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陌生化 |
杨向荣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14
|
|
2
|
论隐喻的诗歌功能 |
束定芳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0 |
86
|
|
3
|
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 |
单军
|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
2000 |
48
|
|
4
|
解读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国麻将 |
张瑞华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4
|
|
5
|
“陌生化”与文学翻译 |
郑海凌
|
《中国俄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3 |
41
|
|
6
|
“不折腾”的不翻译:零翻译、陌生化与话语解释权 |
朱纯深
张峻峰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8
|
|
7
|
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 |
刘英凯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8
|
|
8
|
艺术即陌生化——论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审美价值 |
冯毓云
|
《北方论丛》
|
2004 |
32
|
|
9
|
理解力比想象力更重要--对话《推拿》 |
张莉
毕飞宇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6
|
|
10
|
修辞话语建构双重运作:陌生化和熟知化 |
谭学纯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32
|
|
11
|
陌生化理论的旅行与变异 |
杨建刚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4
|
|
12
|
《文心雕龙》英译的陌生化策略分析——以宇文所安英译本为例 |
胡作友
刘梦杰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4
|
|
13
|
“陌生化”的旅程──从什克洛夫斯基到布莱希特 |
范方俊
|
《中国比较文学》
|
1998 |
30
|
|
14
|
“文学性”和“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两大理论支柱 |
钱佼汝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30
|
|
15
|
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重新评价 |
王晓华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5
|
|
16
|
空间理论视角下的康拉德与《礁湖》 |
张弛
王晨澍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9 |
31
|
|
17
|
论词的“误解误用义” |
汪维辉
顾军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1
|
|
18
|
电视节目创新的路径与模式——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研究之三 |
杨乘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0
|
|
19
|
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距离”问题 |
郑海凌
许京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9
|
|
20
|
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检讨 |
杨向荣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