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马铃薯在陕西的引种与传播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鑫凯 朱宏斌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100,共11页
从清代陕西地方志等史料的记载来看,马铃薯引种陕西的主要路径大致有三:从东南沿海地区引入秦岭北麓山地;从川鄂地区引进陕南;从内蒙等地引种至陕北。受人口激增和马铃薯优良遗传特性等要素影响,清代马铃薯在陕西的传播范围相当广泛,在... 从清代陕西地方志等史料的记载来看,马铃薯引种陕西的主要路径大致有三:从东南沿海地区引入秦岭北麓山地;从川鄂地区引进陕南;从内蒙等地引种至陕北。受人口激增和马铃薯优良遗传特性等要素影响,清代马铃薯在陕西的传播范围相当广泛,在关中、陕南和陕北的高山冷凉地区及陕北沙地都有分布。在秦岭山区,马铃薯传播范围最广、社会接纳程度最高,逐渐从杂粮发展成为山民的主食之一,其它功能亦得到有效开发;在关中边缘山区,马铃薯也常常被用作备荒之重要杂粮,在平原地区则是利用"隙地"开始作为菜蔬和杂粮有所种植;在陕北,种植日广,除了济荒之外,其蔬菜之用亦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受传统的饮食结构、马铃薯自身缺陷等因素的制约,清代马铃薯在陕西的种植区域以冷凉地区为主,但自清末而始,其种植范围迅速扩大,呈现出高下俱种之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陕西方志 引种路径 作物推广 传播规律
原文传递
明清方志所见陕西文学家族著述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勇强 李蕊芹 《唐都学刊》 2020年第4期49-59,共11页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虽然在汉唐辉煌一时的关中文学走向式微,但仍然涌现出了以康海、王九思、王维桢、康乃心为代表的著名文学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活跃在三秦大地的作家和文学家族大多被文学史所遗忘。现根据陕西方志,以...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虽然在汉唐辉煌一时的关中文学走向式微,但仍然涌现出了以康海、王九思、王维桢、康乃心为代表的著名文学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活跃在三秦大地的作家和文学家族大多被文学史所遗忘。现根据陕西方志,以文学家族为基本单位,钩沉明清时期20多个文学家族的著述史料,以期部分还原这一时段陕西文学创作的原生态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方志 区域文学 陕西文学家族 文学著述
下载PDF
明清陕西方志中的“咂嘛酒”与“塘匠”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宝红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1-65,共5页
选取明清陕西方志中的农业词语“咂嘛酒”“塘匠”两词,结合文献材料,对词义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现象进行探究。“咂嘛酒”是用杂粮酿造、插管吸饮的家酿酒,这种古老的群体饮酒方式在明清时期的陕西曾一度盛行。此俗自北魏始,在汉、藏等多... 选取明清陕西方志中的农业词语“咂嘛酒”“塘匠”两词,结合文献材料,对词义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现象进行探究。“咂嘛酒”是用杂粮酿造、插管吸饮的家酿酒,这种古老的群体饮酒方式在明清时期的陕西曾一度盛行。此俗自北魏始,在汉、藏等多个民族及地区出现,清末民初以来渐趋衰落。“塘匠”指农业雇工,经常结成“塘匠班子”群体劳作,曾见于陕、川、甘交界山区及豫西山区,是建国初期农业合作社的前身,塘匠组织的出现促进了地方曲艺的发展。对这类文化词语的探究,有助于弄清词语的意义与来源,以及词语所承载的民俗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陕西方志 咂嘛酒 塘匠 民俗事象
下载PDF
清代民国陕西方志中的方言资料概说
4
作者 王宝红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4-29,共6页
清代民国的陕西地方志中,保存了不少有关陕西方言的资料。从记录内容来看,分方音、词汇、俗字、谚语、歌谣等。方志所录方言资料,是当时陕西各地方言语音、词汇的真实记录,对于研究陕西方言语音、词汇的历史以及考察陕西方言与周边各方... 清代民国的陕西地方志中,保存了不少有关陕西方言的资料。从记录内容来看,分方音、词汇、俗字、谚语、歌谣等。方志所录方言资料,是当时陕西各地方言语音、词汇的真实记录,对于研究陕西方言语音、词汇的历史以及考察陕西方言与周边各方言的接触、变化情况,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对于陕西方言辞书的编纂可以起到充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方志 方言资料 方言接触
下载PDF
陕西方志古籍数字化刍议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广龙 赵正 《兰台世界(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2,共2页
以陕西方志古籍为研究对象,论述了陕西方志古籍数字化的必要性、实现步骤以及实现方式。
关键词 陕西方志 古籍 数字化
原文传递
黎锦熙陕西方志研究的学术价值
6
作者 韩红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1-85,共5页
