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被引量:1191
1
作者 任国玉 郭军 +5 位作者 徐铭志 初子莹 张莉 邹旭凯 李庆祥 刘小宁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2-956,共15页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的地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51年以来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近50 a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增温速率接近0.22℃/(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的地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51年以来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近50 a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增温速率接近0.22℃/(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地表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其季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降水量变化趋势对所取时间段和区域范围敏感。1951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略有增加。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明显而相对稳定,东北北部、包括长江中下游的东南部地区和西部广大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地区以及东北东南部和西北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分析还发现,近50a来全国平均的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水面蒸发等气候要素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积雪地带的最大积雪深度却有所增加。中国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很相似,减少最明显的地区均发生在华北和华东,新疆次之。影响中国年代以上尺度气候变化的因子错综复杂,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50 a来的气候,但考虑到尚存的不确定性,目前仍不能给出明确结论。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可能均起源于人为排放的气溶胶影响,平均风速减弱也有利于水面蒸发量下降,而在西部地区云量和降水量的变化可能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日照 水面蒸发 风速 积雪深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 被引量:909
2
作者 施雅风 沈永平 +4 位作者 李栋梁 张国威 丁永建 胡汝骥 康尔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由于全球显著变暖和水循环加快 ,使得中国西北主要是新疆地区于 1 987年气候发生突然变化 ,随着温度上升 ,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 ,内陆湖泊水位显著上升 ,洪水灾害也迅猛增加 ,同时 ,植被有所改善 ,沙尘暴日数锐减 ,... 由于全球显著变暖和水循环加快 ,使得中国西北主要是新疆地区于 1 987年气候发生突然变化 ,随着温度上升 ,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 ,内陆湖泊水位显著上升 ,洪水灾害也迅猛增加 ,同时 ,植被有所改善 ,沙尘暴日数锐减 ,从而改变了 1 9世纪末期至 2 0世纪 70年代的变暖变干趋势。以降水量增加超过蒸发量增加所导致的径流量增长及湖泊水位上升作为气候向暖湿转型的主要标准 ,西北地区目前的气候变化可分为 3个区域 ,即 1 )显著转型区 ;2 )轻度转型区 ;3)未转型区。作者初步认为 ,西北气候向暖湿转型可能是世纪性的 ,预期西北东部在 2 1世纪上半期也会向暖湿转变 ,但预测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 暖干气候 暖湿气候 气候转型 西北地区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中国降水极值变化趋势检测 被引量:452
3
作者 翟盘茂 任福民 张强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8-216,共9页
利用中国296个分布均匀的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中国过去45a中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等方面的极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总体上讲,中国年降水量、1日和3日最大降水量以及不同级别的强降水总量没有发现明显的极端化倾... 利用中国296个分布均匀的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中国过去45a中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等方面的极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总体上讲,中国年降水量、1日和3日最大降水量以及不同级别的强降水总量没有发现明显的极端化倾向,但伴随着降水日数极端偏多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小的变化趋势,平均降水强度极端偏高的区域范围表现为扩大的趋势。中国降水极值变化还反映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在中国东部,平均降水强度极值出现的范围趋于扩大。如华北地区在年降水量明显趋于减少的同时,年降水量极端偏多的范围减少,1日和3日最大降水量、日降水≥50mm和100mm的暴雨日数极端偏多的情况也趋于减少,而平均降水强度极值显著增加。在年降水明显趋于增多的西北西部地区,降水日数的极值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降水量、1日和3日最大降水量以及日降水≥10mm的降水总量极端偏多的区域范围均反映出趋于增加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降水 极值 变化趋势 降水量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 被引量:282
4
作者 赵哈林 赵学勇 +1 位作者 张铜会 周瑞莲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39-747,共9页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分布于降水量 30 0~ 4 5 0mm ,干燥度 1~ 2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长城沿线 ,其东界和南界为黑龙江的龙江、安达 ,吉林的乾安和长岭 ,辽宁的康平、阜新 ,河北的丰宁、淮安 ,山西的浑源、五寨 ,陕西神木、榆林 ,甘...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分布于降水量 30 0~ 4 5 0mm ,干燥度 1~ 2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长城沿线 ,其东界和南界为黑龙江的龙江、安达 ,吉林的乾安和长岭 ,辽宁的康平、阜新 ,河北的丰宁、淮安 ,山西的浑源、五寨 ,陕西神木、榆林 ,甘肃环县 ,宁夏同心 ;其西界和北界为内蒙古的陈巴尔虎旗、乌兰浩特、林西、多伦、托克托、鄂托克和宁夏盐池。行政区划涉及 9省 10 6个旗 (县市 ) ,总面积 6 5 45 6 4km2 。全区耕地总面积 80 4 .6 9万hm2 ,人均占有耕地 0 .32hm2 ,农、林、牧用地比例为1.0∶1.17∶3.6 7。主要生态问题为 :沙漠化急剧发展、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 ;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严重 ,承载力急剧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其原因除了受自然不利因素影响和现代人为强烈干扰外 ,还有沙漠化的历史烙印、现代农牧交错带的北移错位和经济地理三大原因。该区的退化生态治理应注意 :大部分地区要逐步用榆、柳、松、杏等乡土树种取代高耗水肥的杨树树种 ,采取以灌木为主的乔灌草结合的带状造林方式 ,建立类似原生植被的人工疏林草原植被 ,充分发挥其生态屏障作用。农业应以发展灌溉农业和保护型农业为主攻方向 ,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大力提高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问题 地理界定 空间分布 中国北方 降水量 干燥度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降水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71
