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被引量:153
1
作者 任志远 黄青 李晶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7-606,共10页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 ̄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 ̄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①各地区生态承载力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差异明显,陕北黄土高原最快,陕南秦巴山区最慢,关中渭河盆地居中;②各地区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大小不一,由小到大依次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③1986 ̄2002年生态压力指数:陕北黄土高原从0.44增加到0.91,增加幅度0.47;关中渭河盆地从0.75增长为1.20,增长幅度为0.45;陕南秦巴山区从0.19增长为0.22,增长幅度为0.03。年平均压力指数关中渭河盆地最大,是陕南秦巴山区的5.37倍,是陕北黄土高原的1.30倍;④各区生态安全状况:陕南秦巴山区处安全状态;关中渭河盆地已严重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陕北黄土高原处于临界状态,压力指数增长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动态变化 空间差异 定量分析 陕西 生态安全 陕西省 陕北黄土高原 生态承载力 渭河盆地
下载PDF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 被引量:150
2
作者 牛晓春 杜忠潮 李同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363,共10页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特征的考辩,建立由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特征的考辩,建立由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分为5个等级类别:最高(西安)、较高(宝鸡、延安、铜川、榆林)、中等(咸阳)、较低(安康、汉中、渭南)和最低(商洛),区域差异呈现为陕北较高,陕南较低,关中(西安)突出的现象。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评价因素之间、相同城市的各评价因素之间皆存在水平上的差异,发展不均衡。陕西省城镇化过程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经济发展,而人口集聚及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与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表现,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发展并不同步,需要统筹城乡、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指标体系 AHP-熵值法 城乡统筹 陕西省
下载PDF
陕西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被引量:123
3
作者 马丽君 孙根年 +1 位作者 李馥丽 王宾站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44,共5页
气候舒适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季节长短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陕西省30年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陕西省各地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陕北各地区旅游舒适期在5月~9... 气候舒适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季节长短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陕西省30年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陕西省各地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陕北各地区旅游舒适期在5月~9月,关中各地区的旅游舒适期多在4月、5月、9月和10月,汉中和安康舒适期在4月、5月、9月和10月,商洛的旅游舒适期在4月、5月、6月、8月和9月,不舒适期以榆林最长为4个月,以汉中和安康最短为O个月。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陕西省内各个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有相当的差异,在南北方向上差异尤其明显。冬季南北差异性表现尤为突出,舒适指数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全省可以分为陕南、关中、陕北、秦岭4个旅游气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风寒指数 舒适度指数 气候舒适度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24
4
作者 任志远 徐茜 杨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9,共6页
为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间的协调发展,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两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二者之间的耦合模型,对2008年陕西省各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现状进行相关研究... 为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间的协调发展,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两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二者之间的耦合模型,对2008年陕西省各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现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市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间的耦合程度均较高,但其协调程度较低,全省无一市为高度协调类型,其中陕北协调度最高,陕南最低;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最好的仅为初级协调发展类,最差的为濒临协调衰退类;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及陕北2市属环境滞后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滞后于农业经济系统,在农业经济水平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农业经济的发展已超过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力;其他各市均属经济滞后型,无经济环境同步发展类型。为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试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并分为人口发展战略、农业资源利用战略、农业生态环境提升战略、生态经济友好型农业发展战略4个层次,在控制人口的基础上,资源、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增长同步发展,以建立生态经济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 农业经济系统 熵权法 耦合协调度 陕西省
原文传递
旅游产业部门结构合理性的SSM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97
5
