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梁隆起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特征与油气运聚 被引量:34
1
作者 陈中红 查明 +2 位作者 吴孔友 张年富 张越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3-285,共3页
根据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的成因机制和地震反射特征,将研究区的不整合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不整合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各不相同。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岩性配置可分为五种类型:Ⅰ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其下依次为泥岩、砂... 根据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的成因机制和地震反射特征,将研究区的不整合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不整合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各不相同。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岩性配置可分为五种类型:Ⅰ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Ⅱ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Ⅲ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砾岩;Ⅳ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砾岩;Ⅴ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砂砾岩。其中,Ⅰ型、Ⅱ型对本区油气运聚最为有利,白垩系底部不整合与断层共同构成了良好的输导通道,不整合之下的淋滤带是较好的运移通道,在其上风化粘土层的遮挡下,油气可有效地横向运移,喜马拉雅运动后期产生的正断层切割不整合底部的砾岩及上覆大套砂岩,向上快速输导油气。白垩系底部不整合封堵油气成藏有三种模式,即粘土层封堵、淋滤带半风化泥岩封堵和淋滤带薄层泥岩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不整合面 岩性配置 淋滤带 粘土层 底砾岩
下载PDF
陆梁隆起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年富 张越迁 +2 位作者 徐常胜 王斌 查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1-283,共3页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具深层断裂和中浅层断裂两大断裂系统。陆南、基东和基南3条区域大断裂是连接油源的主要断层,陆南和基东断裂均具上正下逆结构。基南断裂为逆断层,浅部未发育正断层。基东断裂上部正断层侧向封堵性较好,可形成断层侧...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具深层断裂和中浅层断裂两大断裂系统。陆南、基东和基南3条区域大断裂是连接油源的主要断层,陆南和基东断裂均具上正下逆结构。基南断裂为逆断层,浅部未发育正断层。基东断裂上部正断层侧向封堵性较好,可形成断层侧向封堵油气藏;陆南断裂上部正断层侧向封堵较差,纵向也是开启的。基南断裂活动期与风城组烃源岩主要生油期即第一次成藏期匹配较好,三叠纪该断裂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基东断裂和陆南断裂底部逆断层活动期与油气成藏匹配关系与基南断裂相似,而其上部正断层活动期与乌尔禾组主要生油期即第二次成藏期匹配关系较好,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作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燕山运动期断裂对原生油藏保存、改造与破坏以及对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保存、改造起着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断裂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卡拉麦里缝合带后碰撞期火山活动 被引量:22
3
作者 吴小奇 刘德良 李振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0-230,共11页
卡拉麦里缝合带是北疆的一条重要界线,沿该带广泛发育晚古生代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具有LILE相对富集、HFSE相对亏损的特征,且具有较高的Nb、Zr、TiO2含量和Zr/Y、Nb/Y比值,Sr-Nd同位素主要表现出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火山岩形... 卡拉麦里缝合带是北疆的一条重要界线,沿该带广泛发育晚古生代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具有LILE相对富集、HFSE相对亏损的特征,且具有较高的Nb、Zr、TiO2含量和Zr/Y、Nb/Y比值,Sr-Nd同位素主要表现出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期。对卡拉麦里缝合带而言,从西向东后碰撞火山岩的时代逐渐变新,表明该缝合带从西向东逐渐演化进入后碰撞期,这从侧面反映了卡拉麦里洋盆是从西向东逐渐关闭的。