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20年代金陵大学的立案与改组 被引量:7
1
作者 蒋宝麟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122,共17页
金陵大学是1910年由南京三所基督教书院合并创办的教会大学。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和革命运动对金陵大学造成巨大挑战。该校的美国当局、南京校方和中国籍教师群体被动或主动做出各种回应,直至学校的治理结构完成根本性转变。20年代... 金陵大学是1910年由南京三所基督教书院合并创办的教会大学。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和革命运动对金陵大学造成巨大挑战。该校的美国当局、南京校方和中国籍教师群体被动或主动做出各种回应,直至学校的治理结构完成根本性转变。20年代初,金陵大学在北京政府教育部完成"部分立案"。1926年,在五卅运动以及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强硬的立案政策的冲击下,金陵大学校内行政层开始改组。至1928年实现校董会设立、中国人出任校长和完成立案的全方位转变,金陵大学由此进入新时代。金陵大学回应立案以及内部改组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渐变过程,既体现了中国教会大学在此历史关头处理与中国政府之间关系的共性,又有其特殊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大学 改组 立案
原文传递
华人掌校与教会大学的“中国化”——以陈裕光执治金陵大学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才俊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103,共7页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教会大学的命运发生根本性转变。风起云涌的"非基督教"运动和汹涌澎湃的"收回教育权"运动导致不可阻挡的教会大学"中国化"进程,其显著标志之一便是华人掌管学校。金陵大学是创办最早...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教会大学的命运发生根本性转变。风起云涌的"非基督教"运动和汹涌澎湃的"收回教育权"运动导致不可阻挡的教会大学"中国化"进程,其显著标志之一便是华人掌管学校。金陵大学是创办最早、影响最巨的教会大学之一,该校首任中国籍校长陈裕光又是教会大学任职最早、任期最长的华人校长之一。所以,对陈裕光于教会大学"中国化"之开拓性贡献予以讨论,无疑对我们拓展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大学 教会大学 中西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陈琳:杏坛真君子,斯世大先生
3
作者 王定华 《中国基础教育》 2023年第3期10-14,共5页
一、改变几代人命运的英语教师1.新竹高于旧竹枝1922年,陈琳出生于北京。1944年,陈琳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被征招进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飞虎队”)做翻译,辗转于成都、昆明等地。1946年,陈琳转入金陵大学读三年级。一日,... 一、改变几代人命运的英语教师1.新竹高于旧竹枝1922年,陈琳出生于北京。1944年,陈琳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被征招进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飞虎队”)做翻译,辗转于成都、昆明等地。1946年,陈琳转入金陵大学读三年级。一日,他去找陈裕光校长的英文秘书陈梅洁(Margaret Turner)女士办事时,偶遇陈校长。陈梅洁向陈裕光校长介绍,这是陈琳同学。想不到的是,陈校长竟然说:“啊,你就是陈琳同学!你转入我们学校的入学考试,英文考试几乎是满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京大学 金陵大学 梅洁 入学考试 中国空军
原文传递
陶行知教育朋友圈里的汇文校友
4
作者 张铭 《陶行知学刊》 2023年第2期11-14,共4页
20世纪初,“教育救国”的理念风行于知识界。在清末“新政”的推动下,很多仁人志士都认为:“中国尚有一丝希望,全在振兴教育。”在研究创建于135年前的南京汇文书院21年短暂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汇文书院最后一批学生中,涌现出一... 20世纪初,“教育救国”的理念风行于知识界。在清末“新政”的推动下,很多仁人志士都认为:“中国尚有一丝希望,全在振兴教育。”在研究创建于135年前的南京汇文书院21年短暂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汇文书院最后一批学生中,涌现出一批以陶行知、刘伯明、陈裕光、姚文采、徐养秋、赵叔愚、谢家声、陈桢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学成后纷纷投身教育,艰辛办学,辛苦培人,为近代中国的教育、经济、政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这些大师们剩下的只是隐隐约约的背影,但仍然是我们难以逾越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救国 陶行知 校友 汇文书院 刘伯明
下载PDF
人才济济!陶行知朋友圈里的“汇安书院”校发
5
作者 张铭 《重庆陶研文史》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20世纪初,“教育救国”的理念风行于当时的知识界。在清末“新政”的推动下,很多仁人志士都认为:“中国尚有一丝希望,全在振兴教育。”我们在研究创建于135年前南京汇文书院21年短暂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发现汇文书院最后一批学生中,涌现... 20世纪初,“教育救国”的理念风行于当时的知识界。在清末“新政”的推动下,很多仁人志士都认为:“中国尚有一丝希望,全在振兴教育。”我们在研究创建于135年前南京汇文书院21年短暂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发现汇文书院最后一批学生中,涌现出一批以陶行知、刘伯明、陈裕光、姚文采、徐养秋、赵叔愚、谢家声、陈桢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学成后纷纷投身兴办教育的行列,艰辛办学,辛苦培人,为近代中国的教育、经济、政治的发展亦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救国 汇文书院 兴办教育 刘伯明 知识界
