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9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分析 被引量:173
1
作者 和文祥 朱铭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2-398,共7页
根据陕西7种主要土壤19个土样的脲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经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可明显反映出土壤肥力水平的差异,脲酶活性大小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用主成分组成的土壤肥力信息系统分析统... 根据陕西7种主要土壤19个土样的脲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经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可明显反映出土壤肥力水平的差异,脲酶活性大小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用主成分组成的土壤肥力信息系统分析统计和用土壤的脲酶活性及理化性质分别评价土壤肥力所得到的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脲酶 土壤肥力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陕西
下载PDF
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 被引量:168
2
作者 郭于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92,共14页
本文以一个村庄中女性口述的集体化经历、感受和记忆为主要分析对象 ,讨论了女性记忆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宏大的社会工程对女性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的重新建构。女性在承受生命中巨大的苦难的同时所感觉到的精神快乐正是建立在既是认识又是... 本文以一个村庄中女性口述的集体化经历、感受和记忆为主要分析对象 ,讨论了女性记忆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宏大的社会工程对女性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的重新建构。女性在承受生命中巨大的苦难的同时所感觉到的精神快乐正是建立在既是认识又是“误识”基础上的“符号权力”治理功效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北部地区 农业集体化 农业合作化 女性记忆 符号权力 国家治理模式 社会关系 家庭劳动 集体劳动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原文传递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被引量:153
3
作者 任志远 黄青 李晶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7-606,共10页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 ̄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 ̄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①各地区生态承载力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差异明显,陕北黄土高原最快,陕南秦巴山区最慢,关中渭河盆地居中;②各地区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大小不一,由小到大依次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③1986 ̄2002年生态压力指数:陕北黄土高原从0.44增加到0.91,增加幅度0.47;关中渭河盆地从0.75增长为1.20,增长幅度为0.45;陕南秦巴山区从0.19增长为0.22,增长幅度为0.03。年平均压力指数关中渭河盆地最大,是陕南秦巴山区的5.37倍,是陕北黄土高原的1.30倍;④各区生态安全状况:陕南秦巴山区处安全状态;关中渭河盆地已严重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陕北黄土高原处于临界状态,压力指数增长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动态变化 空间差异 定量分析 陕西 生态安全 陕西 陕北黄土高原 生态承载力 渭河盆地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04
4
作者 蒋晓辉 黄强 +1 位作者 惠泱河 薛小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2-317,共6页
从水环境、人口、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 ,分析探讨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并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研究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 ,将模型应用于关中地区 。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模型体系 大系统分解协调 关中地区 陕西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的影响——以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68
5
作者 包玉斌 刘康 +1 位作者 李婷 胡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2-629,共8页
以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In VEST评估软件中的生物多样性模型,对保护区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生境质量指数将生境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个等级,进而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 以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In VEST评估软件中的生物多样性模型,对保护区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生境质量指数将生境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个等级,进而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90 hm2、3 380 hm2和1 390hm2,而耕地、湿地和裸地的面积分别减少了4 070 hm2、500 hm2和740 hm2。中等级及以上生境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86.19%降低到2010年的14.57%,较低和低等级的生境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13.81%增加到2010年的85.43%。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和湿地的波动减少是导致生境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2000—2010年是生境质量严重退化的时段,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土地利用 InVEST模型 黄河湿地 陕西
原文传递
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 被引量:127
6
