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话代词“人”的前附缀化——兼及“人”的附缀化在其他方言中的平行表现 被引量:16
1
作者 白鸽 刘丹青 +1 位作者 王芳 严艳群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文章在介绍国际学界附缀理论的基础上,对北京话代词"人"的附缀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北京话中来自"人家"的代词"人"在非对比强调时总是轻读,且语音上依附于相邻成分。代词"人"作主语时排斥话题化... 文章在介绍国际学界附缀理论的基础上,对北京话代词"人"的附缀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北京话中来自"人家"的代词"人"在非对比强调时总是轻读,且语音上依附于相邻成分。代词"人"作主语时排斥话题化、焦点化等句法操作,作定语时排斥"的"但允许兼用定语标记"这/那",作宾语时排斥句末及句尾强依附性成分之前的次句末位置。代词"人家"及"我、你、他"则无此限制。冀州话、光山话中亦存在类似现象。根据附缀理论,代词"人"在语音及句法上的种种特殊性表明它已在上述相关位置上发生了前附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代词“人” “人家”
下载PDF
当代汉语“X得慌”的演化趋势与性质转化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谊生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7,共10页
当代汉语"得慌"表义功用的变化体现在表达方式、表义侧重、语义色彩三个方面;"X得慌"句法功能的转化表现在结构特点、音节模式、句法分布三个方面;"得慌"的附缀化特征与"X得慌"的构式化趋势,... 当代汉语"得慌"表义功用的变化体现在表达方式、表义侧重、语义色彩三个方面;"X得慌"句法功能的转化表现在结构特点、音节模式、句法分布三个方面;"得慌"的附缀化特征与"X得慌"的构式化趋势,可以通过构造特征、类推格式、附加功能三个方面加以揭示与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慌 发展 转化 构式
下载PDF
附缀的分布与黏着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陆丙甫 完权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52,160,F0003,共11页
形态类型学根据黏着功能成分(bound function form),即"附缀"的使用情况,把语言分成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附缀的分类比较混乱。本文指出,作为语法分析,这些成分的分析跟实词无异,首先应该根据分布,主要就是其所... 形态类型学根据黏着功能成分(bound function form),即"附缀"的使用情况,把语言分成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附缀的分类比较混乱。本文指出,作为语法分析,这些成分的分析跟实词无异,首先应该根据分布,主要就是其所依附的对象(宿主)的句法性质,可分为"词缀"和"语缀"。其次就是根据跟宿主的相对位置分为前置性附缀和后置性附缀。至于传统上认为对附缀分类也很重要的黏着性大小,其实是分布不同所导致的派生现象,可从分布差异上推导出来,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一些非句法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黏着性
原文传递
晋语中的“往CV”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宗守云 张素玲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50,共5页
晋语中存在着和普通话动结式结构"VC"相平行的"往CV"结构。在句法构成上,"往CV"的"C",是表达状态变化意义的动词、形容词、唯补词,"V"是具有过程性意义的动词。在语义性质上,"... 晋语中存在着和普通话动结式结构"VC"相平行的"往CV"结构。在句法构成上,"往CV"的"C",是表达状态变化意义的动词、形容词、唯补词,"V"是具有过程性意义的动词。在语义性质上,"往CV"具有预期性和过程性,"往CV"的预期性主要表现为"C"的预期性。"往CV"的形成经历了扩展和脱落两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往CV”结构 预期性
原文传递
从罗曼语和斯拉夫语看“给”的句法功能 被引量:6
5
作者 叶狂 潘海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4-367,共14页
罗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的SE一词是一个功能兼容附缀,可以标记多种句式,如逆动句、反致使句、非人称句以及中动句,这些句式的直接宾语都以非宾格形式出现。在此视角下,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动词前的"给"类似于SE,是一个典范附缀,可... 罗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的SE一词是一个功能兼容附缀,可以标记多种句式,如逆动句、反致使句、非人称句以及中动句,这些句式的直接宾语都以非宾格形式出现。在此视角下,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动词前的"给"类似于SE,是一个典范附缀,可以标记逆动、被动和两种中动句式,还可以出现在"被、把"共现句、动词拷贝句、焦点句以及"V得"句。这八类句式都涉及动词直接(底层)宾语的离位和前置,"给"因此可以统一为谓语动词所带的宾语离位前置标记,离位类似于失去宾格宾语,但前置是汉语的独特之处。文章还认为,宾语前置只是允准"给"出现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为动词语义也会影响"给"的出现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宾语离位 逆动 被动
