 10 % ;交通事故 (2 8 90 % )和其他机械损伤 (14 5 2 % )排在死因前两位。结论 院前急救在时间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死亡 院前急救 普查 急救网络 伤残率 死亡病历 出诊 机械损伤 病例 死亡
原文传递
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附12568例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张在其 骆福添 +23 位作者 陈兵 陈锋 公保才旦 黄力 柯俊 赖欣 李继良 李金年 林才经 刘向 陆家韬 孟庆华 宁哗 裴雅春 孙文会 熊悦安 张斌 赵兴吉 欧阳文伟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新医学》 2010年第11期708-711,770,F0003,共6页
目的:调查中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从中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对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2 568例院前死亡者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 目的:调查中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从中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对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2 568例院前死亡者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0±1.08) min、(13.68±7.14) min、(25.25±12.34) min、(13.75±6.48) min、(54.74±25.47) min、(7.86±3.91)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09±1.03) min、(13.58±6.78) min、(25.53±12.34) min、(13.60±6.54) min、(53.79±23.77) min、(7.67±3.86) 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12±1.02) min、(14.10±7.05) min、(24.79±12.08) min、(13.79±6.61) min、(54.80±25.36) min、(7.90±3.92)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②院前死亡总体、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月份及季节分布以2月份、第一季度为最多,日时间段分布以8:00~10:00为最多.③院前死亡患者中循环系统、其他、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类的死亡数分别位居第一、二、四、五、八,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中循环系统类中心脏性猝死死亡最多;创伤、中毒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三、六,均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④男性院前死亡数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数均明显多于女性.⑤院前心脏性猝死占循环系统类死亡的绝大部分(67.33%),目击者现场心肺复苏(CPR)为4.46%,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1%.结论:①心脏性猝死是中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②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武汉市25~45岁居民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徐福禄 蒋伟 +3 位作者 黄露 尹俊 宰文欣 高田英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592-594,共3页
目的对武汉市25~45岁居民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的流行病学展开调查,为降低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武汉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方案(MONICA方案)10万监测人群中2014-2016年25~45岁居民中急性冠心病患者1 969例为调查对象,统计分... 目的对武汉市25~45岁居民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的流行病学展开调查,为降低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武汉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方案(MONICA方案)10万监测人群中2014-2016年25~45岁居民中急性冠心病患者1 969例为调查对象,统计分析院前病死率,并分析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结果。结果武汉市2014-2016年WHOMONICA方案监测25~45岁人群中共统计急性冠心病1 969例,发病率约1.97%(1 969/100 000),总死亡病例1 240例,病死率62.98%。其中院前病死率40.98%(807/1 969),院内病死率37.26%(433/1 162),急性冠心病院前病死率高于院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院前死亡病例大多分布在年龄25~35岁之间(占65.67%)、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占70.13%)、居住地较偏远(占56.13%)的未婚者(占81.66%)。院外死亡地点,2014年82.10%死于家中,17.90%死于送诊医院途中,2015年78.68%死于家中,21.32%死于送诊医院途中,2016年89.85%死于家中,10.15%死于送诊医院途中。分析院外发病后死亡时间,807例院前死亡病例发病在1 h之内死亡占63.57%;发病1~24 h内死亡占29.12%;发病24 h以上死亡占7.31%。结论武汉市25~45岁居民急性冠心病还存在较高的院前死亡率,且大多集中在25~35岁之间、文化程度偏低、居住地较偏远的未婚者,大多院前死亡病例在发病1 h内,且家中是院前死亡主要地点。提倡加强远郊居民院前急救能力,可在社区或村镇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解;针对独自居住的人群可定期由专员电话或上门访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45岁居民 急性冠心病 院前死亡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创伤急救模式对救治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邓勇 柴中民 +3 位作者 韩庆 王以国 白卫东 陈文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82-684,共3页
目的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1995年9月~2003年8月8年间救治的严重创伤[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或简明损伤定级(AIS)≥3]患者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共2305例,死亡896例,死亡率38.... 目的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1995年9月~2003年8月8年间救治的严重创伤[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或简明损伤定级(AIS)≥3]患者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共2305例,死亡896例,死亡率38.87%。我科成立前4年(1995年9月~1999年8月)住院死亡率(28.55%,213/746)和住院前死亡率(31.05%,336/1082)分别明显高于成立后4年(1999年9月~2003年8月)住院死亡率(11.96%,119/995)(P<0.01)和住院前死亡率(18.64%,228/1223)(P<0.05)。我科成立后4年住院患者中伤后送达病房或手术室时间≥1h死亡率(13.49%,39/289),明显高于30~60min死亡率(7.74%,26/336)(P<0.05)和<30min死亡率(5.06%,4/79)(P<0.01)。8年间各年我院住院前死亡率依次逐渐降低。结论创伤必须专业化,力创时效性与整体性两大专科特色是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根本保证,建立充满活力的创伤急救新模式是必要条件,加强急救复合型人才和创伤专业化人才培养是关键,创立区域化、多功能的创伤治疗中心是未来我国创伤救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治 创伤急救 院前死亡 住院死亡 住院 严重创伤 患者 水平 简明 时效性
