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空猥亵”目的性扩张解释的限缩规制
1
作者 刘伟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4年第6期110-122,共13页
“隔空猥亵”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的普及,相较于传统线下犯罪,猥亵不法行为在行为构造上呈现的新形态。运用客观目的解释,将部分“隔空猥亵”儿童行为纳入猥亵儿童罪予以规制具有实质正当性、现实合理性,但应警惕基于政策冲动... “隔空猥亵”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的普及,相较于传统线下犯罪,猥亵不法行为在行为构造上呈现的新形态。运用客观目的解释,将部分“隔空猥亵”儿童行为纳入猥亵儿童罪予以规制具有实质正当性、现实合理性,但应警惕基于政策冲动下“隔空猥亵”犯罪圈无限扩张的内在危险。对于采取远程、非接触、非强制方式,并且儿童未参与并暴露自己身体敏感部位的观看型“隔空猥亵”行为,原则上不宜认定为猥亵儿童罪。对素不相识等特定场景下的“隔空猥亵”,推定“应当明知”构成要件主观要素的免证推定归责机制应相应调试限缩,实现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间的平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猥亵儿童 隔空猥亵儿童 扩张解释 限定处罚范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