作者 赵先贵 肖玲 +2 位作者 兰叶霞 王书转 马彩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6-753,共8页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 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 年的0.5508 ha 逐年...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 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 年的0.5508 ha 逐年增加至2002 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 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 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 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 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 年和2015 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ha 和1.2528 ha,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是0.7638 ha 和0.7198 ha,其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到0.4378 ha 和0.533ha。说明陕西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预测模型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学
下载PDF
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被引量:133
7
作者 汤国安 赵牡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共4页
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技术手段 ,以国家 1:2 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等数字信息为主要信息源 ,对陕北榆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区位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综合应用基于GIS的缓冲区分析、多层面的复合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 ,揭示... 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技术手段 ,以国家 1:2 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等数字信息为主要信息源 ,对陕北榆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区位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综合应用基于GIS的缓冲区分析、多层面的复合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 ,揭示了该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影响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可望为该地区的城乡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GIS 陕西
下载PDF
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32
8
作者 李登科 范建忠 王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96-2903,共8页
基于像元分解模型,利用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250m分辨率)定量分析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01),变化率为35.0%,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 基于像元分解模型,利用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250m分辨率)定量分析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01),变化率为35.0%,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56.9%增至2009年的68.9%,其中,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增幅尤为显著,榆林市、延安市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了21.6%和22.0%.研究期间,陕西植被覆盖整体改善、局地退化,改善极显著(P<0.01)、显著(P<0.05)的面积比例分别为37.8和11.9%,变化趋势不明显的面积占46.1%,退化的面积仅占4.2%;植被覆盖度变化率>200%、100%~200%、10%~100%、-10%~10%和<-10%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国土面积的12.2%、13.3%、38.8%、29.3%和6.4%.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结构转好,高覆盖植被所占的面积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01),增幅为10.0%;中覆盖植被所占的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增幅为8.4%;低覆盖植被所占的面积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01),降幅为18.4%.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是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分解模型 陕西
原文传递
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方法与案例 被引量:102
9
作者 王军 罗明 龙花楼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3-367,共5页
论文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借助GIS技术,利用评价模型,探讨了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技术方法,分析了生态评价不同综合分值的耕地、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的土地整理措施。生态评价综合分值在80~100之间的耕地应被划为基本... 论文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借助GIS技术,利用评价模型,探讨了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技术方法,分析了生态评价不同综合分值的耕地、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的土地整理措施。生态评价综合分值在80~100之间的耕地应被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其土地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非天然林的林地应考虑向经济林发展,发展特色林果业;未利用地可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进行有计划开发。分值在65~80之间的耕地应划为农田保护区,整理措施应注意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林草地则要防止退化,适当发展经济林;未利用地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垦为耕地。分值在50~65之间的耕地整理措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进行生态退耕;未利用地主要是保持原有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分值为0~50的耕地必须实行生态退耕还林还草的整理措施,林草地则注重保护和提高植被覆盖率;未利用地保持原状,不再开垦为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评价 陕西 榆阳区 地理信息系统 农田保护区
下载PDF
陕西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发掘简报 被引量:114
10
《文物》 1978年第3期1-18,98-104,共25页