作者 杨新军 马晓龙 霍云霈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为了寻求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合理部门结构,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旅游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对陕西省旅游创汇部门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陕西省各旅游创汇产业部门中,原有基础好,竞争力较强、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 为了寻求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合理部门结构,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旅游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对陕西省旅游创汇部门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陕西省各旅游创汇产业部门中,原有基础好,竞争力较强、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包括商品销售、邮电通讯和市政交通等部门;原有基础差但发展快,竞争力较好,具备一定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包括住宿、餐饮业等;基础较好,但竞争力较差的部门则包括长途交通运输业、观光游览、娱乐业等。论文针对各部门实际发展状况分别进行了分析,指出各自发展方向和策略。最后评价了偏离———份额分析法在旅游创汇部门产业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效果,认为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能够有效揭示旅游创汇各部门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发展机制,是确定未来旅游业创汇部门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法(SSM) 陕西省 旅游 产业结构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多年时序数据的农作物种植识别 被引量:106
6
作者 许青云 杨贵军 +3 位作者 龙慧灵 王崇倡 李鑫川 黄登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4-144,共11页
为了获取陕西省农作物种植模式和类型分布信息,实现对于多年农作物长势分析及精确的估产和耕地生产力的估算,该文以2003-2012年的MOD09Q1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集为数据源,以陕西省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水稻和油菜为研究对象,... 为了获取陕西省农作物种植模式和类型分布信息,实现对于多年农作物长势分析及精确的估产和耕地生产力的估算,该文以2003-2012年的MOD09Q1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集为数据源,以陕西省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水稻和油菜为研究对象,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方法重建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充分利用农作物的物候信息,构建农作物年际间动态阈值方法,实现了农作物种植模式和类型的识别。通过对混合像元进行分解,更精确地提取农作物种植面积信息。利用空间和定量2种方式对农作物类型识别结果进行分析验证,空间对比分析得到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为88.18%和59.64%,定量对比分析得到分类的总体一致性为87.56%。研究结果表明,结合物候信息与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该文的分类方法可以有效的识别大尺度农作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农作物 识别 MODIS NDVI 种植模式 种植类型 陕西省
下载PDF
基于栅格数据的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 被引量:103
7
作者 郝慧梅 任志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8-506,共9页
人居环境中的自然基础和生态背景,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人类发展水平与社会进步。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格局,对于界定主体功能区、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与流动,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居环境中的自然基础和生态背景,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人类发展水平与社会进步。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格局,对于界定主体功能区、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与流动,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法,基于陕西省96个气象站点1966-2005年气象数据、1990-2007年逐月NDVI和LandsatTM影像、1:25万DEM、2000年陕西省人口详查数据、2006人口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以100m×100m栅格单元构建并直观展现了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各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陕西省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8.55~88.97之间;从西北向东南、从山地、高原向平原、河谷人居自然适宜程度递增。一般适宜区面积最广,占陕西省总面积的63.28%;比较适宜地区居次,占26.11%;临界适宜区占10.26%;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0.35%。陕西省总人口的68.92%分布在占全省面积26.46%的高度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地表水资源和地形起伏度是引起省内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实证分析表明该测评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陕西省人居的自然生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地形 地被 气候适宜度 水资源 陕西省
下载PDF
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7发掘简报 被引量:105
8
作者 孙秉君 程蕊萍 +10 位作者 陈建凌 李恭 王仲林 童学猛 梁存生 张西峰 张伟 刘银怀 孙雪松 张明惠 屈麟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2,F0002,F0004,共22页