对卡拉麦里缝合带而言,在后碰撞期,岩石圈伸展减薄,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并发生部分熔融,加上地幔对流作用强烈,使得缝合带下产生了大规模的幔源岩浆底垫;先前在洋壳消减期被流体交代提取过的岩石圈地幔也在低压高温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混染了底垫的软流圈物质并喷发,形成了晚古生代的后碰撞期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缝合带 陆梁隆起 三塘湖盆地 晚古生代 火山岩 后碰撞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带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晓智 丁靖 +3 位作者 夏兰 齐雪峰 唐勇 高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79,共3页
陆梁隆起是一个间断继承性古隆起,一直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海西运动晚期的石炭纪—早二叠世构造演化基本确立了其构造格局;油气多沿继承发育的古凸起、古鼻梁进行运聚分配。陆梁隆起存在深、浅2套断裂体系,形成深、浅2套含油气组合... 陆梁隆起是一个间断继承性古隆起,一直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海西运动晚期的石炭纪—早二叠世构造演化基本确立了其构造格局;油气多沿继承发育的古凸起、古鼻梁进行运聚分配。陆梁隆起存在深、浅2套断裂体系,形成深、浅2套含油气组合:深层下组合成藏遵循"源控论",近源成藏,沿梁富集,主要成藏控制要素为不整合与岩相;中浅层侏罗系与白垩系均为次生油气藏,多沿梁、沿油源断裂聚集,受构造与油源断裂控制。燕山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起改造与再分配作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对高成熟的油气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区域性不整合和火山岩是否发育,是基岩型油气藏形成必备条件。今后勘探方向:深层下组合为夏盐凸起西北环带、石西凸起、滴北凸起;中浅层组合为石西-莫北凸起结合部、三个泉凸起、英西凹陷、滴南凸起断裂带前缘、滴北凸起断裂带前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构造演化 油气聚集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深层煤层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8
5
作者 余琪祥 罗宇 +2 位作者 曹倩 段铁军 贾存善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8-899,共12页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地处陆梁隆起北部至乌伦古坳陷,侏罗系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煤层厚度大、分布较广,埋藏2000 m以深。准东地区白家海凸起彩探1H井西山窑组深层煤层气试获工业气流后,拓宽了准东北缘煤层气勘探新领域。综合分析区内多口探...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地处陆梁隆起北部至乌伦古坳陷,侏罗系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煤层厚度大、分布较广,埋藏2000 m以深。准东地区白家海凸起彩探1H井西山窑组深层煤层气试获工业气流后,拓宽了准东北缘煤层气勘探新领域。综合分析区内多口探井勘探和试气资料,发现煤层在地震剖面上连续强反射、测井响应明显、录井气测异常突出、含气性好,认为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具有较好的深层煤层气勘探前景。提出准北1井区、陆6井区和乌参1井区西山窑组,伦5井区八道湾组为深层煤层气勘探有利区。建议开展煤样取心工作、开展煤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性、物性、电性、含气性等“四性”关系分析,为区内深层煤层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乌伦古坳陷 深层煤层气 地质条件 勘探前景
原文传递
陆梁隆起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量:9
6
作者 曲国胜 马宗晋 +3 位作者 鲁兵 张进 张宁 田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在对陆梁隆起的5个沉积-构造层和断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早二叠世以来陆梁隆起基底断裂对盖层多期沉降构造格局的控制作用。初步确定了陆梁隆起的断裂组合由三个泉-陆南和滴水泉-石西右旋斜冲走滑断裂带组成。陆梁隆起带盖层断裂... 在对陆梁隆起的5个沉积-构造层和断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早二叠世以来陆梁隆起基底断裂对盖层多期沉降构造格局的控制作用。初步确定了陆梁隆起的断裂组合由三个泉-陆南和滴水泉-石西右旋斜冲走滑断裂带组成。陆梁隆起带盖层断裂受控于基底断裂,总体构成近东西向的以三个泉斜冲走滑系统和滴水泉斜冲走滑系统为主干的弧形树型断裂系统。将陆梁隆起划分为2个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15个三级构造单元、26个四级构造单元。认为三个泉和滴水泉深部岩石圈走滑断裂系统为油气聚集提供了通道;沿北东向断裂的上盘形成一些呈右行展布的小幅度褶皱构造,可成为好的储油空间,陆梁隆起带的油气运聚规律为树型热动、南北运移和分段沿梁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梁隆起 构造格局 断裂系统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晓智 何登发 +2 位作者 杨迪生 齐雪峰 唐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91,共19页