1976年12月15日,陕西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白家生产队平整土地时,发现了青铜器。他们保护好现场,并向上级作了报告。周原考古队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发掘。通过发掘,了解这是一个西周青铜器窖藏,我们编号为庄白一号窖藏(76FZH1)... 1976年12月15日,陕西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白家生产队平整土地时,发现了青铜器。他们保护好现场,并向上级作了报告。周原考古队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发掘。通过发掘,了解这是一个西周青铜器窖藏,我们编号为庄白一号窖藏(76FZH1)。窖藏位于白家村南100多米的坡地上,长方形,南北长1.95、东西宽1.10、深1.12米。窖口距地表最浅处26、最深处45厘米。窖口开于耕土层下的西周文化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铭文 青铜器窖藏 图版 西周早期 平整土地 西周文化 纹饰 形制 陕西 出土
原文传递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土地退化态势分析 被引量:89
11
作者 刘彦随 Jay Gao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3-450,共8页
以陕北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为例,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1985~199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土地退化时空规律、趋势和机制等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土地退化的主导类型是土地沙漠化。从成因分析,土... 以陕北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为例,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1985~199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土地退化时空规律、趋势和机制等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土地退化的主导类型是土地沙漠化。从成因分析,土地沙漠化主要是长期以来的人口超载、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行为激发了地表自然过程的退化性演替,致使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为现实的破坏。过去13年土地退化程度总体上在不断加剧,而且退化类型正向多样化发展。最后,依据评价与分析结果,进一步对该区土地退化防治和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人类驱动力 农牧交错区 陕西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07
12
《文物》 1979年第10期27-37,共11页
周原位于陕西西部,北倚岐山,南临渭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箭括岭为岐山最高的山峰。山麓平原海拔在900米上下。这里沟河交错,土地肥沃,自古就以"周原膴嫵,堇荼如飴"著称。古公亶父时,因避狄人,自豳迁徙于岐山之阳,在这里建... 周原位于陕西西部,北倚岐山,南临渭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箭括岭为岐山最高的山峰。山麓平原海拔在900米上下。这里沟河交错,土地肥沃,自古就以"周原膴嫵,堇荼如飴"著称。古公亶父时,因避狄人,自豳迁徙于岐山之阳,在这里建都立国,至文王时迁丰(今长安县沣河以西),前后三代人在此经营,为灭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基址 西厢房 西周 三合土 红烧土 岐山 台基 陕西 柱础 周原
原文传递
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 被引量:101
13
作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24,共10页
一、遗址概况 神木县隶属陕西省榆林市,地处陕西、山西和内蒙古三省交界地带,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隔黄河与山西,
关键词 陕西 神木 石峁 龙山晚期 复代
原文传递
陕西省氮肥过量施用现状评价 被引量:87
14
作者 同延安 Ove Emteryd +1 位作者 张树兰 梁东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39-1244,共6页
对陕西省3个不同生态区、17个市、县的1500多位农户近年来粮食作物产量、肥料施用量及施肥时期进行了现状调查,同时在5个示范村示范和推广了小麦、玉米和水稻平衡施肥技术。结果表明,粮食作物生产中氮肥用量和变幅都很大,一季作物氮施... 对陕西省3个不同生态区、17个市、县的1500多位农户近年来粮食作物产量、肥料施用量及施肥时期进行了现状调查,同时在5个示范村示范和推广了小麦、玉米和水稻平衡施肥技术。结果表明,粮食作物生产中氮肥用量和变幅都很大,一季作物氮施用量范围为106-636 kg·ha-1;与试验结果和推荐量比较,过量施氮在陕北川道地灌溉玉米为128 kg·ha-1,陕南水稻21 kg·ha-1、关中小麦55 kg·ha-1、玉米56 kg·ha-1。按照这个结果陕西省每年可能损失的化肥氮为1 2.2万t。因此,平衡施肥在陕北和关中主要是减氮增磷补钾,同时与灌溉技术相结合,达到少量多次施肥与灌溉;在陕南要大力补充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氮肥 施用剂量 环境污染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陕西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 被引量:97
15
作者 杨屹 加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987-7997,共11页
采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2000—2012年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修正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增加了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科目的污染排放账户,确定了同全球平均产量表科目有差异、但能体现陕西地域特点的板栗、核桃、禽蛋、... 采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2000—2012年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修正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增加了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科目的污染排放账户,确定了同全球平均产量表科目有差异、但能体现陕西地域特点的板栗、核桃、禽蛋、蚕茧、花椒、棕片及生漆7个科目的全球平均产量,并且测算了对应的生态足迹。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300 hm^2/人增加到3.077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由0.374 hm^2/人增加到2.176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926 hm^2/人减少到0.901 hm^2/人。这些数据表明陕西已处于生态超载的状态,且有逐步加剧的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由2.626 hm^2/万元减少到0.799 hm^2/万元,表明全省资源利用率正逐步提高,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向好。这一观点从发展能力指数由3.191增加到6.842也可得到验证。陕西省生态足迹值的上升和生态承载力的下降导致了生态赤字的增加。究其原因,第一,陕北能源重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煤、石油等矿物能源消耗加速;第二,关中城市群中城镇人口聚集、工业企业发展等带来的污染排放增速过快;第三,陕南矿物资源开采伴生的生态环境破坏加剧。为此,陕西省应把生态承载力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承接产业转移和规范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严格控制省内地级市以上主城区人口数量,提高县城和重点镇的人口城市化率,把重点镇建设和避灾扶贫移民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能源重化工、矿物开采等行业门槛,执行节能减排目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发展能力 陕西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陕西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83