黎锦熙在抗日战争之际,为陕西地方修志,写成了著名的《方志今议》,同时还参与该省洛川、同官、黄陵、宜川县志的编纂工作。观其方志撰写,比前人的旧志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具体表现为修志的方法、方志的"史地"性质、编... 黎锦熙在抗日战争之际,为陕西地方修志,写成了著名的《方志今议》,同时还参与该省洛川、同官、黄陵、宜川县志的编纂工作。观其方志撰写,比前人的旧志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具体表现为修志的方法、方志的"史地"性质、编志的视野、方志的功能以及方志的材料来源上都能独树一帜,体现了其编纂志书思想的进步,为民国时期方志的研究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他的精神境界与学术创新为世人所敬仰,亦能带给今人更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锦熙 陕西方志 方志今议》
下载PDF
明清时期陕西作家地理分布研究——以明清陕西方志为考察对象
7
作者 许勇强 李蕊芹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1-59,共9页
在文学地理学理念指导下以明清时期陕西方志为基础材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明清时期陕西作家的分布情况进行考察,认为这一时段陕西作家的分布呈现出以关中三市(咸阳、西安和渭南)为核心,以三原、咸宁、富平、大荔和华州等县为代表,渐次... 在文学地理学理念指导下以明清时期陕西方志为基础材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明清时期陕西作家的分布情况进行考察,认为这一时段陕西作家的分布呈现出以关中三市(咸阳、西安和渭南)为核心,以三原、咸宁、富平、大荔和华州等县为代表,渐次向周边区域辐射的状态;而关中三市良好的自然环境、发达的经济基础、书院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家族文学创作的勃兴是形成这一分布格局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陕西方志 区域文学 作家分布 文学格局
下载PDF
明代陕西方志俗字研究——以《雍大记》为例
8
作者 郭香溢 《语文学刊》 2023年第4期44-50,98,共8页
论文以明代陕西方志《雍大记》中的一至十三卷为研究对象,从俗字角度出发,借用汉字构形学理论,在异构俗字和异写俗字两大类的基础上再细分为十三小类。在穷尽性整理归纳《雍大记》俗字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例证分析了其中不同俗字的类型、... 论文以明代陕西方志《雍大记》中的一至十三卷为研究对象,从俗字角度出发,借用汉字构形学理论,在异构俗字和异写俗字两大类的基础上再细分为十三小类。在穷尽性整理归纳《雍大记》俗字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例证分析了其中不同俗字的类型、成因及主要字书的收录情况,最后通过定量研究,总结出《雍大记》俗字具有时代共性大于地域个性、异写变化大于异构变化、古体沿袭大于整体创造、正字俗字并用的随意性、俗字形体构造的综合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字 《雍大记》 明代陕西方志
下载PDF
陕西地方志中的中医药文献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妮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9-92,共4页
陕西地方志作为医学外史,所记载的医药文献信息对中国医药史研究、陕西道地药材的开发利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与价值;为研究陕西地区医疗卫生习俗、养生保健方法提供了史料;为挖掘和利用陕西地方中医药文化遗产、文化强省提供了参考;为... 陕西地方志作为医学外史,所记载的医药文献信息对中国医药史研究、陕西道地药材的开发利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与价值;为研究陕西地区医疗卫生习俗、养生保健方法提供了史料;为挖掘和利用陕西地方中医药文化遗产、文化强省提供了参考;为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提供了史料,也更全面的反映了医学的社会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方志 中医药文献 研究 价值
下载PDF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04年工作要点
10
《陕西史志》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2004年,全省地方志工作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中指组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人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省委十届四次会议精神,继续贯彻落实全省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提出的各... 2004年,全省地方志工作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中指组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人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省委十届四次会议精神,继续贯彻落实全省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三个代表” 方志工作 陕西年鉴》 工作作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