陆梁隆起属于间断继承性古隆起,一直是油气的有利指向区,晚海西期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构造演化基本确立了陆梁隆起的构造格局;油气多沿继承发育的古凸起、古鼻梁进行油气运聚分配。陆梁隆起存在深浅两套断裂体系,形成深浅两套含油气组合;... 陆梁隆起属于间断继承性古隆起,一直是油气的有利指向区,晚海西期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构造演化基本确立了陆梁隆起的构造格局;油气多沿继承发育的古凸起、古鼻梁进行油气运聚分配。陆梁隆起存在深浅两套断裂体系,形成深浅两套含油气组合;深层下组合成藏遵循"源控论",油气多为近源成藏,沿梁富集,受不整合与岩相控制;中浅层侏罗系与白垩系均为次生油气藏,多沿梁、沿油源断裂聚集,受构造与油源断裂控制。燕山期的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起改造与再分配作用;喜马拉稚山期构造运动对高成熟的油气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区域性不整合与火山岩岩体是否发育,是基岩型油气藏形成必备条件;储层质量影响着油气丰度,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规模与产能高低。今后勘探方向:下组合为夏盐凸起西北环带、石西凸起和滴北凸起;中组合为石西-莫北凸起结合部、三个泉凸起、英西凹陷、滴南凸起断裂带前缘和滴北凸起断裂带前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陆梁隆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上三叠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余琪祥 周学文 +2 位作者 路清华 段铁军 李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4,I0003,I0004,共13页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陆梁隆起北部至乌伦古坳陷上三叠统白碱滩组分布广泛,厚度大,烃源岩发育,烃源岩主要沿乌伦古坳陷索索泉凹陷伦参1—乌伦1—乌参1井和准北1—泉1—滴北1井一带分布。根据钻井资料,分析研究区烃源岩及油砂样品总有机碳质...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陆梁隆起北部至乌伦古坳陷上三叠统白碱滩组分布广泛,厚度大,烃源岩发育,烃源岩主要沿乌伦古坳陷索索泉凹陷伦参1—乌伦1—乌参1井和准北1—泉1—滴北1井一带分布。根据钻井资料,分析研究区烃源岩及油砂样品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生烃潜量、镜质体反射率、干酪根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饱和烃色质和芳烃色质等,利用生物标志物进行烃源岩和油源对比。结果表明:乌参1和滴北1井上三叠统白碱滩组烃源岩丰度基本为中等—好,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2)型,部分为Ⅱ_(1)和Ⅲ型;凹陷区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油气潜力。白碱滩组烃源岩与滴北1井八道湾组油砂抽提物生物标志物Pr/Ph约为1.4,几乎不含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Ts相对于Tm很低,C_(27)、C_(28)、C_(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组成中,C_(29)规则甾烷含量最高,C_(27)和C_(28)规则甾烷含量较低,呈反“L”型分布。滴北1井侏罗系八道湾组油砂抽提物生物标志物与上三叠统白碱滩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八道湾组原油来源于白碱滩组烃源岩。石英滩凸起东南部—滴北凸起上三叠统—侏罗系为勘探有利区。该结果为上三叠统烃源岩生烃模拟、资源量评价及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乌伦古坳陷 上三叠统 白碱滩组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下载PDF
油气田发现是正确地质认识与适宜勘探技术的交集——以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西部油气勘探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义杰 董大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4-569,共6页