16
作者 郭丽英 刘彦随 任志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榆林市地处北方毛乌素沙地向陕北黄土丘陵区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特大型神(木)府(谷)煤田、靖边天然气田的开发建设,区内人口快速增长,工矿业规模日益增大,经济活动对土地环境的压力不断... 榆林市地处北方毛乌素沙地向陕北黄土丘陵区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特大型神(木)府(谷)煤田、靖边天然气田的开发建设,区内人口快速增长,工矿业规模日益增大,经济活动对土地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强。本文将现代遥感和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以1985年、1995年和2000年的3期LandsatTM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通过计算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化指数、分离度等指标,进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并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方法,揭示了榆林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导人文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驱动机制 榆林市 生态脆弱区 工矿业 陕西 开发建设 黄土丘陵区 毛乌素沙地 优势度
下载PDF
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78
17
作者 张文辉 卢志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093-1101,共9页
对栓皮栎种群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 1 )栓皮栎幼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而主要发育根系 ;( 2 )栓皮栎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都受到人为干扰的强烈影响 ;无性繁殖在林分更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有性繁... 对栓皮栎种群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 1 )栓皮栎幼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而主要发育根系 ;( 2 )栓皮栎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都受到人为干扰的强烈影响 ;无性繁殖在林分更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有性繁殖则是维持和丰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 3)栓皮栎喜光 ,但对温度、降雨和土壤要求并不严格 ;( 4 )通过对优势种群重要值进行聚类分析 ,可以将陕西栓皮栎种群所在群落划分为 6个类型 ;( 5 )栓皮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 ,垂直分布幅度范围较大 ,分布的海拔上限自北向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秦巴山区 栓皮栎种群 生物学生态学 地理分布
下载PDF
西部传统农业区域农户资金借贷需求与供给分析——对陕西渭北地区农户资金借贷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66
18
作者 霍学喜 屈小博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8-67,共10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重要的传统农业区域——陕西渭北地区102个农户的借贷行为的持续问卷调查,以及对渭北地区“公司+农户”产业化组织模式中的农户融资状况的实地考察,发现西部传统农业区域的农户借贷需求强烈,借贷资金更多地投向资金量需... 本文通过对中国重要的传统农业区域——陕西渭北地区102个农户的借贷行为的持续问卷调查,以及对渭北地区“公司+农户”产业化组织模式中的农户融资状况的实地考察,发现西部传统农业区域的农户借贷需求强烈,借贷资金更多地投向资金量需求较大的家庭消费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户所需的借贷资金供给主要来自民间借贷,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等合作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的借贷资金需求。本文针对农户资金借贷需求和供给状况、其中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陕西 渭北地区 借贷行为 农业产业化 农村金融 融资渠道
原文传递
陕西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被引量:89
19
作者 樊秀峰 康晓琴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119,160,共6页
选用2006—2011年陕西省制造业28个行业为样本,用区位熵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对陕西省制造业集聚度进行测算,研究发现集聚度高的行业多数是资源依赖性的,并且这些行业的产业集聚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而陕西省的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集聚度和高... 选用2006—2011年陕西省制造业28个行业为样本,用区位熵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对陕西省制造业集聚度进行测算,研究发现集聚度高的行业多数是资源依赖性的,并且这些行业的产业集聚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而陕西省的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集聚度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并不高;同时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然后运用Panel-data模型对制造业集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行业劳动力密集度,行业增长水平,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运输成本降低能促进产业的集聚,同时政府干预不利于产业的集聚,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FDI)的提高对产业集聚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区位熵指数 空间基尼系数 制造业 陕西
原文传递
陕西苹果产业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58
20
作者 赵政阳 戴军 王雷存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08-111,共4页
陕西的苹果产业是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近年来苹果及苹果汁国际竞争力分析,认为陕西具有生产苹果的优越自然条件,生产苹果的成本远远低于世界苹果主产国美国、日本、新西兰等。苹果出口的价格显著低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主... 陕西的苹果产业是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近年来苹果及苹果汁国际竞争力分析,认为陕西具有生产苹果的优越自然条件,生产苹果的成本远远低于世界苹果主产国美国、日本、新西兰等。苹果出口的价格显著低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苹果整体质量较低,产业化处理和贮藏、加工能力不足是主要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增强陕西苹果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苹果产业 现状 国际竞争力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