M27 locates at east part of the whole cemetery and it is a unique one which has a northern ramp and asouthern ramp.The lengths for southern and northern ramps are 33.8 and 17.8 meters respectively,whilethe widths of t... M27 locates at east part of the whole cemetery and it is a unique one which has a northern ramp and asouthern ramp.The lengths for southern and northern ramps are 33.8 and 17.8 meters respectively,whilethe widths of them range from 3.85 to 4.20meters.The tomb chamber is in a shape of vertical rectangle andis 9.3meters long.7.1meters wide and 13.2 meters deep from the bottom to earth level.There is a circularplatform made of disturbed earth in the chamber bottom.In the middle of it are one outer coffin and twoinner coffins.The outer coffin measuring 2.83 meters long and 1.48 meters wide.was fixed on the surfacewith 8 bronze Sha(翣)and10 bronze rings weaved by small ropes.The dusted skeleton of the tombowner laid straightly with the head at north and foot at south. The accessories of M27 are quite rich and are found scatteredly inside the tomb chamber and coffins They include 24 bronze ritual vessels at east side of outer coffin chamber,like 7 tripods,7 Gui,2 jars,1 Yan,1 He,1 tray,1 basin with a lid,1 You,1 Gong,1 Jiao,1 Zun with a lid and ect;bronze musicalinstruments at northeast side of outer coffin chamber,like a chime,Zhengyu,Zheng and a drum;140 jade and 48 gold decoration and utensils around the skeleton,like set jade ornaments,Bi,Ge,Zong,dragon and rings. The inscriptions on the bronze Gui discovered at M27,read King Rui made the Gui for travel.So thetomb owner should be one king of the Rui state.Combing that many vessels inscribed with Rui were unearthed at M19 and M26,we conclude that the cemetery belongs to the Rui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简报 韩城市 陕西省 《考古与文物》 遗址 国家文物局 文物保护 发掘工作
下载PDF
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103
9
作者 李春燕 南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81,共10页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2年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做出动态评价,并诊断出主要限制性因子。研究方法:运用基于相对熵理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找出土地生态安全...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2年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做出动态评价,并诊断出主要限制性因子。研究方法:运用基于相对熵理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找出土地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因子。研究结果:(1)12年来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逐渐上升,安全级别由临界安全提高到较安全等级,但目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属于低层次、不稳定的较安全等级,土地生态安全压力还很大。(2)从准则层看,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仍来自质量安全和安全保障两方面,其中土地退化的障碍度越来越大;从指标层看,最大障碍因子经历了由单位面积农林牧副渔产值、水土流失率到土地沙化率的变化。研究结论:基于相对熵权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研究结果符合陕西省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动态评价 障碍度 相对熵 陕西省
下载PDF
环境关心和制度信任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103
10
作者 贾亚娟 赵敏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00-1512,共13页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既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治理成效的直接受益者。本文根据陕西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HM)考察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愿(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既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治理成效的直接受益者。本文根据陕西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HM)考察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愿(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运用层次回归将制度信任对环境关心-农户参与治理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纳入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均存在显著正效应;制度信任不仅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还对环境关心-农户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制度信任度高的农户,环境关心对其支付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受教育年限及家庭人口数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收入高的家庭参与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相对更高。因此,提升农户环境关心意识、规范农户认可的法规制度以及创造良好的制度信任氛围,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参与意愿 支付意愿 环境关心 制度信任 调节效应 陕西省
原文传递
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益研究 被引量:96
11