原文传递
名词附缀——再论单音方位词的句法地位
6
作者 彭程 彭家法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126,144,共7页
汉语单音方位词有不同的用法,句法地位也有所不同。后置介词说、名词说都不能充分说明后置单音方位词的语音附着性。附在名词之后的单音方位词句法语义取宽域,保留名词的句法地位,语音具有附着性,具有名词附缀的句法性质。名词附缀的语... 汉语单音方位词有不同的用法,句法地位也有所不同。后置介词说、名词说都不能充分说明后置单音方位词的语音附着性。附在名词之后的单音方位词句法语义取宽域,保留名词的句法地位,语音具有附着性,具有名词附缀的句法性质。名词附缀的语音句法错配性,体现出词缀和词的双重特点。附着在名词后的单音方位词保留名词地位不是后置介词,方位短语不是介词短语,而是处所名词短语。处所名词短语跟一般名词不同,既能做主宾语,又能作状语,具有双重功能,这可以自然解释方位短语作状语的现象。并非只有介词短语才能作状语,汉语方位短语能用作状语,并不能证明就是后置词短语。语言成分常常具有双重地位和双重功能,需要综合运用语音、语义、句法手段确定语言成分的句法地位和句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音方位词 错配 双重地位 双重功能
下载PDF
试论“X_(双评副)+是”附缀结构式
7
作者 王林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5-60,共6页
“X_(双评副)+是”结构式中“是”有四种性质,但只有“是_(3)”具备附缀属性。附缀“是_(3)”句法上不具备带宾功能,语义上语义指向功能消失,语用上具有篇章系连以及情态评价功能。其中,语义漂白、句法错配、形式后附是附缀“是3”形成... “X_(双评副)+是”结构式中“是”有四种性质,但只有“是_(3)”具备附缀属性。附缀“是_(3)”句法上不具备带宾功能,语义上语义指向功能消失,语用上具有篇章系连以及情态评价功能。其中,语义漂白、句法错配、形式后附是附缀“是3”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整个附缀结构式而言,韵律成词与认知组块造成其用法常态化,因而不能随意扩展与句法测试。其生成受到类推效应、重新分析、修辞表达与高频惯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_(双评副)+是” “是” 特征 机制与动因
下载PDF
从跨层结构到副词:“倾向(于)”的多种用法与历时演变
8
作者 黄章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10-118,共9页
结合“附缀”相关理论,梳理了“倾向”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其动因和演变机制。通过语料库和古籍语料的检索,发现“倾+向”和“倾+向+于”的首次出现都在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中,且意义和用法并无根本差别。“倾向”从“倾+向”变为“倾向... 结合“附缀”相关理论,梳理了“倾向”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其动因和演变机制。通过语料库和古籍语料的检索,发现“倾+向”和“倾+向+于”的首次出现都在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中,且意义和用法并无根本差别。“倾向”从“倾+向”变为“倾向”,再变为“倾向+于”,最终成为“倾向(于)”,经历了一个“线性组合—韵律词—词汇词—线性组合—附缀结构”的演变历程,并走上了副词化的道路。在其演化的过程中,认知组块化、形态的限制和重音指派规则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过程其他动因还有:“向”“于”作为单音节的黏附性和前趋倾向、汉语双音化趋势、宾语的语义虚化与成分扩展、表达经济的语用需求;机制还有重新分析和“Y于”类词的类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层结构 倾向 词汇化
下载PDF
汉语副词的多功能性及其可变后附模式与特定表达功效
9
作者 张谊生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5,共10页
副词的各种分布及其多功能性,涉及句子状语与句法状语、充当补语与定语、插入独用与后加追补。副词的各种可变后附模式,涉及可以附带两种结构助词、添加各种语气词等、附加成分转化为后附缀与后词缀。副词特定的表达功效,涉及特别的限... 副词的各种分布及其多功能性,涉及句子状语与句法状语、充当补语与定语、插入独用与后加追补。副词的各种可变后附模式,涉及可以附带两种结构助词、添加各种语气词等、附加成分转化为后附缀与后词缀。副词特定的表达功效,涉及特别的限定与修饰、兼表评注与衔接功用、构式压制与促转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功能 模式 功效
下载PDF
“无怪乎”的语法化及其发展——兼论“怪”类副词的功能差异 被引量:4
10
作者 巴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无怪乎"从跨层结构短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衔接功能的评注性副词,涉及的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有:跨层结构词汇化、分界转移引发附缀化、语境吸收诱发关联化、韵律制约导致零形化以及主观性增强触发主观化等。此外,"无怪乎&q... "无怪乎"从跨层结构短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衔接功能的评注性副词,涉及的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有:跨层结构词汇化、分界转移引发附缀化、语境吸收诱发关联化、韵律制约导致零形化以及主观性增强触发主观化等。此外,"无怪乎"与"难怪""怪不得"等"怪"类副词的功能差异体现为使用频率下降、连词化倾向显著和书面语色彩浓重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怪乎 街接 语法化 主观性 跨层结构
