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降黏方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
作者 曾鹤 魏如振 +1 位作者 王海玥 吴全才 《化学与粘合》 CAS 2018年第3期203-206,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稠油降黏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阐述了几种稠油降黏方法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一般对稠油的运输和开采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案。但每种降黏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加热降黏需要消耗大量热量,存在一定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稠油降黏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阐述了几种稠油降黏方法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一般对稠油的运输和开采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案。但每种降黏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加热降黏需要消耗大量热量,存在一定的经济损失;掺稀降黏中的稀释剂储量有限,经济效益低。目前大量使用化学降黏法,其应用范围广,操作方便,经济效益高。分析对比了每种降黏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理 应用前景
原文传递
稠油低温乳化降粘剂BL-1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马文辉 梁梦兰 +2 位作者 袁红 杨承志 钱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6,192,共4页
乳化降粘剂BL 1的主剂是阴离子 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 ,在矿场应用时加入适量碱 (NaOH) ,是针对大庆黑帝庙低温 (15℃ )稠油油藏的开采而研制的。以黑帝庙稠油 (2 0℃密度 0 .918g/cm3 ,15℃粘度 2 6 80mPa·s,酸值 0 .818mgKOH/ g... 乳化降粘剂BL 1的主剂是阴离子 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 ,在矿场应用时加入适量碱 (NaOH) ,是针对大庆黑帝庙低温 (15℃ )稠油油藏的开采而研制的。以黑帝庙稠油 (2 0℃密度 0 .918g/cm3 ,15℃粘度 2 6 80mPa·s,酸值 0 .818mgKOH/ g)为油相 ,混合表面活性剂在地层水 (矿化度 44 5 6mg/L)中的 5 g/L溶液为水相 ,油水体积比 70 / 30~ 5 0 / 5 0 ,研究了该混合表面活性剂 15℃时的乳化降粘性能。根据不同静置时间的脱水率和稳定性评分测定结果 ,油水比 70 / 30时形成相当稳定的O/W乳状液 ,其粘度比稠油粘度降低 94%。油水比 6 0 / 40和 5 0 / 5 0时粘度降低率更高 ;该混合表面活性剂不影响破乳剂 (SP 16 9和F 6 8)对稠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效果。该混合表面活性剂也适用于新疆克拉玛依K1稠油 (30℃ )和胜利临盘S74 11井稠油 (6 0℃ ) ,乳化降粘率为 95 .1%~ 99.8%。在现场应用时 ,该混合表面活性剂的碱水溶液连续地通过油套环空注入油井 ,使井内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小于5 g/L ,油水体积比不小于 70 / 30。在黑帝庙油田的一口处于注汽后采油后期的蒸汽吞吐稠油井进行了为期各 15天的两轮乳化降粘剂BL 1注入试验 ,试验期间停止掺 6 0~ 70℃的热水 ,生产正常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化剂BL-1 研制 应用 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 稠油开采 井下乳化 大庆黑帝庙油田
下载PDF
造纸黑液降粘技术 被引量:9
3
作者 杨仁党 陈克复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8-52,共5页
分析了影响造纸黑液多聚物粘度的主要因素,对现有的黑液粘度控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评 述,同时提出了控制黑液粘度的新思路——超声波降粘法。
关键词 造纸黑液 超声波 多聚物 控制方 碱回收 环境保护 黑液
下载PDF
化学降粘法开采稠油油田成功
4
作者 王仲瑞 《石油知识》 1997年第4期14-15,共2页
一概述茨榆坨稠油油田位于茨榆坨构造带中段,是依附于茨西大断层的两个半背斜构造。主力含油层系为沙河街组二段至三段,出油井段在1700~1800米之间。原油密度0.96~0.98g/cm^3,50℃时原油粘度为500~900mPa.s,含蜡偏低,仅为3%~4%;胶... 一概述茨榆坨稠油油田位于茨榆坨构造带中段,是依附于茨西大断层的两个半背斜构造。主力含油层系为沙河街组二段至三段,出油井段在1700~1800米之间。原油密度0.96~0.98g/cm^3,50℃时原油粘度为500~900mPa.s,含蜡偏低,仅为3%~4%;胶质沥青含量为21%~33%,按通常原油属性分类标准,当归入高粘稠油油田,生产实践也充分证实了这一观点。由于原油粘度大,异常特性明显,许多常规抽油开采工艺不能适用,给开发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主要表现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田开发 化学 原油
下载PDF
井筒原油降粘法
5
作者 张朝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井筒 原油 外置电场 乳化水电解
下载PDF
降粘化瘀法治疗慢型克山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兰芬 献胜芬 鱼素琴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3年第5期304-305,共2页
克山病是以缺血缺氧性心肌坏死为主要特征的地方性心肌病.多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在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改变[1],并且在应用降粘、解聚、溶栓等中药的治疗中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化瘀 治疗 慢型克山病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