原文传递
福州市鼓楼区1255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在其 陈文标 +8 位作者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林才经 陈锋 陈兵 柯俊 陈培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841-2845,共5页
目的调查福州市鼓楼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从福建省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福州市鼓楼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49±0.72、... 目的调查福州市鼓楼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从福建省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福州市鼓楼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49±0.72、13.55±5.82、12.83±6.29(min),院前死亡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53±0.69、14.19±6.37、26.91±11.65(min),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47±0.71、13.97±5.84、25.58±12.31(min),三者在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的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但院前急救患者的现场时间明显少于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时间(P<0.01)。(2)院前急救与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第一季度为最多。(3)在1255例院前急救中,创伤类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年龄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其余依次是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4)创伤类的死亡位居第一;其他类的死亡位居第二;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均以51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中心脏性猝死又是循环系统类中死亡最多的。(5)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总死亡量及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1)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2)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某城区635例院前死亡病例分析和院前急救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明飞 肖晓兰 《中国病案》 2014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 分析院前死亡患者的死因,提高院前急救能力,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对某院急诊科以及所辖社区医师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城区院前死亡病例635 例中,社区死亡病例505 例,占院前死亡病例的79.53... 目的 分析院前死亡患者的死因,提高院前急救能力,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对某院急诊科以及所辖社区医师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城区院前死亡病例635 例中,社区死亡病例505 例,占院前死亡病例的79.53%;男性394 例,占62.05%;女性241 例,占37.95%,男性多于女性;院前死亡高发年龄为70 岁~79 岁,占26.61%;前三位死因分别是心血管疾病(184 例,占28.98%)、脑血管疾病(121 例,占19.06%)、意外伤害(106 例,占16.69%)。结论 院前死亡病例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伤害为多,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安全教育和急救工作者技能培训,降低院前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死亡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原文传递
126例院前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郑晓英 孟新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 通过分析院前死亡的病因构成、院前救护的时机和复苏成败的原因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提高现场救护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6例院前死亡病例从发病到呼救时间、救护车反应时间、临床特点、年龄段分布特点、发病时间段分布... 目的 通过分析院前死亡的病因构成、院前救护的时机和复苏成败的原因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提高现场救护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6例院前死亡病例从发病到呼救时间、救护车反应时间、临床特点、年龄段分布特点、发病时间段分布特点以及现场复苏效果。结果 猝死组发病有 2个高峰年龄段 (6 0~ 79岁、4 0~ 4 9岁 ) ;有明确既往病史者 4 9例。有前驱症状者 2 4例。该组发病高峰时间段在 6~ 12am。非猝死组高峰年龄段在 2 0~ 39岁 ,以车祸为主要致伤原因 ;无高峰时间段分布特点。 12 6例病例经院前救护有 3例获Ⅰ期复苏成功。结论 识别高危人群及前驱危险信号 ,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对事故发生高峰时间段内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才能有效缩短事故发生至呼救时间、呼救至救护车反应时间 ,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死亡 呼救时间 救护车反应时间 复苏成功率
下载PDF
5117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葛文汉 阮海林 +1 位作者 杨春旭 杨家有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89-392,共4页