5
作者 王英 曹明奎 +1 位作者 陶波 李克让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1-1040,I0004,共11页
相对于全球性的持续变暖趋势,降水量变化格局及其区域分异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1951~2002年中国约730个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利用空间插值和Mann—Kend... 相对于全球性的持续变暖趋势,降水量变化格局及其区域分异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1951~2002年中国约730个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利用空间插值和Mann—Kendall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分析了过去50多年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从60年代到90年代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在90年代后期出现回升,其中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已达到50年代和60年代的水平。同时,降水量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分异特征:华北、华中、东北南部地区持续下降,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明显增加,而新疆北部、东北北部和青藏高原西部60年代到70年代下降,80年代后期有所回升。中国北方有从十早到湿润转变的迹象,但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仍然处于持续的干旱期。中国降水量的总体下降及90年代后期的回升与全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区域变化格局与全球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减少的特征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量 空间格局 时间变化
下载PDF
1961-2005年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 被引量:254
6
作者 贺伟 布仁仓 +1 位作者 熊在平 胡远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9-531,共13页
利用东北地区96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地区近45年来的气候变化和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 利用东北地区96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地区近45年来的气候变化和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在2.45—5.72℃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8℃/10 a(P<0.01),1988—1989年间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东北地区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增高的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幅最大,气候倾向率达到0.53℃/10 a,夏季气温增幅最小,0.24℃/10 a。东北地区年均温和季节均温年代际变化亦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年均温,春季均温和冬季均温均在1981—1990年开始变暖,夏季均温和秋季均温在1991—2000年开始变暖。东北地区气温增暖幅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大兴安岭北部和小兴安岭地区是增温最明显的地区,增暖幅度较小的地区为辽河平原,辽东半岛和长白山南部地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在430.40—678.72 mm之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71 mm/10 a(P>0.05),1981—1990年为降水最多的年代,1982—1983年间发生了降水量由少到多的突变。四季降水量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现增多的趋势,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降水量减少较明显的地区为辽东半岛和长白山南段,降水量增多较明显的地区为大兴安岭北部和松嫩平原。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11 a的强显著周期,此外还有24 a和6 a尺度的变化周期;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存在16 a的强显著周期和6 a的小尺度变化周期。通过以上分析,近45 a东北地区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突变检测 小波分析 东北
下载PDF
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特征及其异常研究 被引量:221
7
作者 李栋梁 谢金南 王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90个测站,1960~1990历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波谱分析及大气环流模式,对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进行了诊断研究和数值试验。结... 本文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90个测站,1960~1990历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波谱分析及大气环流模式,对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进行了诊断研究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未旋转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夏季降水整体异常结构,即全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型;东西相反变化的东多(少)西少(多)型;南北相反变化的南多(少)北少(多)型。旋转后的前6个载荷向量可较好地代表西北夏季降水的6个主要异常敏感区:青藏高原东侧区、渭水流域区、青海高原区、北疆区、沙漠盆地区和河西走廊区。旋转主分量和代表站资料反映出近30~60年中,西北地区最干旱的时段在60至7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初,除沙漠盆地外,各区程度不同地呈现出降水增加趋势。当初夏(6月)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异常偏强时,有利于同期西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多,而使7~8月西北西部、北部降水偏少;东部、南部降水偏多。利用IAP2-LAGCM数值试验表明,在夏季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大面积异常增强时,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明显西伸,江淮处于副高西伸脊控制下,冷暖气流在长江和黄河上游交绥,有利于中国西北东南部降水偏多,多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降水 成分分析 数值试验 降水量