下载PDF
留守还是西迁:抗战时期金陵大学的迁移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爽 梁晨 《民国研究》 2019年第1期174-190,共17页
金陵大学是抗战时期较早整体内迁的教会学校,其行动为其他教会和私立大学树立了榜样,但其内迁的决定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毫无波折。从1937年8月校长陈裕光提出西迁想法,至11月19日开始正式进行西迁准备,金陵大学校内外的各方势力就是否迁... 金陵大学是抗战时期较早整体内迁的教会学校,其行动为其他教会和私立大学树立了榜样,但其内迁的决定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毫无波折。从1937年8月校长陈裕光提出西迁想法,至11月19日开始正式进行西迁准备,金陵大学校内外的各方势力就是否迁移与具体的迁移目的地展开了长达3个月的讨论。最终在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之前,陈裕光果断做出了将金陵大学整体迁移至中国西部的决定。在这个过程中,以陈裕光为代表的金陵大学校方在政府与教会之间寻求支持,不断调整学校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华人校领导在校内的地位在这期间也得到了提升。本文以金陵大学的迁移抉择为案例,考察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初教会大学如何重新调整自身与国家、与教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立大学 教会大学 金陵大学 教会学校 抗战时期 西迁 整体迁移
下载PDF
“电影”一词的由来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铭 《现代电影技术》 2015年第2期53-58,共6页
本文说明,古汉语中的"电影"有四个意思:一是"古箭名"(一说"指一种特定的旗帜"),二是"闪电"、"闪电之光",三是"比喻短促的岁月",四是"比喻虚幻无实、迅速无常"... 本文说明,古汉语中的"电影"有四个意思:一是"古箭名"(一说"指一种特定的旗帜"),二是"闪电"、"闪电之光",三是"比喻短促的岁月",四是"比喻虚幻无实、迅速无常"。汉语"电影"一词最早出现在古籍《六韬》中,记载的是战国时期姜太公关于战争的论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英语film或cinema对应的"电影"一词,是孙熹圣先生在1898年提出的。"电影"一词于1946年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备案,定为与英语film和汉语cinema对应的汉语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六韬 孙熹圣 孙明经 FILM CINEMA
下载PDF
陈裕光的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及其实践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瑛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18,152,共5页
陈裕光在执掌金陵大学24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金陵大学开展了丰富多彩极富成效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成功办学之路,铸就了诚真勤仁的金陵精神。陈裕光的服务社会办... 陈裕光在执掌金陵大学24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金陵大学开展了丰富多彩极富成效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成功办学之路,铸就了诚真勤仁的金陵精神。陈裕光的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和实践,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社会 办学理念 办学实践 启示
下载PDF
一个教会大学校长的生存状态——陈裕光治理金陵大学评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平欲晓 张生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教会大学在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以“中国教会大学中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的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为中心,揭示陈裕光校长在教会、师生、社会、政府等诸种因素作用下的生活状态,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人类学... 教会大学在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以“中国教会大学中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的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为中心,揭示陈裕光校长在教会、师生、社会、政府等诸种因素作用下的生活状态,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人类学范本,使我们对陈裕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大学 教会大学 生存状态
下载PDF
郭秉文与陈裕光德育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青红 刘怡妨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88-92,共5页