作者 苏雅丽 张艳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以陕西省为例,运用1989-2008年全省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的面积数据和全省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耗数据以及2006年11个地级市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数据,采用回归分析、IDW插值和Hopfield神经网络对其进行模拟,分析不同... 以陕西省为例,运用1989-2008年全省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的面积数据和全省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耗数据以及2006年11个地级市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数据,采用回归分析、IDW插值和Hopfield神经网络对其进行模拟,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1989-2008年,全省的碳排放总量大体呈增加的趋势,年均增加178.869万t。(2)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碳源,林地和草地是主要碳汇。(3)2006年的断面数据表明,陕西省碳排放总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3大区域中,关中地区碳排放最大,陕北地区次之,陕南地区最小;在地级市中,渭南市的碳排放量最高,杨陵区的碳排放量最低。(4)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在林地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土地利用结构中建设用地和耕地的比例越大,则碳排放量越大。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变化中低碳减排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区域差异 陕西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以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为例 被引量:93
12
作者 李谢辉 李景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9-903,共5页
以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2000年的土地利用图为例,通过计算各景观格局指数,引入生态风险指数,利用地统计学的Kriging方法和GIS软件,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采样和空间插值,得到了基于景观结构的生态风险分布图。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分类,... 以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2000年的土地利用图为例,通过计算各景观格局指数,引入生态风险指数,利用地统计学的Kriging方法和GIS软件,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采样和空间插值,得到了基于景观结构的生态风险分布图。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分类,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5类。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位于由北向南的黄河水域区、自东向西流经研究区的渭河部分主河道区和大荔县沙苑农场的沙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西安市城区、秦岭北坡海拔1300 m以上的山区和大荔县沙苑农场境内的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 区域景观 生态风险 KRIGING方法 渭河 陕西省
原文传递
2003年陕西秋季连阴雨降水特点及环流条件分析 被引量:93
13
作者 方建刚 白爱娟 +1 位作者 陶建玲 高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9-517,共9页
文章分析了陕西省2003年秋季连阴雨降水的特征和形成秋季连阴雨天气的天气学、热力学特点。结果表明:2003年陕西秋季连阴雨降水的主要特征是降水的落区和时间相对集中,降水强度大,日数多且持续时间长,是1954年以来陕西又一次极端连阴雨... 文章分析了陕西省2003年秋季连阴雨降水的特征和形成秋季连阴雨天气的天气学、热力学特点。结果表明:2003年陕西秋季连阴雨降水的主要特征是降水的落区和时间相对集中,降水强度大,日数多且持续时间长,是1954年以来陕西又一次极端连阴雨事件。在大气环流由夏季型向冬季型转变过程中,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南压至40°N时,青藏高原东北侧包括陕西在内的西北地区东部,位于急流南侧的高空辐散区,该地区对流层低层却保持着高温高湿的热力特征,对流上升运动活跃,形成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环流机制,这时对流层中部500hPa欧亚环流形势相对稳定,乌拉尔山的长波脊和中亚低槽维持,偏强、偏北、偏西的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气流为该区域输送了大量的水汽,从而形成了陕西及西北地区东部持续的连阴雨天气;当西风带中纬度新疆高压脊建立,副热带高压东移南退时,陕西及西北地区东部的连阴雨天气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降水 环流条件 西风急流 秋季连阴雨 2003年 降水特点 大气环流 陕西省 条件分析 连阴雨天气
下载PDF
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铜器铭辞的译文和注释 被引量:89
14
作者 唐兰 《文物》 1976年第5期55-59,63,共6页
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发现的一批西周铜器,有的铭文很重要,如记述西周中期的租田易地等事和晚期的一篇判决书等是研究奴隶制社会后期的宝贵史料,我将在综论宝鸡市近年发现一文中探讨其重要历史价值。这里只就裘卫四器、(亻月关)簋等七... 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发现的一批西周铜器,有的铭文很重要,如记述西周中期的租田易地等事和晚期的一篇判决书等是研究奴隶制社会后期的宝贵史料,我将在综论宝鸡市近年发现一文中探讨其重要历史价值。这里只就裘卫四器、(亻月关)簋等七篇铭文译出它们的语意并加注释,以便于了解其内容。考证很可能有错误,希广大读者加以指正。 1 卫簋原铭七行,七十三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作 说文 陕西省 西周中期 十七年 新发现 铜器 尔雅 宝鸡市 注释
原文传递
基于MOD17A3的陕西省植被NPP变化特征 被引量:90
15
作者 李登科 范建忠 王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76-2782,共7页
利用2000—2006年MOD17A3数据集的年均NPP数据和GIS技术定量分析了陕西省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年NPP变化范围为340~434gC·m-2·a-1,平均值为383gC·m-2·a-1;年均NPP分布全省呈现北低南高,关中、陕... 利用2000—2006年MOD17A3数据集的年均NPP数据和GIS技术定量分析了陕西省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年NPP变化范围为340~434gC·m-2·a-1,平均值为383gC·m-2·a-1;年均NPP分布全省呈现北低南高,关中、陕南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长城沿线风沙区年平均NPP在0~200gC·m-2·a-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NPP在200~300gC·m-2·a-1,中部林区年平均NPP在400~500gC·m-2·a-1,渭北旱作农业区年平均NPP在300~400gC·m-2·a-1,关中灌溉农作区年平均NPP大部在400~500gC·m-2·a-1,秦巴山地林区年平均NPP>400gC·m-2·a-1。与2000年相比,2006年陕西省年NPP大部分地区是增加的,年NPP增加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5%。陕西省NPP线性变化趋势以增加为主,NPP变化百分率增加10%以上的面积所占陕西省国土面积的比例为50.6%;植被NPP的变化百分率>10%的植被主要分布在延安市以北地区,说明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这些地区植被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MOD17A3 陕西省
原文传递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a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84
16
作者 周丹 张勃 +3 位作者 任培贵 张春玲 杨尚武 季定民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688,共12页