下载PDF
半个世纪以来新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213
8
作者 薛燕 韩萍 冯国华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本文通过对新疆 70余个水文、气象站点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的分析计算 ,得出近 5 0年来新疆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平均增幅 0 .6 7mm/a ,但增幅的强弱在地区分布上各有差异 ,南疆地区一致性较好 ,北疆较差。气温... 本文通过对新疆 70余个水文、气象站点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的分析计算 ,得出近 5 0年来新疆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平均增幅 0 .6 7mm/a ,但增幅的强弱在地区分布上各有差异 ,南疆地区一致性较好 ,北疆较差。气温平均增长 0 .2 7℃ /10a ,其中北疆地区为 0 .36℃ /10a ,南疆地区为 0 .2 0℃ /10a ,在地域分布上 ,气温平均增率具有西高东低 ,北大南小和山区高 ,平原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降水量 气温 变化趋势 地区性分布 年际变化
原文传递
Mann-Kendall检验方法在降水趋势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5
9
作者 曹洁萍 迟道才 +3 位作者 武立强 刘丽 李帅莹 于淼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年第5期35-37,40,共4页
采用本溪地区4个气象站1958—2006年间气象资料,应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并进行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近50 a本溪地区降水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变化;本溪站和草河口站降水量发生突变... 采用本溪地区4个气象站1958—2006年间气象资料,应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并进行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近50 a本溪地区降水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变化;本溪站和草河口站降水量发生突变,分别是1978年、1986年和197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Mann—Kendall检验法 变化趋势 突变 本溪
下载PDF
中国雨日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181
10
作者 王颖 施能 +2 位作者 顾骏强 封国林 张立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170,共9页
利用1954~2000年中国160站的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中国年、季、月雨日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指出,中国年雨日已经明显减少,而且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的减少明显得多,平均每10年减少雨日3.8天。各季的雨日都... 利用1954~2000年中国160站的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中国年、季、月雨日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指出,中国年雨日已经明显减少,而且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的减少明显得多,平均每10年减少雨日3.8天。各季的雨日都是负趋势;季雨日平均每10年减少1天左右。夏季雨日减少最明显(统计检验最显著),秋季雨日减少最多(雨日减少天数多)。雨日长期趋势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变化,东北、华北、西南区的雨日减少是最多的,这些地区的雨日每10年减少7~10天。雨日的长期趋势变化与降水量的长期变化并不完全一致。雨日的负趋势与降水的负趋势比较,不但范围广,而且强度大(负趋势绝对值大)。中国年降水量明显的负趋势仅位于华北(34°N^38°N,109°E^122°E),而雨日减少最多的地区是东北、华北、西南,范围比降水量大得多。季雨日的长期变化与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的差别很大。中国没有一个季节、一个测站的雨日有明显的正趋势变化,但是,降水量仅在秋季是大范围的负趋势,夏季降水量有些测站是明显正趋势,冬季降水量只是小范围的负趋势(冬季的降水量在增加),在冬季,东北仅是很小范围的降水量在减少,而雨日是大范围的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日 降水量 气候变化 趋势系数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析——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的提出及应用 被引量:186
11
作者 王随继 闫云霞 +1 位作者 颜明 赵晓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8-397,共10页
随着全球或区域气候的变化,加上渐强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上一些河流的径流量发生了明显减小的变化趋势,这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河流中尤其明显。在我国,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河流的径流量的减小已经引起了严峻的生活及生态方面的问题... 随着全球或区域气候的变化,加上渐强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上一些河流的径流量发生了明显减小的变化趋势,这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河流中尤其明显。在我国,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河流的径流量的减小已经引起了严峻的生活及生态方面的问题。因此查明流域径流量的变化特征、趋势及分析其原因,是流域管理中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该研究以黄河中游一级支流皇甫川流域为例,利用1960-2008年的数据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方法、年际累积量方法,分析了该流域径流量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识别出径流量变化过程中1979和1998为其两个突变年份,而降水量变化过程中仅存在唯一的突变年份1979。利用统计分析法分别分析了1960-1979、1980-1997和1998-2008三个时期的累积径流量与年份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1960-1979、1980-2008两个时期累积降水量与年份之间的线性关系。采用本文提出的新的计算方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以1960-1979为基准期,在不考虑蒸散总量的影响时,计算得出皇甫川流域径流量减小的降水量和人类活动的相对贡献率在1980-1997年间分别为36.43%和63.57%,在1998-2008年间分别为16.81%和83.19%。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皇甫川流域近半个世纪以来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对于该流域未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同时,所提出的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应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降水量 变化趋势 人类活动 贡献率 皇甫川流域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近43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76
