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降雪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55
1
作者 刘玉莲 任国玉 于宏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6-1185,共10页
利用逐日地面降雪观测资料,分析中国25oN以北范围内降雪量、降雪日数、雪带分布和各强度降雪的气候学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雪季长度与年降雪日数在东部呈纬向分布,大兴安岭北部最长(>210 d),长江以南最短(常年无雪或偶尔降雪);在西... 利用逐日地面降雪观测资料,分析中国25oN以北范围内降雪量、降雪日数、雪带分布和各强度降雪的气候学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雪季长度与年降雪日数在东部呈纬向分布,大兴安岭北部最长(>210 d),长江以南最短(常年无雪或偶尔降雪);在西部青海省南部和西藏自治区北部最长(>300 d),滇、川、藏交界处及新疆自治区北部较长,南疆较短(<60 d)。年降雪量东南部最少,东北和西北北部较多(>30 mm),青海和西藏降雪量最多(>60 mm)。平均降雪强度江淮一带最大。②根据雪季降雪频次划分中国的雪带,东北大部、内蒙自治区东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大部、秦岭等地区为常年多雪带;长江以南的滇南、四川盆地、江浙沿海等地区为永久无雪带;其余地区为常年降雪带和偶尔降雪带。③不同区域各级降雪日数占总降雪日数的比例都是暴雪日数最少,大雪日数其次,小雪日数最多;但中雪降雪量占总降雪量的比例在东北北部、华北、西北、新疆、东南、青藏高原东部等区域仅高于小雪降雪量,而在黄-淮地区仅次于暴雪降雪量。④降雪年内分配在东北北部、西北、新疆、青藏高原东部等地区都呈双峰型,最多雪时节在早冬和晚冬、早春,隆冬时节并不是降雪最多时间,黄-淮和东南地区呈单峰型,东南地区峰值更陡。⑤总降雪日数和除暴雪外的各等级降雪日数与地理位置关系较明显,在中国东部主要随着纬度升高增加,在中国西部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随着纬度升高,东部和西部的总降雪强度都减小,西部的小雪强度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 降雪 降雪强度 暴雪 雪带 气候学 中国
下载PDF
降雪现象与能见度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太长 刘西川 +2 位作者 张云涛 杨树臣 熊超超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3-408,共6页
针对降雪现象器测困难这一问题,通过分析降雪粒子的大小、速度、密度、谱分布和光学特性等特征来讨论降雪现象与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与实测数据对比发现,当降雪强度一定时,能见度随雪花密度增大而增大;能见度... 针对降雪现象器测困难这一问题,通过分析降雪粒子的大小、速度、密度、谱分布和光学特性等特征来讨论降雪现象与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与实测数据对比发现,当降雪强度一定时,能见度随雪花密度增大而增大;能见度随降雪强度的增大呈指数降低,不同类型雪花对应的能见度随降雪强度的变化曲线也各不相同;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然而受降雪粒子特征、冰晶类型、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能见度与降雪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不唯一对应。因此器测能见度可以用于降雪现象的定性判断,在当前没有有效降雪自动化观测手段的条件下,该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强度 降雪类型 能见度
下载PDF
近52年我国各强度降雪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臧海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064-6066,共3页
利用1954~2005年我国67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雨量和天气现象观测资料,构建了全国范围的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和特大暴雪序列,分析了中国各强度降雪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我国年平均降雪日数超过30天的地区有新疆北部、东北... 利用1954~2005年我国67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雨量和天气现象观测资料,构建了全国范围的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和特大暴雪序列,分析了中国各强度降雪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我国年平均降雪日数超过30天的地区有新疆北部、东北东部与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全国只有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年平均降雪日数超过60天;②我国降雪主要集中在11月一次年4月,其中小雪和特大暴雪1月份最多,中雪2月份最多,大雪和暴雪3月份最多;③在51个年度里,1955—1967年度我国降雪处于少雪的负位相,1968—1994年基本为多雪的正位相。1995~2005又为少雪的负位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强度 时空分布
下载PDF
降雪对地表附近自由空间量子信道的影响及参数仿真 被引量:7
4
作者 聂敏 王超旭 +3 位作者 杨光 张美玲 孙爱晶 裴昌幸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38,共6页
量子通信具有覆盖面广、安全保密的优势,是当前通信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自由空间量子通信过程中,光量子信号需要在地表上空一定高度进行传输,因此各种环境因素,例如降雪、沙尘暴、降雨、雾霾、浮尘等,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量子通信性能... 量子通信具有覆盖面广、安全保密的优势,是当前通信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自由空间量子通信过程中,光量子信号需要在地表上空一定高度进行传输,因此各种环境因素,例如降雪、沙尘暴、降雨、雾霾、浮尘等,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量子通信性能.然而,迄今为止,降雪对地表附近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影响的研究尚未展开.为此,根据降雪的强度,将降雪分为小雪(S1)、中雪(S2)、大雪(S3)和暴雪(S4)四个等级.由于空中正在飘落雪花对光量子信号具有能量吸收作用,称为消光效应,不同强度的降雪,其消光效应对自由空间光量子信号的影响不同.本文首先建立了不同等级降雪对光量子信号消光效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建立了因降雪导致的自由空间消光衰减定量关系,信道极限生存函数、不同降雪强度下的信道容量和量子误码率等性能参数受降雪影响的变化情况;最后建立了降雪强度、传输距离与链路衰减、幅值阻尼信道容量、信道生存函数以及信道误码率的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当降雪强度为2.1 mm/d(S1),传输距离为2.2 km时,通信链路衰减为0.0362,信道容量为0.7745,信道生存函数为0.2329,信道误码率为0.0105.当降雪强度为3.8 mm/d(S2)。传输距离为3.5 km时,通信链路衰减为0.1326,信道容量为0.4922,信道生存函数为0.2099,信道误码率为0.019.由此可见,降雪对量子通信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降雪强度大小,自适应调节量子通信相关参数,提高量子通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通信 降雪强度 消光系数 生存函数
