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陆两栖飞机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应用前景 被引量:27
1
作者 黄领才 雍明培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9,共17页
水陆两栖飞机历经百年的发展,已成为飞机大家族中的稀有机型,但其在现代航空工业中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却不容忽视,其独特的水陆起降特性更使其依然具有在民用和军事多个领域中应用的优势。除了陆基飞机常规的设计制造技术外,水陆两栖飞机... 水陆两栖飞机历经百年的发展,已成为飞机大家族中的稀有机型,但其在现代航空工业中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却不容忽视,其独特的水陆起降特性更使其依然具有在民用和军事多个领域中应用的优势。除了陆基飞机常规的设计制造技术外,水陆两栖飞机特有的关键技术则是其优良水面起降特性的技术保障,也是航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传统布局和现代创新布局两个方面阐释了水陆两栖飞机的设计特点和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转变,从水陆两栖飞机水动力特性和气动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水陆两栖飞机的产业应用领域前景以及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两栖 水上飞机 浮筒 船身 附面层控制 水动力学
原文传递
高负荷小型压气机大弯角串列静子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魏巍 刘波 +1 位作者 曹志远 王雷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6-1073,共8页
针对某小型压气机高负荷轴流级大弯角静子,采用串列叶片技术进行了改型设计.串列静子三维造型引入适度正弯以获得前后叶片的最佳相对位置.通过全三维定常数值模拟得到了原型与串列改型在设计转速下不同工况点的气动性能.结果表明:串列... 针对某小型压气机高负荷轴流级大弯角静子,采用串列叶片技术进行了改型设计.串列静子三维造型引入适度正弯以获得前后叶片的最佳相对位置.通过全三维定常数值模拟得到了原型与串列改型在设计转速下不同工况点的气动性能.结果表明:串列改型静子削弱了原型静子尖部流动分离,级等熵效率提高近3.5%,串列前叶几乎承担了全工况内绝大部分攻角变化,稳定裕度提升2%;改型后的静子可以更为均匀地分配前后叶片的载荷,有利于叶片附面层流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面层控制 轴流压气机 串列叶片 大弯角静子 高负荷叶片
原文传递
大攻角下开缝位置改变对风力机叶片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龙 孙伦业 张瑾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7-1041,共5页
风力机叶片在大攻角条件下存在着严重的流动分离现象,降低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文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开缝位置改变对风力机叶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攻角范围下,射流会改善流动状况,缩小涡旋结构影响区域;开缝位置位... 风力机叶片在大攻角条件下存在着严重的流动分离现象,降低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文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开缝位置改变对风力机叶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攻角范围下,射流会改善流动状况,缩小涡旋结构影响区域;开缝位置位于分离点附近时,气动性能最好,随着射流位置后移,其控制效果减弱,即使射流位置位于回流区,仍可减弱回流区影响范围与强度;射流有利于提高叶片升力系数,改善大攻角下叶片气动性能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计算流体力学 风力机叶片 附面层控制
下载PDF
翼刀附面层控制二次流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4
作者 刘艳明 钟兢军 田夫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04年第4期55-60,共6页
翼刀技术是附面层控制技术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有效阻断端壁附面层或叶片吸力面附面层近端壁处低能流体的横向迁移或径向迁移以及反向翼刀涡的影响来控制二次流。国外对此项研究起步较早,重点集中在对汽轮机叶栅的实验研究上;而国内在近几... 翼刀技术是附面层控制技术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有效阻断端壁附面层或叶片吸力面附面层近端壁处低能流体的横向迁移或径向迁移以及反向翼刀涡的影响来控制二次流。国外对此项研究起步较早,重点集中在对汽轮机叶栅的实验研究上;而国内在近几年,才开始了对压气机叶栅中应用翼刀技术的实验和计算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面层控制 压气机叶栅 二次流 端壁 叶片 发展前景 技术 国内 国外 研究工作