12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陆登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201,共7页
选取西北地区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历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0℃、≥10℃积温和<0℃负积温等指标,分析近43年气候变化特征。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积温,1987~2003年比1961~198... 选取西北地区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历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0℃、≥10℃积温和<0℃负积温等指标,分析近43年气候变化特征。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积温,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多),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西北地区气候变暖主要来自于最低气温的贡献;<0℃负积温明显减少;降水量西部增多、东部减少,分界线与黄河走向基本一致。西北地区西部呈暖湿变化趋势,东部呈暖干变化趋势,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负积温 月平均气温 气候变化 降水量 中国西北地区 冬作 越冬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水文理念下的流域水资源评价 被引量:166
13
作者 全占东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不仅破坏着区域生态平衡,还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节约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为进一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大对水资...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不仅破坏着区域生态平衡,还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节约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为进一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大对水资源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合理运用生态水文理念,深入分析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从而优化区域内水资源的配置,为规划流域水资源的使用提供准确参考依据。文章以某河流流域为例,从水资源评价过程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探讨基于生态水文理念下评价流域水资源的模型,以期缓解区域水资源使用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理念 水资源评价 降水量 计算模型
下载PDF
中国区域小时降水量融合产品的质量评估 被引量:164
14
作者 沈艳 潘旸 +2 位作者 宇婧婧 赵平 周自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6,共10页
基于全国自动站观测降水量和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反演降水资料,采用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和OI(optimal interpolation)两步融合方法生成了中国区域1h、0.1°×0.1°分辨率的降水量融合产品。... 基于全国自动站观测降水量和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反演降水资料,采用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和OI(optimal interpolation)两步融合方法生成了中国区域1h、0.1°×0.1°分辨率的降水量融合产品。本文分别从产品误差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同降水量级和不同累积时间下的产品质量、三种站网密度下的融合效果以及对强降水过程监测能力等方面对比评估了融合降水产品质量。结果表明,融合降水产品有效利用了地面观测和卫星反演降水各自的优势,在降水量值和空间分布上均更为合理;融合产品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减小,随时间的变化幅度不大且区域性分布特征减弱;融合产品与融合前的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相比在中雨(1.0~2.5mm/h)、中到大雨(1.0~8.0mm/h)、暴雨及以上(≥8.0mm/h)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675%、小于15.0%、30.0%左右,且随着累积时间的增加,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该产品能准确抓住强降水过程,在定量监测强降水中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融合降水产品 自动气象站 卫星反演降水产品
下载PDF
宁夏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45
15
作者 李艳春 李艳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以宁夏北部地区近百年来的年降水量、气温距平资料以及全区各季有仪器观测以来的温度降水资料为基础 ,利用Mann -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 ,分析了宁夏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特点。结果表明 :近百年来宁夏气候大概经历... 以宁夏北部地区近百年来的年降水量、气温距平资料以及全区各季有仪器观测以来的温度降水资料为基础 ,利用Mann -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 ,分析了宁夏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特点。结果表明 :近百年来宁夏气候大概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 ;80年代中期年平均气温及秋冬季平均气温发生突变 ;6 0年代左右年降水量发生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百年尺度 气候变化 周期分析 气候突变 平均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近40 a中国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同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44
16
作者 左洪超 李栋梁 +2 位作者 胡隐樵 鲍艳 吕世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25-1130,共6页