油气勘探是人类应用现有认识与技术探索未知领域、寻求油气发现的系统工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过程。油气田的发现是人类从事油气勘探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正确的地质认识与适宜的勘探技术耦合作用的结果。正确的认知... 油气勘探是人类应用现有认识与技术探索未知领域、寻求油气发现的系统工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过程。油气田的发现是人类从事油气勘探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正确的地质认识与适宜的勘探技术耦合作用的结果。正确的认知过程是由面上的综合研究到点上的突破,再由点上的突破逐步深化扩展到整个面上。对客观地质条件和成藏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勘探取得发现的基石。认识无止境,勘探可持续。适宜的勘探技术是正确认识与勘探发现的桥梁,勘探技术的适用性比先进性更重要。通过认识的深化与勘探技术的进步,可以促使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拓展和新的油气田不断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认识 勘探技术 油气田发现 陆梁隆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古构造恢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华军 刘庆成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8年第8期116-118,共3页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的9个层段:三叠系(T1b、T2k、T3b)、侏罗系(J1b、J1s、J2x、J2t)、白垩系(K1、K2)。在对盆地井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做出了9个层段的古构造图。通过对这些图件的研究,从古构造分析的角度分析该区研究层位特别是克...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的9个层段:三叠系(T1b、T2k、T3b)、侏罗系(J1b、J1s、J2x、J2t)、白垩系(K1、K2)。在对盆地井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做出了9个层段的古构造图。通过对这些图件的研究,从古构造分析的角度分析该区研究层位特别是克拉玛依组底界的构造演化史。隆起构造是盆地内的大型正向构造单元,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通过隆起演化研究细致地刻画出不同时期隆起的状态、规模和地质结构特点,从而描述出这些关键时期的隆起的构造单元油气聚集单元与可能的油气聚集带。其中陆梁隆起侏罗系的生、储、盖组合发育良好,可成为盆地有利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古构造演化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准噶尔陆梁隆起石西凹陷勘探潜力分析
11
作者 于洪洲 《内江科技》 2014年第5期79-79,70,共2页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之上的石西凹陷深层钻井较少,认识程度较低。笔者利用区域重力、地震等资料,明确石西凹陷与目前有勘探发现的滴水泉凹陷具有相同的沉积背景,发育上石炭统烃源岩,并结合磁力资料分析,认为该区广泛发育火山岩,能够作为...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之上的石西凹陷深层钻井较少,认识程度较低。笔者利用区域重力、地震等资料,明确石西凹陷与目前有勘探发现的滴水泉凹陷具有相同的沉积背景,发育上石炭统烃源岩,并结合磁力资料分析,认为该区广泛发育火山岩,能够作为有利的储层,总体上认为石西凹陷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潜力分析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凹陷 区域重力 沉积背景 上石炭统 烃源岩
下载PDF
基于小波边缘分析与井—震联合建模的波阻抗反演技术在陆梁隆起带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史全党 孔令业 +4 位作者 吴超 丁艳雪 刘泽民 于雪 王江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5-1432,共8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断裂构造复杂、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含气砂体小而薄预测难的问题,应用小波边缘分析与井—震联合建模的波阻抗反演技术,从地震记录中直接提取反映构造和岩性变化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与测井声波阻抗数据一起建立... 针对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断裂构造复杂、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含气砂体小而薄预测难的问题,应用小波边缘分析与井—震联合建模的波阻抗反演技术,从地震记录中直接提取反映构造和岩性变化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与测井声波阻抗数据一起建立初始模型并参与波阻抗模型的扰动修改。此反演技术弥补了井间插值建模过程中井间高频成分的缺失和井间岩性的局部变化细节,避免了常规波阻抗反演过程中由于初始模型不准确而产生的错误信息,提高了地震资料识别“小而薄”砂体的分辨能力。结果表明:受东部克拉美丽山物源控制,在陆梁隆起带DX14井区梧桐沟组形成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发育一系列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实际钻井结果与钻前预测对比表明,井点处预测砂岩厚度的绝对误差小于0.60 m,相对均方误差小于2.84%,预测精度满足精细储层预测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精细油藏描述和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边缘分析 井—震联合建模 波阻抗反演 储层预测 地震属性特征参数 DX14井区 陆梁隆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