郭秉文和陈裕光都是我们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们都于近代早期担任南京高校的校长,都接受了基督教会的教育,且都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着众多极为相似的经历,这使得他们德育思想的来源、目标、内容以及方法存在很大的共性,如都以... 郭秉文和陈裕光都是我们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们都于近代早期担任南京高校的校长,都接受了基督教会的教育,且都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着众多极为相似的经历,这使得他们德育思想的来源、目标、内容以及方法存在很大的共性,如都以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为目标,都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人格教育等。然而,由于求学经历以及所学专业不同,他们的德育思想又存在很大的差异,如郭秉文强调“知行合一”的思想,实行德育课程化,注重启发式教学,而陈裕光提出要创造家庭化的校园生活,在德智体三育的基础上还强调群育,注重制定极为详细的规条来约束规范学生等。通过对郭秉文、陈裕光二人的德育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析其中的共性与差异,能为我国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秉文 德育思想 德育方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刘国钧与陈裕光往来书信八通考释
11
作者 谢欢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53,共6页
陈裕光、刘国钧是金陵大学历史上两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文章对南京大学档案馆所藏金陵大学时期刘国钧与陈裕光的往来书信八通进行了考证,这八通书信分别是:(1)1929年10月刘国钧致陈裕光;(2)1941年2月17日刘国钧致陈裕光;(3)1941年3月25... 陈裕光、刘国钧是金陵大学历史上两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文章对南京大学档案馆所藏金陵大学时期刘国钧与陈裕光的往来书信八通进行了考证,这八通书信分别是:(1)1929年10月刘国钧致陈裕光;(2)1941年2月17日刘国钧致陈裕光;(3)1941年3月25日刘国钧致陈裕光;(4)1941年5月5日刘国钧致陈裕光;(5)1941年9月15日刘国钧致陈裕光;(6)1941年11月3日陈裕光致刘国钧;(7)1942年3月6日刘国钧致陈裕光;(8)1942年12月10日刘国钧致陈裕光。这些书信内容主要涉及金陵大学图书馆、金陵大学文学院人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国钧 金陵大学 图书馆学史
下载PDF
民国教育家陈裕光的金陵大学办学之路
12
作者 汤健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9期74-75,共2页
著名教育家陈裕光于1927年开始担任金陵大学校长,之后担任金陵大学校长的时间长达20多年,一生和金陵大学结下"不解之缘"。陈裕光在金陵大学的办学过程中,将"诚、真、勤、仁"确定为金陵大学的校训,兼顾学生文化课和... 著名教育家陈裕光于1927年开始担任金陵大学校长,之后担任金陵大学校长的时间长达20多年,一生和金陵大学结下"不解之缘"。陈裕光在金陵大学的办学过程中,将"诚、真、勤、仁"确定为金陵大学的校训,兼顾学生文化课和课外生活的管理,开展"四H运动"和提倡"四种生活",对金陵大学组织管理方式进行了大胆的革新,采取许多卓有成效的办学措施,使金陵大学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等学府,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金陵大学 办学之路
下载PDF
陈裕光的“役于人”、“拄长天”教育理念及实践
13
作者 庞钊珺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7-58,共2页
陈裕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在其执掌金陵大学的二十多年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教育理念 教育实践
下载PDF
冲击与应变:南京事件与金陵大学的改革
14
作者 郭洋 《南方论丛》 2017年第2期52-59,共8页
南京事件成为金陵大学1927—1928年管理体制改革的导火索。南京事件一方面在短期内给金陵大学带来了直接冲击,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另一方面则成为金大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失序之后的金大不得不重新洗牌,确立新的管理制度,原... 南京事件成为金陵大学1927—1928年管理体制改革的导火索。南京事件一方面在短期内给金陵大学带来了直接冲击,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另一方面则成为金大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失序之后的金大不得不重新洗牌,确立新的管理制度,原来的托事部一理事会一校长制度被新的校董会一校长一创始人会制度所代替,此后金大则开始了一段新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事件 金陵大学 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化学会首任会长陈裕光先生逝世
15
作者 王治浩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F003-F003,共1页
原金陵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颐问、上海轻工业研究所化学顾问、上海市和江苏省政协委员、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化学会首任会长陈裕光先生,因病于1989年4月19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6岁。
关键词 中国化学会 金陵大学校友会 化学事业
原文传递
卷首语
16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格言警句 张之洞 杨杏佛 郭秉文 罗家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