利用中国62个设有太阳辐射观测的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0a中国西部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每年最大上升达0.20%/a.中国东部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每年... 利用中国62个设有太阳辐射观测的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0a中国西部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每年最大上升达0.20%/a.中国东部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每年最大下降达?0.22%/a;61%的观测站观测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最大上升达10.52mm/a2;79%的观测站观测的总云量呈下降趋势.全国98%的台站气温呈上升趋势,最大上升达0.11℃/a;76%的台站地表温度亦呈上升趋势,而87%的台站日温差呈下降趋势.85%的观测站观测的总辐射和77%的观测站观测的10m风速呈下降趋势.全国66%的台站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呈下降趋势,最大下降达?24.9mm/a2.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与许多气象因子之间存在相关,但与大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最好.各种气象要素呈现的变化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 气候变化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 上升趋势 量变 大气相对湿度 观测站 蒸发量 观测资料 辐射观测 相互关系 环境因子 中国西部 中国东部 地表温度 气象因子 气象要素 下降 台站 气象站 降水量 总云量 总辐射 日温差 9mm
原文传递
近50年来中国干湿气候界线的10年际波动 被引量:138
17
作者 杨建平 丁永建 +1 位作者 陈仁升 刘连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5-661,共7页
利用中国北方1951~1999年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资料,计算了干燥度指数(D),并据此将中国划分为干旱区(D(0.20)、半干旱区(0.20~0.50)和湿润区(D(0.50)).近50a中国干湿气候波动显著,区域差异大:50a波动幅度东北区为20~400 km,华北区为40... 利用中国北方1951~1999年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资料,计算了干燥度指数(D),并据此将中国划分为干旱区(D(0.20)、半干旱区(0.20~0.50)和湿润区(D(0.50)).近50a中国干湿气候波动显著,区域差异大:50a波动幅度东北区为20~400 km,华北区为40~400 km,西北东部为30~350 km,西南区为40~370 km.以80年代为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包括80年代),西南区气候具有显著变湿趋势;西北东部稍变湿;华北区和东北区具有变干趋势,且华北区变干程度比东北区严重.进入90年代,西南区和西北东部气候有变于迹象,华北区西部气候的干旱程度有所增加,华北区东部有所减弱,东北区气候进一步变湿.半干旱区是湿润区与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区,是中国季风的边缘地带,也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区.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北方)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由较湿润变为干旱.50年来干湿气候界线呈现出整体移动和东西、南北相异波动的特征.当干湿气候界线同时向西或向北移动时,中国北方气候就变的相对湿润;当同时向东或向南移动时,北方气候就变的相对干旱;当干湿气候界线东西、南北相异移动时,北方气候的干旱程度就介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干燥度指数 干湿气候界线 降水量 海蒸发量 气候波动
下载PDF
我国降水中δ^(18)O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134
18
作者 章新平 姚檀栋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6-364,共9页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我国东南部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的大气降水中δ18O较高,东北和青藏高原南部的δ18O则较低。在我国,温度效应主要出现在中高纬度大陆内部,降水量效应则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这些地区明显受...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我国东南部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的大气降水中δ18O较高,东北和青藏高原南部的δ18O则较低。在我国,温度效应主要出现在中高纬度大陆内部,降水量效应则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这些地区明显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大气水线存在一定的差异,它们与水汽在源地的蒸发以及水汽凝结致雨两个过程的稳定同位素分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O分布 温度效应 降水量 大气水线 降水
下载PDF
近44年来中国西北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32
19
作者 靳立亚 符娇兰 陈发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75~105°E、35~50°N)最近44年(1958~2001年)77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75~105°E、35~50°N)最近44年(1958~2001年)77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的降水量偏多(偏少)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降低)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降水量随气温的变化存在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干旱区的西部(93°E以西)区域年降水量随全球气温升高呈现增加趋势,而东部(93°E以东)区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降水量 区域差异 全球变暖
下载PDF
1951—2009年中国不同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128
20
作者 虞海燕 刘树华 +2 位作者 赵娜 李栋 于永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了研究中国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将全国按照气候区域划分为11个气候区,并利用1951—2009年中国194个国家基本/基准站月、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对全国及每个气候区平均温度及降水量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及各地... 为了研究中国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将全国按照气候区域划分为11个气候区,并利用1951—2009年中国194个国家基本/基准站月、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对全国及每个气候区平均温度及降水量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及各地区增温趋势均为极显著增加,尤其近20 a增温速度更快;而2007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中国冬季平均温度上升趋势最明显,春季次之,夏季几乎没有变化。中国平均年总降水量20世纪50年代最多,2000年代最少;而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减少最快;在四季降水中,中国只有夏季降水量波动略有增加,且各区域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区划 平均温度 降水量 增温趋势 南北地区差异 中国不同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