下载PDF
新疆雪天气浅析
5
作者 李引湣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新疆的雪从大尺度全球范围来看,主要是由冬季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和太平洋海洋低压相互作用引起北半球气候变化,从而影响中国西北地区山区降雪量。新疆冬季降雪很重要,对沙漠绿洲的生长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运... 新疆的雪从大尺度全球范围来看,主要是由冬季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和太平洋海洋低压相互作用引起北半球气候变化,从而影响中国西北地区山区降雪量。新疆冬季降雪很重要,对沙漠绿洲的生长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运用分析对比方法,对中国新疆气象的发展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 雪反照率 雪密度 降雪强度 积雪
下载PDF
乌鲁木齐机场降雪强度的数值预报
6
作者 黄海波 《自然科学》 2022年第5期837-841,共5页
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成功预报乌鲁木齐机场一场罕见的大暴雪天气的基础上,本文利用WRF模式内置的AFWA模块对此次大暴雪天气中对航班起降有重要影响的(以能见度表征的)降雪强度的预报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WRF模式能比较准确的预... 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成功预报乌鲁木齐机场一场罕见的大暴雪天气的基础上,本文利用WRF模式内置的AFWA模块对此次大暴雪天气中对航班起降有重要影响的(以能见度表征的)降雪强度的预报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WRF模式能比较准确的预报强降雪(能见度< 1000 m)的起止时间,但是不能预报由于小雪导致空气中湿度大而出现冻雾时能见度低于1000 m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雪 降雪强度 数值预报 WRF模式 AFWA模块
下载PDF
我国强降雪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被引量:41
7
作者 刘玉莲 任国玉 +1 位作者 于宏敏 康恒元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4-313,共10页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逐日地面降雪观测数据,对我国25°N以北不同气候区强降雪事件的地理分布和年内旬、月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1961—2008年其时间序列演变特征,及1961—2008年和1981—2008年(气候变暖后)气候变化趋势。结果...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逐日地面降雪观测数据,对我国25°N以北不同气候区强降雪事件的地理分布和年内旬、月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1961—2008年其时间序列演变特征,及1961—2008年和1981—2008年(气候变暖后)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强降雪量和强降雪日数在青藏高原东部、新疆和东北北部最多;强降雪强度高值中心出现在云南。东北北部、华北、西北、青藏高原东部强降雪事件多发生于初冬和初春,年内分布呈双峰型;新疆和黄淮地区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前者多发生在隆冬时节,后者多发生于晚冬;1961—2008年东北北部、新疆、青藏高原东部平均强降雪量和强降雪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气候变暖后我国大部年强降雪量增多,强降雪日数增加,强降雪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 降雪日数 降雪强度 气候特征
下载PDF
Warming over the North Pacific can intensify snow events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3
8
作者 FENG Ye CHEN Huo-Po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6年第2期122-128,共7页
The variation of winter snowfall intensity over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utumn North Pacific SST are investigated for the period 1960–2012. An upward trend is apparent for the winter snowfall in... The variation of winter snowfall intensity over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utumn North Pacific SST are investigated for the period 1960–2012. An upward trend is apparent for the winter snowfall intensity over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last half-century, coinciding with an increasing autumn SST over the North Pacific. Their interannu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eaches up to 0.58 for the past five decades, and 0.42 after their trends are removed. Further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warming SST during autumn may persist into winter. Correspondingly, large parts of East Asia and the North Pacific are dominated by an anticyclonic anomaly, which can induce an anomalous southeasterly over Northeast China, weaken the northerly wind, then warm the surface, increase the water vapor content and intensify snowfall events. Thus, the autumn North Pacific SS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key predictor for winter snowfall events over Northeast China. Results from leaveone-out cross-validation and independent validation both show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nd a small RMSE between prediction and observation. Therefore, the autumn SST over the North Pacific is suggested as a potential predictor for winter snowfall intensity in Nor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snowfall intensity Northeast China North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Predi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