下载PDF
碟形升力体的低速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劲东 沈遐龄 高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6-349,共4页
为改善升力体的低速气动性能 ,探讨各种措施对升力体低速气动特性的影响 ,在风洞中对一个碟形低速升力体半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适当的气动设计与附面层控制相结合 ,可以明显改善升力体的低速气动性能 ,其最大升阻比... 为改善升力体的低速气动性能 ,探讨各种措施对升力体低速气动特性的影响 ,在风洞中对一个碟形低速升力体半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适当的气动设计与附面层控制相结合 ,可以明显改善升力体的低速气动性能 ,其最大升阻比达到 1 8.7,与原来相比提高了 86% ,而且零升阻力降低 5 6% ,大迎角气动特性也有一定的改善 .实验中还对 2种附面层控制方案进行了对比 ,给出了相应的试验结果 ,对其控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实验证明该碟形低速升力体气动性能优秀 ,并且已经成功进行了模型空中试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力体 升阻比 附面层控制
下载PDF
射流参数对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龙 李亮 +1 位作者 孙伦业 王传礼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8-33,6,共7页
大攻角来流条件下风力机叶片尾缘处会出现严重流动分离现象,导致叶片输出功率降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开缝分布位置及喷射角度对风力机叶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位置参数在改善流场中作用显著,随着开缝位置坐标后移,其升力... 大攻角来流条件下风力机叶片尾缘处会出现严重流动分离现象,导致叶片输出功率降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开缝分布位置及喷射角度对风力机叶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位置参数在改善流场中作用显著,随着开缝位置坐标后移,其升力系数逐渐降低。在流场恶劣条件下,喷射角度参数对升力系数提升作用有限,2°喷射角度的性能相对较好。射流位置不超过X=0.7时,均可减弱回流区影响范围、提高升力系数。射流可以扫掠附面层低能流体,有利于削弱大尺度涡旋结构及尾缘涡,有利于提高风力机叶片设计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风力机叶片 计算流体力学 附面层控制
下载PDF
引气在超声进气道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探讨
7
作者 赵斌 弓志强 +1 位作者 黄生勤 邹学奇 《航空工程进展》 2013年第1期1-9,16,共10页
激波/附面层干扰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超声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经过5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引气作为主动控制的有效方式,现已广泛用于超声进气道的流动控制。从附面层控制引气和稳定性控制引气两个方面对引气在超声进气道中的... 激波/附面层干扰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超声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经过5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引气作为主动控制的有效方式,现已广泛用于超声进气道的流动控制。从附面层控制引气和稳定性控制引气两个方面对引气在超声进气道中的研究应用进行了回顾。阐述并总结了引气对激波/附面层干扰的控制机理及其对超声进气道流动稳定性的影响,展望了高超声速进气道中引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进气道 引气 激波 附面层干扰 附面层控制
下载PDF
水陆两栖飞机方向舵附面层控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卫平 温庆 彭新春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19年第1期87-93,共7页