下载PDF
现代汉语粘着短语“主要是”的特征及其表达功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佩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47-54,共8页
现代汉语粘着短语"主要是"的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主要是"前面的主语不能补充出来;"主要"与"是"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其后接语义自足的小句或句子;"主要是"可以较为自由的省去。&... 现代汉语粘着短语"主要是"的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主要是"前面的主语不能补充出来;"主要"与"是"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其后接语义自足的小句或句子;"主要是"可以较为自由的省去。"主要是"的形成机制主要与错配和重新分析密切相关。从语用表达上看,"主要是"具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语篇衔接和主观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是” 粘着短语 衔接
下载PDF
论“N一价认知+是”的构式化及其构式化程度——兼论构件成分“是”的附缀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佩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6,共8页
"N一价认知+是"的构式化经历了语言间接接触和汉语自身演化两个步骤。在英语既有表达方式的影响下,汉语中突变出现了"形似"的"N一价认知+是"。这一形式在实际使用中,经过"汉化"的"改造&qu... "N一价认知+是"的构式化经历了语言间接接触和汉语自身演化两个步骤。在英语既有表达方式的影响下,汉语中突变出现了"形似"的"N一价认知+是"。这一形式在实际使用中,经过"汉化"的"改造",最终逐渐演变成为一类凝固型构式。构式"N一价认知+是"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构式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典型到非典型构成一个连续统。其中的构件成分"是"发生了附缀化,从判断词语法化为附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化 间接接触 自身演化
原文传递
“NP_抽+上”结构式中方位成分的虚化及附缀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义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49-156,共8页
方位词主要表示方向和位置,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及方位词的高频使用,笔者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抽象名词与单音节方位词“上”组成的结构式,例如“理论上”“事实上”“语法上”等,方位词在其中表现出独特的语音、句法、语义特征,这... 方位词主要表示方向和位置,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及方位词的高频使用,笔者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抽象名词与单音节方位词“上”组成的结构式,例如“理论上”“事实上”“语法上”等,方位词在其中表现出独特的语音、句法、语义特征,这些用法与以往常见的方位词有显著的不同。笔者运用附缀、附缀化的理论对结构式中的方位词进行重新认定,确定方位词“上”在结构式中的附缀身份;用组块、隐喻、空间关系、意象图式的理论对结构式进行考察和解释;同时从历时的角度进行分析,勾勒出结构式中的“上”所处的演化过程,解释其虚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词 虚化 结构式
下载PDF
现代汉语附缀“是”及汉语附缀判定原则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佩 《励耘语言学刊》 2019年第2期219-233,共15页
本文基于附缀化相关理论,考察了现代汉语中的附缀"是。文章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是"除了可以是判断词、副词和词缀之外,还存在附缀"是"的情况。附缀"是"与判断词、副词和词缀都存在着划界问题,且体现... 本文基于附缀化相关理论,考察了现代汉语中的附缀"是。文章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是"除了可以是判断词、副词和词缀之外,还存在附缀"是"的情况。附缀"是"与判断词、副词和词缀都存在着划界问题,且体现出不同于判断词、副词和词缀的性质特征,属于一种接口现象。文章最后讨论了汉语附缀的判定原则,认为应该满足"句法从严"的相关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 接口现象 句法从严
下载PDF