目的:分析广西某大型三甲医院2011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我院2011-01-01-2011-12-31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要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院前急救患者... 目的:分析广西某大型三甲医院2011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我院2011-01-01-2011-12-31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要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院前急救患者5117例,男女比1.46:1,年龄49.28±22.26岁;院前死亡患者349例,男女比2.14:1,年龄61.34±18.49岁;院前急救量与院前死亡例数,在时间段分布上,呈显著性线性正相关关系(r=0.689,P=0.013);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创伤(34.38%)、神经系统疾病(16.81%)、循环系统疾病(11.47%)、消化系统疾病(7.78%)、其他(7.60%)、中毒(6.59%);院前死亡患者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30.37%)、神经系统疾病(21.78%)、创伤(18.34%)、消化系统疾病(12.32%)、呼吸系统疾病(7.45%)、其他(2.87%);院前急救30~59岁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男性更易患创伤和循环系统疾病(P值分别为0.000、0.008)。结论:①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对指导院前急救工作有重要意义,为疾病监控、预防保健等提供依据;②加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及中毒的宣传教育,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实施各种危重病的院前急救演练,提高救治成功率;③加强青中年男性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重点减少创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使青中年男性的预防保健工作更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流行病学 疾病谱 院前死亡 青中年男性
原文传递
烟台市开发区2017—2018年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贤慧 王显江 +1 位作者 黄奇迅 张献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调查烟台市开发区院前急救病例谱分布与流行病学特点,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以提升院前急救水平和急救成功率。方法收集2017-06至2018-06烟台市业达医院救治的6 0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疾病种类、呼救时间、死亡原因等流行病学特... 目的调查烟台市开发区院前急救病例谱分布与流行病学特点,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以提升院前急救水平和急救成功率。方法收集2017-06至2018-06烟台市业达医院救治的6 0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疾病种类、呼救时间、死亡原因等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6 087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42∶1,41~50岁所占比例最高,为16.64%(1 013/6 087)。院前急救疾病谱分布前5位分别是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醉酒及呼吸系统疾病,共计5 210例。一年中救治病例最多的3个月份为7、8、9月,共计1 899例,月份分布中创伤均占第1位。一天中有两个呼救高峰期,上午7:00~10:00为第1个呼救高峰,夜间20:00~23:00为第2次呼救高峰。每日分布中,创伤最高出现于晚20:00~21:00,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呼救时间无明显规律性,醉酒呼救时间主要集中于夜间21:00~23:00。创伤患者共2 710例,女833例,男1 877例,男女比2.25∶1;主要年龄分布为20~50岁,占创伤人数68.82%(1 865/2 710);创伤病因中最多为交通事故33.00%(894/2 710)。结论烟台市开发区院前急救以创伤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夏季多发。根据院前疾病谱分布,提高公民安全生产及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有针对性对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院前救护能力,对民众进行疾病急救知识普及宣传,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海口市9729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在其 孟庆华 +7 位作者 孙文会 陈培正 欧阳文伟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2-1045,1058,1059,共6页
目的 调查海口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海口市120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院前急救组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23±1.18)、... 目的 调查海口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海口市120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院前急救组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23±1.18)、(16.41±7.13)、(12.97±6.28)min和(7.26±3.75)km,院前非死亡组患者分别为(2.27±1.12)、(16.85±7.39)、(24.58±12.26)min和(7.21±3.98 )km,院前死亡组患者分别为(2.19±1.06)、(15.97±8.26)、(23.65±11.72)min和(7.32±3.64)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患者分别为(2.21±1.08)、(16.15±8.12)、(23.52±11.66)min和(7.48±3.71)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患者分别为(2.16±1.09)、(15.63±7.94)、(24.39±12.14)min和(6.96±3.83)km,各组在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院前非死亡组患者的现场时间明显少于院前死亡组患者(P〈0.001).②各组患者均以第一季度为最多.③在9729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患者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主要为21~50岁青壮年,其次分别是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患者,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居多.④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患者死亡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四,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居多,其中心脏性猝死又是循环系统的主要死亡原因 创伤类的死亡位居第三,年龄以21~50岁青壮年患者居多.⑤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总死亡量及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①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常见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②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12744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树平 黄渊旭 +7 位作者 杨勇 郑大伟 彭巍 罗凤奇 尹辉明 杨番 杨春胜 张在其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年第5期-,共8页