基于陕西省1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月的SPEI指数值,统计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了陕西省历年、历年各季及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面积和干旱发生强度,... 基于陕西省1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月的SPEI指数值,统计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了陕西省历年、历年各季及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面积和干旱发生强度,揭示了陕西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和强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来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1990年以来的近20 a;陕西省在年、春、夏、秋、冬及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为严重,春季次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全省以20世纪90年代干旱最为严重,2000年以来的干旱次之;干旱出现既有全省性的大范围干旱,也有区域性的局部干旱,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干旱发生强度分布呈现出关中最强、陕南次之、陕北最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陕西省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干旱强度
原文传递
陕西省的汉语方言 被引量:78
17
作者 邢向东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2-381,共10页
本文是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中陕西方言分区的说明稿。陕西省的汉语方言可按三个大的区域来说明:陕北北部19个县市属晋语;陕北南部、关中话分属中原官话关中片、秦陇片、汾河片;陕南属多方言杂处地区,分布着中原官话秦陇片、关中片、... 本文是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中陕西方言分区的说明稿。陕西省的汉语方言可按三个大的区域来说明:陕北北部19个县市属晋语;陕北南部、关中话分属中原官话关中片、秦陇片、汾河片;陕南属多方言杂处地区,分布着中原官话秦陇片、关中片、鲁南片,西南官话成渝片、鄂北片,江淮官竹柞片和部分赣语方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方言分区 关系
原文传递
基于GWR的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0
18
作者 耿甜伟 陈海 +2 位作者 张行 史琴琴 刘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14-1727,共14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体系、地理探测器与GWR模型,分析了2000—2015年的陕西省107个县级行政单位ESV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及主导因子作用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结论如下:(1)15年间陕西省ESV先升后降,其中供给服务与调节服务...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体系、地理探测器与GWR模型,分析了2000—2015年的陕西省107个县级行政单位ESV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及主导因子作用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结论如下:(1)15年间陕西省ESV先升后降,其中供给服务与调节服务是陕西ESV的核心功能。(2)历年ESV高低值分布都表现出中心低,边缘高,北低南高的空间特征,ESV差值变化特征较为明显,全境基本被负值覆盖,高值区域集中于陕北。(3)经济因素对ESV的解释作用最强,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次之。(4)各主导因子对ESV的作用的空间强度不同,其中土地垦殖率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特征,人均GDP从南到北逐渐增强,人口密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对ESV则表现出由北向南从负值向正值过度且作用逐渐递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特征 GWR模型 影响因素 陕西省
原文传递
陕西省苹果施肥状况评价 被引量:79
19
作者 王小英 同延安 +1 位作者 刘芬 赵佐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6-213,共8页
为了解陕西省苹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2009年的21个县7141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和关中灌区有机肥施用农户分别占到99.96%、24.52... 为了解陕西省苹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2009年的21个县7141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和关中灌区有机肥施用农户分别占到99.96%、24.52%和20.37%,全省平均50.15%;化肥氮、磷、钾施用量从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到关中灌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氮肥(N)由490 kg/hm2增加到619 kg/hm2,磷肥(P2O5)由318 kg/hm2增加到447 kg/hm2,钾肥(K2O)由73 kg/hm2增加到382 kg/hm2。各区域苹果化肥氮磷钾和有机肥施用量整体上与产量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化肥和有机肥养分投入均表现出报酬递减趋势。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和关中灌区化学氮肥施用适量农户分别占18%、17%和12%,全省平均17%,过量农户分别占67%、74%和78%,全省平均72%;磷肥施用适量农户分别占12%、27%和15%,全省平均20%,过量农户分别占42%、52%和65%,全省平均50%;钾肥施用适量农户分别占11%、12%和14%,全省平均12%,不足农户分别占84%、48%和15%,全省平均56%。陕西省农户苹果施肥中存在的问题为氮肥投入过量、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因此,增加有机肥投入,大幅度降低氮肥投入和合理施用磷肥是今后陕西省果农施肥的重点。另外,在陕北高原和渭北旱塬要注重增施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苹果 施肥 评价
下载PDF
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調查 被引量:74
20
作者 戴应新 《考古》 1977年第3期154-157,172+217-220,共9页
神木县在陕西省东北部,北接内蒙,南濒黄河,万里长城从西南向东北横亘全境。县内北半部为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南半部系高原沟壑区。发源于长城外的秃尾河向东南流人浩荡的黄河,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即位于秃尾河支流洞川沟南岸的山梁上。石峁... 神木县在陕西省东北部,北接内蒙,南濒黄河,万里长城从西南向东北横亘全境。县内北半部为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南半部系高原沟壑区。发源于长城外的秃尾河向东南流人浩荡的黄河,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即位于秃尾河支流洞川沟南岸的山梁上。石峁遗址属高家堡公社石峁大队,西距高家堡1.5公里,东北距县城60公里,北距长城10公里。榆林到府谷的公路沿着洞川沟从遗址山脚下经过(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县 文化遗址 图版 高原沟壑区 陕西省 秃尾河 陶器 毛乌素沙漠 黄河 玉石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