试论“抽象名词+下”的构式化及“下”的附缀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义良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2-79,共8页
构式“抽象名词+下”的特征为:构件成分之间的黏合度高,可以充当独立的句法成分,构式义不能通过构件义的简单叠加而完全预测到。现代汉语中方位成分“下”可以是方位名词、附缀、词缀、构词成分,但在构式“抽象名词+下”中,构件成分“... 构式“抽象名词+下”的特征为:构件成分之间的黏合度高,可以充当独立的句法成分,构式义不能通过构件义的简单叠加而完全预测到。现代汉语中方位成分“下”可以是方位名词、附缀、词缀、构词成分,但在构式“抽象名词+下”中,构件成分“下”的身份是附缀,其特征为:语音弱化、语义的泛化与虚化、语音和句法的错配。构式“抽象名词+下”形成的原因为:词义的抽象化与语用表达中的强化、隐喻的认知手段的运用、高频使用与类推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名词 方位词 构式
下载PDF
从洪雅方言看汉语尝试貌标记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耕 《辞书研究》 2021年第2期52-61,共10页
尝试貌是表示动作尝试义的语法范畴。文章详细描写了四川洪雅方言三个尝试貌标记的用法,指出它们的功能区别在于:“下”、“□”[xæ^(223)]可以创造谓语的尝试义,“看”只能标记谓语的尝试义,三者的句法性质则均属附缀(clitic)。由... 尝试貌是表示动作尝试义的语法范畴。文章详细描写了四川洪雅方言三个尝试貌标记的用法,指出它们的功能区别在于:“下”、“□”[xæ^(223)]可以创造谓语的尝试义,“看”只能标记谓语的尝试义,三者的句法性质则均属附缀(clitic)。由此,结合汉语史的研究,通过30种方言的比较,讨论汉语尝试貌标记的变化,认为洪雅方言代表了变化的中间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雅方言 尝试貌 语义功能
下载PDF
汉语“中”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翔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1-99,共9页
汉语“中”经历了普通名词、方位名词、方位词、附缀、词缀、助词、体标记的发展历程,其语法化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其语法化的动因主要包括语篇交际的语用因素、人类认知的心理因素、语言接触的社会因素、语言互动的内部因素;语法化的... 汉语“中”经历了普通名词、方位名词、方位词、附缀、词缀、助词、体标记的发展历程,其语法化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其语法化的动因主要包括语篇交际的语用因素、人类认知的心理因素、语言接触的社会因素、语言互动的内部因素;语法化的机制主要包括相邻句位、泛化与虚化、隐喻与转喻、类推与反推、和谐转化、语境吸收、分界改变、重新分析、竞争与更新、叠加与强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词 体标记 语法化 动因 机制
下载PDF
晋语中的“往DV”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宗守云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1期124-133,317,共11页
晋语有发达的"往DV"结构。"往DV"的构式义为"实体或视线沿着某一路径位移"。"往DV"是从"往D里V"发展来的,"往D里V"又是从"往N里V"发展来的。
关键词 晋语 趋向动词
原文传递
构式层面的感叹提升——以新兴构式“(P)X到(Q)了”为例
19
作者 刘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142-149,共8页
“(P)X到(Q)了”为当代汉语表达主观高量的一类新兴感叹致使构式。该构式在形式上是高量补语结构和感事语义结构的复杂扭结,在功能上描摹交互主观情态,以被动体验的方式进行转喻性高量表达,在演化上处于“完成体结构→状态补语结构→程... “(P)X到(Q)了”为当代汉语表达主观高量的一类新兴感叹致使构式。该构式在形式上是高量补语结构和感事语义结构的复杂扭结,在功能上描摹交互主观情态,以被动体验的方式进行转喻性高量表达,在演化上处于“完成体结构→状态补语结构→程度补语结构→高量程度补语结构”的演化序轴。“(P)X到(Q)了”表意简洁形象,成为社会传播场域中的流行用语。文章进而认为构式层面的感叹提升表达可分为指称强化、陈述强化和性状强化三大类,具体包括句法位扩增、糅合、省略,以及位序重置、成分重复等多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语标记 构式 致使 感叹
下载PDF
为什么“不、没(有)2、别”是副词而不是附缀——汉语句子结构的类型
20
作者 陈振宇 陈振宁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5年第1期100-118 354,354,共20页
世界上的语言,大多只有一个小句核心,它带有显性的核心标记,如时、一致性等。整个小句是在这一核心基础上构成的。但汉语的核心没有显性的标记,所以只能以它的"动词性"特征来识别它,我们称为枢纽,枢纽必须是动词或动词性功能... 世界上的语言,大多只有一个小句核心,它带有显性的核心标记,如时、一致性等。整个小句是在这一核心基础上构成的。但汉语的核心没有显性的标记,所以只能以它的"动词性"特征来识别它,我们称为枢纽,枢纽必须是动词或动词性功能词。"多重套叠主从结构"理论认为,在汉语的句子中有多层简单的结构。其中每一个结构都由一个枢纽控制,但整个句子有多个层次,所以有多个枢纽的位置。句子否定词"不、没(有)2、别"必须加在动词性枢纽上,而不能在其他成分上,所以它们只能是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子否定 副词 显性核心小句 枢纽 动词性 类型学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