目的:调查怀化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该地区院前急救特点,以指导本地区院前急救医疗体系的完善和建设。方法从怀化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13年9月21日至2016年9月20日有完整记录的12744例院前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调查怀化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该地区院前急救特点,以指导本地区院前急救医疗体系的完善和建设。方法从怀化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13年9月21日至2016年9月20日有完整记录的12744例院前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其中男性7033例,女性5711例,年龄为1个月~94岁,平均年龄(51.8±22.6)岁。具体分析不同治疗结局[院前急救非死亡、院前急救死亡(进一步细分为院前急救心脏性死亡和院前急救非心脏性死亡)]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季度性分布、疾病类型、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的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1)院前死亡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到达时间、返回时间、急救半径明显小于院前非死亡组,前组的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均大于院前非死亡组(P <0.01或 P <0.05);院前心脏性猝死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调度时间与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到达时间、返回时间、出差总时间和急救半径大于院前急救非心脏性猝死组,且现场时间明显小于院前急救非心脏性猝死组(P <0.01或 P <0.05)。(2)院前急救组、院前非死亡组、院前死亡组、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及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均以第1季度为最多。(3)在12744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居首位,占32.99%(4204/12744),且以21~50岁最多(其中交通事故又是创伤类最常见的原因);同为高发疾病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类则以≥51岁的中老年患者最多,中毒类以21~50岁的青壮年患者最多(其中急性酒精中毒是中毒类最常见的原因,占中毒类的76.52%)。(4)在657例院前急救死亡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急救 院前死亡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349例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葛文汉 阮海林 +1 位作者 杨春旭 杨家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最大限度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度所有院前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急诊诊断等要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本组院前死亡病例... 目的分析我院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最大限度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度所有院前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急诊诊断等要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本组院前死亡病例349例,男女比为2.14:1,年龄(61.34±18.49)岁;院前死亡1、2月份较高,5、7月份较低;日时间段高峰为8:00-10:00;死因前3位依次为猝死(37.25%)、神经系统疾病(17.77%)、创伤(10.60%);出诊反应时间为(1.46±0.78)min,到达现场时间(10.20±6.79)min,现场抢救时间(20.94±12.87)min,急救半径(8.56±6.33)km。结论①15-79岁,随着年龄的增长院前死亡逐渐增加,注意改变亚健康状态,正确治疗基础疾病;②创伤死亡主要为青中年,加强急诊外科建设,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③猝死是首要死因,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普及大众急救知识,尤其提高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及院前急救水平,对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死亡 院前急救 流行病学 创伤 猝死
下载PDF
广州市2008年度院前急救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在其 陈文标 +8 位作者 陈玮莹 郭彦池 符岳 杨正飞 方向韶 蒋龙元 黄子通 赖欣 黄力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67-72,共6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109682次出车中,各区、街道、医院出车数量最多的分别是白云区、石井街... 目的:调查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109682次出车中,各区、街道、医院出车数量最多的分别是白云区、石井街、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在97823次院前急救中,创伤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尤其是交通意外),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其次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急症,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3)循环系统急症死亡(尤其是猝死)、呼吸系统急症死亡、神经系统急症死亡分别位居第一、第四、第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它类的死亡位居第二,以61岁以上的老年阶段最多,创伤死亡位居第三,以21~40岁中青年阶段最多。(4)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与死亡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1)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2)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急性创伤院前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红阳 张凯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76-277,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创伤 院前急救 死亡原因分析 院前死亡 死亡患者 病死率 发病率 急诊科
原文传递
武汉市江汉区2198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在其 陆家韬 +5 位作者 熊悦安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892-894,共3页