水陆两栖飞机采用增升手段降低起降速度后,需要提高方向舵的操纵能力。将吹气式附面层控制方法应用到水陆两栖飞机的垂尾上,建立其二维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设计垂尾安定面与方向舵之间的缝道挡板,防止迎风一侧的高压气流冲击背风面、阻... 水陆两栖飞机采用增升手段降低起降速度后,需要提高方向舵的操纵能力。将吹气式附面层控制方法应用到水陆两栖飞机的垂尾上,建立其二维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设计垂尾安定面与方向舵之间的缝道挡板,防止迎风一侧的高压气流冲击背风面、阻碍吹气气流附着;研究垂尾安定面后缘和前缘吹气共同作用的组合吹气方案,防止方向舵较早失速。结果表明:垂尾采用吹气式附面层控制之后,结合缝道挡板和组合吹气,方向舵操纵能力可提高1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面层控制 方向舵 安定面吹气 组合吹气 水陆两栖飞机
下载PDF
纵涡导入型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特性的研究——利用高温激波风洞进行Ma=8燃烧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永寿 陈延辉 《飞航导弹》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61,共14页
装有壁面燃料喷射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导入纵向旋涡,可以增进燃料和超声速气流的混合和燃烧,利用高温激波风洞(HIEST)产生高焓流模拟马赫数Ma=8的飞行条件进行试验研究,发动机和燃料喷射器完全按照在2005年由澳洲昆士兰省大学(UQ)与JAX... 装有壁面燃料喷射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导入纵向旋涡,可以增进燃料和超声速气流的混合和燃烧,利用高温激波风洞(HIEST)产生高焓流模拟马赫数Ma=8的飞行条件进行试验研究,发动机和燃料喷射器完全按照在2005年由澳洲昆士兰省大学(UQ)与JAXA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共同进行的飞行试验计划中的Hyshot4全尺寸模型制作。主要研究目的是弄清楚装有喷射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纵涡导入促进超声速混合及提高附面层控制的效果,与定常状态下无纵涡导入的平行喷射器对比,纵涡导入喷射器效果优越。超燃冲压发动机在超燃状态导入纵涡,在较短距离内产生高的压力,好于另外两种无纵涡导入的喷射器。对有纵涡导入发动机,依照燃烧室及设定的喷管,采用一元解析方法,在燃料当量比Φ=0.3、0.6时的压力积分求得比推力增量依次达到25960N·s/kg、21795N·s/kg;在当量比Φ=1.0、1.5时,燃烧室下游预混气燃烧剧烈,产生强压力,形成准定常燃烧状态。压力波实际上是一种爆震波,从这一向上游传播的主要路径可看出纵涡导入的作用,爆震波向上游传播时,由于纵涡干涉,传播能力削弱,而且纵涡干涉形成对附面层分离的控制作用,造成波面下游的混合燃烧量减少,使爆震波衰减,保证了燃烧流场的准定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燃烧 混合 涡流 附面层控制 爆震 热堵塞 激波风洞 飞行试验
下载PDF
序言
10
作者 林同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1985年第2期1-2,共2页
进气道和发动机的匹配问题是当今战斗机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飞机飞行速度、攻角范围和操纵性能的提高,推进系统工作状况改变范围日益扩大。
关键词 进气道流场 轴对称 直线反射变换 边界层控制 附面层控制 扩压器
下载PDF
前缘后掠式涡流发生器的研究
11
作者 申振华 鲍锋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1-7,共7页
关键词 涡流器 分离流动 附面层控制
下载PDF
中小型风洞汽车模型试验地板设计的新方法
12
作者 刘佩莲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S1期111-114,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中小型风洞开展汽车模型试验的开槽吸气地板的设计新方法。风洞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地板不仅能显著降低地板附面层厚度,而且对风洞原流场干扰甚微。与国内现有的风洞地板相比,这种地板颇具特色,值得推广。
关键词 面层厚度 模型试验 风洞试验 气动阻力 空气动力学特性 流场品质 模型区 附面层控制 对称翼型 阻力系数
下载PDF
腹部进气道附面层控制方案设计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郭文 李春林 《航空与航天》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飞机进气道若大量吸入附面层低能气流,不仅会降低总压恢复,还会增大发动机进口处气流的不均匀度,影响进/发匹配。超音速飞行时还可能因激波/附面层干扰而造成进气道喘振。本文通过对某一二元三波系腹部可调进气道方案的风洞试验研... 飞机进气道若大量吸入附面层低能气流,不仅会降低总压恢复,还会增大发动机进口处气流的不均匀度,影响进/发匹配。超音速飞行时还可能因激波/附面层干扰而造成进气道喘振。本文通过对某一二元三波系腹部可调进气道方案的风洞试验研究,讨论了腹部进气道附面层控制方案的设计方法以及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为超音速腹部进气道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进气道 腹部进气道 附面层控制 设计 进气道性能 影响