目的:调查武汉市江汉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的特点。方法:对从武汉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的2008年度武汉市江汉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院前急救患者总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 目的:调查武汉市江汉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的特点。方法:对从武汉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的2008年度武汉市江汉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院前急救患者总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24±1.05(min)、16.41±7.82(min)、12.39±6.17(min),急救半径为9.17±4.36(km)。其中院前死亡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17±1.13(min)、15.86±8.17(min)和23.26±11.39(min);急救半径为8.96±4.28(km),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分别为2.26±1.08(min)、16.23±7.94(min)和22.97±10.48(min);急救半径为9.25±4.13(km)。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到达现场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院前死亡的患者(P〈0.01)。(2)院前急救,包括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第1季度为最多。(3)在2 198次院前急救中,创伤类居首位,年龄以21~50岁青壮年段最多;其次分别是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4)创伤类的死亡位居首位;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2~5位,其中循环系统类的死亡中居首位的是心脏性猝死。(5)男性的院前急救例数、总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1)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院前急救的主要原因;(2)应重视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社区普及徒手心肺复苏对猝死患者抢救的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葛波涌 王明太 +4 位作者 王玉波 周鹿安 刘郑和 杨颖 朱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74-976,共3页
据报道 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人数达54.4万,已成为我国院前死亡最常见原因。而70%~80%心搏骤停急症发牛在家庭、工作单位、途中、社区等医院以外的场所。80%的院前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医务人员到达前死亡,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徒手心肺复苏 患者 社区 抢救 院前死亡 心源性猝死 心搏骤停
原文传递
上海嘉定南翔地区院前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海龙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本区域院前急救的特点,以降低急救死亡率和伤残率,为进一步完善急救网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的院前死亡病例。结果:本组男女比率为2.57:1;年龄从3~92岁;死亡率为2.03%;高峰死亡年龄段为80~89... 目的:研究本区域院前急救的特点,以降低急救死亡率和伤残率,为进一步完善急救网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的院前死亡病例。结果:本组男女比率为2.57:1;年龄从3~92岁;死亡率为2.03%;高峰死亡年龄段为80~89岁(15.85%);9:00~12:00和6:00~9:00时间段的死亡病例相对较多;院前急救死亡的常见病因是猝死(25.61%),、交通伤(20.73%)、溺水(8.54%)。结论:普及急救知识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在人群中普及以CPR为主的初级急救知识,由第一目击者立即开始CPR,缩短院前反应间期等,均可提高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应加强对猝死、心血管急症及交通伤等疾病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抓住白金10min和黄金1h的抢救时机是降低院前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死亡 猝死 交通伤 病因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温州市城区老年患者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旭桃 林碎钗 +3 位作者 范栩妃 王雪清 何琰琼 周国花 《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总结温州市城区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改善院前急救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温州市城区院前急救1200例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诊断、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 目的总结温州市城区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改善院前急救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温州市城区院前急救1200例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诊断、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结果与58例院前死亡者相比,1142例院前非死亡者现场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016,P<0. 05);调度时间、到达时间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135、0. 957,P>0. 05)。院前急救和院前死亡者疾病类别以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比重最大,分别为28. 4%和25. 6%、21. 8%和17. 2%。1200例院前急救多见于71~80岁(39. 7%)、81~90岁(34. 8%),女/男=1. 3; 58例院前死亡者多为70~100岁(86. 2%),女/男=1. 8。院前急诊和院前死亡人数:冬春季(3、11月)/夏秋季(12、1、3月)=1. 7,夜晚/白天=1. 1;就诊高峰时段为7-9点、13-15点、21-凌晨4点,高危死亡时段为13-16点、22-凌晨4点。结论增加繁忙时段急诊人物力储备、对循环和神经等系统开展针对性预防及保健、加强女性身心呵护有望进一步改善温州市城区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下载PDF
院前急救1048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钟立光 陈小凡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2期1424-1425,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的疾病分布及流行特点.方法:对2001~2003年院前急救104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外伤、心脑血管疾病为院前急救及院前死亡的主要病种,院前急救月份分布以1~4月、8~10月为主.结论:院前急救培训应以损伤、心脑血管病的...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的疾病分布及流行特点.方法:对2001~2003年院前急救104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外伤、心脑血管疾病为院前急救及院前死亡的主要病种,院前急救月份分布以1~4月、8~10月为主.结论:院前急救培训应以损伤、心脑血管病的现场急救作为培训重点,并能适应季节性流行疾病病谱的变化,救护车装备及药械配备亦应适应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回顾性分析 病谱 院前死亡 月份分布 主要病种 疾病分布 培训重点 适应 结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