下载PDF
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圆柱绕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鑫 黄勇 李华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6-1405,共10页
为了发展新型移动附面层控制技术,提升流动控制效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开展了基于对称布局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圆柱绕流控制研究,获得了静止空气下,对称布局激励器诱导流场的演化过程,评估了来流条件下等离子体控制效果,通过等离子... 为了发展新型移动附面层控制技术,提升流动控制效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开展了基于对称布局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圆柱绕流控制研究,获得了静止空气下,对称布局激励器诱导流场的演化过程,评估了来流条件下等离子体控制效果,通过等离子体诱导涡实现了虚拟移动附面层控制,分析了诱导涡随时间演化的过程,揭示了圆柱绕流等离子体控制机理.结果表明:(1)在静止空气下,对称布局激励器在刚启动瞬间,会在暴露电极两侧诱导产生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启动涡;随着时间的推移,启动涡逐渐向远离壁面的方向运动;随后,激励器在暴露电极两侧产生了两股速度近似相等,方向相反的诱导射流,诱导射流在柯恩达效应的影响下,朝壁面方向发展.(2)当激励电压峰峰值为19.6 kV,激励频率3 kHz时,施加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后,圆柱脱落涡得到了较好抑制,圆柱阻力系数减小了21.8%;(3)在来流作用下,对称布局激励器在靠近来流一侧,诱导产生了较为稳定的涡结构.诱导涡通过旋转、运动,促进了壁面附近低能气流与主流之间的掺混,抑制了圆柱绕流流场分离,实现了"虚拟移动附面层控制"效果.与传统移动附面层控制技术相比,基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新型移动附面层控制技术不需要复杂、笨重的机构,不会带来额外的阻力,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附面层控制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风洞实验
下载PDF
吹气式附面层控制系统对水陆两栖飞机的重量与平衡影响研究
15
作者 夏明广 戴诗龙 +1 位作者 程志航 刘玄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20期86-92,共7页
针对吹气式附面层控制系统可提高飞机起降过程中翼面及舵面的最大升力系数,重点开展最大升力系数提高对水陆两栖飞机着水载荷影响导致的飞机船体及浮筒结构减重研究,设计了一种吹气式附面层控制系统布局方案,估算了该设计方案的吹气系... 针对吹气式附面层控制系统可提高飞机起降过程中翼面及舵面的最大升力系数,重点开展最大升力系数提高对水陆两栖飞机着水载荷影响导致的飞机船体及浮筒结构减重研究,设计了一种吹气式附面层控制系统布局方案,估算了该设计方案的吹气系统重量与重心数据,分析了最大升力系数提高对飞机船体着水载荷系数及压力分布的影响,应用了工程估算方法评估着水载荷变化对飞机船体及浮筒的重量与重心影响。结果显示加装吹气系统后,某型水陆两栖飞机着水载荷降低26.4%,船体及浮筒结构可减重15.3%,船体及浮筒结构减重量与加装吹气系统的增重量近似相等,飞机重量性能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气式附面层控制系统 吹气系统 水陆两栖飞机 着水载荷 重量与平衡
下载PDF
叶型附面层分离流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敏 李航航 唐侃平 《航空工程进展》 2011年第3期298-304,共7页
叶型附面层分离流动控制技术,通过流动控制方法减小和控制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的分离气流和低能流团,提高压气机或涡轮的效率和工作稳定性。主要介绍了国外研发的涡流发生器、射流注入、附面层抽吸、叶片附面层转捩控制和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叶型附面层分离流动控制技术,通过流动控制方法减小和控制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的分离气流和低能流团,提高压气机或涡轮的效率和工作稳定性。主要介绍了国外研发的涡流发生器、射流注入、附面层抽吸、叶片附面层转捩控制和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等流动控制技术的特点、作用机理和实验验证结果,以及国内在叶型附面层分离流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面层分离 涡流发生器 射流注入 附面层抽吸 叶片附面层转捩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